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看見天堂鳥的姿態──生命的舞者李庭莉
2017-09-25

在李庭莉的身上,看見峇里島舞蹈中曼妙的身段與流轉於指間與眼角的美麗。

在李庭莉的身上,看見峇里島舞蹈中曼妙的身段與流轉於指間與眼角的美麗。

 

2015年6月,以亞洲多元藝術與文化為特色館藏的故宮南院發表了一支宣傳短片,拍攝亞洲各區域極富特色的傳統舞者表演。當中有一抹漂亮的身影,金色錦緞緊裹上身,配上紅裙白紗巾、優雅細膩的舞姿,她是印尼的代表,是來自峇里島的舞者──李庭莉。

 

李庭莉的印尼名是Ni Ketut Juni Artini,中文名是先生李培慶用她印尼名的諧音(Artini)取的,Juni指六月出生,Ketut代表排行第4。李庭莉來自一個大家庭,兄弟姊妹共12人,她是家中最小的女兒。

李庭莉堅毅的眼神,散發出屬於自己的美麗與自信。李庭莉堅毅的眼神,散發出屬於自己的美麗與自信。

為愛遠嫁台灣

李庭莉與先生是在峇里島認識的,李培慶年輕時在島上經商,住處與庭莉家為鄰,近水樓台的追求李庭莉。庭莉心中對他雖有好感,卻從沒想過要與外國人交往,再加上是家中的么女,家人更捨不得讓她遠嫁他鄉。最後,李培慶在庭莉生日時,送上99朵玫瑰擄獲芳心,庭莉才點頭答應在一起。兩年後,兩人攜手步入婚姻,原本計畫婚後在峇里島定居生子,但先生是家中獨子,公婆希望兒子能回台灣,庭莉也不忍先生為難,才踏上新旅程來到台灣。

個性開朗的李庭莉喜歡接觸人群,再加上峇里島的觀光氛圍,與人互動係屬稀鬆平常;但庭莉23歲來台後,語言不通、文化、食物都不適應,再加上當時台灣的新住民人數還很少,每回出門常被誤認是來台工作的移工或是買賣婚姻,無心的語言傷害造成她心中的陰影,讓李庭莉足不出戶長達13年,這段經歷至今想起仍讓她難忍傷心,最終,是舞蹈讓她重拾快樂與自信,讓她重新面對人群。

再次起舞,重拾自信

峇里島人無論是祭祀儀式、婚喪嫁娶或是生辰慶典都離不開舞蹈,當地的女孩通常從5歲開始習舞,母親是李庭莉的舞蹈啟蒙老師,庭莉一直記著孩提時候,在母親哼唱的歌聲中、滿天星斗的穹蒼下,眾人一起跳舞的美好時光。

但到台灣之後,李庭莉卻忘了跳舞的快樂,忙碌在柴米油鹽的雜務中,直到好友邀約參加高雄市新移民家庭服務中心的聚會,加入印尼姊妹會,她才走出家門參與人群,庭莉在那裡找到歸屬感,「高雄新移民家庭服務中心就是我在台灣的娘家」,李庭莉說。

峇里島傳統舞蹈的服飾以紅色為底,金箔為紋,華麗至極。峇里島傳統舞蹈的服飾以紅色為底,金箔為紋,華麗至極。

印尼的好姊妹知道庭莉是個專業的峇里島舞者,鼓勵她發揮自己的專長,讓更多人看見。她鼓起勇氣,再次站上舞台表演,昔日那個自信又美麗的庭莉重生了。塵封已久的美好回憶被喚起,更讓她發現自己想做的事,獲得家人同意後,李庭莉投身峇里島文化的推廣,全台各地的邀約表演都盡力參加。她還把家裡的地下室改裝為舞蹈教室,開班授課,只要是對峇里島舞蹈有興趣的朋友都傾囊相授。

絕美舞姿中的豐富內涵

在課堂上,李庭莉是個嚴格的老師,她高標準的要求學員每個動作的準確到位。李庭莉說:「峇里島的傳統舞蹈是代代相承,每個舞碼有規定的動作與服裝」,她從舞者的站姿、S型的身體曲線及眼神如何懾人,每個動作都嚴格的叮囑,期望學員能呈現峇里島舞蹈的絕美。

