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陽光基金會傳愛中南美 助燒傷兒展笑顏
2019-02-21

在外交部支持下,自2011年起,陽光基金會與尼加拉瓜兒童燒傷協會合作舉辦「中南美洲燒傷復健種子培訓計畫」。(陽光基金會提供)

在外交部支持下,自2011年起,陽光基金會與尼加拉瓜兒童燒傷協會合作舉辦「中南美洲燒傷復健種子培訓計畫」。(陽光基金會提供)

 

陽光基金會自1981年成立以來,已服務無數燒傷病患,如今更將觸角延伸國際。在外交部支持下,自2011年起,陽光基金會與尼加拉瓜兒童燒傷協會合作舉辦「中南美洲燒傷復健種子培訓計畫」,將基金會在燒傷復健領域努力多年的經驗與友邦分享,並培訓當地專業人員,讓燒傷孩童重現笑顏。

 

陽光基金會無私分享壓力衣製作技術, 車縫師們因能力提升而嶄露自信笑容。陽光基金會無私分享壓力衣製作技術, 車縫師們因能力提升而嶄露自信笑容。

2018年秋天,來自尼加拉瓜、瓜地馬拉及宏都拉斯的駐台使節、外交部官員及多位中南美洲的燒傷復健專業人員齊聚台灣,出席「中南美洲燒傷復健種子培訓計畫」成果分享會。在滿是溫馨與感謝的活動中,各醫療機構的代表們以影像展示培訓後的改變,而陽光基金會服務燒傷病患的熱忱也在中南美洲9個國家開花結果。

牽起千里緣分

談起與尼加拉瓜兒童燒傷協會(以下簡稱APROQUEN)的合作,陽光基金會國際事務經理白瑪麗說:「這一切是許多緣分的促成。」

2007年在加拿大舉辦的世界傷友大會上,白瑪麗結識了同樣關心燒傷病友的公益團體APROQUEN。理事長Vivian Pellas女士與她先生是幾十年前空難事故的倖存者,走過燒傷復健之路,也因此成立APROQUEN無償為尼加拉瓜的燒傷及顏損患者提供重建服務。

尼加拉瓜兒童燒傷協會理事長Vivian Pellas,以感同身受的心創辦協會,致力提升中南美洲燒傷醫療的品質。(林格立攝)尼加拉瓜兒童燒傷協會理事長Vivian Pellas,以感同身受的心創辦協會,致力提升中南美洲燒傷醫療的品質。(林格立攝)

在深入了解後,陽光基金會得知中南美洲國家的民眾大多生活貧困,居住環境不佳,由鐵皮或木頭搭建的簡陋住所,往往只有一個空間,既是起居也是煮食的地方,小朋友就在一旁玩耍遊戲;又或因父母必須外出工作,多由幼童照顧小小孩,所以意外也容易發生;加上當地多點油燈照明,以及就地焚燒垃圾的習慣,孩童一個不小心就可能跌進火堆裡……,諸多原因使得中南美洲的燒傷意外頻傳,且對象大多是5歲以下的孩子。

APROQUEN不只提供燒傷病患的服務,更是中南美洲國家燒傷醫療專業人員的培訓平台。陽光基金會經過多方評估,決定與APROQUEN合作,在尼加拉瓜培訓來自巴拿馬、瓜地馬拉、多明尼加、宏都拉斯及當地的種子學員。5個國家每年服務的燒傷患者,加總換算下來竟高達六千多人,課程的規劃更是著眼於他們最迫切且影響深遠的問題。

種子培訓計畫開跑

歷經4年的認識與準備,陽光基金會決定以壓力衣製作專業訓練,作為計畫第一階段:2011年至2014年的課程。

一般人或許很難想像,以為燒傷應是對傷口做完急救處置後,只要換藥照顧傷口,就可以耐心等待復原;但實際上並非如此,傷及皮膚真皮層的二級以上燒傷,其傷口癒合後疤痕會逐漸增生,在皮膚表層肥厚突起,有的甚至會牽引關節組織造成攣縮,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必須仰賴持續的復健治療,才能讓患者早日回復原本生活。

疤痕增生是24小時持續在體內進行,直到疤痕成熟才會停止,這段時間從一年到兩年,甚至更久,因此需穿著「壓力衣」,憑藉適當的壓力撫平疤痕,讓其軟化並縮短成熟所需時間,算是很基本的復健輔具。過去中南美洲壓力衣製作技術不佳,造成病童不願意配合穿著,使得復健效果不彰。

陽光基金會提供陽光基金會提供

壓力衣製作不若一般成衣,其中牽涉了對病患傷口與疤痕的處置,許多細節必須考慮,是需要醫療人員協助的。所以陽光基金會以團隊合作模式,由復健治療師量身、打版,評估傷口狀況為病患選擇適合的款式與壓力,再交由車縫師製作。

但在中南美洲國家,因為人力不足,壓力衣的全部製作流程都由車縫師一人獨力完成。由於車縫人員的教育程度不高,對疤痕、燒傷相關知識不足,白瑪麗形容有點像是土法煉鋼,邊做邊學,以製作一般成衣的方式製作壓力衣,常常不是壓力不足沒有效果,就是過度的壓力反會造成病患傷口破皮的二次傷害。

