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台灣劍道「一本」 徐家班的榮耀與傳承
2019-09-09

多次率領中華代表隊拿下世界盃劍道錦標賽銅牌的徐恒雄,推廣台灣劍道功不可沒。

多次率領中華代表隊拿下世界盃劍道錦標賽銅牌的徐恒雄,推廣台灣劍道功不可沒。

 

「一本」(日文讀音ippon)在劍道中代表一次有效的攻擊得分,但其更深的意涵是結合「氣勢」、「劍路」和「身體控制」,使出的完美一擊,即所謂的「氣劍體一致」。

台灣的劍道奠基於日治時期,之後再靠著一群愛好劍道的前輩們,篳路藍縷開出一條小徑,大家都不是專職的劍士,但屢屢讓台灣的名字登上世界盃劍道的排行,擊出漂亮的「一本」。

 

騎著機車,奔馳在巷弄間,徐恒雄穿著深藍色的道服,身上的護具還沒來得及脫下,摩托車在診所前停下,立馬鑽進診間幫病人看病。

桃園劍道故事館館長徐彥郎描述當年常見的景象,他的三哥徐恒雄(1940~2014)除了是桃園知名的耳鼻喉科醫生外,他更出名的副業是劍道的金牌教練,教劍道比當醫師還投入。在他一手調教下,桃園一群血氣方剛的孩子脫胎換骨,打出人生另一片天,寫下台灣區運動會劍道23連霸的紀錄。
 

父子皆俠醫,仗劍懸壺

徐家一門,醫生最多。一家六兄弟中,有五位是醫生,他們的父親徐銀格(1909~1975)創辦私立桃園醫院,更是台北醫學院創辦人之一。

徐銀格接受日本教育,在新竹中學時期即修習劍道,曾代表台灣赴日參加劍道比賽。1959年台灣出版的第一本劍道書籍《擊劍入門》即出自徐銀格之手。為了推廣劍道運動,他與同好協力籌組「中華民國劍道協會」。1970年,他率中華隊參加世界盃劍道錦標賽,取得團體賽亞軍的佳績。徐銀格為劍道八段高手,過世後,感念他對台灣劍道的貢獻,受追贈為九段範士。

徐恒雄遺傳了父親的運動基因,年輕時是桃園市的籃球代表隊,後來改練劍道,就讀台北醫學院時期,他創設北醫劍道社。之後,徐恒雄返回桃園行醫,也開啟桃園劍道輝煌的篇章。
 

劍道強調氣、劍、體合一,才能得到完美的一擊。 (莊坤儒攝)

劍道強調氣、劍、體合一,才能得到完美的一擊。 (莊坤儒攝)
 

徐家班成軍

返桃之初,徐恒雄曾代表桃園劍道隊出賽,由選手轉任教練後,更展現他在訓練傳承上出色的才華。

除了固定在桃園青溪、八德國中等幾間學校教劍道外,徐恒雄不時在路上撿回正值青春期叛逆、不愛念書的學生,教他們練劍。當時,銀格醫院所處的永樂街巷弄內,早晚都有劍道練習的吆喝聲,鄰居剛開始以為有人打架鬧事,實際上,卻是徐恒雄把這些曾在邊緣地帶徘徊的孩子,放在身邊照顧,用劍道消耗他們過剩的精力,不讓他們到外頭學壞,走偏路。

不只是劍道的老師,徐恒雄待這群子弟兵如自己的小孩。一生未婚,他投注了工作外所有的精力,看顧這些學生。他關心子弟與父母的相處情況,還不時充當親子間的溝通者。他的診所就是孩子們的家,他將住處與隔壁銀格醫院的頂樓闢為練習場,子弟們都在那兒練劍,徐恒雄利用看診的空檔指導學生動作,一整天都跟學生處在一起。

練劍之外的時間,徐恒雄像是個孩子王,帶著一群弟子到海邊玩,吃好料。他的弟子每回受訪,總不忘提到教練當年開著自家的救護車載他們參加比賽,比賽前大夥兒一起住在病房集訓的時光。
 

