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易忠錢 用畫說禪 讓中華文化在異地生根
2017-12-07

易忠錢(藝名:蜀濤)旅居比利時逾半世紀,異國嚴峻的生活挑戰,點滴在心,反覆淬煉出泣血的堅毅,源源不絕投現在巨幅的創作裡。

易忠錢(藝名:蜀濤)旅居比利時逾半世紀,異國嚴峻的生活挑戰,點滴在心,反覆淬煉出泣血的堅毅,源源不絕投現在巨幅的創作裡。

 

紮實的美學教育,可以栽培出深厚的繪畫功底,但是生活,才是創作的基因。易忠錢(藝名:蜀濤)旅居比利時逾半世紀,異國嚴峻的生活挑戰,點滴在心,反覆淬煉出泣血的堅毅,源源不絕投現在巨幅的創作裡。

站在力透紙背的無窮張力前,易忠錢嬌小的身影,份外柔弱。這強烈的反差,益發彰顯出她剛勁的心性。她不只熱愛創作,更投身教育,讓中華傳統文化在異邦綿延永續。兩者一以貫之,因為心中有愛,永不止息。

 

2017鴻運高照系列,除了沿續原有的簡潔畫風,在狂草激情的筆觸下,更顯現出豪氣奔放的瀟灑。2017鴻運高照系列,除了沿續原有的簡潔畫風,在狂草激情的筆觸下,更顯現出豪氣奔放的瀟灑。

要在大師如雲的歐洲畫壇嶄露頭角,成為當代藝術的精英,憑藉的是出眾的內涵與雋永的回味。由墨色出擊,一筆到位,禪意中,印現生活的領悟;脫俗中,綻放寬廣的期待。「所有的表現,都出自生活,是我永不匱乏的養份。」易忠錢用畫引領,進入她的心靈世界。

差點被遺棄的命運

在戰亂中出生的嬰兒,命運有若浮萍。抗戰勝利前兩年,在四川呱呱墜地的易忠錢,險些溺斃。談起這段幼年的經歷,仍然心有餘悸。

「祖父母是當地的大地主,父親在日本東京帝大取得土木工程學位,母親也是當地望族,和父親在桂林成婚。」抗戰勝利後,參與湘桂黔鐵路興建有功的父親,接到首批派駐台灣興建鐵路的命令,但是祖父母卻堅持留在故鄉,不願同行。「父親和祖父母談了三天三夜,都無法動搖他們的心,最後決定留下一個孩子陪伴他們。」每個孩子都是心頭肉,留下誰?都是痛心!

「我差點淹死,直到現在看到水,心裡就不由自主的恐懼。」稚弱的易忠錢,深怕被留下,死命地拉住母親的衣角。「為了制止我哭鬧,母親把我的頭,按壓在家裡的池塘裡。」等到她費盡全力掙脫,母親也淚流滿面,緊抱著女兒悲泣,也是這股奮力求生的堅毅,支撐著易忠錢走過一生荊棘。

自小深植美學根基

「記憶裡,一直在搬家。」來台後,易忠錢的父親已轉任糖廠廠長,由北到南,頻頻調動。長期的遷徙,讓她自小養成隨遇而安的習性。更像天意,讓她顯露出繪畫的天賦。「小學三年級時,要從新竹搬到台南玉井。我畫了好多畫片送給同學,大家都以為是買來的。」隨後教美術的老師紀文祥,也察覺到她的優秀,不時給予額外指導。「我很感恩紀老師,沒有他的啟蒙,我可能沒有今天。」

易忠錢以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在極簡中寓意深遠,體現書道的墨趣神韻。易忠錢以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在極簡中寓意深遠,體現書道的墨趣神韻。

她很早就嶄露頭角。17歲獲得台灣省屏東縣書法比賽第一名,19歲入選全省美展。22歲在韓國漢城全球藝術展獲選佳作。「我知道自己一定要走藝術的路。」高中畢業後,她考上國立藝專(現為: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父母卻堅決反對。「當時三位老師坐在我家客廳遊說,才勉強放行。」