穿上舞衣,盤起髮髻,頭飾雞蛋花,相隔十多年,母女倆再次共舞。(李庭莉提供)穿上舞衣,盤起髮髻,頭飾雞蛋花,相隔十多年,母女倆再次共舞。(李庭莉提供)

初學峇里島的舞蹈,難在音樂與動作的配合,傳統音樂的節奏拍子不明顯,舞蹈動作是由音樂來決定,聽著鼓聲節拍擺頭,眼睛、手指、脖子、腳部移動的音樂都不一樣,李庭莉從小耳濡目染聽慣了旋律,她聽著音樂,身體已經記憶了所有動作而律動,但對初學者來說,數了拍子就會落了動作,所以學習的方法無二,就是反覆的熟悉音樂,讓舞蹈融入身體為止。

李庭莉在服裝上也下了重本,峇里島傳統舞蹈的舞衣多以紅色為底,上面飾以金箔圖案,還有頭冠、項鍊、手環、臂飾等配件,不同的舞碼搭配不同的服裝,再加上表演人數,治裝費的開銷所費不貲。但為了讓表演更出色,她都親自赴峇里島烏布傳統市集採購服飾,更顯出李庭莉為推廣峇里島文化的用心。

庭莉更希望社會大眾能更認識峇里島舞蹈的內涵,如最能展現女性的優雅氣質的雷貢舞,是峇里島舞蹈的基礎,其他的舞碼都是從雷貢舞的基礎動作上衍生而來的。傳統的雷貢舞要求由初經前的處女來擔任,並只在皇族宮廷中演出;現在因為政治體系改制了,加上觀光的發展,已去除這些限制,而是藉著推廣讓更多人能學習這優美的舞姿。李庭莉希望台灣人能更深入去瞭解峇里島的文化,用眼、用心去體會峇里島傳統舞蹈的動人之處。

舞蹈生命的傳承

李庭莉在台灣舞出了名聲,獲得各大媒體的報導,其中,公共電視赴李庭莉峇里島的老家採訪,安排她們母女倆再次共舞,兩人的情感在相視的眼神中流轉,這一幕感動了許多觀眾。庭莉說起那次經驗既難過又興奮,媽媽已近90歲了,這可能是最後一次母女共舞,想起媽媽當初一直不希望她遠嫁台灣,對此庭莉始終深感內疚。

李佳玲自國中起便向母親習舞,現已可與李庭莉一同登台表演。李佳玲自國中起便向母親習舞,現已可與李庭莉一同登台表演。

庭莉一身優美的舞藝與身段,是媽媽為她建立了舞蹈的基礎,讓她體驗了跳舞的快樂。而在台灣,她也把這份技藝傳承給她的女兒──李佳玲。佳玲從國中開始正式學舞,遺傳自媽媽的舞蹈天份,她的眼神與動作到位極了。佳玲說,國小的時候還有點排斥自己的身分,但長大後體認自己也有一半源自母親峇里島的血統,進而認同並喜歡上母親的文化。佳玲現在就讀義守大學觀光系,在學校參加熱舞社,未來可結合所學與舞蹈專長為就業做準備,是個極有想法的女孩,多元文化的交融在新台灣之子身上更見優勢。

課業之餘,佳玲陪媽媽到各處表演;看著舞台上母女表演的身影,庭莉的臉上除了專業舞者的自信外,還有身為母親的驕傲,女兒認同自己的文化,更是她無比的快樂。

生命的舞者

「舞蹈」成為李庭莉融入台灣社會的方式,也為她找到生活的新動力。李庭莉說如果她在峇里島結婚生子也可能像媽媽一樣少有跳舞的機會而「息舞」了,反而因為嫁到台灣,讓她在婚後仍能保有跳舞的興趣,能繼續跳舞的她現在很幸福。

李庭莉的努力讓她榮獲2014新住民家庭楷模獎,母女倆當天穿上峇里島的傳統服飾自馬英九總統手中接過獎牌,一路的付出讓她被更多人看見。在台灣舞出天堂鳥的姿態,沈浸在最愛的舞蹈中,生命的舞者──李庭莉是那般的耀眼奪目,讓人移不開視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