在陽光基金會台北重建中心副主任宋有礪帶領下,來自中美洲的車縫師們一步一步從頭學起。例如,以前她們可能只要量測大腿、膝蓋、腳踝3個圍度,就可以製作一件褲子;但陽光基金會的壓力衣製作方式十分嚴謹,大約每5公分就必須丈量一次,以成人來說,約莫要得到近二十個點的圍度後才算完成步驟;量身後還必須依據病患的狀況計算縮率,打製版型。

不僅傳授製作技術,宋有礪也向學員講解疤痕的成因與進展,指導她們如何依據疤痕的狀況與位置,為傷患挑選適合的壓力衣款式與壓力多寡。宋有礪舉例,胸前的傷口通常會直覺的選擇背心款式,但手臂缺乏包覆,其實是無法施予足夠壓力的,如此對胸口疤痕的照護效果就打了折扣,所以有袖上衣才是對病人最好的選項。透過諸如此類細節的考慮,以期能為每個傷患量身製作最合適的壓力衣。

宋有礪表示,自己當年學習壓力衣製作時,因為不是服裝背景所以覺得打版很難,能體會高技術門檻的壓力衣課程對車縫阿姨們是多大的挑戰;而且全新的製作方式,比以往更花時間,等於是必須在加重自己工作負擔的情況下,同時需熟悉學到的技術,即使如此,看到她們認真的態度與不放棄的精神,令人佩服。

量身、計算縮率、打版、剪裁、縫製,宋有礪一步一步帶著學員做出最適合病患的壓力衣。(林格立攝)量身、計算縮率、打版、剪裁、縫製,宋有礪一步一步帶著學員做出最適合病患的壓力衣。(林格立攝)

經過4年的培訓後,車縫師們的壓力衣製作技術提升,得到許多病童家長正面肯定,孩子可以開心舒服地穿著壓力衣玩耍、學習,增加了車縫師們的自信與成就感。「那場培訓內容很紮實,我們上得很辛苦,但經過培訓後,幾年下來我們已成為我國最卓越的壓力衣製作中心。」宏都拉斯基督教燒傷救助基金會復健主任Grazia表示。

下一步:手部復健課程

因為中南美洲傷患以孩童居多,而手部是小孩發展、探索世界的重要器官,「手部相對複雜,一旦功能不好,造成失能的影響就比較大。」桃竹服務中心復健督導呂靜怡表示。於是她和陽光基金會復健總督導蕭鳳儀兩人被派赴尼加拉瓜,為來自巴拿馬、瓜地馬拉、薩爾瓦多、宏都拉斯、哥倫比亞、祕魯、墨西哥和尼加拉瓜8個中南美洲國家的復健治療師進行第二階段計畫內容:2016到2018年的手部復健課程。

學員們分組練習復健輔具的製作,在手上畫出手指的肌肉伸展機制,學習手部復健的知識。學員們分組練習復健輔具的製作,在手上畫出手指的肌肉伸展機制,學習手部復健的知識。

堅持從最基礎的手部解剖構造開始教起,如此一來當手部產生變形,才能判斷會是什麼部位造成、原因為何,並做出最正確有效的復健治療處方。尤其這些國家醫療人力不足,而且許多病患因為貧窮或是住所偏遠,可能就來這麼一次,更顯治療時間的寶貴,也突顯這僅僅一次的復健處方有多重要。

前來參與課程的許多學員也是資深的治療師,甚至會前往其他國家擔任講師,面對如此基礎的學理課程,難免顯得興趣缺缺。但當蕭鳳儀和呂靜怡以臨床個案討論的方式,教他們如何以學理為基底,再透過評估、發現問題、設計方法處理,進而達成治療目標,讓學理知識活用於臨床實務,學員們這才了解講師的用心。

陽光基金會透過種子學員的培訓,把愛傳到友邦,讓中南美洲的病患獲得更好的醫療服務。陽光基金會透過種子學員的培訓,把愛傳到友邦,讓中南美洲的病患獲得更好的醫療服務。

過去學員們常常是亂槍打鳥,看到哪個部位功能不良就直覺的醫治那裡,沒有整體性評估問題的根本;或是只要練習一個復健動作,就能同時解決病患多處部位功能損傷的問題,但治療師卻分別為每個部位設定復健處方,反而造成傷患的負擔。

經過兩位講師以各種個案討論,逐步建立學員臨床推理的思考邏輯,來自墨西哥瓜達拉哈拉新國家醫院的物理治療師José就分享自己在上過課後,評估的速度變快,可以更有效率地找到關鍵問題。「因為有這個培訓計畫,自己每天都親眼看到傷友的進展,對我們來說能夠持續進步,是用錢也買不到的珍貴體驗。」宏都拉斯基督教燒傷救助基金會復健主任Grazia表示。

在這些種子學員身上,陽光基金會看到了台灣在燒傷治療及復健醫學剛起步時的光景,希望透過無私的技術分享,將愛的種子傳遍中南美洲的角落,讓每個因燒傷而受苦難折磨的病患臉上,都能露出希望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