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豐富多樣的海洋資源 保育海洋,永續台灣
2018-05-07

2

海洋保育 生生不息(莊坤儒攝)

詩人余光中《你想做人魚嗎?》的詩問道:「你知道山高不及海深嗎? 你知道地廣不及海闊嗎? 你知道海量是怎樣的肚量?你知道海涵是怎樣的涵養?海神的財富是怎樣的秘藏?」

是的,海島台灣,陸地面積不到地球萬分之三,卻蘊育十分之一的海洋魚類物種。然而,海洋以快板奏出驚愕交響曲提醒台灣:海洋資源枯竭、棲地環境惡化。付出行動,保育海洋資源,才能在未來奏出和諧的樂章。

 

全世界海洋生物物種約有22~23萬種,台灣面積雖小,海洋生物的種類卻達1萬2,000~1萬3,000種之多。海洋資源如此豐富的原因,是因台灣獨特的地理位置。

 


台灣蝶魚與棘蝶魚總種數,居全球之冠。(台灣魚類資料庫提供)

台灣海洋生物,多樣豐富

台灣地處全球物種最豐富的東印度群島地理區北緣,以及東海、南海與菲律賓海三大海洋生態系(Large Marine Ecosystem, LME)」的交會處,黑潮、中國大陸閩浙沿岸流與南海海流等三種不同海流交會,以及海域棲地多樣性,形成不同生態系是造成生物多樣性豐富的重要因素。

中研院前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主任邵廣昭以25年時光建立「台灣魚類資料庫」。他指出,現有3,200種在台灣附近的魚類資料,佔了全球魚類資源的十分之一,其中屬台灣特有原生種有322種。

特別的是,蝶魚與棘蝶魚兩科的總種數,居全球之冠。以蝶魚為例,全球的蝶魚共有122種,而臺灣就有43種,約占三分之一,因此台灣陸上是「蝴蝶王國」,在海裡也是「蝶魚王國」。

不僅魚類種類多,魚種分布還具有台灣的獨家特色。由於台灣位於熱帶與亞熱帶的交會,南北海域的海洋生物明顯不同。邵廣昭舉例說,「在北部海域看到橫紋鱠、燕尾光鰓雀鯛,在南部海域看不到;在墾丁海域發現的台灣園鰻、絲鰭擬花鮨,在北部近海不會發現它們的蹤跡,如此豐富的海域資源,世界不容易找到相同的地方。」

 


海洋專家邵廣昭,用25年時間建立「台灣魚類資料庫」,其中台灣魚種佔了全球魚類資源的十分之一。

潮間帶、珊瑚礁,景象萬千

台灣潮間帶棲地也具多樣性,不僅分為岩岸、泥沙地與紅樹林、岩礁區與珊瑚礁,每一個系統都有其獨特的環境與生物。

以珊瑚礁為例,研究台灣珊瑚礁卅多年的台灣大學海洋研究所教授戴昌鳳指出,全球造礁珊瑚共約1,000種,台灣小小海域即擁有約300種,以觸手有8支的「八放珊瑚」為例,東沙群島有118種,墾丁有近300種,歧異度之高傲視全球。一小塊珊瑚礁往往經歷幾百年造成,台灣罕見而漂亮的海域珊瑚礁,有些甚至經過幾十萬年才形成。

他指出,1998年全球水溫升高,造成全球四分之一珊瑚死亡,台灣海域也無法倖免,接著莫拉克颱風帶來大量沈積物也使墾丁沿岸珊瑚大量死亡。戴昌鳳以2年時間完成東沙群島的珊瑚調查,他說,長在北緯20度如此高緯度的東沙環礁,有25公里長,全球少見,經過這20年自然修復,加上劃設海洋保護區減少人為破壞,環礁內的潟湖,珊瑚覆蓋率從天災破壞後的0%增加至40~50%。

 


軸孔珊瑚是台灣常見的造礁珊瑚。(戴昌鳳提供)

