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結愛蘭陽 舞躍國際—秘克琳神父
2017-03-13

 

秘克琳眼神堅定,他矢志深耕台灣的文化藝術,要做有影響力的事。不僅成立「蘭陽舞蹈團」,年過八旬的他,還懷抱著成立「蘭陽國際兒童藝術村」的文化藍圖。 (林格立攝)

秘克琳眼神堅定,他矢志深耕台灣的文化藝術,要做有影響力的事。不僅成立「蘭陽舞蹈團」,年過八旬的他,還懷抱著成立「蘭陽國際兒童藝術村」的文化藍圖。 (林格立攝)

 

1964年,來自義大利的秘克琳走進台灣,1974年,他帶著台灣的舞蹈團走向國際,
他一手創辦的「蘭陽舞蹈團」,是全世界第一個在教宗面前獻舞的藝術團體;
他也是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背後的重要推手,邀請了世界各地表演團體來台,把世界帶進台灣。

 

「神父爺爺,早安!」孩子們一聲聲童言童語,撲向秘克琳,孩子們的身高剛好抱到神父圓滾的身軀,秘克琳也親暱地摸著孩子的頭,親著、捏著粉嫩的臉頰,這是聖音幼兒園孩童跟秘克琳打招呼的方式。他們口中的「神父爺爺」,有著一頭銀白的髮,啤酒肚的身材,沙啞又低沉的聲線,一口濃重外國腔的中文,秘克琳已經在台灣生活五十多年了。

 

 

彩帶舞《雨過天青》,以彩帶的動感和色彩演繹雨過天晴 之景,此舞碼曾多次在教宗御前與國際舞台上演出。 (蘭陽舞蹈團提供)彩帶舞《雨過天青》,以彩帶的動感和色彩演繹雨過天晴 之景,此舞碼曾多次在教宗御前與國際舞台上演出。 (蘭陽舞蹈團提供)

蘭陽舞蹈團曾獲教宗保祿六世召見,並在御前獻舞。(蘭陽舞蹈團提供)蘭陽舞蹈團曾獲教宗保祿六世召見,並在御前獻舞。(蘭陽舞蹈團提供)

蘭陽舞蹈團曾獲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召見,並在御前獻舞。(蘭陽舞蹈團提供)蘭陽舞蹈團曾獲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召見,並在御前獻舞。(蘭陽舞蹈團提供)

為愛,走進台灣

「來台灣兩個月後,我就想要做藝術文化的推動。我要做台灣需要、而且是別人沒做過的事。」秘克琳說。

來自義大利古都波隆那,在美麗的自然風光和傳承自文藝復興的藝術氛圍中成長,秘克琳擅長音樂,喜好心理學,熱愛足球,藝術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童年時期的他,曾經因戰禍寄宿在山上的外公家兩年多,不用上課,只有玩樂,秘克琳形容那是段「沒有手錶,忘了時間」的快樂日子。但反觀台灣,他發現台灣的孩子被課業壓得喘不過氣,根本沒有力氣再從事課餘的活動,他嚴肅地說:「這樣不叫生活」。

因此,秘克琳選擇了不同於天主教靈醫會傳統的服務事工。當時靈醫會在宜蘭與澎湖兩地的醫療服務均已小有規模,但他認為「不要生病更重要」。1966年秘克琳排除眾議成立「天主教羅東青年育樂中心」﹙「天主教蘭陽青年會」的前身﹚及蘭陽舞蹈團,開辦舞蹈、國樂、跆拳道、美術、音樂等各式各樣的課程,舉辦籃球、足球、排球等比賽,讓孩童的生活不再只是書本,還有多彩多姿的課外活動。

當中,習舞的孩子表現特別傑出,才成立兩年多就代表宜蘭縣獲得台灣省舞蹈比賽總冠軍。在那思想保守的年代,要說服家長讓孩子學舞並不簡單,秘克琳親自接送孩子,了解每個家庭的狀況,再加上舞團比賽成績表現優異,也讓家長放心的把孩子交給秘克琳。

 

