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種籽的奇幻之旅 千畦種籽博物館
2019-07-11

千畦種籽博物館(林格立攝)

千畦種籽博物館(林格立攝)

 

若非家裡務農,或是修習農業本科,一般人少有機會好好認識種籽;但種籽是生命的起源,而且它的一生可傳奇了,可以飛天、可以下海,可蟄伏數年的等待,只為了傳續生命。

 

走訪位在台南東豐路上的千畦種籽館,推開用桃花心木作的門板,探身進入被大樹、藤蔓盤據的半戶外空間,放眼所見,屋梁上掛著一袋袋、玻璃器皿裡裝的一顆顆、木櫃裡陳列的一株株,全部都是種籽,猶如鑽進愛麗絲夢遊仙境的樹洞般,準備開啟一場種籽的奇幻之旅。
 

1.彩花馬兜鈴;2.松果;3.烏桕;4.磨盤草;5.木玫瑰;6.蘭嶼山馬茶;7.旅人蕉種子;8.沙盒樹果實;9.港口馬兜鈴;10.雞母珠

1.彩花馬兜鈴;2.松果;3.烏桕;4.磨盤草;5.木玫瑰;6.蘭嶼山馬茶;7.旅人蕉種子;8.沙盒樹果實;9.港口馬兜鈴;10.雞母珠
 

種籽的奇幻旅程

「大多數的種籽都要離開母樹,去尋找土壤。」種籽館主人,人稱梁爸的梁崑將一邊展示手邊的種籽,一邊解說。

離開的途徑很多,具翅植物的種籽藉著演化出來的特殊翅膀,乘風而去。梁崑將撥開火焰木狹長型的莢果,裡面飄出一片片透明薄如蟬翼的種籽,中心有心型的胚芽。「這一個莢果裡有幾千顆種籽,它是用數量來增加種籽找到土地的機率。」

另一個大葉桃花心木,它垂降的姿態是一邊旋轉一邊降落,如馬戲團的空中飛人,因為重力的關係,種籽的一頭會筆直插入土壤,它成熟的季節在三、四月,落地後,剛好遇到五月的梅雨,種籽正好發芽,老天爺安排得剛剛好。

有的種籽則隨波逐流,利用水流將之帶往遠方,這種叫做「海漂植物」。「海漂植物都有一個特徵,種籽跟種皮中間會形成氣室,外面有皮革的殼保護,裡面真空,所以它會浮在水上。」梁崑將展示著一顆比手掌還大的棋盤腳種籽,它和另一種穗花棋盤腳都是台灣原生種,棋盤腳主要分布在蘭嶼、綠島、恆春半島及小琉球,在東南亞各國如果看到它,那應該是從台灣海漂過去的。

有的植物則是靠發出奇特的味道,吸引鳥獸吃食,順便將之帶離母樹,例如棋盤腳和砲彈樹。砲彈樹是幹生花植物,它從樹幹上長出枝條,在枝條上開出橘紅色的花,果實成熟後,會爆開從樹幹上脫離落地,果肉有特殊的臭味,吸引昆蟲鳥獸吃食。
 

細細端看展示櫃裡的種籽,遊客駐足不捨離去。

細細端看展示櫃裡的種籽,遊客駐足不捨離去。
 

短短半小時的導覽,梁崑將講了好多種籽的故事,我們彷彿也跟著經歷了一場種籽的奇幻冒險,每一顆種籽都有自己特殊的身世,想方設法的把生命傳續下去。「它為什麼要那樣,想一想,其實是在跟我們說生命的意義。」梁崑將說。

種籽是生命的來源

這麼多的種籽故事鮮少能在其他地方聽聞,千畦種籽博物館卻能讓民眾盡情探索發問,導覽結束後,最常聽到遊客問,這個是什麼?那個是什麼?許多人逗留下來,跟梁爸聊天,想聽更多種籽的故事。

種籽館的空間原是從事園藝設計的夫妻檔梁崑將和趙英伶的工作室;多年前,留學英國、學音樂的小兒子梁朝勛回來,說服父母親將空間轉型,成為種籽博物館。

「初心只是『好玩』而已」,館長梁朝勛說。父母收集了一輩子的東西,卻沒人欣賞,覺得可惜。「種籽雖然天天都用得到,如吃飯的米或麥就是種籽,但長久以來一直都沒有人重視它。」
 

種籽寧靜地不出聲,任一個角落都是美景。

種籽寧靜地不出聲,任一個角落都是美景。
 

館內收藏了500多種種籽,館長梁朝勛不好意思地笑說,還有一堆因為忘記名字,先被堆置的種籽。當初查到了,卻沒有第一時間寫下來,現在要等著記憶再被喚醒。

這麼多種種籽、如此廣域的知識,梁爸是靠著工具書翻找出來的,「我有一卡車的工具書,錢都買書去了,所有中外植物的書我都買。」只要聊到種籽,梁崑將的眼睛就閃閃發亮,語氣興奮地想將他一生最大的嗜好跟光臨種籽館的民眾分享。

種籽不只漂亮,也很厲害,富藏生存的智慧。孔老夫子曾說「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例如旅人蕉是野外求生不可不識的救命植物。旅人蕉的葉鞘、基部能儲存水分,在野外缺水危難時,可砍下取水解渴救命,其藍色的種籽,更是自然界少見,被梁媽趙英伶拿來做藝術創作。

梁崑將又拿出形如一朵乾燥花的木玫瑰種籽,它與牽牛花同屬旋花科,開花後,萼片會木質化,種籽被包覆其中。它金銅的顏色讓小鳥以為是枯葉,而不會啄食。漏斗狀的花形口向著天空,當雨來時,被注滿水,種籽的外殼被軟化破壞,種籽就隨著水流離開母體,開始尋找土壤的旅程。

