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華教新藍海 印度華文熱
2018-02-08

來自台灣的優秀師資,用貼近生活的生動教學,化解印度學生對華語的恐懼。(莊坤儒攝)

來自台灣的優秀師資,用貼近生活的生動教學,化解印度學生對華語的恐懼。(莊坤儒攝)

 

曾以外交官身分派駐印度,現為清華大學助理教授方天賜說:「印度原本不熱中學習華語文,但隨著中國崛起,基於經貿及國安需求,印度近年來也興起華語熱。」

22歲就去印度打拼的媒體工作者尤芷薇指出,「台灣在國際上很少有成為『最佳解』的機會,但(在印度)中文教學卻成為我們獨一無二的優勢。」

在印度漸興的華文熱潮中,台灣官方、民間都沒缺席,這不僅是展現台灣軟實力的機會,更是台印創造雙邊共贏的絕佳契機。

 

金德爾全球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Dr. Chaulia認為,臺灣華語教育中心是台灣很明智的投資。金德爾全球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Dr. Chaulia認為,臺灣華語教育中心是台灣很明智的投資。

華語教師李香君正在印度金德爾全球大學的臺灣華語教育中心上課。我們原本只在一旁觀摩,卻在李香君「問問題」的指令下,成了課堂的焦點。一時間,印度學生的問題此起彼落:「你幾歲?」「你喜歡印度菜還是台灣菜?」「今天天氣怎麼樣?」「你有狗嗎?」各式各樣、五花八門的問題差點讓人招架不住。看著一張張輪廓深邃的異國臉孔,說著不甚標準的華語,他們絞盡腦汁搜尋學過的單字、句型,熱烈地參與課堂討論,讓我們印象深刻。

華語教育扎根印度

印度第一個臺灣華語教育中心成立於2011年,設在德里北方約1.5小時車程的金德爾全球大學。該校國際關係學院院長Dr. Sreeram Sundar Chaulia聊起台印合作的契機,台灣原本屬意與印度公立學校合作,但囿於諸多因素,進展緩慢。而當時校方也正思索學校的定位、尋求關鍵策略,建立學校在國際上的認可與知名度。聽聞台灣的需求,旋即與駐印度台北經濟文化中心接觸表達意願,台印雙方迅速達成協議,成立印度臺灣華語教育中心──金德爾全球大學辦公室(TEC-JGU),由台灣教育部支助,自台灣派遣華語文師資駐校,提供學生另一種語言修習及了解台灣的選項。

金德爾全球大學是一間年輕有朝氣的新興大學,圖為校園一隅。金德爾全球大學是一間年輕有朝氣的新興大學,圖為校園一隅。

台灣接續也順利於多所大學,如亞米堤大學、國立伊斯蘭大學、尼赫魯大學、蘭馬斯瓦米紀念大學、印度理工學院孟買分校、印度理工學院馬德拉斯分校,迄今共設立了7所臺灣華語教育中心,多所學校也正洽談中。但對金德爾全球大學來說,設立臺灣華語教育中心是一個里程碑,這是該校首間由國外資助成立的機構,更可讓印度各界看見校方的突破與創新。Dr. Chaulia解釋,印度學生長期以來偏好學習歐洲語言,如法文、西班牙文,畢業後赴歐洲深造也是多數學生的首選;但是,情勢悄悄改變中。越來越多的中國與台灣企業投資印度,使得華語溝通與翻譯人才需求大增;再者,由於中印的邊界爭議,印度的軍事與外交人員亦需借助華語,協助中印邊界事務,也使印度華語學習風氣漸興;惟印度對中國的孔子學院有所戒心,使校方更樂於接受台灣的華語教育中心進駐。

