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藝饗新加坡 傳遞台灣美好
2019-06-24

駐新加坡代表處官邸在藝術品的點綴下,滿溢活潑的生命力。

駐新加坡代表處官邸在藝術品的點綴下,滿溢活潑的生命力。

 

因著相通的語言與文字,拉近了台灣與新加坡的距離,兩地間文化交流頻頻。台灣的繪畫、舞蹈、戲劇、音樂、文學等在新加坡各場域展演,將藝術的生命力化作繁星點點,吸引大眾目光。

 

梁國新認為,在駐外館展示台灣當代藝術,是國家文化政策具體而微的表現。梁國新認為,在駐外館展示台灣當代藝術,是國家文化政策具體而微的表現。

穿過熱鬧的商場,坐上電梯,來到台灣駐新加坡代表處。迎賓的是水藍色沙發與藝術家王亮尹以甜點為靈感創作的版畫,夢幻又飽和的配色,彷彿置身咖啡廳,跳脫公務機關嚴肅單調的刻板印象。

台灣當代藝術在新加坡盛放

油畫、水墨;意象、具象,代表處的公共空間,像是小型藝廊,展示了台灣當代藝術家的作品。「藝術就是在增添生活的氣氛,」駐處代表梁國新表示,原本昏暗的長廊,現在成為辦公室同仁與來訪外賓駐足的角落,他笑說「這牆等了30年終於有自己光榮的一刻。」

駐新加坡代表處自2017年10月開始參與外交部與文化部合辦的「指標性外館藝術展示計劃」。以一年為一期,由藝術銀行規劃執行,展出台灣當代藝術作品。本期以「盛放台灣」為主題,展現台灣的豐饒與美好。例如蔡式媚的〈惠風〉,看似以綠色的彩墨作畫,實則是在綠色的紙張以水墨勾勒出一片風中搖曳的草原,站在畫作前彷彿就能感受微風吹來陣陣青草香。

常有各國賓客往來的大使官邸,同樣以台灣當代藝術作品佈置,並由梁國新權當導覽,生動地介紹展品的意涵與特色。「讓大使館成為國家文化展演的場域,而不只是居住的地方。」梁國新表示。

畫作在進入駐處展示前,會先在新加坡的其他展覽空間舉辦會前展,免費開放大眾參觀。許多前來參觀的民眾都驚艷於台灣藝術創作的水準,甚至有意購買展品。雖然展覽旨在推廣不做銷售,藝術家卻也因此被認識。

不僅以作品展現台灣藝術能量,藝術銀行還將畫作開發成茶包、萬用卡等周邊應用,作為代表處致贈外賓的禮品。台灣藝術家豐沛的創作力、展場整體布置、各項部件的規劃,乃至周邊產品的設計等,在在都展現台灣文化創意的實力。

造型獨特的濱海藝術中心被新加坡人暱稱為「大榴槤」,每天都有精彩演出,用藝術點亮生活。(林格立攝)造型獨特的濱海藝術中心被新加坡人暱稱為「大榴槤」,每天都有精彩演出,用藝術點亮生活。(林格立攝)

梁國新表示:「台灣的藝術表現創新、具有實驗性,豐富的藝術能量在新加坡很受歡迎。」每年都有許多藝術家受邀到新加坡辦展。新加坡最大的表演殿堂濱海藝術中心,就常常見到台灣團體的身影,像是雲門舞集、果陀劇場、表演工作坊等都曾受邀演出。

集合優秀華人藝術家

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以「讓藝術走進每個人的生命」為宗旨,全年都有精彩的節目。除了表演廳,還有文創商場和美食餐廳,戶外廣場也不時舉辦藝文活動,不論是觀看表演或欣賞戶外的美麗海景,讓藝術薰陶成為民眾的日常。因應新加坡的多元族群,濱海藝術中心每年舉辦華藝節、馬來藝術節、印度藝術節,不同族群間互相欣賞彼此的文化,帶來更豐富的藝術體驗。

