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大用為美 鶯歌故宮臺華窯
2017-11-30

現代精緻藝術陶瓷的代表性品牌臺華窯,其彩繪瓷器正是美與用的結晶,以嫻熟的工藝技術、獨家專研的釉藥色料,結合本地藝術家創作而融合在地元素,屢次獲選為總統府、外交部指定的國賓禮品。

現代精緻藝術陶瓷的代表性品牌臺華窯,其彩繪瓷器正是美與用的結晶,以嫻熟的工藝技術、獨家專研的釉藥色料,結合本地藝術家創作而融合在地元素,屢次獲選為總統府、外交部指定的國賓禮品。

 

日本工藝之父柳宗悅認為,工藝作品結合精神之「美」與物質之「用」,能帶給人精神、物質的雙重滿足。現代精緻藝術陶瓷的代表性品牌臺華窯,其彩繪瓷器正是美與用的結晶,以嫻熟的工藝技術、獨家專研的釉藥色料,結合本地藝術家創作而融合在地元素,屢次獲選為總統府、外交部指定的國賓禮品。2011年,我駐梵蒂岡大使王豫元覲見教宗本篤十六世,便選用臺華窯上雕金喜紅釉反口天球作為贈禮。

 

雕金藍鵲葫蘆,葫蘆造型上精緻彩繪的藍鵲,加上金碧輝煌的雕金工法,代表福氣與富貴。雕金藍鵲葫蘆,葫蘆造型上精緻彩繪的藍鵲,加上金碧輝煌的雕金工法,代表福氣與富貴。

在地化與全球化一體兩面,擁有在地化特色,也就意味著具備國際化的能見度。因此,具備研發、設計與創新能力的臺華窯,同時也為國家機關提供客製化產品,自開始設計總統府宴客餐具,到2016年與設計師聶永真合作完成總統就職紀念酒瓶。諸多傑出的國家級專案參與,使臺華窯除了原有的「鶯歌故宮」之稱外,亦有「御用精瓷」之美譽。名聲榮譽的背後,是辛勤的汗水與面對挑戰的勇敢。臺華窯創立至今的三十多年生命史,見證了鶯歌陶瓷產業的興盛與衰落。

鶯歌陶瓷產業興衰

1983年臺華窯成立時,兼營日用與陳設之陶瓷,主要從事仿古手拉坏、白坏、單色釉的代工,產品外銷至香港、美國。與鶯歌的其他代工廠一樣,當時台灣位居於全球陶瓷生產業體系的下游,尚無研發、設計與品牌能力,採取勞力密集生產、削價競爭的經營模式,利潤來自大量接單與降低材料成本。生產體系的上游是熟悉歐美市場品味的海外華僑,設計、下訂單後,由台灣窯廠接單、代工生產,再以香港、菲律賓為貿易中繼站,銷往世界各地。

1986年,因應市場需求,臺華窯開始發展彩瓷技術,聘請香港師傅駐廠指導,發展傳統的釉上彩技術;設立「精彩藝術工作室」,專研釉彩,除了傳統的粉彩、鬥彩等,也向日本取經伊萬里、薩摩燒、九谷燒等風格,外銷日本、英國、美國、義大利等國。

不久後,大陸、東南亞等這些開發中國家的競爭對手以更低的價格瓜分市場,大量傾銷廉價陶瓷產品,「一夕之間突然接不到訂單,鶯歌很多陶瓷工廠紛紛倒閉。」臺華窯董事長呂兆炘說,整個鶯歌陶瓷產業受到嚴重衝擊,景氣快速由盛轉衰,「彷彿突然從日出走到夕陽」他由此警覺:「代工的老路,是不能再走了!」

藝術家鄭善禧的作品〈追懷沈耀初〉,他創作彩瓷三十多年,被譽為「文人水墨白話化」的代表。藝術家鄭善禧的作品〈追懷沈耀初〉,他創作彩瓷三十多年,被譽為「文人水墨白話化」的代表。

該如何扭轉台灣受制於全球生產體系的配置位置?「只有保存傳統技藝是不夠的,還要有所開創,才是陶瓷工藝文化得以綿延的主力。」呂兆炘決心改造企業體質,從原本只能降低成本的製造業,轉換為高附加價值的生產模式,唯有改變既有經營型態,「創新,才會有新時代的產品」。創新,不只是產品的設計,更包括整體的生產、經營模式:以技術為後盾,以創意為核心,以人文藝術為概念訴求,注重行銷、打造品牌。

釉藥色料新技術

呂兆炘與臺華窯團隊通力合作,在1990年前成功開發「高溫釉下彩一次燒成」的技術。臺華窯文創執行長莊秀玲說明,「高溫釉下彩」的成功關鍵,是將釉彩發色劑金屬氧化物以攝氏1,300度高溫鍛燒、玻璃化後再加以研磨,製成穩定的高溫色料粉末,使彩瓷顏色更為瑰麗而能永保如新,並有閃爍的晶亮感,質感倍而提升,「一次燒成」則可提升工序效率並節省能源,突破傳統釉上彩日久褪色、含低溫鉛鎘重金屬及二次燒成的缺點。

彩繪瓷瓶不只是平面紙張的延伸,更是釉藥與高溫燒融共舞的創意發揮。彩繪瓷瓶不只是平面紙張的延伸,更是釉藥與高溫燒融共舞的創意發揮。

「釉藥水彩化」,則是吸引更多人參與彩繪瓷器創作的另一重大研發技術。無論機器拉胚、灌漿或手拉素坏,因土坏吸水性佳,不容易直接用筆彩繪,經過多次嘗試後,發現在坏體塗上一層化妝白土,能有效降低土坏吸水性,讓在瓷器素坏上書寫、作畫的筆繪觸感,更接近紙張作畫的狀態,而能輕鬆自在地揮灑。

