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台越文化的橋樑-台灣越語檢定的推手
2018-06-28

高雄大學東亞語文學系越南語組學生發揮語言專長,成為移民署特考的常勝軍。

高雄大學東亞語文學系越南語組學生發揮語言專長,成為移民署特考的常勝軍。

語言是一民族的歷史和文化背景重要的載體,也反映文化思維與生活風俗。但要精通一外國語,通常經歷漫長學習的過程。

生於越南的阮氏美香,為了學中文,經歷十多年漫長的文化衝擊與挫折,培養出紮實的中、越語文翻譯的能力。現任國立高雄大學越南研究中心主任的她,不僅利用自身經驗來幫助學習中、越語言的學生,推動台灣越語檢定,也協助新住民,成為台越商務交流的推手。

   


阮氏美香帶著女兒返鄉,回到越南外婆家度假。(阮氏美香提供)

生於越南的阮氏美香,2002年畢業於越南順化師範大學,2005年留學台灣,攻讀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2008年取得碩士學位後再考入博士班,歷經「八年抗戰」於2016年取得博士學位。留學台灣11年來,除了投入研究取得學位,身邊還多了台灣籍的先生與一個可愛的女兒。

履歷表攤開來,學、經歷洋洋灑灑,但她不喜歡說太多自己做了什麼,常婉拒媒體訪問邀約,主要將精力放在教學與公共事務上,光是2012到2018年的六年間,總共發表了11篇研討會論文與4篇專業期刊論文。

成為商務語言書作家

15年越語教學以及與越南台商企業的產學合作經驗,使聯經出版公司找上門來,邀請她寫作《商務越南語管理篇:在越南工作零距離》一書,去(2017)年出版後,成為商務越南語的重要著作;今年再接再厲出版第二冊專書《商務越南語社交篇:在越南闖出一片天》,針對商務需求設計,強調現學現用的實效。

務實而有效率,是阮氏美香的生活寫照。從小家中經濟並不寬裕,但家人之間感情緊密,總是互相支持。擔任小學教師的母親是家中主要收入來源,父親軍旅打仗受傷,越南國家微薄的補貼不夠養孩子,轉而務農。阮氏美香身為長女,從大學開始半工半讀,除了為自己賺取學費、生活費,也把存下來的錢匯回家,支持當時年紀尚小的妹妹、弟弟接受高等教育,減輕父母的經濟負擔。「妹妹醫學系畢業,弟弟大學畢業,他們工作也很不錯,我就放心多了。」阮氏美香說。

面對文化衝擊,從不逃避

然而,阮氏美香的留學之路並非十分順遂。她在越南順化師範大學就讀華語科系,學的是語言,來台之後念中文系,學的是文學。華語專注於語言本身的學習研究,文學則是用語文表現的藝術形式,進到中山大學之後才發現兩者差異之大,幾乎必須從頭學起!中山大學的中文系博士學程是出了名的嚴格,身處異國常遭遇文化衝擊,教學與執行研究工作也不免遇到挫折,「如果沒有先生的支持,還有可愛的孩子,恐怕早就支撐不住了。」阮氏美香說。

 


阮氏美香自製越語教具,運用在越語師資培訓課程中,學員們未來將進入中小學擔任東南亞語教師。(阮氏美香提供)

她以《越南阮廌自然詩研究》、《鄭懷德艮齋詩集研究》,交出兩本紮實的碩士與博士論文,正面迎向挑戰。選定阮廌(1380~1442)與鄭懷德(1765~1825)為研究對象,有重要的文化與歷史意義。阮氏美香著重於探討阮廌與鄭懷德兩位越南著名文學家及政治家的詩歌,「對後代的影響,如何繼承及改變越南文學創作,並致力於推動中越古代文學交流等方面的研究。」阮氏美香說。

特別是被稱為「越南華人名臣」的鄭懷德,他是明鄉人──越南一個特殊的華人群體,於明清改朝易代的動盪時期遷往越南定居,逐漸融入當地生活。當年,鄭懷德受封為阮朝首任「如清使」,出使中國清朝請封,在《艮齋詩集》中描述了出使過程所接觸的地理、人物與風俗民情,抒發思鄉情懷也自述生平,既是傑出的文學作品,也是18世紀中越關係史的寶貴史料。