每年農曆春節後舉辦的華藝節,今年已是第17屆。沒有設定主題,而是定調為集合優秀華人藝術家的藝術節,「期盼成為華人藝術家嚮往的舞台。」節目監製李國銘說。華藝節的節目多樣,舞蹈、戲劇、音樂、講座,有容易理解、娛樂性高的節目,也有前衛、實驗性強的表演。

來自台東的布拉瑞揚舞團,將原住民特色融入現代舞,令新加坡觀眾為之瘋狂。(濱海藝術中心提供,Bernie Ng攝)來自台東的布拉瑞揚舞團,將原住民特色融入現代舞,令新加坡觀眾為之瘋狂。(濱海藝術中心提供,Bernie Ng攝)

跳脫現代舞給人高門檻,不易理解的印象,來自台東的布拉瑞揚舞團就在今年華藝節的《無法被整除》的演出中,將原住民歌舞融入現代舞的演出。舞者豐富的肢體表現加上嘹亮歌聲,整場演出,觀眾歡呼聲不斷,嗨到屋頂都快掀掉。許多觀眾都回饋說不曾看過這樣的現代舞。團長布拉瑞揚表示,「希望讓觀眾放鬆,把心胸打開,觀眾看到什麼就是什麼;現代舞最迷人的地方就是你不一定理解,但你會有感覺,然後開始有了想像。」

攜手擴大表演舞台

李國銘表示,濱海藝術中心為非營利單位,不以商業利益為考量,華藝節鼓勵實驗性的創作,只要作品好、有特色,不見得要非常有名氣才能前來演出。今年以《莊子兵法》參演的故事工廠劇團,華藝節就是他們2013年創團來第一次的海外演出。

《莊子兵法》以密室遊戲包裹莊子哲學,故事圍繞在6名參加密室遊戲的參賽者,必須解開以莊子思想為出發的謎題,為了贏得獎金而在密室裡展開一連串爾虞我詐的人性考驗。故事工廠編導黃致凱相信,「在不同的文化脈絡裡,有相同人性的價值。」即使劇中有許多台語的笑點,黃致凱也一字未改,想給新加坡觀眾最原汁原味的演出。

故事工廠首次的海外演出,就以充滿張力的作品《莊子兵法》,成功擄獲新加坡觀眾的心。(濱海藝術中心提供,Tuckys攝)故事工廠首次的海外演出,就以充滿張力的作品《莊子兵法》,成功擄獲新加坡觀眾的心。(濱海藝術中心提供,Tuckys攝)

原本黃致凱盤算劇中的笑點,新加坡觀眾大概只能理解七成,沒想到在新加坡的3場演出,觀眾都能完整抓到笑點,反應甚至比在台北演出時還要熱烈。所以透過角色傳遞的情感是可以跨越國界和語言的。黃致凱認為:「華藝節是個有品牌的演出活動,新加坡的觀眾文化組成多元,能被這裡的觀眾接受,代表故事工廠有機會往國際舞台邁進。」

李國銘表示,資金、行銷、創作題材等藝文環境的挑戰,在華語國家大致相同,所以濱海藝術中心持續與台灣的藝文中心合作,力推本地藝術家到外國發展。例如與台灣兩廳院共製《血與玫瑰樂隊》節目,讓新加坡的藝術家鍾達成參與其中,不僅節目能在兩地演出,擴大了市場,鍾達成後來還獲邀帶著自己的作品在雲門劇場演出。

台星藝術家的對話

除了機關團體間的藝文交流,以個人為單位,台星藝術家之間的交流也持續發生。

李嘉昇(左)籌辦「新加坡小品2.0:台星對話」展覽,透過台星藝術家之間的交流,激盪更多創意。圖為郭佩奇(右)聲音肖像系列作品,象徵兩國的友好。李嘉昇(左)籌辦「新加坡小品2.0:台星對話」展覽,透過台星藝術家之間的交流,激盪更多創意。圖為郭佩奇(右)聲音肖像系列作品,象徵兩國的友好。

