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屆林島諾貝爾獎得主會議訂於2022年6月26日至7月1日在德國林島舉行,來自全球91個國家、611位年輕科學家獲邀與30位諾貝爾獎得主會面,其中包括本院一位年輕學者。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這將是2019年以來首次舉辦實體會議,並以化學為年度主題。
第71屆林島諾貝爾獎得主會議訂於2022年6月26日至7月1日在德國林島舉行,來自全球91個國家、611位年輕科學家獲邀與30位諾貝爾獎得主會面,其中包括本院一位年輕學者。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這將是2019年以來首次舉辦實體會議,並以化學為年度主題。
隨著後疫情時代來臨,生醫產業成為我國重點推動的戰略領域、是帶動台灣下一波成長的關鍵動力。為了進一步對接國際、爭取商機,行政院科技會報副召集人吳政忠率領台灣代表團,參與今(111)年6月13日至16日在美國聖地牙哥舉辦的北美生物科技展(BIO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US BIO 2022),亦帶領科技部14家專精於新藥、數位醫療、醫療器材、體外診斷的新創團隊參加,並投入大會主辦的指標性新創競賽(Start-Up Stadium)。而代表團在展會開幕前已傳捷報,我國藥祇生醫(Pharmasaga)與碩準生技(PrecisemAb)將代表臺灣與各國團隊角逐冠軍,是US BIO自2017年舉辦以來台灣首次新創團隊進入決賽。
世界不動產聯盟(FIABCI)總會於6月9日在巴黎舉辦「全球卓越建設獎」 (FIABCI World Prix d' Excellence Awards) 頒獎典禮,此獎項共計16類別,係經全球46個分會篩選後,擇優推薦參與全球性評選,其中經濟部在臺南建置的「沙崙綠能科技示範場域」,榮獲2022年「產業建築類」金獎殊榮。
為培育客家音樂新星,客家委員會主辦,文化部、僑委會協辦的「第一屆全球客家流行音樂大賽」號召音樂人響應並開放全球報名,經兩個月徵件共吸引144組參賽者投稿,其中更有來自馬來西亞、日本、香港、印尼、德國、中國等地客家音樂愛好者熱情參與,讓今年的賽事更增添國際色彩。
由駐馬來西亞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文化組主辦,雲手文創基金會策劃執行的「Tea Philo 哲學茶席」,將於明(11)日邀請臺灣策展人高森信男(Nobuo Takamori),以「未至之城:邁向亞洲藝術未來主義」(Toward Asian Futurism)為題進行英文線上講座。
因應菲律賓於上(110)年12月16日遭受超級颱風雷伊(Rai,菲國命名Odette)侵襲中南部的未獅耶(Visayas)及民答那峨(Mindanao)群島所造成的重大災情,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國合會)與美國國際非政府組織天主教救濟會(Catholic Relief Services, CRS)合作執行「菲律賓南萊特省雷伊風災生計早期復原支援計畫」,本計畫於本(111)年5月16日啟動,將協助南萊特省(Southern Leyte)受風災影響之脆弱家戶恢復生計。
教育部體育署今(9)日召開「2022ASPN圓桌視訊會議(2022 ASPN Roundtable Meeting)」,邀集9個APEC經濟體的體育官員、國際運動組織,及各體育領域專家共同與會,分享各國家地區在疫情期間推動數位化的應用經驗,及運動創新人力資源發展等相關實務經驗。
「O ngangan no niyah自己的名字-臺灣原住民族傳統命名文化巡迴展」6月7日在凱達格蘭文化館辦理開幕茶會,在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原資中心學生樂團的演奏中,由原住民族委員會夷將·拔路兒Icyang· Parod主委、臺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李菊妹副主委以及南島論壇各會員駐台使節共同揭幕。
為慶祝國家海洋日,依循行政院「向海致敬」政策,海洋委員會今(7)日以「全線上」方式舉辦「2022臺灣海洋國際論壇」。邀請來自英國、美國、日本、澳洲、加拿大、瑞典、南非、馬來西亞、越南、菲律賓等世界各國的專家學者,與我國產官學研各界人士齊聚一堂,邀請到世界各國產、官、學、研等各領域的人員參與,針對國際關注的海洋議題進行分享及討論,找出可供解決海洋問題及永續發展的策略方案。
文化部「青年創作成果發表會」即日起至6月6日在2022台北國際書展舉辦,邀集9位歷年獲獎助的青年作家,帶著近2年出版的作品,和來自各領域的與談人暢談寫作中艱辛或滿足的點滴,以及結案作品如何印製成書的出版之路。歡迎有興趣的讀者踴躍參與,現場提問互動的讀者,將致贈該場次主打新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