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一生守護身障兒 微笑修女滿詠萱
2019-10-03

微笑修女滿詠萱(莊坤儒攝)

微笑修女滿詠萱(莊坤儒攝)
 

德雷莎修女曾說:「我們不能都做偉大的事,但我們可以用偉大的愛做小事。」

來自菲律賓的滿詠萱修女,用她的一生實踐了這句話。滿詠萱來台近30年,照顧無數重度身心障礙的孩子,餵食、更衣、擦澡、按摩……,她像母親一樣關懷入微。滿詠萱將這些生活能力幾乎喪失的孩子當作寶貝,用她的青春與笑容陪伴,為他們苦難的人生帶來溫暖。滿詠萱用愛成就了最偉大的小事。

 

「天主,祈求祢看顧他們,讓他們能好好休息,讓他們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快快樂樂。」每晚,滿詠萱逐一到教養院的身心障礙孩子床前為他們禱告,握握他們的手、陪他們說說話、親吻他們的額頭。如此溫柔的舉動,數十年來,不曾間斷。

與生俱來的慈悲心

今年60歲的滿詠萱,出生在菲律賓,她視病如親的個性,小時候就可見端倪。國中時外婆的舅舅、滿詠萱稱呼為阿公的親戚生病住院,因為子女都在外地成家,身邊沒有親人,滿詠萱的媽媽便讓她到醫院幫忙照顧。

「醫院裡很多窮苦的人,從遙遠的地方來住院,沒有家人在身旁。」滿詠萱說起這段回憶,當時菲律賓請看護的現象並不普遍,她心疼這些沒人照顧的病患,加上她個子嬌小,大家當她是小妹妹,常常喚她幫忙倒水、拿東西等等。除了照顧媽媽交代的親戚,滿詠萱也很樂意幫助其他病患。「我很喜歡和這些叔叔阿姨在一起,我告訴自己,將來或許把自己奉獻給天主來照顧這些病人。」雖然這個念頭,隨著親戚出院,後來漸漸淡忘,但她現在回想起來,或許天主在那時就已經把種子埋進她心裡。

每每在路上看到貧窮的乞丐,總是引起滿詠萱悲憫的胸懷,希望能為他們做些甚麼。大學畢業後的滿詠萱,憑著藥學系的專長進入醫院工作。遇到病患沒有家人照顧,她就買水果、麵包去探望;在藥局工作的她若遇上沒錢領藥的民眾,二話不說便主動代墊醫藥費。即使大部分的民眾都沒有再回來償還費用,滿詠萱仍持續付出,搞得自己常常才剛領薪水,就已經沒交通費可以回家,還得跟媽媽要零用錢。寧願自己辛苦,也希望換得窮苦人的笑顏,即使生活不寬裕,滿詠萱的內心卻是無比的滿足。正是這些點點滴滴的累積,使得她決定加入嘉爾默羅修女會,以行動回應天主交付的使命。

爸爸請放心,我很快樂

加入修會必須守貧、服從,大家同住在一起,每個人都必須輪流為大家手洗衣服。每日需早起、工作多、規矩多,不再像以前一樣自由自在,爸媽擔心生性活潑的她無法適應,雖不至反對,但內心總有著父母對子女的擔憂。

有次爸爸前來修會探望,當天恰好是滿詠萱值日外出採買食材的日子。守在修會裡等待女兒歸來的父親,看到嬌小的她一個人提著一大簍沉甸甸的蔬菜,心疼的眼淚止不住地流下來。「你看你看,如果你沒有加入的話,這時候還在睡覺。你要不要跟我回家?」滿詠萱開玩笑地模仿父親當時的口氣。

滿詠萱堅定地告訴爸爸,即使她看起來很辛苦,但這個選擇讓她很快樂,毅然拒絕了父親的好意。面對女兒的堅持,父親只留下「你不快樂的話,要馬上通知我,我會來帶你回家。」話語間滿是父親的疼愛。幾年後,滿詠萱被派駐到台灣前,回家道別,爸媽對她的祝福祈禱、家人始終站在遠方目送她離開的景象,至今仍珍藏在她心裡。

來台灣當母親

1988年,已在台灣服務20多年的瑞士神父蒲敏道,因有感於台灣十分缺乏重度身心障礙者的照顧機構,在獲得教區與政府的支持下,籌建聖心教養院。照顧身心障礙者比照顧一般孩子辛苦,不僅需要人力,更需要愛心與耐力的投入。於是蒲敏道找上交情甚篤的菲律賓嘉爾默羅修女會幫忙,希望他們能派修女到台灣服務,滿詠萱就這樣因緣際會來到台灣這塊土地。

1990年嘉義聖心教養院落成,在新竹修習中文期滿的滿詠萱便來到嘉義協助蒲敏道,照顧重度身心障礙的孩子,滿詠萱這一待竟已近30個寒暑。

聖心教養院裡收容的孩子大多都是腦性麻痺,無法言語、肢體萎縮變形,生活起居得完全仰賴他人照顧。滿詠萱來台前雖曾在菲律賓的兒童醫院實習,但當時的病童多是正常、僅骨骼受傷而活動不便的孩子;這與在聖心面對的孩子截然不同,於是滿詠萱從頭學起照顧技巧。