來自台灣的優秀師資,用貼近生活的生動教學,化解印度學生對華語的恐懼。同時,台灣官方支助的台灣獎學金、華語獎學金,更讓印度的年輕學子有機會親赴台灣、體驗台灣。

印度學生在課堂上討論踴躍、反應熱絡。印度學生在課堂上討論踴躍、反應熱絡。

此外,Dr. Chaulia也希望藉由莫迪政府提出的東行政策,逐步調整學生的歐洲中心主義,試著面向東方,踏出舒適圈,了解不一樣的文化,這是印度亟需踏出的下一步。而臺灣華語文教育中心中心的成立,讓印度學生在歐美語系外多一個選項,也是促成未來轉變的重要角色。

華語教學外一章

現在金德爾大學共有3位華語老師。李香君,曾在愛爾蘭、印度亞米堤大學教過華語。學生形容她像是一隻歌唱的鳥兒,在課堂中永遠那麼精力充沛、興致昂揚。林少揚擁有豐富的華語教學經驗,在清華大學就讀時,曾參與校方與美國大學的華語教學計畫,也曾駐泰北教授華語。剛到任不久的林育德,因為對印度的諸多好奇讓他踏上南亞最大的國度,想親身了解印度人如何跟其他國家不一樣。

臺灣華語教育中心成為金德爾全球大學校園中特殊的風景。臺灣華語教育中心成為金德爾全球大學校園中特殊的風景。

談到教學經驗,3人不約而同地說印度學生「太過聰明」、「上課像鬥智」、「愛挑戰規則」的特性。

林育德從一個小遊戲就發現,印度學生能在短時間就找出破解遊戲規則、求取高分的方法。印度人辯才無礙、愛耍小聰明、善於掌握規矩漏洞,讓林少揚得花很多時間管秩序、與學生鬥智;她舉例說,規定學生考試時不准交談,被警告三次則視同零分,竟有學生反問她說:「那我可以犯規兩次囉!」聽到這對話讓人氣結又好笑。李香君總為學生千奇百怪的缺課理由又氣又笑,她告訴我們:守好自己的底線,別讓學生踰越了分際,是到印度的華語老師必修的一門課。而印度學生總是很善於「分享」,包括分數,這也讓老師們很頭大。

李香君還觀察到,或許同是文明古國,印度對於正體字抱持接受、開放的正面態度,學生們都樂於學習文字。而這一點也從Dr. Chaulia的看法得到佐證,他認為,聽、說華語的能力對學生未來的事業更形重要,在口語中,台灣的華文和中國大陸的普通話差異不大,而且轉換正體與簡體華語的適應問題不大,兩者可並行不悖。

「其實臺灣華語教育中心的任務不只是教中文,而是讓他們喜歡台灣,這比教華語更重要。」林少揚引述前輩鄒宛育的話。確實,印度學生對台灣的認識尚一知半解,台灣若能善用此平台,可為台印之間創造更多延伸的合作。因此,李香君上課時,常帶入台灣的流行歌曲,在教材中用周杰倫、蔡依林當例子;告訴學生台灣除了3C產業,在醫療和科技領域也十分先進。林少揚則會依據時事跟學生們聊台灣的民主、自由,如日前台灣社會的婚姻平權議題,她跟學生分享,台灣有可能成為亞洲第一個接受同性婚姻的國家,這讓印度學生們感到意外,也對台灣的民主進步印象深刻。還有學生隨即反應,婚姻平權後,那華語裡的家族稱謂該怎麼辦?

漢你中文的課堂上總充滿歡笑和學生的突發奇想。漢你中文的課堂上總充滿歡笑和學生的突發奇想。

林少揚的學生在她循循善誘下,願意開口說中文,建立自信心。研讀政治與國際關係的Mr. Atharva Deshmukh 和Mr. Kartikeya Dwivedi未來都有意到台灣和中國大陸深造。

Ms. Megha Gupta認為華語雖然很難,但在李香君的引導下,學習華語變成一件有趣的事,是她最喜歡的學科。Mr. Viswas Viswanath說,華語老師教給他們的不只是語言,更多是對台灣的認識與台印文化的討論。

