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臺灣海洋國際青年論壇」自2019年起開辦,今年第七屆參與規模持續壯大,首次加入日本、菲律賓等駐台機構合辦,打造跨國交流新格局。海洋委員會主委管碧玲高度重視台灣海洋議題的國際合作,迄今已吸引來自約30國、近千位青年參與,以創新提案、跨國交流與實踐行動,展現新世代對海洋的熱情與責任感,向國際青年海洋交流典範平台持續邁進。
「2025臺灣海洋國際青年論壇」自2019年起開辦,今年第七屆參與規模持續壯大,首次加入日本、菲律賓等駐台機構合辦,打造跨國交流新格局。海洋委員會主委管碧玲高度重視台灣海洋議題的國際合作,迄今已吸引來自約30國、近千位青年參與,以創新提案、跨國交流與實踐行動,展現新世代對海洋的熱情與責任感,向國際青年海洋交流典範平台持續邁進。
為深化國際青年教育與華語文學習資源合作,國立故宮博物院蕭宗煌院長與財團法人高等教育國際合作基金會李蔡彥董事長(政治大學校長)今(9/2)簽署合作備忘錄(MOU),這是故宮首度與教育基金會簽署MOU,宣告雙方進行國際青年在臺文化體驗與華語文學習資源深度合作,故宮成為國際青年抵台學習體驗必要場域,並將故宮豐富的典藏知識轉化納入華語文教學的資源之一,合作備忘錄簽訂時間為期3年。現場有教育部國際及兩岸教育司李毓娟司長及故宮余佩瑾副院長、王耀鋒主任秘書、展示服務處王芸芬處長以及來自俄羅斯、越南、捷克、吉爾吉斯、美國、法國、哥倫比亞、緬甸、蒙古等國的年輕學子共同見證,喜迎故宮百年院慶的重要文化教育里程碑。
立法院會今天下午三讀通過國發會協同相關部會自去年擬具之「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以下簡稱本法)修正草案。國發會主委劉鏡清特別感謝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召委及朝野立委在審議過程中的支持,並指出本次修法針對國際頂尖人才、僑外生、海外國人第二代及數位牧民等對象,鬆綁工作、居留相關規定及強化社會保障制度,將有助於打造更具國際競爭力的法制環境,實現攬才專法升級與全球人才匯聚臺灣的目標。
農業部與印尼農業部於8月28日在臺北共同召開「第5屆臺印尼農業合作諮商會議」,雙方針對農業政策、市場進入、農業合作等議題進行深入討論,並就多項合作計畫達成共識,包括智慧農業技術交流、園藝作物產業合作、青農交流培訓、休閒農業旅遊、災害防救技術及糧食安全合作等。印尼代表團也於8月29日至30日赴彰化及宜蘭行糧食產業參訪,並訪視該國青農在臺實習情形。
為深化臺泰教育合作、促進產學交流,提升臺灣高等教育在泰國的能見度,2025年「臺灣高等教育展暨就業博覽會」於今(114)年8月30日至31日在曼谷盛大舉行,共計39所臺灣大學參展並有12家臺商企業與會招募泰籍人才。
我國於本(29)日正式發表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及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合稱兩公約)第四次國家報告。這份報告不僅是我國對國際社會的莊嚴承諾,更是我國從威權走向民主後,一步一腳印,持續深化人權保障的真誠紀錄。人權工作是一條永無止境的道路,政府期盼透過這份報告,誠懇地向國人與世界說明政府的努力,並虛心傾聽各界指教,讓我國的民主與人權基石更加穩固。
首屆APEC文化創意產業高階對話(HLD-CCI)昨(27)日在韓國慶州舉行,文化部常務次長徐宜君率領我國代表團赴韓與會,與出席的20個APEC經濟體文化政策高階代表熱烈互動,以行動展現我國欲與APEC成員加強文化合作的高度意願及長期願景。
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主任委員吳文德於8月27日率台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副執行長邱世銘及同仁與串流計畫11位臺北客家青年大使出訪新加坡。甫抵達新加坡立即前往駐新加坡臺北代表處拜會童振源大使。
為強化亞太區域產學合作與跨域人才培育交流,教育部於114年8月27日至28日在臺北舉辦「2025 APEC產學合作典範工作坊」,邀請來自10個APEC會員經濟體共36位官員及教育工作者來臺與會,另有近70位我國大專校院代表參與交流,共同探討面對數位轉型與新興產業發展下之人才發展策略與合作模式。
內政部政務次長馬士元今(27)日出席「2025年防制人口販運國際研討會」,與行政院政務委員林明昕、美國在台協會代理副處長牟剛強(John Morgan)等貴賓共同宣示打擊人口販運,並呼籲各國加強線上犯罪偵查及強化國際合作。馬士元表示,內政部持續打造防制人口販運多邊平台,也期望透過跨領域與國際合作,深化臺灣在亞太防制人口販運的重要地位,透過「全球及亞洲區域人口販運趨勢及挑戰」、「易遭勞動剝削脆弱群體之販運網絡及結構防制方法」、「人口販運被害人保護及倡議」及「運用創新科技工具防制人口販運」等4項議題討論與經驗分享,持續與國際夥伴在防制勞動剝削、支持被害人領域,共同深化交流與合作,期許成為國際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