她像個母親,餵奶、餵飯、換尿布,溫柔地和孩子說話,哄他們睡覺。個頭嬌小的她,常常得站在板凳上才能替孩子翻身、更衣。早期動作不熟悉、也不像現在有輔具的協助,滿詠萱即使做到全身痠痛也從來不喊累。因為她知道,這些孩子需要她,跟孩子身上受的苦痛來說,根本不算什麼。
 

在滿詠萱眼裡,每個教養院的孩子都是上天給的珍貴禮物。(莊坤儒攝)

在滿詠萱眼裡,每個教養院的孩子都是上天給的珍貴禮物。(莊坤儒攝)
 

孩子教我愛無止盡

早期教養院人力不多,有些病情特別嚴重的孩子,滿詠萱甚至會將他們帶到自己的宿舍就近照顧,這樣即使休息也能隨時察覺孩子的狀況。如此貼身相處,付出的心力越多,孩子離世時也就更加難過與不捨。滿詠萱表示,24小時和孩子在一起,很容易察覺孩子的不舒服,或是能感受孩子已時日無多,甚至還會夢到孩子即將發生的狀況,就像俗話常說的母子連心。

媽媽照顧孩子,盼的是孩子成長,在孩子的每個進步中得到成就感,寬慰自己辛苦的付出。面對重度身心障礙的孩子,滿詠萱總是專注在當下的照顧,祈禱孩子不要惡化,平安就好。面對這些無法言語的孩子,雖然他們不能說話,但滿詠萱總能透過他們的眼神、表情,仔細感受他們的表達。有時候孩子一直哭,嘗試各種作為都無法改善孩子的痛苦,滿詠萱甚至會心痛地跟著流淚,巴不得自己能分擔孩子的苦痛。

為了因應孩子夜間緊急送醫的狀況,身高僅145公分的她去學了開車。雖然擔心自己踩不到剎車或看不到路,為了孩子,她仍硬著頭皮開著手排檔廂型車上路。早期聖心教養院所在的嘉義東石,前往醫院的路上全無路燈,還得應付隨時有機車、腳踏車衝出來的情況,滿詠萱一邊克服心中恐懼,一邊仍不斷用言語安撫孩子。

有時候滿詠萱會自問自己真的愛他們嗎?尤其當她身體不舒服,只希望今晚孩子不要發生狀況,能讓自己好好睡一覺;但當警急鈴響起,滿詠萱立刻從床上跳起來,腦子裡只想著孩子,早就忘記自己有多不舒服。滿詠萱笑說:「我是跟孩子一起長大的。孩子能讓你的耐心比自己想的還要多;讓你能不斷地去付出愛。」

在敏道豐盛彼此生命

隨著聖心的孩子逐漸長大,需要收容的服務對象越來越多,2002年蒲敏道離世前的心願,就是希望能為身心障礙者建立一個終身照護的家園。滿詠萱承繼蒲敏道的遺願,參與了嘉義敏道家園的籌募,並在2009年轉往敏道服務。一些在聖心教養院長大的孩子也跟著轉到敏道由滿詠萱繼續照顧,「有的服務對象從五歲來到聖心,轉眼29年,現在都已經是小姐了餒。」敏道家園活動企劃員柯思嫄笑說。

我們跟著滿詠萱的腳步,看著她俐落地餵身心障礙的孩子吃飯,她總是邊餵邊跟孩子聊天,逗他們開心。也常常很自然地就牽起孩子的手,親吻他們的額頭。總是笑瞇瞇的滿詠萱,所到之處像是為這些孩子帶來了陽光。好幾位本來面無表情的孩子,一見到滿詠萱,瞬間露出笑容,即使不能言語,看到修女也會嗯嗯啊啊的發出聲音,彷彿在跟媽媽撒嬌、話家常。

或許是我們的刻板印象,以為教養院裡多是充滿沉重、病痛的氛圍;但在敏道家園裡,工作人員總是熱情地和服務對象打招呼,隨處可見他們為孩子拍下的一張張照片,並用來妝點孩子居住的空間。就連員工也會將自己的小孩帶到敏道,這些孩子從小就跟身心障礙的服務對象相處,他們不會用異樣的眼光看待身心障礙者,還會幫忙餵飯、跑腿,即使只是小學生,仍是大家最棒的小幫手。

用餐時刻工作人員和身心障礙程度比較輕微的大人、孩子們一起在餐廳用餐,互相能叫出名字,彼此聊天分享日常的生活,就像是一個大家庭。如此融洽的氣氛,滿詠萱的確實踐了蒲敏道的心願,為身心障礙者準備了一個可以終身依歸的安定之所。

如今敏道家園已成立逾十年,營運狀況穩定。教區現正籌備安納家園的建置,將賦予滿詠萱一個新任務:轉任到安納家園照顧需要長期照護的老人們。這對滿詠萱來說,是一項挑戰。她展現一貫地樂觀說:「以前是和孩子一起長大,以後要在安納家園和老人一起變老。」滿詠萱將繼續用她的愛,做偉大的小事,不論時光荏苒,那份愛人如己的心,始終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