來自新加坡的藝術家李嘉昇,多年前因工作來台,愛上台灣自由奔放的創作風氣,申請前來念書。目前在台北藝術大學修讀藝術跨域研究所的他,將自己當作台灣與新加坡間的橋梁,希望兩地藝術家有更多的交流,於是進行了「新加坡小品2.0:台星對話」的展覽計畫。

李嘉昇找來十幾位台灣、新加坡的藝術家,領域包括攝影、電影、繪畫、音樂、裝置藝術等,並將他們配對。先讓彼此透過網路討論關注的議題和創作提案。經過幾個月的意見交換,藝術家們再以作品回應。例如台灣的賈茜茹和新加坡的李志,他們互寄了自己城市的物品給對方,賈茜茹挑選了有印花的塑膠袋,而李志則寄出撈魚網。擅長版畫的李志將來自台灣的塑膠袋結合撈魚網,製作成一系列具有台灣元素、形似絹印板的展品。

擅長聲音肖像的郭佩奇透過音樂文化研究,選擇與肖像人物有關的樂曲,在樂譜上以音符拼湊出肖像畫,並以錄像裝置呈現,只要戴上耳機,就會傳來樂譜裡的音樂。例如她在此次展覽中展示的〈聲音肖像:蔡英文〉就是以中華民國國歌為背景;而與其相呼應的〈聲音肖像:李顯龍〉則是從配對藝術家劉威延的交流中取得靈感,以新加坡人朗朗上口的馬來民謠《Di-Tanjong Katong》重新編寫成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的畫像。在展場中將兩幅畫並置,營造兩國最高領導人彼此對話的氛圍。李嘉昇希望藉此讓台灣藝術家能夠透過新加坡的藝術家,更深入地了解新加坡的社會和文化;同時,也讓新加坡人從台灣藝術家的視角重新審視新加坡。

草根書室蒐羅各地的華文書籍,並不時舉辦講座、展覽,各種天馬行空的想像在此相遇。草根書室蒐羅各地的華文書籍,並不時舉辦講座、展覽,各種天馬行空的想像在此相遇。

華文閱讀的窗口

具有新加坡最美書店之稱的草根書室,則以文學建構了台灣與新加坡間的另一種風景。

走進位於新加坡武吉巴梳路上的草根書室,文學歷史、心靈勵志、生活美學等,滿滿的華語書籍安坐在木頭書架上,給人一種厚實的安心感,佐上溫暖的燈光,讓店內充滿靜謐的書香。

環顧周遭,隨處可見來自台灣出版社的書籍:張曼娟《我輩中人》、凌性杰《另一種日常:生活美學讀本》……台灣作家的抒情作品,或是像《故事柑仔店》這類以台灣鄉野傳奇為本寫成的小說;抑或台灣出版的翻譯書籍,如韓國作家趙南柱《82年生的金智英》、日本作家吉本芭娜娜的《群鳥》等。草根書室董事林韋地表示,「不論是原創或翻譯,台灣出版的書一直都有賣到星馬。」新加坡的連鎖書店裡也都能看到台灣的暢銷書及工具書,草根書室則是以文史哲、生活美學書籍為主。

在以英語閱讀為主流的新加坡,林韋地將草根書室比喻為沙漠裡的綠洲,星馬台港澳中的華語書籍都是草根選書的範圍,開拓讀者的視野。林韋地有感於長期以來台灣書籍單向賣往星馬,台灣人對於星馬,甚至於整個東南亞的了解都非常片面。去年他與台灣友人在台北開了季風帶書店,引進星馬出版的華文書,也在台灣出版了《印尼模式:國家民主化二十年史》、《變天之後:馬來西亞民主進程的懸念》等華語書,希望帶給台灣民眾第一手的星馬出版品,創造台灣與東南亞國家雙向的互動。「書店可貴的是建立一個平台,讓不同意識形態的人在此交流。」林韋地如是說。

著名思想家愛默生:「文化開啟了對美的感知。」台灣的多元價值造就藝文豐沛的生命力與創造力,透過兩地文化交流,賦予藝術更多的想像,讓台灣與新加坡的情誼遍地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