以禮為始、以禮為終。劍道運動不只修身,也練心。

以禮為始、以禮為終。劍道運動不只修身,也練心。
 

敬天上的教練

徐恒雄帶著孩子南征北討比賽,戰果豐碩,一面面獎牌建立孩子們的自信心,讓他們相信自己無窮的可能性與潛力。這群孩子在徐恒雄的訓練下,許多人獲保甄各體育學院,有了更寬廣的未來。徐彥郎說:「哥哥喜歡看孩子成長,有些孩子從什麼都沒有,因為學劍道獲得保送,這樣他最高興。」現在服務於桃園市青溪國中學務主任的黃光榮就曾說,沒有遇見徐恒雄,他今日不可能在教育界服務。

桃李滿天下,徐恒雄訓練的學生少說超過500人,而且師徒情誼一世不滅。

徐恒雄在2011年被發現肺腺癌第三期。治療期間,病床旁總能見到子弟陪伴。徐彥郎說:「謝吉林(徐恒雄的乾兒子)特別讓我們家族很感動,哥哥生病的時候,他辭了學校的工作,陪哥哥住在一起,就近照顧。」。

化療的辛苦,折磨這位鐵漢,但他待不住病房,又偷跑到榮總、北醫的劍道社團繼續教劍,看著回顧的影片,病中的徐恒雄,一拿起竹劍,聲音還是宏亮,擊劍的手法仍飛快,「他只要到劍道館(身體)就恢復了」,徐彥郎說。

2014年,徐恒雄不敵病魔離世。當年桃園劍道隊再次拿下全民運動會劍道冠軍,選手們排成一列,把獎牌舉向天,向在天上的教練致敬。
 

徐彥郎整理徐恒雄工作、生活的空間,籌設桃園劍道故事館,為父親與哥哥一生留下紀錄。

徐彥郎整理徐恒雄工作、生活的空間,籌設桃園劍道故事館,為父親與哥哥一生留下紀錄。
 

充滿記憶的劍道故事館

徐彥郎,徐家的第五個男孩。他笑稱:「因為我沒有練劍,所以成了劍道故事館的館長。」

在徐恒雄過世後,徐彥郎整理當初徐恒雄工作、生活的空間,想為父親與哥哥一生留下紀錄,而籌設了桃園劍道故事館。

徐彥郎解釋,一樓的空間,半邊是昔日徐恒雄看診的場所,半邊是劍道學生活動休息的空間,聽著徐彥郎的描述,彷彿能看到子弟們穿著道服,練完劍,自己開冰箱找東西吃的畫面。

二樓設計為「知內音樂廳」,提供音樂演出與講座之用,他也將徐恒雄的生平製作成影片,讓來訪的民眾透過影像了解爸爸和哥哥的事蹟。只是每當徐恒雄的弟子幫忙導覽,到了二樓這一關,他們都自動退避。「這支影片劍道學生不愛看,每個看了都掉眼淚。所以他們帶導覽,都讓民眾自己看,他們到樓下等。」不忍睹物傷情,足見師徒的情感深厚。
 

劍道故事館裡的一景一物,都載滿記憶,天花板上,橫掛著徐家班弟子親筆落款使用過的竹劍。

劍道故事館裡的一景一物,都載滿記憶,天花板上,橫掛著徐家班弟子親筆落款使用過的竹劍。
 

三樓作為劍道故事的主體,徐彥郎找上策展達人王耀邦,讓空間講述徐家班的故事。

天花板上,橫掛著徐家班弟子使用的竹劍,有大弟子黃光榮、岳建中、邱垂夕、黃靖哲、劉有元等,這些名字都曾在中華劍道代表隊中出現。

展場牆上堆疊的VHS,是徐恒雄當初錄下無數比賽的畫面,供子弟們檢討、觀摩動作之用。牆上的地圖,紀錄了徐家班出征世界劍道的足跡。徐家班的子弟兵屢次囊括多名國手席次,除了代表台灣出賽世界盃劍道錦標賽,在1991、1994、1997、2006年四度拿下團體賽季軍;並在台灣區運動會創下23年連霸(1979~2003),這幾乎是不可能的紀錄。
 