進入藝專後,易忠錢如魚得水,獲得多位恩師提攜。傅狷夫教授山水,高一峰教授人物走獸,胡克敏教授花鳥。教導書法、篆刻的王壯為給她取名「蜀濤」。「老師說,我像男孩子一樣有力」,寓意她的筆鋒蒼勁豪放,波濤洶湧。這些風格各異的台灣頂尖藝術名家,讓易忠錢打下水墨畫的紮實根基。

在異鄉掌廚求生

青春美麗的易忠錢,始終被追求者圍繞。但是她立志要出國留學,無心結交男友,直到遇到余叔謀。「他就是一個文人的樣子,很有風度,又對我照顧的無微不至。」回憶起戀愛的甜蜜,易忠錢顯現出少女情懷。「父親開出條件,沒拿到博士,不許娶我女兒。」交往三年後,易忠錢只能忍痛放棄美國全額藝術助教獎學金,隨著博士候選人余叔謀到比利時,開啟異國人生。「但是現在回想起來,一點也不可惜,因為到歐洲,對我的藝術生命,反而是好的。」

一筆勾勒的圓, 蘊涵著無盡的生命動能。 仿若胚胎的孕育, 在宇宙中, 千古不滅的運行。一筆勾勒的圓, 蘊涵著無盡的生命動能。 仿若胚胎的孕育, 在宇宙中, 千古不滅的運行。

「連結婚禮服都是向席慕蓉借的。」易忠錢回憶起結婚情景,「下著大雨,在比利時的教堂中完婚。」兩個窮學生,完全沒有後援,易忠錢只得擔起經濟重擔,到大使館工作,還兼職教中文。「當時買不起冰箱,我看到滿地冰雪,就把雞肉埋在門口的積雪下,那知第二天就被貓咪吃掉了。」困窘的日子,隨著四個孩子陸續報到,更是雪上加霜。「當時心裡只想著,怎麼賺錢,養活他們。」

易忠錢拉起褲管,撫摸著小腿上的疤痕,回想起來,仍然撕心裂肺。「一整鍋熱油,就這麼一下子全倒在腿上。」從小沒進過廚房的易忠錢,為了生活,放下畫筆,拿起鍋鏟,硬生生的從頭學習廚藝。她貸款頂下一個破舊的越南餐廳,取名「藍蓮閣」。靠著她的美學眼光,自己動手裝修,佈置的典雅舒適,很快成為當地華人聚會的場地。有願,就會有力。再大的艱苦,在孩子的笑顏裡,也是甘甜。

泣血迎鴻運的蜀濤

經濟狀況稍稍喘息,深藏的藝術精靈,又重新冒出頭來。她進入比利時皇家藝術學院油畫系深造,又在比京自由大學、根特大學研究現代藝術理論。

勤勉,是易忠錢貫徹的執著。1982年在比利時布魯塞爾「歐洲藝術家聯展」中,易忠錢獲得銅牌。「當時畫的都是西畫,看到我的畫,都以為是西方人畫的。」但是畫的再美,抽離自我,就失去靈魂,這是藝術家心中最大的痛。

每一個生命體在世間都有著絕然獨立的旅途, 在社會倫理的規範中, 個自展現出不同的命運。每一個生命體在世間都有著絕然獨立的旅途, 在社會倫理的規範中, 個自展現出不同的命運。

夜深人靜的夜晚,易忠錢在畫桌前,凝視窗外的漆黑。「黑,就是人的根。」這一頓悟,讓她把滿腔的鬱悶,用墨色狠狠地一筆畫下,把這個最讓人忌諱的色彩,發揮的淋漓盡致。再用一方方紅色的印記和片片金箔,找到平衡。

「我要表達的是一個意念,這些方和圓,是我對生命和生活的反省。」這一開筆,彷彿喚醒了沉睡的畫魂,源源的靈感,泉湧而至。禁錮多年的悲喜創傷,宣洩而下。一種義無反顧的衝勁,讓枯槁的心靈,注入活水,在一直一橫一斜中,交織吐納。

「我畫了一百多張,一開始並沒有人來看。」那種十年寒窗無人問的失落,注定藝術的孤寂。「1990年是一個我自己也想不到的轉折」,易忠錢創作的一系列空靈又寓意哲理的東方語彙,讓歐洲藝評家驚為天人,也震撼了當代藝壇,讓她一舉成名。

