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天后起駕 金瓜石媽祖遶境
2019-06-20

媽祖陣頭穿過山城陡坡小巷,踩過高低階梯,鑽過水圳橋,伴隨著春雨瀟瀟。(林格立攝)

媽祖陣頭穿過山城陡坡小巷,踩過高低階梯,鑽過水圳橋,伴隨著春雨瀟瀟。(林格立攝)

 

具有百年歷史的金瓜石媽祖遶境,是金瓜石人不同世代的集體記憶。媽祖陣頭穿過山城陡坡小巷,踩過高低階梯,鑽過水圳橋,伴隨著春雨瀟瀟,慈雲灑露,以往媽祖到礦山停駕祈福,如今金瓜石4個里延續傳統,鑾駕所至,闔境平安。

 

96歲的長老住持鄭金木,在媽祖誕辰日,向媽祖念誦祝壽經文。96歲的長老住持鄭金木,在媽祖誕辰日,向媽祖念誦祝壽經文。

農曆3月22日子時,金瓜石勸濟堂正殿內燭光明亮,沈香裊裊。穿著黃色道袍、96歲的長老住持鄭金木,拄著拐杖,神情莊嚴在神案前,向媽祖念誦祝壽經文。23日12點一過,木魚鼓聲,換成鳴鐘擊鼓,揭開一年一度金瓜石媽祖遶境序幕。

眾神起駕,慶典高潮

上午7時,焚香祝禱後,恭請眾神登轎。

接駕陣頭邀請優人神鼓與其指導的社區鼓班表演,隆隆鼓聲,擊出崇敬,震撼性靈。接著開路鼓鑼鼓齊鳴,鞭炮聲熱鬧助陣,告知諸尊眾神準備起駕。

打扮滑稽的報馬仔率先出發,兩對左右護衛的「大神尪仔」,大步搖擺,好不威風。電音三太子、龍陣與醒獅團,一一到神轎前致敬行禮。還有陣頭舞姬在搖滾電音放送下,火辣熱舞,信眾目光頓時為之一亮,算是很有台味的另類陣頭。

勸濟堂是居民信仰所在。勸濟堂是居民信仰所在。

金瓜石媽祖遶境共有7尊神轎出巡,陣容堅強。起駕打頭陣的是土地公轎,為眾神開路,接著是保民堂供奉的神農大帝。焿仔寮媽祖、共乘一轎的關渡媽祖與麥寮媽祖,以及由勸濟堂供奉分靈的北港媽祖鑾轎緊跟在後。而在位階高的天公轎之後,由勸齊堂主祀的關聖帝君轎壓陣。

由於遶境所至,均是高低起伏的石階與巷弄,不同於其他廟宇使用原木雕刻的轎子,勸濟堂採用籐做的竹轎,以減輕重量。縱使如此,重達幾十公斤的轎子,8人一組,遇到高低階梯,仍會氣喘吁吁,天雨路滑,考驗腳力,以及團隊合作的默契,堪稱是「全台最操的扛轎人」。

初次扛轎的年輕轎夫,遇到陡坡下坡,整座轎的重量壓在肩上,不時露出痛苦的表情,然而參與抬轎的金瓜石青年王義華,擔任抬轎工作已有5年,他精神抖擻地說:「小時候阿公就帶著我迎媽祖,現在我長大了,能夠為神明服務,十分光榮。」

遶境所至是高低起伏的石階,因此採用籐做的竹轎,以減輕重量。(莊坤儒攝)遶境所至是高低起伏的石階,因此採用籐做的竹轎,以減輕重量。(莊坤儒攝)

轎夫中還有一位85歲的陳石城,脖子上掛著的毛巾擦掉汗水也擦雨水,參與了數十年扛轎工作,他笑著說:「你上網找『淘金達人』就可找到我!今年人手多,比較沒有扛到啦!」

經過斜坡索道,來到新北市立黃金博物館,依往例讓信眾伏跪於地,在此「鑽轎腳」祈安解厄。今年排隊鑽轎腳的信眾,是往年的五、六倍,人龍一直排到博物館售票亭外的入口處,掀起遶境的第一波高潮。

沿路金瓜石的居民供設香案,恭迎媽祖與眾神鑾駕的到來。遊庄遶境時,可以看到北海岸媽祖遶境特有的換香傳統,遶境的信眾以短香換上在地居民的長香,居民再將換的香插在自家香爐內,象徵將神明的香火與祝福,傳達給每一戶人家、每一位住民,是分享也是祝福。

勸善濟世,代天宣化

85歲陳石城參與扛轎數十年。85歲陳石城參與扛轎數十年。

遶境湊熱鬧的民眾不免納悶,金瓜石沒有媽祖廟,主辦遶境的勸濟堂主要是供奉關聖帝君,居民尊稱為「恩主公」,但為何金瓜石卻是有長達百年歷史的媽祖遶境活動?

