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科會副主委蘇振綱於今(2025)年11月率團赴美,參訪機器人科研機構、AI與自動化研究機構及新創基地,推動臺美智慧機器人產業與人才交流合作,並於臺灣時間11月12日於舊金山科技組舉辦「臺灣智慧機器人產業與國際人才交流座談會」,吸引眾多國際學者及專業人才熱烈參與,共同探討智慧機器人技術發展與產業應用。
國科會副主委蘇振綱於今(2025)年11月率團赴美,參訪機器人科研機構、AI與自動化研究機構及新創基地,推動臺美智慧機器人產業與人才交流合作,並於臺灣時間11月12日於舊金山科技組舉辦「臺灣智慧機器人產業與國際人才交流座談會」,吸引眾多國際學者及專業人才熱烈參與,共同探討智慧機器人技術發展與產業應用。
移民署北區事務大隊臺北市服務站於日前舉辦「新住民家庭教育及法令宣導」課程,邀請來自印尼、已在臺灣落地生根的新住民姊妹吳曉雯,分享她來臺經歷的文化衝擊,最終意外踏上成為印尼語教師的故事,用教育滋養許多孩童與傳遞多元文化。
展現鏈結國際共促印太潔淨海洋之決心,海洋委員會與印尼獨立智庫—哈比比中心,日前(11月5至6日)於印尼雅加達,進行國際記者會、工作坊,以及青年參與交流等三項合作,其中工作坊匯集臺、印、日及菲律賓的專家學者以及參與者,近約50餘人,分享各國最佳實踐;此舉為雙方於今年9月簽署「印太海洋廢棄物治理合作備忘錄」後,踏出共同行動的第一步,更實踐海委會主任委員管碧玲所提「唯有依靠國際合作」才能應對跨境海洋危機的呼籲。
當前國際情勢瞬息萬變,臺灣面臨地緣政治風險、全球供應鏈重組、經貿壁壘等挑戰,對國家安全與社會經濟發展形成嚴峻考驗。僑務委員會委員長徐佳青11月12日於立法院表示,僑委會積極整合僑界能量協助臺灣拓展國際空間,透過各方面交流合作,形成「雙向支持、互利共榮」的良性循環。
交通部觀光署「遊台灣金福氣- Taiwan the Lucky Land」消費金抽獎活動,於疫情後112年5月1日啟動,並於114年9月30日畫下圓滿句點,活動共吸引653萬旅客來臺試手氣,超過78萬人次中獎,在疫情後國際觀光市場引起話題,並獲得國際旅客的關注。觀光署為感謝曾登記參加「遊台灣金福氣」的國際旅客,歡迎台灣做為旅遊目的地,將於今(114)年11月12日起舉辦「金福氣感謝季」抽獎活動,歡迎旅客重遊臺灣。
交通部觀光署攜手全臺52個中央部會、地方政府及民間公益法人觀光,公私協力推動第2屆「觀光亮點獎」,歷經全民投票及多元領域專家評選,今(11)日自全臺191處推薦亮點,選出「十大觀光亮點獎」、「最佳國際推薦獎」、「最佳國旅創新獎」及「最佳人氣獎」等32個獎項,並於臺北遠東香格里拉飯店隆重舉行頒獎典禮典禮,同時發表2026-2027年「台灣觀光100亮點」,向國內、外旅客推薦具有永續發展、區域共榮、創新潛力及品牌能見度之觀光亮點,展現臺灣觀光亮點的魅力及價值。
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國合會)於本(11)月5日至14日舉辦「2025年生態觀光研習班」,邀集來自史瓦帝尼、吐瓦魯、瓜地馬拉、聖露西亞、聖文森及格瑞納丁、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等20國24位觀光領域公私部門專家齊聚臺灣,探討生態觀光如何兼顧文化傳承、環境保育與社區發展,以跨文化交流激發創新思維,推動包容且具韌性的永續觀光模式。
臺北再傳捷報!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處主辦的城市花卉品牌「花IN台北」,於2025年一舉榮獲四項國際設計大獎金獎殊榮,囊括:澳洲雪梨設計獎(Sydney Design Awards)-品牌體驗類、義大利羅馬設計獎(Rome Design Awards)-建築設計〈公共藝術與公共裝置〉類、英國IAA倫敦設計獎(IAA London Design Awards)-傳達設計〈文化觀光品牌與城市活化〉類、美國繆思創意獎(MUSE Creative Awards)-整合行銷〈文化觀光品牌與城市活化〉類,公園處特別將榮耀獻給蔣萬安市長,感謝市長對城市美學與永續綠化的重視與支持,使臺北在國際間以創新、自然與文化兼具的形象嶄露頭角。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國科會)攜手中央研究院及經濟部於今(11)日舉辦「2025臺灣量子科技國際研討會」(Quantum Taiwan 2025: Quantum Computing Toward Scalability and Connectivity),匯聚來自美國、歐洲及亞洲多國產官學研代表,聚焦「量子運算的規模化與連結性」,共同探討全球量子科技的研發動能、應用前景與產業化新趨勢,為臺灣量子科技發展揭開嶄新篇章。
臺灣自行車旅遊節主軸活動──「騎遇福爾摩沙(Formosa 900)」今(11/8)日在臺北市政府東門廣場盛大啟動。今年活動邁入第14屆,共有1,268位團員參加,其中高達30%為來自海外的車友,外籍參與人數達381人。除了9天環島外,活動也推出多元主題的深度遊程,鼓勵民眾以自行車深入鄉間小鎮、海濱田園,以雙腳探索台灣的自然與人文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