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台灣文學廣傳世界 《葫蘆巷春夢》越南文本
2018-09-27

葉石濤是一位多產的文學創作者,他的作品代表台灣文學的豐富與活力。(林格立攝)

葉石濤是一位多產的文學創作者,他的作品代表台灣文學的豐富與活力。(林格立攝)

 

「我一向相信文學是地上之鹽,鹽,原是微不足道的東西,但對我們健康是必須的。也就因為文學就像是地上的一把鹽,……我相信它能夠改造人類的精神結構,發揮無限的提升力量。」台灣近代文學史大師葉石濤,相信文學營造的力量如此說。

第一本由台灣官方推動,翻譯成越南文的《葫蘆巷春夢》,在台南市政府「文學新南向」政策推動下,去(2017)年12月在越南出版發行後,葉石濤的另一本《台灣文學史綱》越南文本,預計今年10月在越南上市,正如葉老所說,文學如鹽所發揮的力量,讓越南民眾更加了解台灣,調和著彼此升溫的關係。

 

踏上台南市武廟旁的 抽籤巷與算命巷,即《葫蘆巷春夢》所說的葫蘆巷,可以感受 葉老文學的生活步伐。踏上台南市武廟旁的 抽籤巷與算命巷,即《葫蘆巷春夢》所說的葫蘆巷,可以感受 葉老文學的生活步伐。

九月秋老虎的豔陽,安靜地照在葉石濤文學紀念館的紅磚牆、斜屋瓦上,位於台南市友愛街,這棟古色古香的磚造建築,原是台南山林事務所的前身,卻有著與台灣近代文學史大師葉石濤同齡的巧合。

1925年出生於台南的葉石濤,橫跨日治與戰後世代,書寫常民的食衣住行與思考,映照台灣的多元文化,是代表台灣的重要文學作家。府城的街道巷弄,是他成長的所在,也是孕育他文學作品重要的靈感來源。葉石濤8成的小說與隨筆,也都以府城歲月和人事物為背景,小說中不時可窺見的蜿蜒小巷、香火宮廟、地方小吃,使他的作品成為代表台南的在地書寫。

台南市文化局長葉澤山說,整個台南市,可以說都是「葉石濤文學紀念館」;行政院長賴清德2010年競選台南市長時,也以「台南是個適於人們做夢、幹活、戀愛、結婚悠然過日子的好地方。」作為競選的文宣之一。

文學踏查:葉石濤文學

台南市緩慢文旅也以葉老的文學作為旅行的號召。(莊坤儒攝影)台南市緩慢文旅也以葉老的文學作為旅行的號召。(莊坤儒攝影)

自2012年葉石濤文學紀念館成立以來,台南市文化局定期推出「葉石濤文學地景踏查」的活動,至今整理出4條主要路線,涵蓋九十多個文學地景,提供民眾「走讀」文學家筆下的地景,也讓文字的想像,不再只是陳年書寫與老照片的呈現,而是延伸至旅遊拾趣,文學采風。

從葉石濤文學紀念館出發,民眾可以造訪葉石濤在短篇小說〈西拉雅族的末裔〉裡提到的赤崁樓,赤崁樓對面的7-11是昔日葉老的外婆家,一路到米街旁的石精臼,葉老經常在附近吃米糕、喝魚丸湯,再逛到武廟旁的抽籤巷與算命巷,古樸的燈籠,落盡的繁華,可以想像這是〈葫蘆巷春夢〉裡的場景。巷旁的大天后宮與梳妝樓,雕刻彩繪,莊嚴華麗,是葉老小時候玩耍打滾的地方。

漫步到民生路巷弄,是目前台南市時興IG的打卡景點──蝸牛巷,除了可以細數各式各樣蝸牛的造景藝術,還可以尋索葉老篇章中的字句,體會台南巷弄緩慢的生活風情。葉老說:「我這房間是名副其實的蝸居」,指的是他在台南停留的最後一個住處。