以舞蹈走向世界

創立蘭陽舞蹈團之初,秘克琳就打定主意要帶舞團出國表演,讓世界認識台灣。「我要做有影響力的事情」,秘克琳無畏地說。

1970年代,台灣歷經退出聯合國、各邦交國紛紛斷交的時期,秘克琳認為正是時候利用藝術文化讓更多人知道台灣的特色,讓台灣跟世界交朋友。他開始奔走在各相關機關尋求出國表演的協助,但過程幾經波折,至1974年才成行。蘭陽舞蹈團海外首演的國家是義大利,第一場演出在北部大城維琴察(Vicenza),沒有廣告宣傳,在可容納5,000人的體育場只來了32位觀眾,但舞團的精彩演出獲得好評。此後,靠著口碑相傳,表演邀約不斷。

此行更大的榮耀與收穫,是蘭陽舞蹈團受教宗保祿六世召見。秘克琳藉機趨前詢問教宗:「我們想表演舞蹈給您看,不知可不可以?」教宗欣然同意,此舉也讓蘭陽舞蹈團成為全世界第一個在教宗御前表演的藝術團體。其後若望保祿二世及本篤十六世都曾召見蘭陽舞蹈團。

每次長達三個多月的出國巡演也是孩子們難忘的經驗,小舞者們要獨立自主,學習自己打理生活、化妝、整理舞衣。秘克琳教孩子們簡單的義大利文,安排舞者倆倆一組寄宿在義大利家庭,體驗當地的生活,這些經歷都是孩子們日後生活的養分,也成了她們生命中重要的回憶。

看似風光的出訪行程,其實每一次都驚險萬分,他們曾在南美洲表演時,碰到經紀人落跑,表演行程臨時重新安排;遇到表演在即,還沒拿到入境簽證、准演許可的窘境;儘管過程中遭遇許多困難,秘克琳堅持:「我不怕困難,我要一直走下去,這是我要做的。」蘭陽舞蹈團執行長黃光耀說:「秘神父有一種俠客精神,當別人看不起我們時,他越要做給別人看。」也就是這份堅持,秘克琳一次次地將蘭陽舞蹈團帶出去,向世界展示台灣的真善美。蘭陽舞蹈團的足跡走遍了亞洲、歐洲、非洲、美洲各地,五十多年來,累積了上千場的演出,優異的表現不僅讓世界見識台灣的文化底蘊,也成就非凡的國民文化外交。

 

 

秘克琳促成「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誕生,邀請世界各地傑出的表演團體參與演出,使其成為台灣聞名國際的藝術節慶。 (宜蘭縣政府文化局提供)秘克琳促成「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誕生,邀請世界各地傑出的表演團體參與演出,使其成為台灣聞名國際的藝術節慶。 (宜蘭縣政府文化局提供)

蘭陽芭蕾舞團的舞者到宜蘭各景點跳舞,讓芭蕾走入風景,融入生活。(蘭陽舞蹈團提供)蘭陽芭蕾舞團的舞者到宜蘭各景點跳舞,讓芭蕾走入風景,融入生活。(蘭陽舞蹈團提供)

把世界藝術引進台灣

利用藝術和文化與世界交朋友,秘克琳窮盡各種方式、人脈與管道,爭取舞團國際能見度及讓台灣走出去的機會。1989年,蘭陽舞蹈團參加西班牙「第三屆世界民族舞蹈大賽」,以《江波舞影》獲得「最受大眾歡迎獎」,此行並爭取到蘭陽舞蹈團在1992年西班牙「巴塞隆納奧運藝術季」中表演。屢屢在國際上優異的表現,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下、致力保護世界民俗的國際民俗藝術節協會(CIOFF)邀請秘克琳以觀察會員身分參與年會。再經秘克琳與各界的協助奔走,1994年台灣正式成為CIOFF會員國。秘克琳也以中華民國民俗藝術節協會秘書長的身分,持續推動著台灣民俗藝術的交流發展。

