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人生百味 以創意為弱勢倡議
2018-02-08

人生百味是巫彥德(左2)、朱冠蓁(右1)、張書懷共同創辦的社會企業。(林旻萱攝)

人生百味是巫彥德(左2)、朱冠蓁(右1)、張書懷共同創辦的社會企業。(林旻萱攝)

 

時值歲末,機關、企業開始舉辦尾牙,慰勞大家一整年的付出。自2015年起,台北每年有場特別的街頭尾牙,是由一群年輕人組成的社會企業「人生百味」所舉辦。他們不追求主流價值的成功,而是希望透過舉辦活動、社群網路串連等各種倡議的方式,企圖撕去人們對街友或街賣者身上的標籤,重啟弱勢與社會的連結,讓改變貧窮有了新的可能。

 

下次經過街賣者身旁時,不妨停下腳步逛逛他們販售的台灣好物,或是與他們聊天打氣。下次經過街賣者身旁時,不妨停下腳步逛逛他們販售的台灣好物,或是與他們聊天打氣。

天亮起床盥洗、出門上班,然後結束一天辛苦的工作回到家中;夜晚,睡在舒服的被窩裡,積蓄能量,準備迎接明日的挑戰……,這是上班族生活的日常。在城市的街頭,有群經常被人們忽略的身影,其實也是如常的努力生活著。他們可能是街邊賣玉蘭花的婦人、坐著輪椅賣口香糖的行動不便者、房屋建案的舉牌人,或是穿梭車陣發放傳單的臨時工……,只是他們的家可能破舊不堪,甚或是無家可歸,只能露宿街頭。

然而由幾位年輕人所組成的社會企業「人生百味」,注意到了這群在街頭討生活的人,在一次次的接觸了解下,發現他們與一般人並無不同,卻因為外界的疏離,而逐漸與社會脫節。於是人生百味致力讓大眾對他們有更多的理解,為弱勢者帶來改變貧窮狀態的契機。

偏見是源自不了解

2014年318學運,朱冠蓁、巫彥德、張書懷參與了靜坐行動,期間他們看到街友想拿物資卻被制止。明明資源不匱乏,卻因為大眾對街友的既定想法,諸如好吃懶做、酗酒鬧事等負面印象,所以不願意分給這些需要的人,而這也引發了朱冠蓁他們對街友的好奇。

大家一起參與石頭湯計畫,為街友烹煮一頓充滿溫暖的餐點吧!大家一起參與石頭湯計畫,為街友烹煮一頓充滿溫暖的餐點吧!大家一起參與石頭湯計畫,為街友烹煮一頓充滿溫暖的餐點吧!

究竟為什麼成為街友?真的是因為天性懶散嗎?街頭的生活是甚麼樣子?這一連串的大哉問,想要更了解街友的念頭,觸動了人生百味3位創辦人。同為台灣公平貿易協會同事的3人,朱冠蓁擅長設計、巫彥德有商管背景、張書懷帶著資訊的專長,以年輕人的創意,為需要溫暖關懷的街友,注入一股不一樣的活力。起先他們利用下班之餘辦活動、架設網站,陸續推出「把回收帶給阿公阿嬤」、「人生柑仔店」、「石頭湯計畫」等活動。隨著活動越辦越大,在2015年共同出資,正式成立社會企業「人生百味」。

經團隊深入街頭觀察,其實8成的街友是會從事零星打工的。舉牌、派報、發傳單等臨時工作,只是薪資微薄,不足以讓他們能在城市租屋,於是他們只能選擇露宿街頭。

「脫離街友身分,對他們而言是絕望的。」巫彥德說。這與大眾慣常認知的「因為不努力,所以成為街友。」其實不一樣。巫彥德表示,大部分的街友,是因為與社會連結斷裂,失去努力的目標,才導致他們流浪街頭的處境,而這顛覆了刻板印象的因果關係。逃避、忽視、排斥,是社會大眾對待街友的方式。要想改變他們貧窮的處境,就必須讓大家釐清誤解。「貧窮是失去選擇或被迫做出的選擇。」巫彥德說。

一起煮鍋石頭湯吧

食物是最能拉近彼此距離的媒介,於是人生百味有了請街友吃飯的想法,並發起「石頭湯計畫」。寓意自歐洲民間傳說的石頭湯:三位飢餓的士兵來到村莊,跟居民要食物,卻遭到拒絕。士兵們靈機一動,說要以石頭煮湯,引發居民好奇,紛紛拿出家中的食材。最後集合眾人食材,煮了一鍋好吃的石頭湯,讓全村的人共同享用美味的盛宴。

目前人生百味有幾項比較受消費者青睞的產品,例如與馬來貘、小學課本的逆襲等台灣插畫家合作,推出玉蘭花香氛片、創意紅包袋等商品。目前人生百味有幾項比較受消費者青睞的產品,例如與馬來貘、小學課本的逆襲等台灣插畫家合作,推出玉蘭花香氛片、創意紅包袋等商品。