資源枯竭是現在進行式

至於台灣特有的珊瑚礁魚種,邵廣昭指出,珊瑚礁魚場生態系已發生巨大改變,原本熱鬧熙攘的「海底王國」已不復見。因研究需要已有潛水35年資歷的邵廣昭說:「我到澳洲大堡礁潛水,魚兒在你一旁流連忘返、擺POSE、當免費模特兒;但台灣由於潛水時不經意的破壞與在礁區潛水打魚,以及國人愛吃、愛養、愛釣的消費習慣,珊瑚礁魚一看到人馬上逃之夭夭。」

海洋資源枯竭是繼全球暖化議題之外,海洋版的「不願面對的真相」,因為海洋生物正以驚人的速度在消失!根據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的研究,台灣潮間帶的魚類群聚,1999~2001年有三百多種;2010~2011年間北部剩下不到五十多種。過去常見的魚種變成少見、罕見、不見,甚至出現區域性的滅絕,尤其是體型大的肉食性魚類海鰻、石鱸、石斑、笛鯛,已被獵捕殆盡,也因為捕不到魚,消費者發現魚愈來愈貴。

 


衛星圖顯示,長達25公里長的東沙環礁,全球少見。(戴昌鳳提供)

海洋資源復育三部曲

海洋資源被破壞,主要有過度捕魚、棲地破壞、污染及外來入侵種的破壞、人口過多等原因。邵廣昭感嘆說,由於漁民有選票,魚沒有選票,因此過去把過錯都歸咎給「氣候變遷」,變成大家都沒有責任!廿多年前,他開始苦口婆心呼籲,我們的下一代可能將無海鮮可吃,大聲疾呼政府,海洋資源復育第一步就是「限漁」:限制漁具、漁法、漁期、漁種、漁場、漁船數。

「但限漁只是治標,治本是劃設海洋保護區(Marine protected areas,MPA),以及民眾聰明吃魚──吃符合永續漁法採捕的海產。」目前政府已設立東沙、台江及南方四島海洋國家公園,依不同法令劃設超過百餘處的野生動物、溼地、漁業資源與海岸自然保育區。邵廣昭語重心長地呼籲,保護區內有禁漁、保留區等措施,但大多用來作漁業管理,而非保育,因此最重要的是政府落實取締,不要淪為「紙上海洋保護公園」。

他以墾丁核三廠進水口為例,由於受到嚴格的安全管制,二十年來沒有人為捕撈及遊憩活動,已形成美麗又茂盛的珊瑚礁生物群聚,成為台灣聞名國際、最有成效的海洋保護區。

繽紛海域,用心保育

付出行動,必然帶來美好的改變。屏東琉球區漁會願意面對真相,因為許多漁民回報,像白帶魚、鐵甲鲹魚、紅目鰱、皮刀魚等附近海域常見魚種,跟早期相比「少了很多」,因此漁會2013年實施小琉球全島3海浬內禁止流刺網等拖網作業,輔導漁民轉而採用較永續的一支釣與延繩釣漁法,並且確實查緝,每年都取締十多件違規案件;同時搭配投放人工魚礁的方式來增加魚群棲地,成功維護海洋資源。

 


小琉球經過廿多年的環境保育,海龜數量變多。(林旻萱攝)

琉球區漁會推廣員李益利指出,由於拖網是海龜的天敵,禁止拖網捕漁後,潛水時可以看到許多海龜、綠蠵龜向你打招呼;白帶魚也從平均1~2公斤重長大至2~3公斤重,賣價更好。因為成功保育「海洋」,小琉球才吸引這麼多遊客前來觀光。

金門縣政府在西北海域潮間帶劃設古寧頭鱟保育區,保育有「灘地上的活化石」之稱的水頭鱟。鱟是4億年前即存在的物種,而且一旦「結為夫妻」即忠貞不分離,又稱「夫妻魚」。50年前台灣沿岸還很多,由於棲地環境的改變,20年前西海岸幾乎已見不到鱟的蹤跡。

金門水產試驗所多年來協助容易「難產」的鱟夫妻「產卵、孵化」,再放流回到海洋,稚鱟數量持續穩定增長,甚至在沒有放流的雄獅堡海灘發現成鱟上岸產卵的蹤跡。同時在長期環境教育努力下,鱟成為台灣民眾心目中的「保育類」生物。