另一種南台灣常見的雞母珠,色澤紅艷帶著小黑點的美麗種籽,卻有著致命的毒素,國內知名抗癌研究學者董大成博士透過萃取它的蛋白毒來對抗癌細胞。但鳥類吃食雞母珠,卻不會中毒,是因為牠們牙齒退化、直接吞食。鳥類是直腸子,食物經過體內消化,短短時間即排泄出來;奇妙的是,這過程就已經幫種籽催芽完成,所以鳥類的糞便如果有種籽,百分之百都會發芽。梁崑將解釋這個自然界奇妙的互助關係,讓民眾嘖嘖稱奇,也正驗證生命會找到出路,而種籽就是生命源頭的道理。
 

梁朝勛邀請大家探訪千畦種籽館,一起經歷種籽的歷險。 (林格立攝)

梁朝勛邀請大家探訪千畦種籽館,一起經歷種籽的歷險。 (林格立攝)
 

生物多樣性的台灣

「其實台灣人有點近廟欺神了。」忙完上午的導覽,梁朝勛才能鬆口氣,坐下來跟我們聊聊種籽館的故事。「因為我們身處在這麼豐富的植物環境裡,而不覺得這樣的多樣性有什麼稀奇。但只要去一趟國外比較一下,就會發現台灣物種是那麼的多元豐富。」

根據林務局的調查報告,土地不大的台灣,島上已發現、經鑑定的物種就有5萬9千多種。

北回歸線經過的地區少有不是沙漠的,台灣是當中少數的例外。海洋調節、季風通過,帶來雨量濕氣,使小島不致沙漠化,加上豐富的地貌,含括平原、丘陵、惡地、高山凍原、森林等各式地形,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就有268座,孕育多樣的生態系,造就豐富的物種棲息其間。

「台灣的土地就是種籽庫、種籽銀行,你到野外去,抓一把表土回家,灑一點水,就會有很多不知名的小花長出來。」梁崑將說。

許多植物到了台灣歸化生根,還長得頭好壯壯。像初夏的黃金雨阿勃勒,來自印度,其原產地是中東,「阿勃勒」是印度語中黃色的意思,當地人敲碎種籽的外殼,裏頭有臭臭黏黏的液體,含有皂素,印度人拿它做清潔用。台灣因為有原生的無患子,因此只將阿勃勒當作景觀樹。台南的市樹鳳凰木更厲害,它是外來種,卻已經在台灣歸化了,它來自遙遠的非洲馬達加斯加。
 

玲瑯滿目的種籽創作,趙英伶巧手把種籽轉化為藝術飾品。

玲瑯滿目的種籽創作,趙英伶巧手把種籽轉化為藝術飾品。
 

這彷彿在課本裡學過的知識,卻在種籽館裡得到印證,不再只是片段的資訊,所有的理解被串了起來,從接觸中了解植物演化的所以然,藉由接觸種籽,我們重新與大自然建立了連結。

許多人千里迢迢,特地到館內,只為了一睹某顆種籽,然後就滿足地回去了。種籽館接待了許多外國旅客,梁朝勛對來自香港和新加坡的遊客印象特別深刻。「這兩地的客人對於環境的意識甚為強烈。」梁朝勛說。新加坡城市整理得太過乾淨了,連從牆縫長出來的草都會被拔掉,種籽從樹上掉下來馬上被掃走,少有像台灣保有這樣天然、自在的環境。

像種籽一樣生活

千畦種籽館只收平地的種籽,山上的種籽要讓它留在山上。梁爸說:「我們在山上若能看到種籽一定是裸露在地上,它是在補森林的漏洞,如果把它撿回來,它就沒有機會長大了。」

千畦的室內空間是閃避著樹蓋起來的,「我們不是蓋好房子種樹,是樹已經在那邊,我們把房子從旁邊蓋上。」梁朝勛說。

在屏東里港的農地也採無為而治,只要喜獲一顆種籽,就把它種下,等著長大,「我們比較隨意,老天爺給我們多少,我們就用多少。」梁爸說。像已經種下十年的沙盒樹,今年才大爆發,一家人帶著歡喜的心收成,處理風乾後,像小小扁扁的南瓜,十分可愛。
 

稍稍加工,種籽就能化身趣味的藝術創作。

稍稍加工,種籽就能化身趣味的藝術創作。
 

利用種籽進行藝術創作,趙英伶也歸功是老天爺的巧心設計,她說:「不是我們做出來的,而是它就長那樣,我只是再把它整理過而已。」利用桃花心木內果莢和青葙組合創作的高跟鞋,拜南部天氣的溫、溼度所賜,桃花心木的果莢爆開後會捲曲,就被趙英伶拿來做高跟鞋優美的足弓曲線。在松果的鱗片綴上各色的種籽,喜氣如聖誕樹。用果實組合成一隻貓頭鷹、微笑的小豬、蝸牛,一切都是如此渾然天成。

我們請一家人一起拍張合照,也被婉拒了,「我們習慣讓種籽當主角。」梁朝勛說。

梁崑將的朋友送了辛棄疾的詞句給他,「味無味處求吾樂,材不材間過此生。」一輩子,這一家人優游在植物的世界中玩得樂不思蜀,正是千畦種籽館生活的寫照。

不講大道理,只講玩趣,但在與種籽接觸、相處的過程中,能領略小小一顆種籽「一沙一世界」的境界,這是種籽的言外之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