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制度化建置的推手 司法通譯硬漢 陳允萍
2018-04-26

1

「把善念付諸實現,讓世界看到努力。」這是陳允萍對司法通譯,最終的願景。

每一種工作都是神聖的,尤其是當這種工作,有權力左右他人的利益得失時,更要用一種誠惶誠恐的心情,去面對和處理。

承辦外籍人士司法案件長達25年的陳允萍,對「司法通譯」現身說法。將自己從外事警察到移民署業務的親身經歷,撰寫成書,四方奔走宣揚,期待落實「司法前人人平等」的執法精神,讓當事人享有「知」的權利,並且透過良善的制度,保障通譯者的人身安全。

   


由警界到移民署,陳允萍的業務,始終和外籍移民相關。 (林旻萱攝)

先行者,往往是孤寂的,但是隨著披荊斬棘,灌溉深耕的儍勁,綠洲已初現端倪。12年來,通過化蛹成蝶的煎熬,隨著司法改革的腳步,志同道合者的襄助,司法通譯的春天,已經不遠。

法律講求邏輯,經驗更是核心。執法人員對案件的精準判斷,需要學養,更需要歷練。

而由執法者擔任司法通譯的便宜行事方式,是否能夠毫無偏頗的傳遞出真實的案情?

「中立」是通譯底線

司法講求的是公正合理的審判程序,如果當事人有語言障礙,何來正義可言?所以司法通譯是給予當事人公平待遇的起點,否則將會對人民的權利,造成嚴重的侵害。

所謂「通譯」,是要用當事人聽得懂的語言,加以轉述,讓他(她)理解。陳允萍指出,「通譯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做為司法通譯,更是一個需要嚴謹訓練的工作。」不僅要精通雙方語言,更要能精確掌握法律文件的語彙。

「就像『得』,在法律屬性中,具有可做,也可不做的意義。代表你有這種權利,但是也可以選擇放棄。」陳允萍舉一個最粗淺的例子說。當把這些法律文字,翻譯成當事人聽得懂的語言時,必然要字斟句酌,精準表達,絲毫不能偏離,才能保障當事人的基本人權。

法律的天秤,容不得絲毫偏頗。基於中立公正原則,擔任通譯者,理論上要和案件無關。但是警政單位,尚未設置全面性的通譯資料庫,可隨時提供調度運用。而且案件發生時,往往十分緊迫,為了講求效率,迫使執法者在第一時間,只能便宜行事,尋找最熟悉的人,擔任通譯,根本無暇顧及該名通譯者,是否能秉持中立,或是具有司法素養。更多時候,就由執法者自己來擔任通譯。球員兼裁判的狀況,屢見不鮮。

陳允萍用最常見的案例來說明。「如果今天有一名外勞脫逃,警方可能會請仲介來擔任司法通譯。」但是仲介往往歸於利害關係人,理應迴避。一個不適格的通譯,如何期待公允?「所以司法通譯倫理,是程序正義中,最重要的一環。」

 


陳允萍轉送善心人士捐贈的冬衣,給台東富岡漁港的外籍船工。 (陳允萍提供)

雙向保障,才能圓滿

通譯,其實是一個具有潛在危險的工作,必須要有管理和相關配套措施。陳允萍提到一個發生在2012年,通譯者遭他殺死亡,懸而未破的案例,值得司法界警惕。「也許冥冥中,上天就是選定我,為大家發聲。」陳允萍回溯整個過程,又感到一股無可推卸的使命感。

2012年初,陳允萍和司改會及民間團體,為了推動通譯制度化,到監察院陳情。監察院調查後,發出糾正報告書,但是獨獨漏了「保障通譯人員人身安全」一項。

兩個月後,監察院調查官主動聯繫陳允萍,談及宜蘭一名通譯人員遭殺害的新聞。雖然警方調閱監視錄影帶,過濾出一名菲籍移工出現在案發現場,但隔日迅即離境,至今未破案。

據悉該名死者開設商店,並且擔任通譯人員多年。她死前,曾到地檢署為一名菲籍移工擔任通譯。但是該名移工,認為死者沒有站在同鄉立場,為他說話,心生不滿。事後,並多次向死者顯露出不友善的態度。

「不主動爭取,面對不合宜的對象,更要拒絕去做通譯。」陳允萍憑藉著職業敏感度,多次向學員們耳提面命。「連在法庭上站立的位置,都有規範,確保通譯者的人身安全。」

 


到全國各地演講和上課的陳允萍,致力提升司法通譯人員素質。

通而不譯,譯而不通

近年來,外來人口日漸成長,無論是外籍人士受到迫害,須要法律的保護;或是行為失當,觸及法律,都需要通譯人員來保障新移民的司法權益。基於此,有系統的培育通譯人才,是刻不容緩的事宜。

陳允萍指出,目前通譯人員欠缺的關鍵,在於「通而不譯」或「譯而不通」,也就是說,具有通譯能力的,身分卻不符合;身分符合者,又往往沒有司法素養,能力不足。

雖然法院也有通譯人員名冊,但是憑心而論,主要目的是為司法單位解決問題,而不是協助弱勢的外籍人士。陳允萍認為,「為求立場公正,通譯制度,應該要獨立運行,而不是受司法單位指揮管轄。」

眾志成城,迎來春天

這個理念,促使陳允萍在12年前,成立了「臺東縣外語通譯協會」,並且獲得志同道合者的認同和贊助,2013年進而擴大為「台灣司法通譯協會」。目前全國各地區都設有分會,受訓的會員逾千人,並且持續增加中。期待透過協會的平台,進行篩選和媒合,及時提供警政和司法單位,適任的通譯人員。

 

法律的天秤,容不得絲毫偏頗。

「一路走來,要感謝的人太多,如果沒有他們的幫忙,我還是只能一個人在偏鄉,狂犬吠日,毫無建樹。」陳允萍誠摯感恩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及江賢二藝術文化文教基金會的鼎力支持,以及就諦講堂執行長李三財的襄佐運行。

「要善用上天賜予的力量,維護語言不通者的基本人權。」做為改革者,陳允萍期許自己能扮演創世紀的角色。12年來,繞著台灣跑了3圈,舉辦了上百場教育訓練和演講,期待建置語言公平的司法環境。

「我可以每天上課7個小時,連續上3天。」展現過人毅力的陳允萍,不僅把所有休假都奉獻給公益,更把原本堅決反對的太太,也感動到擔任無給職的志工,夫唱婦隨。

陳允萍第二本著作《司法通譯──譯者的養成與訓練》,除了宣揚理念,更加入實務技巧和能力考核,吸引更多有志之士,投入司法通譯,落實友善司法的目標。「把善念付諸實現,讓世界看到努力。」這是陳允萍對司法通譯,最終的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