基隆縣政府更在基隆區漁會自發性巡守與當地居民要求下,2016年設立15公頃的「望海巷潮境海灣資源保育區」,成為台灣第28個、也是最新的漁業保護區。基隆市政府海洋事務科長蔡馥嚀指出,2年來嚴禁採捕、漁撈,志工把海底垃圾帶走,清除廢棄網,魚蝦變多、生態變好,成為東北角熱門潛點,潛水客增加6、7倍。海科館研究發現,定棲性的海龜、海膽數量與密度變多;以前石斑魚還沒有長大就被抓走,現在潛水客可以看到「大隻、數量又多的石斑魚」。

 


花蓮七星潭的漁民,準備乘坐膠筏,到定置漁場收魚,屬於永續漁法之一。

海鮮指南,永續餐桌

海洋保育的第三部曲是從消費者端著手。推動海洋保育不遺餘力的邵廣昭指出,「我們的下一代可能無魚可捕、潛水的人無魚可觀賞,連我們作研究的人都抓不到魚。」這樣的危機,促使邵廣昭推動「台灣海鮮選擇指南」,不要吃已經遭到過度捕撈,或是以破壞生態方式捕捉的珊瑚礁魚、黑鮪魚、鯨鯊;漁場尚豐富,而且管理完善的養殖場的秋刀魚、吳郭魚、虱目魚、櫻花蝦等可以多吃。多吃迴游種、養殖種、食物鏈底層的海鮮,不買大型掠食魚、稀有種。

這樣吃魚是不是太過保守?很多魚都不能吃?邵廣昭強調:「我不是保守,我是保育派,從保育的觀點來吃魚──既然養殖的石斑營養與野生的一樣,何必跟自己荷包過不去,吃愈來愈少的野生石斑呢?」

水產業者「湧升海洋」2015年發起「責任漁業指標」(RFI, Responsible Fishery Index),參照聯合國責任漁業行動綱領與台灣在地的漁業環境,制定數量充足、合法捕撈、魚種繁殖能力、對環境衝擊等指標,為漁產打分數,讓消費者參考商品包裝上的RFI分數、產地與生產方式,作為購買的指南來吃魚(分數愈低,代表合法捕撈,不會威脅生態環境)。

  湧升海洋公司總經理徐承堉舉例,與黑鮪相較,現今黃鰭鮪數量多、資源回復力強,是較符合永續精神。相較土魠與白鯧,鯖魚數量多、營養價值高,RFI分數比較低;選購來自「一支釣」及 「曳繩釣」漁法的齒鰆或赤鯮,與拖網漁法相比,屬於永續漁產。

 


選購箱網養殖魚種,比吃野生魚種,更有保育觀念。

海洋保育的新亮點:里海

小琉球、基隆等地用心保育的結果,回復海洋生物多樣性,在生態旅遊或觀光方面的價值,不但超過漁獲食用的經濟價值,而且符合生物多樣性保護、資源永續利用的原則,與日本這幾年推動的「里海」(Satoumi)觀念與趨勢不謀而合。

邵廣昭指出,日本這幾年強調「里海」的觀念,透過人為營造與管理,進行海洋資源的復育,讓當地社區的居民得以結合當地生態特色,永續利用海洋資源。舉例來說,彰化芳苑以海牛車採蚵,或是挖蚵的生態體驗,來促進漁村的轉型;宜蘭南方澳2013年開始在每年的6月生長時間實施禁漁措施,「復魚」結果能捕獲大魚來舉行「鯖魚季」;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與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推動鯨豚與白海豚的保育,高美、鰲鼓溼地的保護,得以賞鯨豚、遊溼地;這些都是「里海」理念的實現。

認真與自然和諧共生,海洋資源多樣性得以保護,海洋資源才能再生不息,也才能繼續吟唱詩人余光中的詩:

 


用心保育海洋,讓當地得以發展生態旅遊或觀光,例如賞海豚的活動,符合資源永續利用的「里海」原則。

「有多少的珊瑚和珍珠,

多少海葵和海星,

多少水母浮潛出沒,

多少鯊魚和海豚?

當恐龍在陸上都成了化石,

雄偉的大翅鯨、抹香鯨,

在亮藍的高速公路上,

卻迎風噴灑壯麗的水柱。

……

海藻的草原,

水族的牧場,

水下的風景無窮無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