1996年宜蘭縣政府為慶祝開蘭(漢人吳沙墾拓蘭陽)200週年,秘克琳提出童玩藝術節的概念,促成「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的誕生。他長年與國際藝術團體交流的經歷派上用場,邀請世界各地傑出的表演團體參與童玩節的演出,不僅讓民眾觀賞到國際級的表演藝術,也促進在地的藝術團體與國際互動交流。秘克琳帶著滿足又愉悅的表情,呵呵笑著說:「第一屆就不得了」。空前的成功,使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成為台灣聞名國際的藝術節慶,也幾乎是每個台灣民眾都曾參與的活動。秘克琳又成就了一件「有影響力的事情」,更讓人感佩他的執著與遠見。

1991年蘇聯解體,秘克琳藉由出訪的機會,赴東歐尋覓合適的芭蕾舞者,引進俄派古典芭蕾瓦嘉諾娃(Vaganova)教學訓練系統;2005年,蘭陽芭蕾舞團成立,吸收西方的長處,再轉化成蘭陽舞蹈團的土壤。

1999年的大型舞劇《噶瑪蘭公主》,詮釋蘭陽平原與龜山島的壯麗神話故事;舞碼〈搶孤〉深富宜蘭在地意象,蘭陽舞蹈團亦逐步在作品中植入台灣元素。

秘克琳回憶著,年輕時的他喜歡騎著摩托車到北宜公路制高點,鳥瞰蘭陽平原,金黃的稻穗、田間小屋,翠綠的竹子,還有龜山島不同時節的美麗光景,「宜蘭美得不得了」,話語間的秘克琳帶著滿足的表情。2014年,秘克琳神父來台50週年時,舞團策劃了「芭蕾無所不在」的活動,舞者到了宜蘭羅東運動公園、羅東文化工場、武荖坑等各個景點跳芭蕾,不僅讓芭蕾更生活化,使芭蕾在台灣生根,更像是把秘克琳一生的實踐放到他最愛的景色中。

 

 

秘克琳親手打造「家庭遊樂園」,他歡迎大家進來玩耍, 享受大自然。秘克琳親手打造「家庭遊樂園」,他歡迎大家進來玩耍, 享受大自然。

打造蘭陽藝術藍圖

位在羅東鎮北成路的蘭陽青年會,地坪有六甲大,其上僅有兩棟相連的水泥建物,做為蘭陽青年會、舞蹈團、聖音幼兒園使用。園區內多數的空間都是泥土與草地,「我喜歡自然,不喜歡水泥地。」秘克琳說。童年的體驗,讓他希望宜蘭的孩子也能享受大自然的沐浴,他親手打造了「家庭遊樂園」,栽種來自各國的樹種,飼養多種動物。日間可見孔雀散步、松鼠跳躍、雞鴨成群,夏夜蛙鳴合奏,候鳥每年來訪,「還有夜行的梅花鹿,曾跟我晚上一起巡視舞蹈班上課。」他俏皮地說。

問他覺得自己有義大利人的浪漫嗎?他說這不能自己評論。但當我們一行人尾隨著園區內兩隻散步的孔雀,就見秘克琳帶著認真的語氣對著孔雀小聲的喊著:「加油!加油!開屏讓我們看看。」這舉動讓人看到他的赤子之心,能說他不浪漫嗎?

2014年,在秘克琳來台的第五個10年,他許諾了下一階段的文化藍圖——成立「蘭陽國際兒童藝術村」,這更是一個浪漫的夢想。現今蘭陽舞蹈團團員以9~18歲的在學學生為主,年輕舞者總徬徨在升學與舞蹈間的兩難,秘克琳希望成立一支成人專業舞團,讓舞者能繼續在家鄉的土地上快樂跳舞,也能吸引來自各地的專業舞者。打造一個藝術村,擁有專業的展演劇場、多功能教室及住宿空間,善用蘭陽舞蹈團累積多年的國外交流經驗,使國際藝術交流能在此地停留互動,成為台灣重要的舞蹈據點。

多年來,秘克琳念茲在茲的是「台灣要走出去,跟世界做朋友」,「蘭陽舞蹈團的方向很明確,而且只有我們能做到。我們還能為台灣做出更多貢獻,只要能得到協助,繼續向前走。」至今他仍在這島嶼上努力地築夢,而這個夢想更期待大家的認同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