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用愛播種,望見喜悅 融入在地文化的跳板—望見書間
2018-02-01

望見書間的工作夥伴,熱情打造東南亞新住民的藝文關懷堡壘。(莊坤儒攝)

望見書間的工作夥伴,熱情打造東南亞新住民的藝文關懷堡壘。(莊坤儒攝)

 

位於桃園的「望見書間」,是一個東南亞新住民,輕鬆轉換文化和心情的跳板。在友善的異國情調氛圍中,培育無數安身立命的種子。隨著時光的推移,原鄉逐步淡化為遙遠的記憶,在地的安定和幸福,望見生活中璀璨的陽光。

 

望見書間創辦人林周熙,期望為東南亞新住民打造一間開放式的友善人文空間。望見書間創辦人林周熙,期望為東南亞新住民打造一間開放式的友善人文空間。

微弱 但是恆久堅毅

一粒種子,只要放對了地方,自然會順著骨架扶搖直上,迎來開枝散葉的光芒。望見書間,一個座落在桃園後火車站的微小空間。近三年來,望見書間創辦人、桃園市東南亞藝文教育創新暨研究協會創會理事長林周熙,憑藉著一股傻勁,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為東南亞新住民默默耕耘。「我的想法很單純,只是希望提供一個輕鬆的空間,就像傳統的廟口,讓來這裡的人,自在的交流。」

走出桃園火車站後站地下道,彷彿穿越了時光隧道,印入眼簾的,是一整排外來文的招牌,一瞬間,立即置身東南亞生活圈。「望見書間」就低調地隱身在印尼小吃店的二樓。週四的下午,工作伙伴們圍繞著桌子開會。林周熙認真的敲打著計算機,仔細盤算著課程和活動經費。「雖然此刻為了捉襟見肘的經費,大家愁容滿面,但是只要活動一開場,大家又拋開煩惱,熱誠的投入,每個人都充滿幹勁。」林周熙露出憨厚的笑容說。

補白 圓一個關懷的夢

「桃園是一個很有趣的城市舞台,一天二十四小時間,永遠有不同的族群面貌,不停頓的輪番上陣。」退伍後曾在桃園做7-11牛奶配送員的林周熙,走遍大街小巷,每每在工作時,觀察社會的各個層面。

桃園工廠林立,是外籍移工的大本營之一,再加上婚姻關係,粗估有13萬外籍人口。「每一個在地的族群,都有歸屬和依靠,唯獨外籍族群,當時是一片荒漠,只有零星的關懷,和瞬間熄滅的火光。」林周熙回憶起三年前的光景。「我其實更希望能夠搭起一座讓在地人和移民間,彼此了解的橋樑。」一個從無到有的補白計畫,就這樣逐夢踏實。「我想要把火點起來,希望這個社會能夠有所改變。」

Michael Ty老師是菲國華僑,定期為望見書間的種子教師上課。Michael Ty老師是菲國華僑,定期為望見書間的種子教師上課。

林周熙大學讀的是國際關係,研究所則專注在東南亞文化,「國立暨南大學的李美賢和王宏仁教授,是我走上社會關懷的重要推手。」林周熙非常感謝恩師的培育和帶領,讓一個沒有財力資源的年輕人,可以勇敢的踏出圓夢的腳步。

望見書間,只有一整排簡易的書架,但是卻承載著外籍移民無盡的故事。在這個侷促的空間裡,每天上演著不同的戲碼。「我們不走傳統的制式教育」,林周熙希望這是一個吸引人主動學習的磁場。

擁有豐富教學經驗的Michael Ty老師是菲國華僑,目前在「望見」培育種子教師。大學畢業後,來台工作二十多年間,從事仲介翻譯和輔導工作,對國際移工的心理狀態,有著深切的了解。

書間 演繹滄桑的載體

位於桃園的「望見書間」,是一個東南亞新住民,輕鬆轉換文化和心情的跳板。位於桃園的「望見書間」,是一個東南亞新住民,輕鬆轉換文化和心情的跳板。

「到台灣來工作的菲國人,通常都介於20到35歲間。不管有沒有結婚,離開家人,到一個陌生的國度獨自生活,總是容易落寞。」人是感情的動物,離鄉背井的孤單,如果沒有抒發的管道,難免會發生情緒問題。「當時有一位移工,總是默默不語。等到晚上大家休息時,他就在走道上來回踱步。」異常的舉動,讓雇主和同室的移工十分擔憂,害怕他會傷害自己或他人,於是雇主提前遣返他回國。

