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跟哈奴曼樂玩全亞 故宮南院兒童創意中心
2019-05-30

故宮南院結合亞洲文化和創意美學,打造出親子同樂的兒童創意中心。(林格立攝)

故宮南院結合亞洲文化和創意美學,打造出親子同樂的兒童創意中心。(林格立攝)

 

印度史詩《羅摩衍那》(Ramayana)中和羅摩王子遠征十頭魔王、拯救公主的神猴哈奴曼,是東南亞家喻戶曉的英雄。來到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兒童創意中心,牠化身為造型可愛、逗趣調皮的吉祥物,帶領小朋友認識青花陶瓷、印尼織品、越南食衣住行等亞洲文化。

 

立體瓷器拼圖的拼組難度偏高,適合2-3人合力完成。立體瓷器拼圖的拼組難度偏高,適合2-3人合力完成。

哈奴曼的身影活躍亞洲各國,在印尼皮影戲(Wayang Kulit)裡,牠的手腳特別細長,瞠目怒視,是尾機靈的護法神猴。穿越時空,又成為張嘴燦笑的「越南青花加彩猴王」,手捧一只玉壺春瓶,腰佩長劍,霸氣外露。再到四百多年歷史的泰國孔劇(Khon)裡,又成了緩慢優雅又不失敏捷靈活的猴舞者。

神猴形象無所不在,有學者說《西遊記》孫悟空就是哈奴曼,就連日本《桃太郎》的猴子也是牠。

你還不認識嗎?快進來兒童創意中心(簡稱「兒創中心」),亞洲劇場正上演哈奴曼的故事呢!

拼圖蓋章,認識印尼蠟染

哈奴曼在歷史長河裡幻化萬千,或是戲偶,或是圖騰。兒創中心去(2018)年底策劃的印尼織品展,藉由哈奴曼與故宮院藏的蠟染(Batik)織品圖騰串聯起來,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無形文化資產的印尼文化藝術,融合在孩子玩具裡。

穿衣鏡具有面部辨識技術,拍完照便帶入系統,孩童可到另一面螢幕觀看自己如何換穿印尼紗籠。穿衣鏡具有面部辨識技術,拍完照便帶入系統,孩童可到另一面螢幕觀看自己如何換穿印尼紗籠。

一面蠟染圖騰的拼圖,取自於院藏〈皮影戲紋蠟染披肩〉,孩子們藉著拼圖認識圖紋上歷史悠遠的印尼皮影戲,一片一片拼出與《羅摩衍那》齊名的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皮影戲偶,同時欣賞多彩爭豔的蠟染,在經過歲月洗禮後,仍不減光彩。

另一面大拼圖可見華人祭祀儀式的供桌桌帷圖騰,早期的桌帷常以刺繡製成,20世紀開始,印尼華人入境隨俗,改採蠟染製作,數塊拼圖拼接而成的〈紅地獅子紋蠟染桌帷〉,正是中華與印尼文化交流的呈現。獅子紋圖騰也顯現出深植民心的佛教思想,「獅子是文殊菩薩的座騎,」負責兒創中心策展的助理研究員王健宇說明獅子在佛教「象徵佛法振聾發聵,就好像獅子吼一樣,讓眾人突然驚醒。」

印尼文化圖騰多元萬象,學齡前小朋友最愛的蓋印章和蠟筆彩繪區,孩子們大展創意巧思,創造屬於自己的蠟染服飾。著好色的學習單還可以放在感應平台上,啟動觸控式搖竹(Angklung)或爬竿闖關任務,從玩樂中學習異國文化。

父母和孩子一起扮家家酒認識越南小吃,增進親子情誼。父母和孩子一起扮家家酒認識越南小吃,增進親子情誼。

當孩子沉浸在拼拼圖、蓋印章、試穿蠟染服飾,以及多功能互動遊戲時,蠟染圖騰中所蘊藏的無形文化資產,也成為他們記憶裡的一個片段。

再走到越南食衣住行文化教育展區,和印尼織品展區一樣,都能換上當地的傳統服飾。穿上越南襖黛(Áo dài)遊走在粽子店、糕餅店、鼓店和捏麵人攤販之間,像在逛越南的傳統大街。