透過這些文學地景,不只從台南市文化局的《浪漫之心》一書中,讀者可以按書索驥,與葉老的作品相遇;同時也收錄在《葫蘆巷春夢》的越南文本中。

第一本越南文的台灣文學

《葫蘆巷春夢─葉石濤短篇小說》越南文本在越南舉行新書發表會,前台灣文學館館長陳益源(左二)參與對談。(台南市文化局提供)《葫蘆巷春夢─葉石濤短篇小說》越南文本在越南舉行新書發表會,前台灣文學館館長陳益源(左二)參與對談。(台南市文化局提供)

台南市文化局推動「文化新南向」政策,去年啟動「葉石濤短篇小說越南文本翻譯計畫」,由前台灣文學館館長陳益源,挑選葉石濤年輕、中年和晚年3階段的8篇短篇小說,呈現葉老不同心情與不同文學訴求。並且委託越南河內國家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大學文學系副主任阮秋賢等人翻譯,由越南最大純文學類書籍的國營出版社「文學出版社」發行。

台南自我期許為「台灣文學之都」,局長葉澤山指出,透過文學外譯,向世界介紹台灣文學,是文化局主要的考量。例如推動葉石濤文學的多國譯本,目前已有英文、日文、韓文版本,今年計劃再翻譯成馬來文。而越南有9,500萬人口,未來5到10年可能突破1億人,是台灣新南向政策重要的國家,這本《葫蘆巷春夢─葉石濤短篇小說》越南文本,不僅是第一本翻譯成越南文的台灣文學書籍,而且能成為文化交流的載體,讓越南人了解台灣文學,甚至可以帶著這本書來到台南觀光旅遊。

現借調金門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的陳益源,長期研究越南古文漢字的漢喃書籍,他發現,越南對台灣文學所知有限。而作為一位多產的文學創作者,葉石濤是台灣文學的點燈人,透過此次「越南文本」的出版,有助於雙方的文化交流,增進彼此的了解。

葉石濤文學紀念館展示葉石濤文學地景與葉老文學創作歷程。葉石濤文學紀念館展示葉石濤文學地景與葉老文學創作歷程。

許多越南友人向陳益源反映,年輕的越南學者與喜歡中華文化的越南人,讀了這本書後,紛紛想進一步認識台灣與台南。越南純文學出版社甚至接獲美籍越南人來信訂購此書。陳益源說,目前有許多到越南留學的中國學生,因為《葫蘆巷春夢》越南文本,作為越南河內大學文學系的教材,意外地成為中國大陸學生接觸台灣文學的管道。

台南市文化局去年12月在越南河內國家大學舉辦新書發表會,我國駐越南經濟文化代表處從旁協助,並且將這本書作為致贈越南官員、媒體等貴賓的禮品,也為新南向政策文化與觀光的面向加分。

台灣有許多越南籍的新住民,因應需求,台南市文化局葉澤山承諾,未來可以再版《葫蘆巷春夢》越南文本,成為親子共同閱讀的讀本。配合文學地景旅遊,文化局計劃古蹟景點的簡介,除了日、韓版,再推出越南語版。

開啟認識台灣文學之窗

光華雜誌2005年時專訪創作不輟的葉石濤。光華雜誌2005年時專訪創作不輟的葉石濤。

為了深化台越雙方進一步的交流,台南市文化局又與匯集一系列《世界文學史》叢書的河內師範大學出版社合作,進行翻譯、出版葉石濤所寫的《台灣文學史綱》越文版一書,預計10月發行。

文化局長葉澤山說,《台灣文學史綱》是一本以台灣為主體的鄉土文學史觀,了解台灣文學架構不可或缺的工具書,未來這本書將可以作為越南中文系的教科書,讓更多越南的學生與民眾了解台灣文學的發展。

「沒有土地,哪有文學」是葉石濤文學創作的核心,透過葉石濤《葫蘆巷春夢》、《台灣文學史綱》的外譯,讓更多越南友人以文化理解台灣,進行一場文學的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