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文化部辦理傳統與創新.新南向薈萃成果分享會 展現國際與臺灣深度文化共鳴

  • 日期:2019-12-13

為展現政府推動文化新南向政策成果,文化部今(13)日在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辦理「傳統與創新.新南向薈萃」成果分享會,展示108年獲文化部支持的19項補助計畫。分享會由文化部主任秘書陳登欽揭開序幕,金曲歌手舒米恩及文化部第3屆東南亞事務諮詢委員會委員鍾適芳、陳凰鳳及林育世等人,到場共襄盛舉。

 

「以人為本」是文化部推動文化交流的主軸,文化部主任秘書陳登欽表示,臺灣也是南島語族的一部份,特別是在太平洋西邊,地處亞太樞紐地理位置,蘊含多元文化特質;文化部多年以來推動「文化新南向」交流,更秉持尊重各國差異、實現多元共享的原則,促進臺灣與東南亞以至亞西、南亞國家間的文化交流與互信互諒。透過與亞太各國間的密切交往,讓臺灣成為新南向文化交流的積極貢獻者。

 

金曲藝人舒米恩也在致詞中提到,衷心期盼「文化新南向」開花結果,臺灣與亞洲各國的文化交流是邁向國際舞臺的起點,透過藝文團隊間的交流所創造出臺灣與亞洲各國的相互主體性,打開了國人放眼世界的嶄新視角。透過文化部的補助,舒米恩率團隊前進澳洲「達爾文藝術節」,更與當地原住民展開交流,探討文化當代性的發展與應用方式,以及認識雙方文化之異同,強化我國與澳洲之連結。

 

文化部推動臺灣和東南亞文化交流多年,新南向政策在加入「青年文化園丁隊」計畫後,更加豐富了交流的創意。另一方面,「亞西及南亞地區與臺灣文化交流合作補助計畫」的推動,也增進了臺灣與亞西及南亞地區文化、歷史、社會發展之深度交流。今年各獲選團隊在原有的基礎上,先後與柬埔寨、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泰國、越南、印度、尼泊爾、喬治亞、俄羅斯、烏克蘭、土耳其等國藝文團隊,展開文學、戲劇、舞蹈、新媒體藝術、紀錄影片拍攝等活動;並進一步將觸角南伸,在南島文化的共同基礎上,與紐西蘭及澳洲進行音樂及文化分享等交流活動。團隊們所帶回許多動人的故事,不僅展現出具體的計畫成果,更多的是臺灣與國際各國間深度的文化共鳴或差異所帶來的驚喜與成長。

 

透過「青年文化園丁隊」補助計畫,米大創意以「音樂」作為文化傳遞之媒介,與澳洲進行雙方在策展實務上的經驗交流;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則在臺灣傳統的「土地公」信仰中找到與印尼文化的共通之處,在日惹鄉村將臺灣民間故事傳唱。

 

而為增進臺灣與東南亞地區文化、歷史、社會發展深度雙向認識與交流的「東南亞人士來臺文化交流合作補助計畫」,在分享會上呈現包含舞作《Galju・看路》以「河水」作為發想,結合排灣族青年、漢族朋友及柬埔寨表演者的共同演出;東南亞教育科學文化協會則與來自馬來西亞的杜晉軒先生合作,探討過往臺灣的白色恐怖歷史,補強對於東南亞華人受難者的研究,分享臺灣與東南亞各國共同的過往。

 

獲得「亞西及南亞地區與臺灣文化交流合作補助計畫」支持的各團隊也表現不俗,其中蒂摩爾古薪舞集在傳統與創新的經驗上與印度舞團Kaishiki Dance Academy進行深刻的交流及對談,激盪出跨國實驗的經典創作。水谷藝術則以藝術的雙邊交流呈現當今臺灣與尼泊爾社會共同面臨的社會議題,展現新南向文化交流的人文關懷。

 

本次參與成果分享會的團隊包括:山東野表演坊、水谷藝術、四方文創股份有限公司、米大創意有限公司、社團法人東南亞教育科學文化協會、社團法人臺灣臺北當代藝術中心協會、社團法人台灣視覺藝術協會、玩勮工廠、屏東縣來義鄉鳩浙恩澇文教協會、深活共構有限公司、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民族音樂學研究所、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國立屏東大學原住民專班、絕對藝力、國立臺東大學南島文化中心、游擊工作站、蒂摩爾古薪舞集、臺灣排灣族發富樂安文化發展協會等團隊。所分享成果從舞蹈、音樂、戲劇等國際合作與再創,以至轉型正義、社區服務、藝術教育、原住民文化、數位新媒體等主題。各式充滿新意的文化交流方式,令人眼睛一亮,各自展現了臺灣和東南亞、亞西及南亞文化與記憶連結的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