「遣返回去的下場是很悲慘的。」因為一來無法償還仲介費,再來立即沒有收入,經濟更加困頓。而且紀錄不良,找工作更難。所以自殺或是躲藏在陰暗角落,不敢面對家人的情況,比比皆是。「很高興現在有這種友善的園地,可以讓移工有交友和學習成長的機會,減少憾事的發生。」Michael Ty欣慰的說。藉由寶貴的經驗分享,讓望見書間的種子教師們,擴展視野。未來面對類似的問題時,知道如何去輔導和協助。

守份 成就跨國好姻緣

「第一次不愉快的工作經驗,讓我發誓,再也不要來台灣。但是迫於家計,我流著淚,再度來台。」來自越南的范美幸老師,談起十多年前的往事,那份心酸,仍舊歷歷在目。

「2001年農曆年前一個禮拜,我到台灣來做看護,當年還不滿20歲,體重只有40公斤。但是每天清晨要幫忙雇主的自助餐廳備料,餐後要洗碗打掃,還要照料70公斤中風的阿嬤。」日復一日,起早睡晚,真是身心俱疲,再加上氣候不適應,沒等到期滿,就回去越南。

原本以為可以留在越南工作,但是一場大火,全家人頓時陷入絕境。再次搭上來台的班機,她只能以淚洗面。但是姻緣線,卻讓她命運翻轉,對台灣完全改觀。

在「嬉友不稀有」的活動中,用貼紙拼貼出各具特色,卻同樣快樂的臉。在「嬉友不稀有」的活動中,用貼紙拼貼出各具特色,卻同樣快樂的臉。

「雖然我會說國語和台語,但是這次雇主是客家人,我又從頭學起。」一種被生活擠壓出的力量,讓她很快地就能用客語溝通,獲得雇主的喜愛。半年後,雇主大方的借她10萬元給家中購地,讓范美幸感受到信賴和關懷的喜悅。接著雇主又為她介紹男友,但是守份的她,始終不願意離開阿嬤去約會。純樸善良孝順的本質,感動了雇主。於是兩年後,范美幸成為雇主的孫媳婦。原本的傷心地,化身為幸福天堂。

育有二女一子的范美幸,始終對語文有很大的興趣。剛巧教育部開辦「新住民母語教學訓練」,她完成訓練後,開始到國小代課。今年更到望見書間,開設「快樂學越語」課程。

范美幸揚起幸福的笑容說,「我先生有時候會用越南話謝謝我,讓我好窩心。」婆婆也能用越南話和親家相互問候,讓范美幸好感動。

語言 成就跨國文化使者

正在中原大學修習應用華語文學博士學位的梅氏清泉,編製越南語發音及會話教材。正在中原大學修習應用華語文學博士學位的梅氏清泉,編製越南語發音及會話教材。

「以前聽到人家說我是越南新娘,我的心就好痛,但是現在我可以體諒了。」文化的差異,讓我們在無意間,傷害了別人。「所以我要讓更多人了解越南文化,化解因為差異而產生的誤會。」范美幸充滿自信的說。這項目標,也正是望見書間的願景。

來台七年多,正在中原大學修習博士學位的梅氏清泉,來自北越。靈慧的大眼,傳遞出遠大的宏願。2009年9月9日,梅氏清泉第一次來台,在中原大學應用華語文學系取得碩士學位。「做為越南和台灣文化交流的橋樑,是我的志願。」在新南向政策啟動後,預定明年將會在國小全面推動東南亞語文教學。所以新住民種子教師的培育,正在快馬加鞭的進行中,也成為梅氏清泉當前重要的任務。

語言是溝通的橋樑,也是接納彼此的催化劑。「我的教學層面可以分為三類,除了培育種子教師外,越語教學也是重點。」學習對象通常是政要或是老闆級,還有社會人士及大學生。「文化分享也是我最喜歡的課程。」曾經受邀到中央大學、中原大學、健行科大等地演講,傳播越南文化。

望見書間經常舉辦各種活動,讓第二代的新住民,對自我有完整健全的認知。(望見書間提供)望見書間經常舉辦各種活動,讓第二代的新住民,對自我有完整健全的認知。(望見書間提供)

目前在望見書間培育種子教師和教授越語的梅氏清泉,不但自己研發出發音及初級會話教材,更教導新住民姐妹們從事翻譯工作。她有系統的比對越語和華語間的差異,掌握用詞的準確性,對姐妹們開拓工作機會,有很大的助益。

回眸 拋不下孩子的笑顏

「原本規劃試做兩年,但是一旦投入,就完全失控的潦落去。」孩子的笑顏,讓林周熙不忍棄守。「我覺得這是一種使命,需要去補足這個缺口,尤其是讓第二代的新住民,有一個完整健全的認知。」唯有了解來時路,才有自信面對未來。

「其實書間更像是文創產業,必須要向下扎根,用善和美,帶動週邊的產業。」林周熙追求的,不是表象的光環,而是長久落實的經營,融入生活,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