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專題報導
台灣美術之光 走過孤寂與代代相續的文化薪火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台灣美術之光 走過孤寂與代代相續的文化薪火 圖片

台灣美術之光 走過孤寂與代代相續的文化薪火

這兩年,台灣美術熱鬧非凡。消失近半世紀的裸女大理石雕〈甘露水〉重現於世,並指定為國寶。
「不朽的青春—台灣美術再發現」、「經典再現─台府展現存作品特展」、「進步時代─台中文協百年的美術力」、「光—台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人.間—陳澄波與畫都」、「掘光而行—洪瑞麟」、「台灣土.自由水—黃土水藝術生命的復活」等幾檔以前輩藝術家為主的展覽接連開幕,展出作品之罕見,引起人潮前仆後繼。

台灣沙茶 記錄移民軌跡的紛呈滋味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台灣沙茶 記錄移民軌跡的紛呈滋味 圖片

台灣沙茶 記錄移民軌跡的紛呈滋味

台灣家庭廚房裡,除了常備醬油、醋、砂糖,還有一不可或缺的存在。那既不是豆瓣醬、XO醬,也不是辣椒醬或豆腐乳,而是,沙茶醬。
裝在鐵罐或透明玻璃罐裡的沙茶,看上去深褐油亮,吃起來有著沙質的纖維口感,鮮鹹渾厚的滋味,擄獲了台灣人的心。除了圍爐吃鍋不可或缺,拌炒調味能獨挑大樑,基本的炒飯炒麵以外,甚至可為牛、羊等味道重的肉類去腥解羶。台灣許多經典小吃,砂鍋魚頭、豬血湯、肉羹、麵線糊、鍋燒意麵,也常添上一匙沙茶,用以增香。

人與森林共好 種樹夢想家 宋文生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人與森林共好 種樹夢想家 宋文生 圖片

人與森林共好 種樹夢想家 宋文生

屏東縣霧台鄉魯凱族宋文生,早年放棄公職,跟著耆老在山林間,種植台灣原生種樹木。40年來他專心做一件事——種樹,守護傳統獵場,也守護山林。他與家族無私、慷慨的動人故事,啟發我們關心身處的環境,讓我們相信,動手綠化枯荒之地,也能感動天地。

老樹情緣 聽樹的故事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老樹情緣 聽樹的故事 圖片

老樹情緣 聽樹的故事

「我在,樹就在了。」鄰里社區、鄉間或校園,常見健壯的老樹與人們四季相伴。它守著土地,見證環境變遷,宛如一本地方志,但你可曾探詢過這老樹的身世?現在就拉張凳子,坐在樹下聆聽它與在地的故事。

畫我台灣的新美術時代 寶島藝術家──藍蔭鼎、廖繼春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畫我台灣的新美術時代 寶島藝術家──藍蔭鼎、廖繼春 圖片

畫我台灣的新美術時代 寶島藝術家──藍蔭鼎、廖繼春

在台灣的美術發展史上,日治時期是一個重要的分水嶺。當時台灣崇尚傳統書畫的主流風格,卻有一群畫家接受日本來台教育者的薰陶,畫風受到新式繪畫技法的影響,因而誕生了所謂的「台灣新美術運動」。比如陳澄波、廖繼春、藍蔭鼎等名家,都是台灣美術史的中流砥柱。這群青年畫家在當時民間藝術偏好吉祥喜慶壁畫、雕刻、龍柱的氛圍中,拿起筆畫起西洋油畫與水彩畫,開啟了台灣美術的全新風格,也讓台灣美術走向一個全新的時代。

樹,島嶼的說書人 人樹之間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樹,島嶼的說書人 人樹之間 圖片

樹,島嶼的說書人 人樹之間

「各位先生、女士,本航班即將降落桃園國際機場,目前地面溫度是舒爽的攝氏24度,正好是春暖花開的春季,台灣各城市的行道樹部分正在換新裝,以不同的色彩妝點城市的路徑,觀光之餘,建議可留意他們的春夏新款。同時請留意您隨身行李,我們準備去一探台灣樹的故事,希望這趟台灣樹之旅,能豐富您對台灣樹木的視野,更認識台灣的多姿多采。」

神木之島 高大上的參天神木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神木之島 高大上的參天神木 圖片

神木之島 高大上的參天神木

「原來我們一直和這些古老美好的大樹,生活在同一座島嶼上。」
「找樹的人──巨木地圖計畫」主持人徐嘉君說。

智慧製造.綠色產業 台灣工具機產業優勢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智慧製造.綠色產業 台灣工具機產業優勢 圖片

智慧製造.綠色產業 台灣工具機產業優勢

2023年全球首發國際性工具機大展的「台北國際工具機展」(TIMTOS),台灣端出了自動化、智慧化、零碳化等解決方案,展現工具機優化創新的趨勢。
目前台灣的製鞋機械出口全球排名第二、工具機與塑橡膠機械出口全球排名第五、紡織機械與半導體設備出口全球第六名。作為世界知名的精密機械製造國家,「台灣出品不只是性價比高、24小時on call服務好,而是能夠與客戶一起解決現在與未來會面對的問題,實現下一代的產品。」台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秘書長許文通,點出2023台北國際工具機展共通的亮點。

清粥小菜裡的台菜文化 從庶民餐桌躍上米其林指南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清粥小菜裡的台菜文化 從庶民餐桌躍上米其林指南 圖片

清粥小菜裡的台菜文化 從庶民餐桌躍上米其林指南

台灣人以米為主食,早在17世紀就有吃粥的飲食型態。尤其早餐和宵夜,吃碗清粥配幾道小菜,更是暖胃的首選。而隨著時代變化,清粥小菜從常民餐桌進入餐館,隨著台菜餐廳的精緻化,還躍上米其林指南,成為當代台灣菜的一環。

台電破繭創新 擁抱藝文,與民對話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台電破繭創新 擁抱藝文,與民對話 圖片

台電破繭創新 擁抱藝文,與民對話

2016年,適逢台北市舉辦「世界設計之都」,剛好也是台灣電力公司(以下簡稱「台電」)70周年,位於羅斯福路上的台電大樓,一舉褪去毫無特色的門面,取而代之的,從大門入口處的公共藝術作品「河飄風」,猶如緞帶的雨棚,上面佈滿風向儀與LED燈,到了晚間,變身成華麗的光帶;地磚上,布置了一座用不鏽鋼和陶瓷打造的「鏡山水」作為民眾休憩的場所;外牆上,高掛了從各地回收的路燈所焊織成巨大的裝置藝術「日光域」,象徵夜晚的太陽,還有以台電早期杉木電桿為意象的「樹雨霧」,是件會在炎熱夏季噴出水霧而與民眾互動的藝術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