承襲徐恒雄的精神,劉有元(右四)繼續把劍道的精神發揚,調教下一代的國手,他的女兒劉家榕(左四)也是國手之一。 (莊坤儒攝)

承襲徐恒雄的精神,劉有元(右四)繼續把劍道的精神發揚,調教下一代的國手,他的女兒劉家榕(左四)也是國手之一。 (莊坤儒攝)
 

開枝散葉的徐家班

2018年第17屆世界盃劍道錦標賽在韓國釜山舉辦,由徐家班劉有元擔任男子隊教練,拿下團體賽第三名,是睽違12年之後,台灣再次躋身世界盃的排名。

劉有元12歲那年遇見徐恒雄。家裡開武術館,劉有元卻愛往劍道館跑。他記得剛開始練習劍道的基本架勢中段,沒有竹劍,同伴多用竹掃帚柄代替,他耍帥拿了家裡武術館的木刀,沒想到練定力一站要站半小時,木刀比竹掃帚重多了,至今他仍拿這件事當玩笑講。但一路不放棄的堅持,是劍道那種對內心自我精神突破,讓他著迷於此,劉有元解釋。

一路上有許多業師指導過他,但徐恒雄對他的影響最大。徐教練的教導加上自身勤奮苦練,國三那年劉有元就拿到全國冠軍,開始出國比賽交流。
 

劉有元要學員每一次攻擊練習都使出全力,全力以赴就是運動的精神。

劉有元要學員每一次攻擊練習都使出全力,全力以赴就是運動的精神。
 

劉有元曾五度獲選為世界盃的國手,他自言1997年在京都的比賽打得最好,他和日本選手宮崎史裕(全日本選手權優勝)的延長賽今日仍在網上流傳,他也獲得當年年度的敢鬪賞。

劍道不僅修身也練心,劍道作為一項競技運動至今仍存有主觀判決的偏差,「修練到最後,我發現裁判因素只影響某一小部分,其實重點在選手的心態,你的抗壓性夠不夠。」不受競賽壓力的影響,打出讓人心服口服的「一本」,也是徐恒雄的教誨。

至今還堅持在劍道的路上,劉有元說:「想要傳承徐教練的想法和精神。」2000年,他開設了自己的道館,把劍道的精神傳承。
 

「百鍊自得」,劍道唯「誠」而已。

「百鍊自得」,劍道唯「誠」而已。
 

時間將近晚上七點,道館的學員陸續進來,跟教練問安後,從擦地整理環境開始,換好衣服後正坐默想。把心緒安定下來,才開始今日的修行。

從送足三步、面(めん)、小手(こて)、胴(どう)的攻擊,課堂上,劉有元一再強調腳步的重要性,觀察好與對方的距離,就很好得分。他要學員每一次的攻擊練習都使出全力,氣、劍、體配合。劍道攻擊的速度超級快,竹劍交擊大概只需0.19秒,這需要每天揮劍數百次,一次次來回的練習,讓身體肌肉自動記憶反應,才能在技競場上展現平日的修行。這些道理、基本功看似簡單,卻是知易行難,是修行者自己的課題,也正是道館牆上寫著「百鍊自得」四個大字的真義。

夜深了,整個道館還充斥著吆喝及竹劍敲擊發出「啪、啪、啪」的聲響,但空間內,一名國小學員瘦小的身影卻特別吸引我們注意。拿著快比她高的竹劍,眼神無畏、無懼,一再地跨出腳步,練習正擊面。讓人想起劉有元的話,「劍道帶給我最大的影響是『誠』這個字。很多事情需要用最真誠的力量去做,才是最真實的。」人生的道理在劍道中,自得印證,一路以來,台灣的劍道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