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用技能改變世界! 技職3.0─Skills for U
2019-11-25

(莊坤儒攝)

(莊坤儒攝)
 

台灣社會體制長期崇文人、輕技能,不只展現在升學教育上,也體現在職場的每個角落。平心而論,技職人才是社會的基石,更是廣大社會的中堅,從做麵包、修水管、埋電路、焊鈑金,術業有專攻,才能讓各行各業百花齊放,也才能讓台灣穩步前行。

 

八月底,台灣國際賽事傳回捷報,我國國際技能競賽代表團在俄羅斯喀山奪得5金、5銀、5銅,與23優勝,世界排名第四(賽後國際技能組織常務理事會發現,漏計「外觀模型創作」職類分數,2019年10月決議將台灣排名進為第三)。

在此同時,選手在大會現場接受頒獎影片也在「技職3.0」臉書專頁流出。綜合機械銅牌鄭子暘獲知得獎時興奮振臂高呼;西點製作銅牌洪瑀襄奪牌大呼:「超想哭的,練到快崩潰!」;汽車鈑金銀牌顏翔昱握拳:「好想贏大陸!」流露遺憾不捨之情;麵包製作金牌謝協益則對著鏡頭老實說:「想回台灣吃滷肉飯!」

技職選手,台灣之光

這段超接地氣、青春洋溢的影片,秀出長串得獎者的姓名及榮銜,標示著台灣的榮耀。影片下方民眾留言:「感動哭了!你們是台灣的驕傲。」「謝謝你們,讓全世界看到台灣!」過去技職選手一直被鎂光燈忽略,透過影片的傳播,讓這群「台灣之光」被看見。

製作這支影片的幕後推手,是非營利組織Skills for U的執行長黃偉翔。在黃偉翔工作室裡,他俐落打開筆電,秀出畫面:「短短不到幾天,這支影片在臉書上不斷被瘋狂轉載,點閱流量已經超過百萬次。」

為了這次「國際技能競賽」的報導,黃偉翔透過網路募資籌集經費,帶領影像團隊遠赴俄羅斯喀山,不但每天連線報導即時賽況,更不斷回傳影像,提供報導素材給主流媒體使用,成功炒熱「技職議題」。

選手代表光榮歸國後,受到英雄式歡迎,總統蔡英文在府內接見,行政院長蘇貞昌更破天荒地在行政院會上播放這支熱門影片,原本不屬於技職圈的立委菁英與意見領袖,也紛紛在臉書上分享消息。

台灣技職教育總被邊緣化

黃偉翔連拍幾支影片,在網路上掀起大量討論,兩年前,他獨自一人飛到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布達比,準備報導第44屆國際技能競賽的台灣賽況。頭一次參加這種國際級賽事,自然難掩興奮。但是當他踏入國際記者室,卻意外發現,現場台灣來的記者,竟然只有他一人。

「兩年一度的國際技能競賽,是國際技職界的奧運!」這麼大的賽事,卻沒有台灣記者前來,黃偉翔不諱言自己的失望。當天記者室內,各國記者團隊盤據一方,第一步是先拿出自己國家的國旗,插旗劃地,連記者們都要在桌子上宣示主權。

國際技能競賽是技職圈中,最受人矚目的賽事。該項比賽1950年由西班牙發起,目前由國際技能組織(WorldSkills International, WSI)主辦,主要是讓各國技職人才能有國際觀摩、切磋技能的機會。目前全球會員國超過82個,「台灣從1970年就開始參加,其實是老班底了。」黃偉翔表示。

論起台灣孩子,從來技不輸人。歷年來,許多年輕技職選手出國征戰,在國際技能賽事中捷報頻傳,不過媒體對這類新聞多是草草帶過,技職選手得牌從來不是熱門話題。

當一位國手沒有被人看見,代表的是他背後一整群努力的團隊也被忽略。「這有點像產業鏈的概念。」一個孩子代表一個團隊,例如一位麵包國手,在他的背後還有著培訓的教練、裁判長,以支持他的贊助商。黃偉翔說,技職這個領域相當競爭,許多學技職的孩子花費青春,不斷精進一項技能,為的是獲得在該領域上的認可,如果辛苦努力的成果沒有被人看見,真的相當可惜。

黃偉翔在阿布達比的國際競賽會場許下心願,下次一定要帶一整個團隊來,讓台灣選手能夠被世界看見。
 

黃偉翔用筆桿翻轉社會對技職領域認知,成功帶給技職人光榮感。(莊坤儒攝影)

黃偉翔用筆桿翻轉社會對技職領域認知,成功帶給技職人光榮感。(莊坤儒攝影)
 