全台首創的越南文化中心

語言並非處在真空狀態,要配合背後的文化脈絡才學得好,現任職高雄大學東亞語文學系越南語組的她,與學校合作籌備越南文化中心。一開始中心經費不甚充足,阮氏美香自掏腰包購買越南文物,這添購一個迷你斗笠跟農具,那再放一套越南傳統服飾,拼圖般地重現出越南家鄉景象;加上高雄大學姊妹校──河內人文社會科學大學前校長阮文慶熱心捐贈1,200本越南語書籍,一點一滴打造出全台唯一的越南文化文物中心,提供台灣讀者更好的學習環境。

 


阮氏美香積極籌辦越南文化中心,成為學生體驗 越南風情的學習空間。

如何知道越南語學得好不好?公開招考的語言檢測與認證,是一項重要評測機制。2013年之前,台灣還沒有越南官方認可的越南語言能力認證機制。時任高雄大學越南研究中心主任的阮氏美香,多次與主辦官方語言認證的人文科學大學協商、溝通,終於在2013年成功獲得越語認證機制的移轉授權,首開全台先河,如今在台灣也能參加越南官方認可的越南語能力檢定測驗,也更有利於跨國交流與就業。

學生紛紛投入公職,發揮所學

「語言不只用來溝通,更要學以致用。」阮氏美香說。她從自身的成長與受教經驗中深深理解到:面對越來越艱困的總體經濟環境,校園只是起點,學生必須盡早準備,好在離開學校之後也能謀得一條出路。

長期教學觀察中,她發現,現在大學生低收入戶家庭的比例高達20%以上,一個班級12個學生當中,可能就有3位屬於低收入戶。按照高雄市社會局的數據,意味著這些學生的家庭收入平均每人每月所得不到12,941元。身處單親家庭與家境清寒雙重困境的學生,每年比例也超過15%。為了不讓貧困阻礙學生未來發展,阮氏美香協助低收入戶家庭或家境清寒的學生,取得企業贊助或申請教育部等公部門補助,爭取出國實習及留學的機會。

 


積極投入公共事務,並與越南台商產學合作, 使阮氏美香成為台、越交流的重要橋梁。

她用過來人的經歷,鼓勵學生善用語言專長投考公職,除了定期邀請校友分享如何準備移民特考,也積極與移民署高雄第一服務站合作,讓學生前往移民署實習,參與新住民服務,在第一線了解工作內容。結合高雄大學與移民署的力量,加上校友的經驗傳承,每年移民特考越語組的10個錄取名額中,前5名經常由阮氏美香的學生一手包辦,其中一屆更是獨佔前6名,成績十分優異。眾人同心協力,各方挹注資源,學生的努力與不放棄……這一切,總使阮氏美香感念在心。

台、越交流的重要橋梁

投考公職之外,她也勉勵學生勇於挑戰自我,前往越南台商企業工作或直接投入各領域職場。每年定期邀請畢業校友,回校分享外派越南的就業經驗。「他們在校期間就已通曉越南語,到當地工作語言溝通不成問題。如果願意主動投入,儘管一開始工作量大,一人必須承擔二、三人份工作,也能很快一路從基層人員往上升到課長、組長、主任,甚至廠長。」阮氏美香轉述校友經驗談,並舉了兩位在職場找到一片天的學生為例,「負責任、學習能力強的吳竣升,外派工作表現良好;畢業後取得外語(越南語)導遊執照的林慈恩,在旅行社當導遊。」這些大學生似乎重疊了她與弟弟、妹妹的成長身影,不自囚於家庭環境而自我放棄,把握資源、掙脫困境,找到自己的天空飛翔。

嫁作台灣媳婦,融入在地生活,精通中文與越南文,使阮氏美香成為台、越交流的重要橋梁。生活簡單的她,除了家庭生活,就是專注投入校園教職、公共事務與民間產學合作中,如同一朵白色幽蘭,散發出清淡綿長的香氣,無論生長的土地肥沃或者貧瘠,都以堅韌、強壯的根系,深入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