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影像與節奏的交織 Bito Studio顛覆想像
2017-08-17

q6

 

五月中旬由Bito Studio耗時5個月製作的第三波世大運宣傳廣告一上線,旋即創下三百多萬的點閱人次。

一改傳統運鏡手法,短短一分半的影片,以充滿震撼的視覺影像和流暢快速的節奏,成功向世界介紹台北!

   

a1

a6

箭矢離弦,向前疾飛;短跑選手,蹬腳起跑。台北捷運的窗景,快速穿梭;北門圓環周遭車潮,川流不息……。短短90秒,台北街景和運動員瞬間爆發的力和美,交錯出現。

不靠一句口白、沒有主角現身,這支名為「Taipei in Motion」的短片,以精彩的運鏡節奏和獨特的視覺風格,贏得廣大喝采。網路佳評不斷:「看完起雞皮疙瘩」、「完全不輸東京奧運宣傳短片」,甚至有網友大喊「流著淚跪著看完」。緊接的問句是:「這支影片究竟是誰拍的?」

不到一天,答案出爐。這支影片是Bito Studio創意總監劉耕名率領三組團隊、數十人陣仗、動員二十多組運動選手,在短短五個多月,所繳出的精彩成果。

讓世界看見台北

本身就是運動迷的劉耕名每每看到旅美選手王建民、陳偉殷、林子偉走向大聯盟,站上國際的那刻,總和許多台灣民眾一樣,感到熱血沸騰。

擁有無數國際拍攝經驗的Bito Studio創意總監劉耕名,首次接下公部門影片拍攝任務。「這是台灣第一次迎來如此重要的國際賽事,讓世界看見台灣。已在國際累積許多經驗的我們,當仁不讓。」

擺脫慣見的拍攝手法,擅長「動態設計(motion design)」的Bito Studio,選擇以大量影片和視覺設計,搭配快速的節奏敘事。「一般的影片有主角、有口白、有劇情。而動態設計的影片裡,視覺就是我們的語彙。」劉耕名說。影片完成後,全然不同的影像風格,挑戰了許多人的觀看經驗,自稱有些固執的劉耕名卻絲毫不擔心,他深信,「這就是國際上所要的」。

如此的自信,其來有自。接下世大運廣告拍攝任務前,劉耕名已在紐約歷練多年,5年前他返台成立Bito Studio,也曾為賓士等國際客戶製作宣傳片,擁有豐富的國際經驗。

 

a2


除了帶來全新的拍攝手法,就連影片元素,劉耕名也揚棄眾人熟悉的浮濫場景。「綜觀過去台灣宣傳片,十支影片、十處場景都是拍攝101高樓、夜市小吃」。但這些足以代表台灣嗎?劉耕名認為「真正迷人的是這塊年輕土地上的活力。」比起歐美或是周遭國家悠久的歷史,年輕的台灣仍在找尋屬於自己的解答,也正因答案未明,其中充滿無限的可能與活力。

例如,常被民眾詬病不夠美觀、招牌林立的台灣街景,或是摩托車疾駛而過的場景,在劉耕名眼中,卻代表了蘊藏城市裡的活力生機。「人們為了生活打拚,騎著摩托車四處移動」。如此的移動、不止息,正是台北的魅力所在。

 

a3

a4


創意源自日常

拒絕重複,是劉耕名長久以來的習慣。每回創意發想會議時,他總要夥伴捨去「頭一個浮現在腦海的點子」。「第一個迸出的想法,常常是想當然爾的概念。你想得到、別人也想得到。」他說。

選擇以不同的視角切入,許多平凡無奇的生活場景,透過團隊的重新詮釋,有了新的面貌。影片開始不久,拍攝於大龍峒保安宮擲筊畫面,劉耕名和團隊也為其賦予全新的意義。

在影片置入廟宇場景,並非劉耕名的頭一次。人們來到廟裡燒香祈福、虔誠祝禱,是生長於台北萬華的劉耕名再熟悉不過的畫面。劉耕名自小每逢人生大事或是重大節日,都會前往龍山寺燒香祭拜。上香祈福,早已是他生活裡的日常慣習。深入台灣社會的民間信仰,更是展現台灣有別於中國大陸、新加坡等國家的獨特文化。

影片放入擲筊鏡頭,是希望透過「聖杯」,意喻為世大運帶來好彩頭。而擲筊不到最後一刻,不知結果的不確定性,恰恰和體育運動不到最後一秒,永遠不知答案的精神相符。

流動的車潮、熱鬧不夜城,存在於這座城市的能量,正好是和年輕運動員爆發的瞬間相符。因此,短短90秒的影片,有如一道隱形光束,帶領人們一同快速地穿梭台北,跟著運動員一起體會屏氣凝神的啟動瞬間。影片從起始到終結,節奏一氣呵成,毫無冷場。

 

a5
驚艷各方的世大運宣傳廣告「Taipei in Motion」,是由Bito Studio創意總監劉耕名邀集三組團隊一同完成。(林旻萱攝)


扮演主角般的聽覺音效

集結「城市意象」與「運動能量」二大視覺主軸之外,聲音更在影片中扮演靈魂般的角色。影片開始,出現的是台北市民熟悉不過的捷運廣播聲,還有運動員出賽時緊張的喘息、心跳聲。「無須多加解釋,聲音一出,觀眾的腦海就浮現畫面。」為了讓影片加分,劉耕名因此特地邀來加拿大音效團隊,操刀製作。隨著影像視覺,再加入熟悉的音效,便能讓觀眾連結到自己的記憶,引起共鳴。

這支為世大運製作的第三波宣傳片推出後,引發廣大好評,劉耕名坦言,「始料未及」。為了製作這支集結動畫、實拍等複合媒材的影片,除了劉耕名率領的Bito Studio團隊,更有另名短片導演程季皓與擅長動態拍攝的導演尹國賢一同加入。

去年接下任務後,會議室的工作室透明牆上,貼滿團隊成員的創意發想紙條;為了拍攝完美畫面,兩組團隊陸海空出動高速攝影機、空拍機、GoPro、水底高速攝影機等,捕捉日常無法看到的高空和水底鏡頭;為了展現運動員的力與美,製作團隊共拍下二十多項體育賽事運動員,棒球項目更是動員全隊9人,只為了記錄精彩一刻。

然而,劉耕名表示,影像的剪輯,猶如一門「減法的藝術」,許多精彩萬分的畫面,都因考慮畫面、節奏而被捨棄。例如,一位體操選手於鞍馬上跳躍騰飛,那完美的弧線與運動員爆發的肌理線條,在在令劉耕名印象深刻,製作團隊原本打算用於結尾,最後則在影片節奏的考慮下,成為遺珠之憾。「不光這段,沒有出現在片中的還有許多精彩片段。」劉耕名說。

每一個畫面進入拍攝前,已經過團隊成員無數次討論、激盪,確定每一個分鏡、畫面鏡頭。即使事前精確地籌備規劃,透過空拍機攝下網球場、籃球場所展現的幾何之美,仍讓劉耕名感到無比的視覺震撼。籃球場、網球場,都是眾人平日運動、休閒的場所,「但誰也沒想過,換個角度,從天空俯瞰而下。平日不覺特別的場地,竟如此震撼。」

接下公部門影像拍攝任務,對劉耕名與團隊而言,都是頭一次。過往,若見到政府單位繳出不佳的作品,周遭充斥著批評聲浪,但說得再多,何不如動手改變。肩負使命感的他,決定以作品發聲,拍出最具國際級水準的精采短片。「一定要繳出最棒的、端得上國際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