技職3.0:為技職報導發聲

奮力為技職發聲,因為黃偉翔也是技職出身。新北高工畢業,念完台灣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又考上台大機械所。按照媽媽的期待,黃偉翔本來應該在畢業後,出國讀MBA,拿個商管學歷回來,再進入高科技或外商公司,「總之就是當工程師,走一條比較可預期的路。」

但是五年前,他卻選擇成立技職3.0的網站,想用自己的筆去報導技職邊陲的聲音。「五年前剛開始做,大家覺得我是個瘋子。」校長兼工友,要跑新聞、寫報導,又要做網站,也沒有固定薪水。黃偉翔靠兼差家教過活,曾經為了到高雄採訪,沒錢住宿,只能搭夜車,也經歷過到提款機領錢沒有錢可領的窘境。

媽媽擔憂他,親友攀比彼此的小孩,在夜深人靜時,黃偉翔常常天人交戰,吃年夜飯時也不敢面對親友「關愛的眼神」。

其實,創辦技職3.0時,連黃偉翔自己也不理解做這件事情背後所代表的社會意義,只是一股腦兒地覺得,要讓學技能的人獲得應有的重視。從不熟政府部會的跑線菜鳥,到慢慢到了解政策、熟悉技職圈的資深記者,黃偉翔用報導,做了不少改變技職體制的事。他成功促成「兵役法」修正案三讀,讓技職國手免除兵役。他探討技優生在科大端就學配套的問題,揭發乙級技術士證在升學端取用氾濫的弊端、關注技職考招制度調整等議題。他也成為行政院青年諮詢委員,教育部官員時常聽取他對技職教育的意見。

發揮傳播力,為國爭光

今(2019)年國際技能競賽舉行前七天,黃偉翔帶著影像團隊一行六人飛到俄羅斯喀山,進行前置作業。因為是影像作業,事前進行場勘,各國選手在開幕式與閉幕式的走位、出場時間、比賽時段,都必須先做好功課,甚至連選手的個性、專長,都像長串清單,放在黃偉翔的腦子裡。國際賽事複雜多變,臨場需要更多專業新聞判斷,如何捕捉到「對的」瞬間,也考驗著整個團隊。

上一屆黃偉翔單打獨鬥,面對今年四天賽事,場地、交通與國際組織溝通,都得自己處理,複雜的新聞現場,讓他完全應接不暇。這次有了影像團隊加入,整個報導流程更有效率,影像內容豐富多元,讓人們更加了解選手背後苦練的艱辛。

此外,為了傳遞第一手消息,報導團隊比賽期間時常不眠不休、熬夜剪片、上字幕,對抗台灣與俄羅斯五個小時的時差,務求影片能在一早送到各大媒體手上。一路觀察、陪伴選手,黃偉翔與團隊除了剪出多支催人熱淚影片,回國後也沒有讓熱度減退,持續推出比賽花絮,深刻剖析選手賽前、賽後的辛酸點滴。比賽中的勝利與失落、練賽的孤寂、教練的鼓勵、失敗的自責等等,這些不為人知的幕後故事,伴隨著引人入勝的文字,真實呈現在觀者面前。

用技能與社會對話

「我覺得這樣的採訪,並不只是讓金牌選手被看見,而是希望鼓勵選擇技職的孩子,或是百工百業的人,願意投入技職領域。」黃偉翔舉例,像吳寶春可以成為典範,讓更多人願意投入麵包技能的學習,「技職選手也可以發揮影響力,讓年輕人願意走入各行各業,學習技能。」

去(2018)年1月,黃偉翔反思台灣對技職人才缺少實質關照,除了繼續透過他的技職報導傳遞聲音,也希望透過跟體制對話,實質改變台灣的技職領域。他與夥伴成立非營利組織Skills for U,推廣「用技能與社會對話」的理念,響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中的提升教育品質與減少不平等,讓擁有不同技能的人,得以發展出不同的解決方案,呼應不同的社會議題。

去年底,黃偉翔率領八位國手前往新北市萬里區大鵬國小,成功地把原先國小停車場旁的閒置空間,巧手改造成美麗的貨櫃屋教室,成為小朋友心目中的美術空間。Skills for U也嘗試開發課程,例如在木工科中,讓小朋友實作模型,模擬鄭和下西洋在何處上岸,以木工技能去承載地理與歷史的學習。同樣地,餐飲科學生可為獨居老人製作餐點,設計科學生可為弱勢者製作衣服等等,「透過技能,我們可以去跟不同的社會議題對話,解決不同的社會問題,並讓學習技能的孩子,能夠在學習過程中,與社會的問題產生鏈結。」

黃偉翔也鼓勵想走技職這條路的年輕人,除了考量未來薪水的高低,工作中的歷練、人生的累積也很重要,這些經驗都能在未來轉化成實質的收入。「擁有技能的技職人,不只是產業工人,而是促進社會共好與永續的重要人才。」這條道路是否漫長仍是未知,但黃偉翔知道他會一直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