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辛志平校長故居 開啟新竹自由教育之風
2017-12-28

辛志平校長故居。

辛志平校長故居。

 

以自由學風聞名的新竹高中,孕育出許多政商學界名人,例如諾貝爾獎得主李遠哲、清大校長陳力俊、詩人鄭愁予、台北醫學大學創辦人胡水旺、許信良、蔣孝嚴……等知名校友。

這股清新不媚俗的學府風潮,始自第七屆(1945-1975)校長辛志平,這位在位最久的校長,始終是老竹中人最懷念,也最喜歡談論的長輩。新竹市政府藉由老校長故居的修整與開放參觀,讓更多人可以在歷史再現的空間中,細細琢磨老校長的教育智慧。

 

經清大、竹中校友爭取,辛志平校長故居才得以成為市定古蹟。經清大、竹中校友爭取,辛志平校長故居才得以成為市定古蹟。

秋末的新竹,仍有夏日的殘影,熱烘烘的水氣籠罩在市中心,絲毫沒有降溫的痕跡。這早在清朝時期就已規劃的市容,路幅顯得狹小,也缺乏都市重劃後的大幅綠地。隨處可見的高樓與擁擠的車輛,提醒了我們這裡是高科技的重鎮,但與高樓相鄰的幾座百年閩式古厝、宮廟、牌樓,還有門城與古護城河遺跡,又不失古城的風華。腹地不大的新竹市,就在新舊文化交融中,發展出獨特的風貌。

廢墟重生,勾起竹中人記憶

穿過熱鬧的東門街區,一出轉角,氣氛頓時改變。重重的綠樹與矮屋,營造出另一種謐靜氛圍。2000年時,原本規劃將這片宿舍群改建停車場,幸好在清大與新竹中學校友陳情下,留住了校長房舍並爭取為市定古蹟。爾後經逐步還原與維護,故居得以重生,也給後人有機會見證老校長在教育史上的貢獻。

辛校長故居的格局方正,空間規劃呈曲尺形,站在最中間的茶之間(飯廳),可以看到全部的隔間。穿過玄關與應接室(客廳),兩間主、從臥室傍著一條迴廊當走道。迴廊的紙窗門能拆卸收起,讓人就地倚坐在廊邊欣賞庭院綠景,頗有詩意。院中一漥小池伴著老屋,在仲夏的夜晚還能聽著蛙鳴入眠。

老屋整體架高,保有許多日式木屋構造的特色,但屋頂類似中國傳統歇山式構造,似有文化參混的跡象。屋內的裝潢,在辛志平大兒子的要求下儘量恢復原貌,例如採用鎢絲燈泡、松竹梅的和式壁紙,以及用來放置藝術品的違棚(上櫥、下櫥、擱板及小壁所構成)都很講究。除了主要的空間裝潢外,新竹市文化局委外經營故居的單位,還找來裁縫機、電視、電風扇及黑膠唱片播放機……等,按照當時校長家庭生活來擺設,為故居增添生活感的溫度。

故居裡可略窺辛志平校長生活的縮影。(莊坤儒攝)故居裡可略窺辛志平校長生活的縮影。(莊坤儒攝)

故居開放之初,就有許多老校友趕來緬懷,甚至當起導覽志工。現在改制成新竹高中,仍有多位老師帶著學生來參觀老校長的故居,訴說竹中的老故事。故居裡除了展示辛志平私人用品,可略窺他生活的縮影,一些與老校友在故居歡聚的合照,點出了校友平常對老校長如父如友的敬重與情誼。

培養學生民主素養

新竹中學最有名氣的校友,應屬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李遠哲,他把僅能複製一枚的諾貝爾化學獎章獻給新竹中學,就是為了感念母校的栽培。辛志平辦學,是少數擺脫升學主義的校長,他認為中學教育是全人的、五育並重的教育,也把這信條當成畢生追求的教育夢。

「辛校長接任新竹中學時也兼任老師,而且什麼都教,只有理科不教。最早全校只有兩班,約一百多人,校長記得每位學生的名字,跟大家的感情很好。」新竹高中圖書館主任黃大展說,辛志平本身熱愛運動,常常與學生一起打籃球,而且每次水上運動會,總是帶頭第一個跳進泳池。

辛志平(下排右2)熱愛運動,曾經參加新竹市運動會拿到籃球冠軍。(新竹高中校史館提供)辛志平(下排右2)熱愛運動,曾經參加新竹市運動會拿到籃球冠軍。(新竹高中校史館提供)

不過,他也要求每位學生畢業前都要學會游泳,而且要游過25公尺,加上越野跑步,繞完十八尖山才能畢業。「有學生越野賽跑不過,只好利用寒假天天跑操場練習,跑到及格為止。」黃大展還說,曾有學生因為美術、音樂、體育科不及格而留級的。但是,就是因為老校長五育並重的堅持,竹中出了許多音樂指揮家、作家,他們幾乎都是在此培育出對音樂與寫作的愛好。

