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希望兒童合唱團 天籟原音傳世界
2017-10-18

希望兒童合唱團

希望兒童合唱團

 

來自南國彼端的希望兒童合唱團,在臉書粉絲頁上如此寫著:「在排灣族語裡,PUZANGALAN就是希望,由排灣族的孩子組成的希望兒童合唱團,是一群愛唱歌肯努力想要有不一樣未來的孩子,希望能用歌聲將祝福快樂帶給大家,並為自己的未來帶來希望。」

9年過去了,在團長蔡義芳、指揮吳聖穎的率領下,大大小小的團員以天籟的樂聲,實現了自己的宣言,站上國際舞台,自信地在世界吟唱著來自原鄉的希望之聲。

 

2017年夏天,義大利傳來充滿濃濃台灣味的悠揚樂聲。來自台灣最南端、成軍10年的希望兒童合唱團先是在羅馬永恆音樂國際合唱節奪下金獎,而後又於達文西音樂節,榮獲總決賽金獎、兒童組金獎、民謠組銀獎、最佳舞蹈獎,以及難度極高的個人獨唱獎。

本著教育初衷,團長蔡義芳在2008年催生希望兒童合唱團。(林格立攝)本著教育初衷,團長蔡義芳在2008年催生希望兒童合唱團。(林格立攝)

一連奪下數項大獎,希望兒童合唱團長蔡義芳、指揮老師吳聖穎,以及十來位團員開心地享受舞台上的榮耀。然而,時光倒回2008年創團的初始,合唱團的成軍,是起於屏東佳義國小教務主任蔡義芳簡單的教育初衷。

佳義國小所在的瑪家鄉,是原民鄉村,一百多人的學生多是排灣族或是魯凱族。儘管小校地處偏遠、教育資源缺乏,學校不乏表現優異的學生。

已在佳義國小任教超過二十多年的蔡義芳觀察,不少學生卻在升上國中後成績大幅滑落。蔡義芳心生惋惜之餘不免思考,何不利用學校合唱團,透過長期的陪伴鼓勵,喚回孩子的自信心。

這番理念,恰巧與前來任教的的音樂老師吳聖穎不謀而合,兩人一同促成希望兒童合唱團的前身。

定期練唱,改變孩子

一改校內合唱團僅為了參與音樂賽事而成軍,蔡義芳和吳聖穎希望合唱團能朝固定練唱的方向發展,開始每周定期二次的辛苦練唱。

然而,成軍初期,因為練習而必須減少遊樂時間的孩子,時常興趣缺缺,尚不明白蔡義芳用意的家長們,也總是向他問,「練習合唱要幹嘛?」自稱扮黑臉的蔡義芳,只好開著車前往部落,上門找尋不見蹤影的團員。

蔡義芳、吳聖穎兩人搭檔,一人主外、一人主內,形容自己五音不全的蔡義芳包辦樂團大小事,而練唱的重責交付給音樂專業吳聖穎。但每回練唱,吳義芳總是在教室外悄悄聆聽孩子們練唱。直到三個月後,傳來的歌聲聽來比往常更好聽,蔡義芳終於放下心中大石。

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合唱練習, 團員站上舞台的那刻,臉上嶄露自信神情。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合唱練習, 團員站上舞台的那刻,臉上嶄露自信神情。

不光歌聲,不分年齡加入合唱團的大小團員身上也出現改變。他們的臉上,多出專注自信,透過合唱,彼此也更懂得團隊合作的重要。

吳聖穎表示,許多人以為,合唱樂曲「唱」才是重點,但懂得「聆聽」,才是決定合唱樂曲的成敗關鍵。「只有緩下來,張開耳朵,聆聽夥伴的歌聲,樂聲才能和諧。否則各聲部唱得再好,都只有自己的聲音。」吳聖穎說。

2012年,蔡義芳將屆退休,不少團員也面臨畢業。思考至合唱團長期發展,決定脫離學校的運作,並以排灣族語PUZANGALAN命名為「希望兒童合唱團」。

少了學校的奧援,練唱空間、每月近4萬元的營運經費都成了大問題。蔡義芳坦言,當時一度思考是否延續合唱團的運作,所幸,退休校長黃國光得知後,大方即時提供協助,難題才終於有解。

也是在同一年,希望兒童合唱團苦練許久的天籟原音,幸運獲得伯樂賞識,有機會站上國際舞台。

希望兒童合唱團

那年,希望兒童合唱團應世界展望會之邀北上表演,趁著空檔,一行人在國立台灣博物館外頭廣場上,隨興練唱樂曲。輕快的樂音、極具穿透力的歌聲,吸引了恰巧路過的台博館館長蕭宗煌停下腳步詢問,他當下立即邀請希望兒童合唱團擔任開幕活動表演嘉賓。當天表演時,團員美妙的歌聲,也收服遠道自德國來的嘉賓,並獲邀前往德國德勒斯登音樂節交流。而後,包括日本、匈牙利、韓國等國家,都有希望兒童合唱團登台表演的身影。

儘管開始擁有零星關注,希望兒童合唱團直到2016年,於總統就職典禮領唱國歌才知名度大增。融合排灣族古調,一改穩重唱法而贏得外界譽為「最好聽的國歌」,即是出自吳聖穎之手。

吳聖穎成長於屏東三地門地磨兒部落,本身即是排灣族。她在2009年才嘗試將古謠編入曲目。她坦言,接下合唱團指揮工作,並未想過將原民傳唱的古謠編入曲目,直到希望兒童合唱團參加鄉土歌謠比賽後,成績不如預期,才萌生將排灣族古謠唱法融入演唱,發展出「古謠新唱」的演唱方式。

古謠新唱,傳承文化記憶

希望兒童合唱團

吳聖穎表示,原住民各族皆有古謠傳唱的傳統,唱腔、發音模式各不相同。而排灣族古謠是透過胸腔、喉部共鳴發聲,歌聲極具穿透力。

吳聖穎不僅將排灣族吟唱的特色放入,編曲時也將古謠演唱齊聲、複音的曲式結構,編入傳統合唱樂曲。孩子聽見平日練習的合唱樂曲多出熟悉的古謠,唱來特別開心。而這也是吳聖穎希望透過希望兒童合唱團,將日漸失傳的古謠文化保留下來的用意。

她表示,過往合唱樂團多半承襲自西方技法,透過頭聲共鳴的方式,展現空靈美聲。近十年來,鄉土意識抬頭,鼓勵尋求在地文化,才有了古謠傳唱的演繹方式。因為唱歌,團員也和家中的VuVu(排灣族語:爺爺奶奶)拉近距離,找尋祖父母輩的根;許久不再吟唱古謠的長輩也在兒孫的歌聲中,聽見童年時熟悉的古謠。

一如9年前,蔡義芳和吳聖穎在學校推動合唱團的初衷,歌唱的確為孩子帶來改變。閉上眼睛,聆聽希望兒童合唱團的歌聲,就能聽見那蘊藏的希望和土地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