詩經曰:「情動於中,而形於言。」易忠錢的創作,由「尋找」、「生命之路」、「跳躍」、「攀緣」,一路轉折,正是心情的刻劃寫照。在傳統水墨基礎上,毫無扞格的融合異材質,狂放揮灑。用西畫透視觀點布局,曲直轉折間,相互夾纏滲透;在升起殞落間,彰顯生活的紛雜。旗幟鮮明的「蜀濤」風格,於焉成形。

易忠錢把她強韌的生命力,毫無保留的投注在藝術創作。半個世紀來,個展高達27次,聯展更是不計其數,還參加過5次「國際畫廊博覽會」,連比利時皇后法比奧拉及歐洲國際會議主席都曾親臨畫展觀賞。誇飾的效果,更成為酒商和室內裝潢師的最愛。

始終以傳承中華文化為職志的易忠錢(第3排右2),逾半甲子間,樂在其中。(易忠錢提供)始終以傳承中華文化為職志的易忠錢(第3排右2),逾半甲子間,樂在其中。(易忠錢提供)

易忠錢悲憫的心懷,在畫中,也在生活中。她主持的「余易畫廊」和「藍蓮閣沙龍」,經常提供青年藝術家展出的機會。她更不忘為故鄉盡份心力,曾經邀請13位歐洲當代藝術家於南台灣展出。《臺灣時報》稱之為「敲開了未來國際化路線的門磚,也為我國藝術界的同行展現了一個了解和借鏡歐洲當代藝術的窗口。」

宣揚中華文化的導師

「我原本只想開畫廊,但是朋友們鼓勵我,應該把一身技藝傳下去。」1983年10月10日,「余易畫廊」和「余易書院」同時開張。「書院開了7個班,教國畫、書法、音樂、烹飪、功夫、中國文化、哲學和語言。一轉眼,34年了呢!」談起書院,易忠錢臉上漾起溫暖的笑意。「余是我先生的姓,也寓意年年有餘;易是我的姓,也與藝同音。」中華傳統文化深厚的內涵,素來受到西方民族的敬仰和崇尚。書院聘請專業的師資,為學員們講解示範,甚受歡迎,也深受僑外單位的肯定。

書院成立十年後,易忠錢拿了母親10萬元台幣,開辦「華僑中華學校」,至今也已24年,讓更多年齡層的學員,有機會受教。每一期的學員平均逾百人,更有的從小學一路讀到大學。「教學雖然辛苦,但是看到可愛的孩子認真學習,就覺得很值得。」雖然教的是各項傳統技藝,可是生活倫理,卻是中華學校的核心,這是千秋事業。

易忠錢擺出經典姿勢,展開雙臂,立足天地間。 (易忠錢提供)易忠錢擺出經典姿勢,展開雙臂,立足天地間。 (易忠錢提供)

易忠錢身教勝於言教,4個孩子看在眼裡,個個奮發向上。孩子們說:「媽媽總是言出必行,誠摯待人。」看著懂事貼心的孩子,永遠是母親最大的驕傲。

「原本是我心中流淌的血。」站在2008年開始創作的「鴻運高照」系列畫作前,易忠錢毫不避諱的說。「每天夜裡作畫到天明,還未闔眼,就趕著照看孩子們上學,操持余易書院和華僑中華學校,還要打理餐廳,處理貸款,真是焦頭爛額,心頭怎麼能不淌血呀!」真的是蠟燭多頭燒,卻還要面面俱到。

這些年,孩子都有了自己的事業,易忠錢的生活,總算漸漸平順下來。「再困難的日子都過了。」易忠錢總是樂觀的面對未來。「為了把多年的畫作集冊出書,我把最愛的鋼琴賣了。」孩子們都支持母親的心願,並且出資幫助母親圓夢。

談到未來還要繼續畫下去嗎?「一定要的,因為我是畫癡,畫到我畫不動的一天吧!」易忠錢爽朗的說。「藍色是我的幸運色。」2017的畫作中,青鳥已悄悄展翅。原本滴血的痛楚,早已否極泰來,化為爬升的朝陽,鴻運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