黃金博物館教育研究組組長駱淑蓉指出,金瓜石媽祖遶境的歷史,即是金瓜石發展的縮影。從日治時期當地第一大報《日日新報》的報導可以發現,金瓜石祭拜媽祖與迎媽祖的活動,最早可以追溯至1919年。

當時為日治時代,日本的民間礦業株式會社取得開礦權,根據駱淑蓉研究金瓜石山神祭的歷史指出,對照基隆其他地區,日本人與台灣人有複雜的社會互動,但在金瓜石,台日關係卻顯得單純。日本礦主並沒有禁止台灣人的媽祖信仰,推測原因之一是在金瓜石舉行山神祭,必須讓礦工放假,因此也在慶祝關聖帝君聖誕的同時進行迎媽祖活動,各村落架設十餘處舞台,舉行中國戲劇表演等餘興節目。

勸濟堂以往製作青草丸,供民眾免費索取,發揮濟世功能。儘管台灣現有健保,青草丸仍具有文化傳統的意義。(新北市立黃金博物館提供)勸濟堂以往製作青草丸,供民眾免費索取,發揮濟世功能。儘管台灣現有健保,青草丸仍具有文化傳統的意義。(新北市立黃金博物館提供)

再加上不論是日本神社祭典或是台灣廟宇的祭祀,大家共同的祈願都是礦山的順遂平安。駱淑蓉與勸濟堂管理委員會總幹事林欽隆不約而同地指出,當時有一位重要的「仲人」,作為日本礦業株式會社與台灣礦工之間的人力仲介黃仁祥,出面遊說日本人,大家都是命運共同體,應該尊重台灣人的信仰。黃仁祥也回饋鄉梓,出資修建原本只是一間小草堂的勸濟堂,也讓勸濟堂拜神迎媽祖的傳統就此延續了下來。

至於勸濟堂主祀關公,黃金博物館研究助理王慧珍研究礦山寺廟的歷史發現,由於關公是仁義的化身,礦山工頭希望工人祭拜關公後,在挖礦時不致偷斤減兩,以收道德勸化之效。

勸濟堂在地方除了是居民信仰所在,堂內還提供青草丸與教授漢學的免費服務。尤其是在端午節時舉辦青草祭,地方居民抬著恩主公軟轎,跟隨指示沿著東北角海岸南雅、福隆等地,採摘藥草回來,製作青草丸,供民眾免費索取,除了幫助生活清貧、無力支付醫療費用的礦工與其家人,也發揮濟世功能。

流金歲月,安身安心

陣頭穿過山城陡坡小巷,是金瓜石媽祖遶境的一大特色。(莊坤儒攝)陣頭穿過山城陡坡小巷,是金瓜石媽祖遶境的一大特色。(莊坤儒攝)

日治時期結束,金瓜石礦業由經濟部的國營事業台灣金屬鑛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台金公司)接管。勸濟堂長老住持鄭金木記得,他的父親在台金公司當保安人員,日薪一元多,算是高薪,因為當時日薪一元就可以買到一斗米。

鄭金木記憶清晰地說,當時曾發生嚴重的礦坑直井坍塌,找不到罹難礦工的屍體,經在地人建議請恩主公指點,於是扛著恩主公軟轎繞巡坑道,同時坐鎮坑口3天。而後恩主公指示:「找錯方向」,果真在坑道的另一頭找到。

也因為礦區生活艱苦沈重,常是進得去不見得出得來,媽祖遶境的信仰,祈求消災解厄,加上挖礦就像抽籤一樣,挖到金礦一夕致富,有拜有保庇,礦山的祭典與宗教信仰對礦區居民格外具有慰藉的意義。

縱使金瓜石沒有媽祖廟,勸濟堂二樓則有供奉一尊自北港朝天宮分靈的媽祖神像。總幹事林欽隆解釋,勸濟堂自1934年開始到北港朝天宮進香,每一年信徒一定帶「媽祖」回娘家。他不忘補充:「其實媽祖也在勸濟堂住了幾十年,也可以算是當地人了。」

身穿黑色衣褲、羊毛襖的報馬仔,捲起褲管,鞋掉了一支,代表工作辛苦,忠於職務,是進香團的焦點。(莊坤儒攝)身穿黑色衣褲、羊毛襖的報馬仔,捲起褲管,鞋掉了一支,代表工作辛苦,忠於職務,是進香團的焦點。(莊坤儒攝)

拜台灣農曆3月「瘋媽祖」之賜,具有山城遶境特色的金瓜石,也吸引了媽祖信徒的目光。

而今年是歷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同時邀請保民堂、金福宮、五府千歲等廟宇共襄盛舉,勸濟堂也成立百年以來第一屆管理委員會,以新的管理團隊來主辦媽祖遶境活動,深究其中的原因,卻是為振興沒落的金瓜石。

