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將建築融入地景的實踐家 田中央的建築藍圖
2018-06-21

黃聲遠深深體悟到團隊的重要,珍惜每一位夥伴。(林格立攝)

黃聲遠深深體悟到團隊的重要,珍惜每一位夥伴。(林格立攝)

 

一個人說好,可能有偏見。一群人說好,可能只是同好。但是當國際間的大師,屢屢給予讚揚,就讓人不由得產生好奇,想要去探究,倒底好在那裡?「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以下簡稱「田中央」)就是今天我們要探求的目標。

第3屆總統創新獎和第20屆國家文藝獎得主─黃聲遠,二十多年來,可說是獎聲不斷。但是國內外得獎無數的卓越光環,卻從未讓他忘卻初衷。而是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生力軍,無怨無悔的去做該做的事。就像宜蘭冷泉,平靜無波,但是當泉水浸潤全身,那深厚的能量,就源源不絕地緩緩釋放。

 

自稱曾是台北俗的黃聲遠,用二十多年的時間,和宜蘭接地氣。自稱曾是台北俗的黃聲遠,用二十多年的時間,和宜蘭接地氣。

禮教下的異類

穿著寬寬的短褲,被日頭晒成可可色澤的腳面,夾腳拖顯得格外亮白。圓嘟嘟的鏡片後面,黃聲遠的目光,灼熱地散發著赤子之心。父母皆任教職,溫文儒雅,但黃聲遠卻隨性瀟灑,「爸爸媽媽一直把我們像朋友一樣尊重,我現在也這麼對待我的女兒。」用寬厚的心,包容人生的最愛,給他力量,卻從不束縛。

「我很感謝父母給予我的自由。」在相互尊重與愛中成長的黃聲遠,以建中頂尖的成績,選擇心中的最愛。只因數學老師在黃聲遠的演算邏輯中,發現他的空間天賦,促使他快樂的走入東海建築系。

「其實很小的時候,就發現自己很有空間想像力。」黃聲遠喜歡有空間感的象棋,卻是橋牌弱雞。家無恆產的漂泊,是黃聲遠自幼習以為常的遊戲,「高中之前,我們搬了7次家。」在狹小的空間裡,黃聲遠總能找出穿梭的樂趣。「我要爬過爸爸媽媽和妹妹的床舖,才能跨窗爬進有天窗的廁所。」

「從小學開始,爸爸就要我幫忙畫語音學的發聲剖面圖。」在師大任教的黃爸爸,可從來沒有忽略過愛子傲人的天份。在那個沒有電動玩具的年代,「積木是我的城堡」,黃聲遠總能在反覆的建構中,不斷地構思創新,豐富了那段充滿自由的歲月。

示弱並不是失敗

「從很小的時候,我就體認到自己笨手笨腳,很難一個人去完成任何事情。」但是當認知了自己的微弱,接納了自己的不足,也就沒有什麼好去畏懼的了。

「田中央」培養每一位同仁都要能獨當一面,接觸和熟悉所有的環節。「田中央」培養每一位同仁都要能獨當一面,接觸和熟悉所有的環節。

「沒有人是萬能的,每個人都有他的長處。」黃聲遠深深體悟到團隊的重要,珍惜每一位夥伴。從1994年「黃聲遠建築師事務所」開業,和宜蘭大地融為一體的黃聲遠,就像一塊磁鐵,無形中吸引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團隊像珊瑚群一樣成長,由一個人到三十多個人。一到暑假,絡繹於途的工讀生、實習生,更是把事務所哄鬧的像菜市場。

與其說事務所是辦公的地方,實質上卻更像學校和家庭。「雖然有表定下班時間,但是通常大家都會留到9、10點鐘。」兼任秘書的王翰偉笑著說。「大家都住在附近,即使不是為了工作,也會留下來聊聊天。」雖然家在宜蘭,員工黃海柔依舊選擇附近租屋,和大家在一起。

王翰偉指著模型,「每一個案子都會有一個主負責人,也會有許多協助者。隨著工程的進度,每個人的角色都會轉換。」黃聲遠口中的同學,只要進到「田中央」,每一個人都要能獨當一面,接觸和熟悉所有的環節。「放手,把空間給同仁。」這種強迫學習法,就像母雞孵蛋,給予適當的壓力,就能破殼而出。

「田中央」的管理模式,給予同仁充份的發揮空間。「田中央」的管理模式,給予同仁充份的發揮空間。

面對來自全國各地的工作夥伴,黃聲遠總是陪著他們成長。「我儘量到每位同仁的老家,了解他們如何成長。」那種真誠,宛若親情手足。「事務所同仁的流動率不大,大部份都是因為要再去讀書,也有留學後又回來的。」王翰偉補充說。只要曾經在「田中央」工作過,無論走到天涯海角,都忘不了家的味道。