釉藥水彩渲染彩繪

釉藥水彩化起源於藝術家彩瓷創作的需求。1995年,呂兆炘為了尋找彩瓷的新突破、新技法,在鶯歌中正一路的臺華窯總部,設立「臺華彩瓷研習中心」與「畫家研創室」,邀集一群充滿藝術創作熱情的台灣藝術家進駐,加入彩瓷創作,嘗試從藝術家們的思維與技巧,尋找創意、題材與技術的創新。

窯場裡的手拉素柸,靜靜等待工藝師與藝術家賦予彩繪新生命。窯場裡的手拉素柸,靜靜等待工藝師與藝術家賦予彩繪新生命。

臺華窯具備從製作坏體到燒窯完成的一貫作業技術,窯場內有各種專業技師,技術嫻熟流暢,能滿足不同藝術家的需求,也吸引藝術家投入,成為台灣彩瓷創作的重要平台。然而,單純把素坏當成畫布,以色料創作彩繪,不容易跳出傳統仿古彩繪的原有框架,呂兆炘認為,應該針對瓷器的特質,開發新的表現形式。因此,除了設計出更多器物型制,「對於有興趣從事瓷器彩繪的藝術家,我全力支援技術與材料,鼓勵創新運用色料與釉藥。」

窯變新彩玩家

油畫家洪仲毅在臺華窯的支持下,純熟運用窯變釉的色彩與質感。「1998年與一群油畫同好在寫生之餘,相約到鶯歌臺華窯參觀並試玩陶瓷畫,沒料到唯獨我被陶瓷媒材吸引,且深深著迷,至今成為我另類創作的重心。」洪仲毅以油畫的厚實概念為基礎,重疊不同釉藥,經高溫燒熔成層次豐富的另類色感,他並進一步以畫為思考起點,創造坏形。

「臻美」青花餐具系列,是臺華窯2015年全新設計的中華民國駐外使館專屬餐具。(臺華窯提供)「臻美」青花餐具系列,是臺華窯2015年全新設計的中華民國駐外使館專屬餐具。(臺華窯提供)

「釉色重疊經過高溫共融產生渾厚且飽滿的釉彩,是油畫中難以表達的。再加上釉料、色料的混用,以及不可預期的窯變,更讓人陶醉。」洪仲毅說。此外,他亦提及釉色的使用,存在一念之間。「傳統彩瓷視縮釉為嚴重瑕疵,但我的嘗試卻可巧妙地轉化其特性,成為一種技法,一種表現,運用在創作上產生視覺藝術上的價值。」

借力使力走向國際

異業結盟,是呂兆炘在市場劇烈轉變中,為臺華窯找到的新市場。1995年台北信義區君悅飯店剛建成時,飯店主管發現餐廳缺少東方風味的台灣品牌風格餐具,來到鶯歌陶瓷參訪後,才發現旅館內擺設的香港、菲律賓經銷瓷器,原來都是台灣製造、鶯歌生產。參訪結束後,臺華窯提出客製化方案,以廠內工藝師彩繪結合釉色窯燒,運用中國繪畫、書法彩繪,以傳統工藝特色為君悅量身打造餐具與陳設陶瓷。雙方後來成為長期合作夥伴,也開啟臺華窯與國內外飯店餐飲業者的合作關係。

史博館原作典藏、臺華窯開發的常玉品味生活系列文創商品。史博館原作典藏、臺華窯開發的常玉品味生活系列文創商品。

臺華窯的另一條路,是藝術酒器。2003年協助台灣菸酒公司開發喜紅釉色酒瓶,大獲好評,從此開啟與各大酒廠的合作。2011年與101台北金融大樓公司合作,集結八位台灣藝術家的彩瓷創作酒瓶,推出藝術珍藏限量高粱酒,創下白酒市場新高單價及藝術酒器的高價紀錄。成功跨界的結盟經驗,使臺華窯在2011年受邀參加第33屆亞太經合會APEC中小企業研討會,分享經營與發展實務。

2014年臺華窯與歷史博物館合作推出「鳳華文創」雙品牌,推出清代花鳥刺繡茶具,引發一波時尚茶具新話題。今年史博館策劃轟動華人世界的「相思巴黎──館藏常玉展」,臺華窯將典藏原作轉製開發為日常生活器皿,讓人「藏玉於家」。2016年與服裝設計師林國基合作,開發陶瓷包款與飾品配件。種種跨界結盟,都讓彩瓷走入生活,普及藝術品味。

鬥志與自我要求

高236公分高的世界最大結晶釉,是臺華窯鎮館之寶。高236公分高的世界最大結晶釉,是臺華窯鎮館之寶。

當年鶯歌陶瓷產業由盛轉衰,並未促使商家保守心態的轉變,反而更怕技術被「偷師」,這時呂兆炘卻大膽逆向操作,「我決定開放工廠,讓來參觀的訪客更了解陶瓷的價值。」他認為,只有百分之百開放,才能看到自己的缺點,這樣,不但能強迫自己改善工廠整潔,也提升工作效率與品質。呂兆炘大力推動臺華窯的技師、藝師精進工藝技術,不能只停留在淺層的技術面,2010年更成立研發設計部,培養多位工藝師。他主張:「光是參訪瀏覽就會被學走的技術,不算技術。」

呂兆炘與臺華窯一路走來,如同建築大師漢寶德所說,當走在前面領頭的人為自己設立了高標準,有與外國產品競爭的鬥志,自然就會致力於提高品質。在文化創意產業中,只有具備相當的文化素養,才有嚴苛的自我要求;對於產品,也才會有文化高度的自我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