人生百味在網路上號召民眾提供家中即將過期的食材,蒐集餐廳、宴席吃不完的餐點、市場賣剩的蔬果,邀集志工一起烹煮,再到街頭發放。不僅是提供餐點讓街友獲得溫飽,在開始烹調食物前,會先向參與計畫的民眾分享理念,帶領大家認識街友的形成。

若將街友身分卸下,他們也是在辛苦工作整天後會因為吃一頓美食而大感滿足,民眾也在參與石頭湯計畫的過程中,化解了自己過去對街友的想像。將目光放在彼此相似的地方,就會發現,其實大家沒有那麼不同,若社會福利制度能完善,就像織一面牢固的網,承接掉落至社會底層的弱勢者,那大家關懷的舉動,便是給他們一根繩子,協助他們爬出絕望的黑洞。

偶爾有民眾在餐點發放等實際與街友們接觸的過程中,會因為無力改變現況而感到沮喪。但透過活動後參加者彼此心得的分享,將無力感化為行動。人生百味希望提醒大家,無論多微小的一步,都能帶給社會大大的不同。

用設計改變街頭風景

除了石頭湯計畫,人生百味的另一個主力──人生柑仔店,則將關注焦點移到街頭的另一群一般人較少關注的群體:在繁華鬧區販賣口香糖、玉蘭花的人們。

人生百味出版的《街頭生存指南》,以瓦楞紙作書封,透過文字拉近大眾與街頭弱勢的距離。人生百味出版的《街頭生存指南》,以瓦楞紙作書封,透過文字拉近大眾與街頭弱勢的距離。

人生百味的夥伴們觀察到,當民眾遇到街邊兜售口香糖、抹布、玉蘭花等產品的人,大部分人會選擇迴避,或是勉為其難的購買。「近似乞討卻又不是乞討。」巫彥德說,街頭銷售不容易,為了博取同情,街賣者只好偽裝成肢體障礙,有時候,欺騙是迫於無奈的選擇。

「街賣者」是人生百味重新為街頭販售者下的定義,藉由販售商品的再設計,打破同情銷售的局限,讓大眾重新認定街賣也是一份工作,創造更多可能性。

但憑著一股熱情開發商品,一開始也碰壁,人生百味曾經嘗試香草產品、紅茶禮盒等,但都效果不彰。商品的尺寸、販售價格,其實都有學問,巫彥德表示,「輕薄短小,單價約在百元上下,還要明瞭易懂,才能吸引人們匆忙的目光。」這些都是從街賣者身上學到的功課。

經過幾年的嘗試與觀察,目前人生百味有幾項比較受消費者青睞的產品,例如與馬來貘、小學課本的逆襲等台灣插畫家合作,推出玉蘭花香氛片、創意紅包袋等商品,或是與小農合作的台灣良品,如:果乾、茶葉等,讓街賣者也能是宣傳台灣好物的平台。

年輕人發揮創意將產品換上具有設計感的包裝,也不是所有的街賣者都願意買單。擔心賣不好、害怕改變等,巫彥德坦言人生柑仔店的商業模式還有許多進步空間,他們會持續改變大眾對街賣的印象,提供街賣另一種選擇。

人生百味致力以各種活動增進大眾對街友、街賣者的了解,希望將生命的苦澀化為甘甜。人生百味致力以各種活動增進大眾對街友、街賣者的了解,希望將生命的苦澀化為甘甜。

集力使力,點亮街頭

如果街頭有公共浴室、公共的床,不論甚麼身分的人們都能使用,這是巫彥德心中進步的城市風景。雖然是極端的例子,但卻蘊含了他希望城市能有更多的包容性,讓弱勢者能在城市找到生存的空間。

發揮創意,能做的其實比想像中更多,人生百味不定期舉辦「頭家的聚會」。「頭家」是台語老闆的意思,代表了對街賣工作的認同,無疑更是對堅實撐起自己及家庭生計的街賣者一種正向的肯定。聚會讓少有與其他同業橫向連結的街賣者彼此交流,互相分享商品的陳設、顧客的觀察等,也能讓他們在心情的抒發後,獲得鼓舞的力量。

成立至今,人生百味每月推出石頭湯計畫、每年冬天舉辦街頭尾牙,還有持續在進行的街賣商品開發、講座舉辦等,集結許多年輕的夥伴,共同為了街頭弱勢的議題而努力。他們雖然不像社工站在最前線,但年輕人運用網路社群的力量,將議題轉換成文字及淺顯易懂的影片,還在2017年出版了書籍《街頭生存指南》,人生百味希望藉由各種倡議活動喚起大眾對弱勢的關注。

就像人生百味在網站上揭示的「集力使力,點亮街頭」,透過各式計畫向眾人揭開街頭生活的神秘面紗,撕去貼在弱勢者身上的標籤。若眾人能對他們有多一些的瞭解,就會願意多出一點力,即使是小小的微光,也能匯集成熾熱的太陽,帶給街頭更多的溫暖。期待在人生百味這群年輕人的努力下,街友及街賣者生命中的苦澀終將化為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