真實才能永久

自稱曾是「台北俗」的黃聲遠,卻用二十多年的時間,和宜蘭接地氣。把對這片土地的摯愛,毫無保留的用修補來呈現。

用人文度量建築,把建築融入地景,「田中央」做到了。被戲稱像是鋼彈的「壯圍旅遊服務園區」今(107)年開園,邀請導演蔡明亮策展,球狀連結出的廣袤空間,像是宇宙的縮影。「建築不必刻板地制定功能,而是可以讓自然和使用人來定位。」黃聲遠說。

蔡明亮在「壯圍旅遊服務園區」舉行「行者.蔡明亮」展,讓參觀者彷彿置身在海灘上觀賞電影。蔡明亮在「壯圍旅遊服務園區」舉行「行者.蔡明亮」展,讓參觀者彷彿置身在海灘上觀賞電影。

順隨著原生沙丘地貌起伏,絕不喧嚷惹眼,大器地把寧靜還給眾生。高聳的潛望鏡,巧妙的把大海拉到眼前。順勢而為的自在,讓蔡明亮驚艷不已,尋尋覓覓的夢田,已然真實的矗立眼前。

在黃聲遠的搶救下,得以存續的「員山機堡戰爭地景博物館」,不管歷史如何的不堪,它已經真實的存在,我們不必閃躲,只要坦然的面對。

「田中央」用建築的紋理,刻寫著前人的苦難。看似無心的脈絡,寓含著深沉的省思。

「我其實很不滿意自己的個性」,在別人眼中,黃聲遠常常被解讀是天生反骨。那種對真、對善、對美,沒有妥協的堅持,一不小心,就觸碰到禮教世俗的框架。

「禮貌的背後,其實隱藏著許多事情。可能是想為自由去辯駁,或是想為公平去吶喊。」黃聲遠不要虛偽的對應,只追求坦誠的相待。成長的歲月裡,上天安排他面對無情的批判,在懵懂中不斷碰撞。雖然挫折不斷,但那不願掩飾的天性,依舊磊磊地,把內心的想法,攤在陽光下。包括「維管束計畫新護城河」的建置,黃聲遠要求的不多,只是要還給小城原來的面貌。公平的對待流動了幾世紀孕育著宜蘭人的母親河。

「員山機堡戰爭地景博物館」在黃聲遠的搶救下,得以存續。「員山機堡戰爭地景博物館」在黃聲遠的搶救下,得以存續。

用智慧造福田

翻開「田中央」的建築史,在五十多件的作品中,關懷是一項重要的心願。從1995年的礁溪竹林養護院、宜蘭大洲教養院,到聖嘉民啟智中心、聖嘉民老人養護院,「田中央」都投注了最大的心力。「每個人都有不夠強壯的一天,應該要讓長者享受無障礙的尊嚴。」面對各種照護需求的衝擊,如何友善的建置出合宜空間,是未來值得關注的重要課題。

「田中央」深耕的軌跡,遍及宜蘭各個鄉鎮。這麼具有代表性的事務所,卻經常捉襟見肘,財務吃緊狀況,令人無法想像。「明天又是發薪日,可能又要借錢周轉。」黃聲遠無奈的搖著頭。但是無論多麼周折,他絕對要按時把薪水先發給年輕的夥伴們。「我們這些資深的,必要的話,可以先只拿半薪撐幾天。」

「宜蘭社會福利館」的無障礙環境設施,給予使用者最親和的體驗。(田中央提供)「宜蘭社會福利館」的無障礙環境設施,給予使用者最親和的體驗。(田中央提供)

因為是公共工程,工程預算本就有一定的天花板。「老師總是堅持先從本質上做研究,而且不停的修改,有時候到了現場,老師繞了一圈,又提出修改的想法。」小夥伴們半是認真,半是訴苦的說。大家都知道,儘量做到最好是「田中央」的座右銘,也讓黃聲遠總是在和時間賽跑。

二十多年的老夥伴工務經理楊志仲,總是拿著計算機,不停的精算工程造價。雖然明明知道每一次的修改都是成本,還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人生每一個階段,都可以有值得專注的事。」面對最愛的建築,黃聲遠希望每一個人都盡力。

多半承攬公共工程的「田中央」,深刻體認到政治是一個能為人民謀福利的公器,不管誰來掌管,都不應忘卻初衷,一定要為大家做最好的選擇。

擁有耶魯大學碩士,曾在美國知名的Eric O. Moss建築師事務所工作,作品又屢獲國際的讚賞肯定,黃聲遠帶領的「田中央」也許有更寬廣的路可以走,但是一種對家園的歸屬感,一種傳承美好的使命感,要讓下一代擁抱希望和夢想,即使面對困頓,仍然牢牢羈絆著黃聲遠,樂在其中。

「他們都長得有點像,都是聰明孩子。」看著「田中央」可愛的夥伴們,黃聲遠不自覺地又流露出溫柔的眼神。「我什麼都信,沒有特定差別。」在他的心中,認為只要認真去做,無愧於心,上天看得到,別人也會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