「媽媽,我要煮麵給妳吃。」王健宇學小朋友說話,他常看孩子們搶著當牛肉湯河粉攤老闆,拿把大湯杓在鍋裡攪呀攪,放片河粉、放片肉,布製的教具深獲孩童的喜愛。

拿故宮藏品來扮家家酒

「小朋友不像大人可以透過觀賞、閱讀文字,他們需要透過觸摸體驗質地的紋理。」王健宇指出兒創中心和博物院不同,這裡鮮少出現「禁止觸摸」符號,孩童透過五感認識故宮藏品。明永樂青花把蓮四季花卉紋盤、高麗象嵌鶴紋梅瓶、越南青花加彩孔雀紋盤……等院藏瓷器仿品一字排開,人人都能扮演宮廷劇,賞玩稀世珍品,感受瓷器的溫潤質地,用百分百逼真的青花瓷,扮一場充滿藝術氣息的家家酒。

兒創中心從越南帶回水木偶和各式玩偶器具,孩童也能體驗道地的越南玩具。兒創中心從越南帶回水木偶和各式玩偶器具,孩童也能體驗道地的越南玩具。

明清時期,藍白瓷器蔚為當代世界潮流,亞洲各地生產的青花瓷相互輝映,呈現不同的發展風貌。細看眼前的展品,孩子可以了解到中國青花瓷特別鮮明的純白正藍,是源自於景德鎮的天然瓷土和永樂年間引進的波斯藍釉,色澤特別光潤肥厚。

不僅中國大陸的青花瓷工藝興盛,當年高麗國的青瓷工藝亦聞名世界。孩子們親手觸摸高麗青瓷獨有的「象嵌製程瓷磚」,從第一面雕刻圖紋的陶瓷土塊,到第二面已在圖紋上填補白色和含鐵粉化妝土(較細緻的瓷土,用水調合成泥漿塗在瓷胚上,美化裝飾用)的方磚,最後,第三和第四面則分別是刮除多餘化妝土和施上一層青釉、燒造完成的瓷磚,逐步體驗象嵌青瓷器的燒造手法。

年紀小的學童或許記不得燒造流程,「我們給他一個種子,未來他知道要往哪一個方向去找。」王健宇說。

兒創中心另設有大人也不一定能完成的「立體瓷器拼圖」,以及配合南院「芳茗遠播——亞洲茶文化展」的日本煎茶茶器組,每個人都能動手嘗試,扮家家酒,化身成瓷器修復師和茶道大師。

兒創中心將故宮藏品所蘊含的人文美學融入教具,玩樂中認識異國風土民情。兒創中心將故宮藏品所蘊含的人文美學融入教具,玩樂中認識異國風土民情。

下一站,泰國

兒創中心現有日本、新加坡、印尼、越南展區,介紹的區域版圖將持續拓展,目標觸及全亞洲。2019年即將登場的泰國文化教育展,規劃由泰國孔劇作延伸發想,並結合故宮的泰國院藏品,發揮巧思,要讓孩童意猶未盡、默化學習。

「教育的目的不是背誦,我希望小朋友之後至少有『在故宮看過』的印象,我們第一個目的就達成了。」王健宇提到兒創中心策展的三階段目標:接觸形貌、學習知識,進而正確且完整的傳達資訊。因此,根據不同學齡孩童的心智發展,創造一個刺激學習的環境。

故宮南院2016年起,提出「百萬學子遊南院──故宮『遊+藝』計畫」,吸引更多學童前來,經由觸摸展品、實作互動,改變在博物館會受拘束的觀念,從而認識亞洲文化,培養對亞洲文化藝術的愛。

王健宇並期許未來能採用國家分區規劃展覽,當孩子一進到泰國區就穿泰國衣服、跳孔舞、欣賞泰國傳統樂器;到日本區便穿和服、跪坐榻榻米……「各個國家的地域性變得更加強烈,文化體驗會更深。」

「小小的我有大大的夢」,兒創中心同樣依循故宮南院「平衡南北.文化均富」的使命,在南台灣嘉義以「藝術扎根」、「連結在地」與「推廣亞洲多元文化」為三大努力方向,將亞洲文化和創意美學深扎每一個孩童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