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北投梅庭訪幽 追憶草聖于右任
2017-07-20

梅庭是于右任的避暑之地,門口「梅庭」二字為他親筆所題。(林旻萱攝)

梅庭是于右任的避暑之地,門口「梅庭」二字為他親筆所題。(林旻萱攝)

 

步出捷運新北投站,距離不遠處,是知名的北投溫泉博物館。
北投溪旁的人行道枝葉扶疏,人們三三兩兩聊天,一派悠閒。
行經一段緩坡,于右任晚年避暑別館「梅庭」,即在眼前出現。

 

「梅庭」建於1930年代末期,位於北投佔地約300坪,是一棟「和洋混合」木造建築,上層是和式設計,以黑色屋瓦及石砌底座,下層是西式的鋼筋混泥土,曾經作為防空避難之用,期間歷經多任屋主。直至翻修及整建後,2012年被指定為台北市定古蹟,開放民眾參觀。

在台北青田街的故居被拆除後,陪伴于右任度過餘生的梅庭,成為外界少數能一窺他晚年樣貌的住所。

于右任(左)和左右手劉延濤兩人臉上的落腮鬍是他們的招牌造型。(劉彬彬提供)于右任(左)和左右手劉延濤兩人臉上的落腮鬍是他們的招牌造型。(劉彬彬提供)

清風傲骨,一代草聖

于右任出生於1879年,陝西三原人,他是清末舉人、國民黨元老,一臉及胸「美髯」是其招牌造型。他曾在上海辦報,為革命喉舌,位居政府高職,擔任監察院長34年之久,是在位最久的監察院長。除從政外,他更是著名的書法家,擅長草書,他匯集各家所長,首創《標準草書》,有「一代草聖」之稱。1964年,于右任病逝於台北榮民總醫院,享年86歲。

于右任1949年隨國民黨來台時,已是七旬老人,梅庭成為他的避世之所。梅庭館長蕭惟仁、導覽員何森源表示,于右任來到梅庭是為了「三避」:避暑、避壽、避關說,當年的梅庭遺世獨立,週遭沒有高樓大廈,從窗外望去,翠綠山林環繞,俯視北投溪,還有溫泉水相伴,于右任人生最後的12年,除了故居青田街,梅庭成為他的世外桃源,門口的「梅庭」二字,就是他親手所題。

他身為書法家,秉持推廣的初衷,有人喜歡他的字而來求墨寶,幾乎來者不拒。據說,在民間留下超過一萬件的墨寶,梅庭也展示于右任多幅字畫的復刻版,當年他為知名餐飲企業鼎泰豐所寫的「鼎泰豐油行」,其真跡仍保留在店家手上。

另一個極富盛名的墨寶「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則懸掛於梅庭一角。

現年六十多歲的劉彬彬,是少數和于右任有第一手接觸、並且還在世上的人。她的父親劉延濤曾任監察委員,是書法家、畫家,更是于右任的左右手,于右任擬定的《標準草書》,劉延濤是其中一位關鍵人物,兩家關係匪淺,劉延濤曾住在于右任南京官邸,1950年于右任隨國民政府來台,劉延濤和妻子陳士香,也曾暫住在于右任青田街故居一年,往來十分密切。

于右任過世後的34年,劉延濤一直把推行《標準草書》視為己任,直到1998年逝世,這個重責大任由女兒劉彬彬接手,並創立「劉延濤基金會」。她從家中整理出父親和于右任的作品,在梅庭先後展示的于右任書法及老照片,許多就是來自劉彬彬。

于右任以「草書」聞名於世,筆墨字字分明、走筆龍蛇。于右任以「草書」聞名於世,筆墨字字分明、走筆龍蛇。

「為萬世開太平」是于右任最出名的字帖,象徵他畢生使命及開闊胸襟。「為萬世開太平」是于右任最出名的字帖,象徵他畢生使命及開闊胸襟。

計利當計天下利,求名應求萬世名

于右任的眾多成就之一,就是推出《標準草書》。劉彬彬表示,「以前的草書,你看不懂我寫的、我也看不懂你寫的。」「右老」的《標準草書》一出,等於一統江湖。她回憶父親劉延濤向她訴說編修《標準草書》的往事,「那時候沒有影印機,也沒有網路,團隊有八、九個人,他們找各個名家的草書,集中了60萬字,把字整理、分析,討論到底要哪一種,有時候弄到很晚,也會起爭執。」劉彬彬笑說:「我父親跟右老接觸的時間,當時比跟我母親在一起的時間還要長。」