新竹高中有間校史館,收藏了許多辛志平的相關資料。黃大展指著館內的舞台說:「竹中最有名的動員月會,就在這裡舉行。」當時學校每個月舉行一次學生動員會,只有校長與主任級老師參加。月會主席由學生選出,並主持開會,師長就排排坐在台下聽學生的意見。

月會討論的主題五花八門,毫無禁忌,例如有學生提出:「學校為什麼要建圍牆?竹中不是倡導自由校風嗎?」或是「在做早操時,校長只踱步看著不做,希望校長也陪我們一塊兒做早操吧!」甚至是「我們每次早會遲到就會被教官抓去罰站、寫悔過書,校長最近連續遲到,為什麼不必受罰?」

種種挑戰學校、校長威權的意見全傾而出,若是在一般學校,又是在當年的戒嚴時期,可能早就被記過處分了。但辛志平總是聽到最後,他會先從主席的表現講起,然後一一答覆學生的質問,無論是辯解或採納,都當場表達;即使無法立刻做決定,也會承諾處理,並在下次月會回應。

校史館內的舞台曾經上演竹中著名的動員月會。校史館內的舞台曾經上演竹中著名的動員月會。

「後來接替的校長,首次參加月會,就嚇了一大跳:『好像是鬥爭大會!』」黃大展聽許多校友說,經過月會的洗禮,他們看世界的方式竟不一樣了。「辛校長認為要站上台,而且受到公評,是需要勇氣的。他也認為全部交給學生自主組織的動員會,是在培養他們民主的素養。」

走過228事件,師生患難見真情

辛志平給予學生完全的尊重與自由的空間,可以從幾件事來看:由學生主導動員月會;在戒嚴時期下,圖書館卻訂閱「自由中國」讓學生取閱;沒有圍牆,也不點名;想翹課,只要理由充足就允許。曾經有位學生在課堂上提出有部電影很好看,他想翹課去看。辛志平聽他把電影說得有多好,居然全校分批都去看。雖然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卻也不是毫無規範,老校長信守三大鐵條:「不打架、不偷竊、不作弊」,一旦抓到,一律退學,就算人情關說都沒有用。

辛志平與學生感情濃醇,畢業後仍常歡聚。(辛志平故居提供)辛志平與學生感情濃醇,畢業後仍常歡聚。(辛志平故居提供)

老校長把學生當家人看待,也可以從幾件事上看到。他平常在課後之餘都會對寄宿的學生噓寒問暖。曾經有位學生很瘋打桌球,還自組桌球隊參加各種比賽為學校爭光,連大學聯考前,還在比賽。這位同學的家住得遠,來回學校很花時間,辛志平破例讓他住在體育室準備功課,最後還考上了醫學院。

這位同學就是新竹小兒科名醫林啟銘,他曾感念地說:「如果不是辛校長,我的路不是這樣!」而僑生離鄉背井,乏人關懷,更是受老校長照護。每逢過年過節,沒有回鄉的僑生一定會在校長的宿舍裡度過。不僅如此,連學校聘用老師,他都以竹中人為優先。很多人不以為然,辛志平卻說:「你會錄用一個不認識,只聊半小時的人,還是認識6年的人?」至今仍有多位校友任職於新竹中學,展現了竹中人對母校的向心力。

辛志平與師生校友的深厚情誼,仍留存在故居裡的各個角落。故居的書齋,每逢學生畢業之際,是校長寫書法相贈的場所,留下了濃厚的離情;最常當作與校友歡聚場合的應接室(客廳),則是他們拿來練橋牌身手之處,迴響著師生滿滿的歡笑聲;倉庫的壁櫥上通天花板,曾經是辛志平一家人的躲藏之處。

楊英風設計的辛志平校長鑄像,是校友對老校長的永久紀念。楊英風設計的辛志平校長鑄像,是校友對老校長的永久紀念。

那天是二二八事件延燒至新竹的日子,當時旭町橋(新竹州廳附近)傳出機關槍掃射聲,驚動了新竹市民,讓曾經歷戰爭的辛志平馬上起了警覺。隨後有學生自組自治會前來搭救,他們帶著校長一家人跑到十八尖山的學生宿舍避難,過程驚險。之後政府展開通緝「活躍份子」,竹中多位師生名列其中,辛志平馬上站出來設法掩護,並代為擔保,讓不少人逃過一劫。

辛志平在校擔任30年校長,之後又在故居10年,期間仍接待不少校友的探訪。老校長過世了,告別式當天,在路滑難行的公墓路上送別他的,是綿延數公里的竹中人。老校長的教育理念至今仍持續影響著新竹高中,即使時代更迭,他明定的校訓「誠慧健毅」依舊挺立在校門上。新一代的竹中人,也許無法感受戒嚴時期下自由教育的珍貴,但是他們承襲了自由學府的校譽,以及留在教育史上不可抹滅的重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