我們喜見這樣的交流互動與多元討論,也樂見藉由臺灣華語教育中心的連結,台印的交流正一步步邁開。

到漢你,學華語

位在南德里的「漢你中文」,是閔幼林在2012年才落腳的基地。2006年,閔幼林從貿易起步,卻以華語教學站穩腳步,成立「漢你中文」,在印度人開設的華文補習班中,以華文母語教學做為市場區隔。

臺灣華語教育中心提供印度學生在歐美語系外另一個選項。(莊坤儒攝)臺灣華語教育中心提供印度學生在歐美語系外另一個選項。(莊坤儒攝)

早些年,她的學生多是商務人士,但在五、六年前,學生背景轉向多元,除了CEO、高階經理人、外商企業的語言培訓外,外國駐印度的使館外交官,為了下一任期可能派駐在台灣或中國而預先學習華語,也是客群之一。如今,學生中有逾六十歲的商人,有想當中文導遊的年輕人,也有企業家二代、才十多歲的兄妹,足以說明華語在印度發展的前景。

印度人學華語的罩門,多在聲調,閔幼林接收了許多從其他補習班轉過來的學生,問題多在四聲不清和不懂斷句。因此她在課程中重視領讀,她說領讀才能讓學生聲音記憶,知道怎麼斷句。課程設計也針對不同對象需求,利用周末上課的商務華語著重在口說練習及商業用語;全年制的成員則多是19-22歲的學生,課程偏重在日常對話與認字。

台印的文化差異更要費神解釋,閔幼林自編教材,為了要跟學生解釋什麼是包子,她買來路邊攤的點心「饃饃」(Momo),跟學生說明,包子就像饃饃的放大版,既活潑又好理解。閔幼林更重視文化傳承,時常舉辦寫書法、寫春聯、學用筷子等文化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中華文化。而她的印籍合夥人姜艾倫,會以過來人的身分提供印度學生諮詢,包括學習華語對未來就業的助益及過程可能遇到的瓶頸。

隨著企業擴展,閔幼林想著下一步該如何踏出。先前華語師資主要來自印度的台灣留學生和國內大學建教合作的實習生。2014年她藉回台灣的機會,開始舉辦分享會,一方面分享她個人的印度經驗,同時招募有志到印度教書、體驗的華語老師。以半年為期,一邊教書,一邊體驗印度生活。閔幼林僅要求想赴印度教學的老師至少完成60個小時華語師資培訓、基本英文溝通能力,和一顆包容開放的心,一如她當初不帶有色眼鏡就到印度闖蕩一般。

去(2017)年8月初,閔幼林和剛結束印度教學回國的兩位華語老師一起舉辦經驗分享會。剛大學畢業的邱于誠,為了去印度跟家裡進行一場抗爭,她說:「適時的不乖,才能學會如何對自己負責。」吳靜芬則說:「旅行是生命改變的過程。」從印度回台後,她以印度奶茶創業,開啟人生新的一頁。她們人生的一場壯遊給了印度,想必印度也回饋她們更多無形的資產。大花和伊登是去年8月剛抵達印度的華語教師,為期半年的教學生活與印度體驗,正等著她們經歷探索。

華語教師的生活日常。華語教師的生活日常。

互利雙贏的好投資

閔幼林在印度看見了新藍海,她早早搭上了船,成為初期的拓荒者,多年來的耕耘,她更是台印交流的橋梁,教會印度人開口說華語,藉由語言認識台灣。

迄今,已有六千多人次修習過印度臺灣華語教育中心開設的華語課程。Dr. Chaulia認為,臺灣華語教育中心是台灣很明智的投資,雖然囿於政治因素,台印無法有太多官方的交流,但是藉由臺灣華語教育中心,印度對台灣有更多的認識與合作,民間的交流互動也在台印之間增長。

不只是語言教學而已,從語言連結到商務、文化、教育各層面的深化,更是台灣能一展所長的軟實力,進一步創造互利雙贏的局勢,文化的力量當是我們能躍升國際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