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美太平洋防疫援助線上對話」(Virtual Pacific Islands Dialogue on COVID-19 Assistance)已於6月4日上午在外交部透過視訊連線方式舉行並圓滿落幕,臺美雙方分別由外交部政務次長徐斯儉與美國國務院亞太局主管澳紐暨太平洋事務副助卿兼APEC資深官員孫曉雅(Sandra Oudkirk)主談。
「臺美太平洋防疫援助線上對話」(Virtual Pacific Islands Dialogue on COVID-19 Assistance)已於6月4日上午在外交部透過視訊連線方式舉行並圓滿落幕,臺美雙方分別由外交部政務次長徐斯儉與美國國務院亞太局主管澳紐暨太平洋事務副助卿兼APEC資深官員孫曉雅(Sandra Oudkirk)主談。
前副總統陳建仁應英國國會下議院衛生委員會主席杭特(Jeremy Hunt)邀請,於臺北時間本(109)年6月3日晚間9時30分以視訊出席該委員會聽證會,說明我國針對武漢肺炎(COVID-19)防疫成果,並分享臺灣在追蹤疫情(track and trace)的經驗,獲得與會英國會議員的普遍肯定。外交部長吳釗燮、衛福部疾管署署長周志浩、副署長莊人祥等在我方視訊現場陪同旁聽。
行政院長蘇貞昌今(2)上午率部會首長召開「行政院振興券方案記者會」,親自向人民報告「振興三倍券」方案。院長表示台灣防疫有成獲全世界肯定;紓困成效至今已有1千萬人受惠,而在台灣疫情趨穩下,以「邊境風險嚴管、國內鬆綁」為原則,今(109)年6月7日將解封,政府順勢推出刺激經濟、振興經濟的「振興三倍券」,要讓「壹仟變參仟」!不僅全國同胞都可以領取,「振興三倍券」更是好領、好用、好刺激,同時最溫暖!院長期盼要讓台灣化危機為轉機,讓台灣走出疫情,成為亂世中的福地。
「邊境風險嚴管」是我國成功防疫的重要政策,政府會兼顧國人的健康安全及國際旅行權益,也會根據全球及國內疫情的發展情況,評估與調整相關邊境管制措施,降低我國受國際疫情衝擊的風險。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日表示,因應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趨勢,為合理配置口罩需求,我國自今(109)年1月31日持續採行口罩徵用政策至5月底,並提升口罩產能,從日產271萬片提升至日產近2,000萬片。
外交部長吳釗燮、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AIT/T)處長酈英傑(Brent Christensen)及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台北事務所代表泉裕泰(Hiroyasu Izumi)本(6)月1日上午在外交部舉行聯合記者會,共同慶祝GCTF成立滿5週年,並於會後發布《「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GCTF)5週年聯合聲明》,展現臺美日持續強化三邊合作夥伴關係的決心。
「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成立於2015年6月1日,旨在提供平臺讓臺灣能對全球問題作出貢獻,並與區域夥伴分享其專業。臺灣屢次遭國際組織拒於門外,使得世界各國無法汲取臺灣在人道援助、技術實務,以及成為民主成功故事的豐富經驗。透過GCTF工作坊,臺灣與「美國在台協會」及2019年加入的「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共同向印太區域及全球各國分享其專業。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日表示,科技防疫在本次國內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防治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我國在疫情初期,即以超前部署的概念,規劃可能需要的防疫作為,從邊境管制到社區管理,建置多項智慧防疫系統及訂定「實聯制措施指引」,多方面保護民眾的健康及隱私。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9)日表示,由於國內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已趨穩定且檢驗量能日益提升,考量民眾因緊急情況、工作及出國求學等因素,而有自費檢驗武漢肺炎之需求,指揮中心再度放寬適用對象,有檢驗需求民眾,可至指定院所進行自費檢驗,以取得相關檢驗證明文件。
行政院長蘇貞昌今(28)日在行政院會聽取國發會「後疫情時代台灣總體經濟發展(含現階段紓困結果)」報告後表示,台灣的民主防疫成為世界典範,國際對我國的投資環境也更具信心,皆是未來台灣經濟發展的重要利基。若國內到6月7日順利達成滿4個潛伏期無本土病例,政府將採取「邊境風險嚴管,國內鬆綁」的方式,擴大開放國內民眾過正常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