于右任過世時,劉彬彬才10歲左右,很多事情都是從他人口中得知。例如「綿綿阿姨」就曾對她母親說起一段「買大衣而不可得」的兒時故事,她口中的「綿綿阿姨」,就是于右任後來移居海外的三女兒于綿綿。劉彬彬回憶,當時綿綿阿姨還住在青田街官邸,天氣冷了,她對于右任說想買大衣,不料父親竟無法辦到,「爹爹說沒有錢給大衣。」

于右任一生清貧,雖貴為監察院院長達34年,但經濟拮据、捉襟見肘,照理說,他位居要津,又是黨國元老,就算沒有家財萬貫,經濟也應不虞匱乏,但他的貧窮卻是千真萬確的事。劉彬彬說:「很多人很難想像,做一個院長,你的薪水怎麼可能無法購買大衣?錢都到哪裏?借給親戚朋友、醫療費,預支薪水是經常發生的事情。」

劉彬彬分享了另一個比較不為人知的小故事:某年,有位中南部青年考上大學,當年考上大學很不容易,但學生的家境貧苦,付不出學費,家長聽說于右任惜才,便到監察院門口求見院長,想要借學費。于右任得知後,便讓副官寫一張「條子」出來,原來他預支了自己下個月的薪水,並把錢託人交給家長。

從春季走到夏初,梅庭展開雙臂歡迎旅人前來,在綠樹成蔭的後院,或坐或立,在梅庭領會一代草聖于右任的其人其事。從春季走到夏初,梅庭展開雙臂歡迎旅人前來,在綠樹成蔭的後院,或坐或立,在梅庭領會一代草聖于右任的其人其事。

劉彬彬正色說:「右老手邊沒有錢,又老又窮,每個月薪水很少,沒什麼錢給家裡用,過世後還留了好些借條,是跟副官借的錢。借錢不是為了自己,女兒的大衣不是最需要的,他先給別人了。他對國家民族的愛心、對朋友的博愛,他希望國家有希望,所以把錢給未來的主人翁,在這一點小地方就可以感覺到。」

于右任不僅是書法家,還是一位教育家,他樂於提攜後進,劉彬彬的父親劉延濤,當年還在北京大學就被右老找來幫忙。于右任早年曾在中國大陸興學設校,20世紀之初,曾創辦上海復旦公學(今復旦大學)、中國公學、西北農業大學、上海大學,如今皆已赫赫有名。劉彬彬語重心長說:「了解右老的為人後,我也更了解我父親為什麼會跟在他身邊一輩子,他為人這麼溫暖無私,一輩子為了國家,他是中華民族的偉人,應該受到後人的尊重。」

于右任生前最有名的字帖,除了「為萬世開太平」,就是送給故總統蔣經國的字:「計利當計天下利,求名應求萬世名。」在劉彬彬眼中,于右任的確身體力行做到了「計利當計天下利」!

望「梅」,遙想于右任

其實,梅庭之所以稱為「梅庭」,並非因為有梅花得名,根據三兒子于中令的說法,是于右任喜歡梅花,因此起名「梅庭」,園內的兩株梅樹,則是前總統李登輝及前台北市長郝龍斌後來才植下的。

梅花孤傲,象徵高風亮節,若非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于右任的生命歷程隨著國家跌宕起伏,他在亂世中仍堅持信念,一生兩袖清風,身後只留下墨寶、妻子高仲林為他做的布鞋以及借據。以「梅」喻于右任,或許再適當不過了。

從春季走到夏初,梅庭展開雙臂歡迎旅人前來,在綠樹成蔭的後院,或坐或立,在梅庭領會一代草聖于右任的其人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