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原來我們都是一家人 「臺馬鄉土文化及原住民神話傳說繪本」文化交流案 第三場線上分享會順利舉辦

  • 日期:2021-03-02

由文化部及駐馬來西亞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文化組主辦,馬來西亞漢文化中心規劃執行的「臺馬鄉土文化及原住民神話傳說繪本」文化交流案,於2月27日舉辦第三場分享會,邀請長期關注臺灣原民文化的前監察院副院長暨《臺灣原住民的神話與傳説》系列叢書總策劃孫大川教授,分享馬來西亞聽眾們有關繪本徵集、編撰、及出版原住民族文學作品的想法和歷程。

孫大川以“南島民族”一詞為出發點,介紹臺灣原住民族語彙,與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甚至南太平洋群島詞語的相似性,以此幽默稱”原來我們都是一家人”,並說明在馬來西亞辦理此文化交流案的意義與價值。「有些文化或語言因受到威脅而消失,有些則正逐漸凋零中。2000年以後,臺灣原民主體意識興起,經過民族識別後,原住民族由早先的9族陸續衍生出16個各具特色的族群。而神話傳說更是其中的核心文化,為讓原民年輕人有優質易懂的文本以掌握族群文化精隨,《臺灣原住民的神話與傳説》系列叢書便因此孕育而生。」

孫大川亦分享其策畫《臺灣原住民的神話與傳説》系列叢書的經驗與原則。有鑑於臺灣許多文學歷史以大人物或者大事件的敘述,關於族群的報導卻較少見。原民系列叢書作者以原住民族優先考量,由本族人述說自身族群的立場和角度是最適合的安排。其次涉及主題徵集的來源,臺灣在1990年推動「社區總體營造」概念及相關活動,其中一項推動重點是鼓勵各民族、部落、社區採集並發表自己身邊的故事。很多學校或社會團體的老師們,帶領原住民族學生走一趟「返鄉之路」,讓年輕人跟沿路上發生的歷史事件、神話傳說、山川河流、動植物等接觸體驗,除讓學生實際進行田野調查,也與自己原鄉的對話。

孫大川表示,叢書雖以文化「推廣」為主,但應有的學術考證仍是必要的。針對採集到各民族版本的神話傳說,編輯委員們開會研議該篇故事是否彰顯出該族群的特徵,哪一個版本是最符合該族文化特性,以及是否為該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學作品等條件。若皆能符合,再挑選最能夠引發大眾共鳴且較為有趣的主題,並邀請未受傳統繪畫訓練的原民青年,以最傳統純真的手法將文字以圖畫方式顯現,以活潑性挑起年輕族群閲讀興趣,進而關注原住民族議題。叢書也在經費許可下,請到熟悉臺灣原住民族且長住臺灣的外語人士文魯彬先生,協助將故事翻譯成英文一併出版,目的是要將“關注臺灣原住民課題”的觸角廣泛地延伸到國際。

對於臺灣原住民族工作的未來展望,孫大川表示《臺灣原住民的神話與傳説》系列叢書,礙於每本書篇幅容納有限,每本書只介紹了3-4篇的原住民神話和傳説。此外,系列叢書只收集了10個原住民族,有計畫未來要將其他尚未出版的其他6族故事陸續發表出版。除了上述遺珠之憾外,原住民族的舞蹈和音樂也是要積極徵集錄製保留下來的,因為樂舞跟原住民的文化與信仰息息相關,這些都是未來研究臺灣原住民族的珍貴素材。

臺灣原住民約五十萬人,佔臺灣人口總人數的2%。雖是小族群,但孫大川多年來不斷努力在臺灣和國外推廣和宣傳原住民故事。除了2002年出版第一版《臺灣原住民的神話與傳説》以外(目前最新版為第三版),也參與了收錄臺灣原住民作家文學作品的出版計劃。孫大川多次提及希望能夠將該臺灣原住民族的作品翻譯成馬來文,讓馬來西亞的讀者們更進一步瞭解臺灣原住民族的故事與文化。目前正透過本計劃,評估從島嶼地緣、臺灣玉石、琉璃珠、造船及語言等面向,來彙集有關臺灣與東南亞南島語族國家之關係,以結合馬來西亞原住民發展局提供的五篇文本,一起來彙編繪本套書。

相關活動訊息請上:
「陪你看書•移動圖書館Perpustakaan Bergerak Ba-Ku Bersama」臉書專頁:https://reurl.cc/R6Wm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