金瓜石,我的故鄉

自警官職務退休的林欽隆忍不住地說:「金瓜石的荒涼與沒落,我們實在看不下去了!」

由於礦區產量漸趨枯竭,採礦人數日漸減少,註定了金瓜石的蕭條。台金公司在水湳洞附近興建禮樂煉銅廠,煉銅的廢氣,更促使人口大量外移,台金公司1987年宣告歇業後,結束了產金歲月。沒有經濟動脈的金瓜石,人口大量流失,在1970年代的繁榮時期,人口有八千多戶、二萬多人,現在設籍只有一百多戶、六百多人。

就連過去舉辦迎媽祖活動,靠每戶收丁口錢來籌措經費,由於人口流失,由金瓜石的瓜山、石山、新山、銅山4里輪流當爐主舉辦時,單靠收丁口錢,無以為繼,也因此十多年前,由勸濟堂負起統籌整合4個里能量的工作。

基於振興故鄉的責任感,勸濟堂主委,同時也曾是瓜山國小校友會理事長連城珍指出,百年歷史的瓜山國小,最繁榮時全校有二千多人,現在全校不到卅個學生,瓜山國小的沒落就是金瓜石沒落的縮影。今年特地透過校友會動員二百多位校友,接待住在香客大樓,參加媽祖遶境的活動,希望能進一步維繫子弟對家鄉的感情。

外移他鄉的金瓜石人,在遶境的路程中,縱使有風雨,踏在故鄉的土地,充滿溫暖與鄉情。外移他鄉的金瓜石人,在遶境的路程中,縱使有風雨,踏在故鄉的土地,充滿溫暖與鄉情。

除了瓜山國小校友,參加的信眾中,還有百年歷史的私立時雨中學校友。例如從民國58~61年就讀的校友,由會長領軍參加遶境兼開同學會;還有金瓜石緩慢民宿特地前晚停收一天客人,動員全體員工參加遶境,將體驗當地文化作為員工訓練課程;更多的是外移他鄉的金瓜石人,阿嬤帶著阿孫,或是叔姪返鄉探親,踏在故鄉的土地,再次提醒自己,金瓜石是「我的家鄉」。

找到人生的平靜

沿路信眾中有位獨自安靜地拍照紀錄的媽祖畫家朱朱。與媽祖有奇妙緣份的她,自身供奉一尊媽祖,並且曾帶著2.3公斤的「祂」徒步環島,走訪全台五百多間媽祖廟,以及造訪日本四國與不丹各地的媽祖廟,進行文化交流與結緣。

金瓜石媽祖遶境特有的傳統:換香。金瓜石媽祖遶境特有的傳統:換香。

本名黃朱平的朱朱,曾是黃金博物館駐村藝術家,她以0.2公分的圓頭代針筆,花費10年時間畫下二百多尊神態各異的媽祖畫像,收錄在她的新書《作度人舟》中。

朱朱認為,在金瓜石可以感受一種掏空的悲涼,繁華後的哀傷與寂寥,住過金瓜石更可以體會大自然瞬息萬變的呼吸,一會兒風,一會兒雨。

就像今年的媽祖遶境,超過百位的攝影同好,擠在古蹟水圳橋,準備拍攝經典的金瓜石媽祖遶境畫面時,卻下起了傾盆大雨。來到5號寮舊戲台前廣場,準備中場休息,則變成細雨霏霏,但飛舞的雨絲也沒有打壞眾人大塊朵頤的興緻,金瓜石在地居民準備了炒米粉、竹筍湯、福州魚丸湯、瓜仔雞等十多道料理,以流水席款待進香隊伍。

鳴炮、吹響號角,又開始遶境祈堂老街的行程。不同於台灣其他老街,祈堂老街的石板道,仍保有老街的原貌。

蜿蜒的金水公路與明媚的山景,是金瓜石山城的特色。(莊坤儒攝)蜿蜒的金水公路與明媚的山景,是金瓜石山城的特色。(莊坤儒攝)

就像金瓜石媽祖遶境是無形的文化資產,有形的金瓜石礦業遺址,如金瓜石陰陽海、黃金瀑布,反映了昔日礦脈所造成的絕美奇觀;廢煙道與十三層製煉廠址則可以感受昔日繁華與今日的悲涼。遶境過後,全身溼透地坐在煉金術咖啡店外,喝一杯又冰又熱的黃金咖啡,真是映照畫家朱朱的話:「媽祖作為一種精神的存在,在遶境的沿途中,媽祖帶你走的是一條人生的路。」路程中不論風雨,不論遇見多少過客,心路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