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跨國界的「台」「九」線 兩地牽成的「絆」
2019-12-05

JR門司港驛(莊坤儒攝)

JR門司港驛(莊坤儒攝)
 

不是台灣東岸傍海的台九線,而是連結台灣和九州的「台九線」。

在太平洋西岸,與台灣相距約1,000公里的九州,兩地飛行時間只需兩小時,同樣以中小企業為主的兩個島嶼,因歷史結成緣分。

 

位在日本西南方的九州,是日本遠古文明的發源地,日本近代改革巨輪的推動者亦多是九州的志士。曾任台北駐福岡經濟文化辦事處(簡稱:駐福岡辦事處)處長的戎義俊,退休後受聘為宮崎大使(似觀光代言人),他說認識九州得先「說文解字」,在日本的認知中,九州地方尚包含隔著關門海峽相望的山口縣,自古以來,九州、山口同屬一個經濟圈,常見九州‧山口地方並稱。

故事開始的地方

從九州最北端的門司港經過關門大橋,即是山口縣的「下關」(舊稱「馬關」)。1895年「馬關條約」在河豚料理店「春帆樓」簽訂,今日春帆樓境內的「日清講和紀念館」重現當時的場景與文件,台灣自此踏上不同的道路。

歷史掀開了新的場景,人的故事接續交織上場,台灣與九州益發緊密的交集。

門司港於1889年開港,1903年即開始進口台灣香蕉,而當初為了處理過熟的香蕉,應運而生的「香蕉叫賣」,這項技藝至今仍被保存著,在週末的街頭上演。

日治時期,台灣19位總督中有七位出身九州‧山口地區。因著地緣之便,來台灣協助日本政府推動諸多政策的,如公務人員、技術人員、教師、警察等也多來自九州。

孫中山先生當年為了籌措革命款項,曾獲九州多位企業家援助。1913年,他重返九州,向舊友報告革命成功,並在當時的九州帝國大學(今九州大學)演講,至今該校還留有他揮毫「學道愛人」的墨寶。

深獲日本人敬愛的西郷隆盛,其長子西郷菊次郎曾任宜蘭廳廳長,他花費諸多心力整治宜蘭川堤防,改善民眾生活條件,現今的「宜蘭設治紀念館」是其故居,宜蘭人至今還記著他的勤政愛民。

不只政治,也關乎民生。被稱為「蓬萊米之母」的末永仁係福岡出身。日治時期,各據台灣南北的「林百貨」和「菊元百貨」創辦人林方一和重田榮治都出身山口縣。

諸多的典故和遺跡,說明台灣與九州特別的緣分,在日治時期,這條跨海的「台九線」就從點到線被牽起。
 

在台灣出生的中治宣光(右),他是台北菊元百貨創辦人重田榮治的外孫,他說:「我的根在台灣,一輩子不會忘記。」 (莊坤儒攝)

在台灣出生的中治宣光(右),他是台北菊元百貨創辦人重田榮治的外孫,他說:「我的根在台灣,一輩子不會忘記。」 (莊坤儒攝)
 

關心永遠在

日治時期,在台灣出生的日本人被稱為「灣生」,戰後,他們陸續被送回日本,但這一群人,他們成長、工作、戀愛都在台灣,台灣始終是他們的想望。

2015年,講述台灣嘉義農林學校力拼甲子園的故事《KANO》在日本上映。身在熊本,已超過百歲的高木波恵憶起當年任職台中烏日公學校的自己,曾聽著廣播為選手加油。往事浮現,她心繫當年教過的孩子們,於是請孫女寫信到台灣,宛如電影《海角七號》的劇情,熱心的台中郵差竭力幫忙找到當年的學生,讓當時已106歲的高木波恵透過網路視訊與這群學生再次相見,在80年後學生們再喊一聲「先生」。

現任駐福岡辦事處處長陳忠正則分享已故的小菅亥三郎的故事。身為企業老闆,他帶團到台灣員工旅遊,在花東旅行之時,意外得知日治時代,為日本捐軀戰死南洋的原住民高砂義勇隊的故事;又巧遇當年與他父親一同在菲律賓被俘虜的台灣同袍,讓他從此把員工旅遊改為慰靈旅行,每年定期到台灣來祭拜、探視高砂義勇軍的遺族,至今已持續20年之久。

現為山口縣日台親善協會會長的中治宣光,今年已經83歲了,他是台北菊元百貨創辦人重田榮治的外孫,在台灣出生,10歲返回日本。當年他搭著載運甘蔗的小火車到了基隆港,上了貨船,回到日本。他家住在建成小學校(今台北市建成國中)旁,曾經從菊元百貨回家的路上迷路了,遇到好心的台灣人將他送回。還有台北大空襲時,他從天母那頭看到總督府(今總統府)失火的樣態。「關於台灣的事情,至今我都還記得。」與中治宣光一見面,他就這樣告訴我們。

今年4月,山口縣錦帶橋廣場舉辦祭典,山口縣日台親善協會自發地租借攤位,採購台灣的水果、小零食義賣,藉機響應駐福岡辦事處轄區僑社發起的支持台灣加入世界衛生大會(WHA)的連署活動。駐福岡辦事處祕書李杰宏表示,當次募得的連署書中有3/4來自山口縣,看著這群年已七、八十歲的老人不畏辛苦,在街頭吆喝,一邊邀請日本友人為台灣簽名,他覺得「足甘心」,但中治宣光只淡淡的說:「我只是想做一些可以幫助台灣的事情。」

隨著年紀增長,中治宣光對台灣的思念越來越濃,「我覺得自己的根在台灣,我一輩子不會忘記台灣。」他也為文提及,希望「台灣永遠是台灣」,台日在主權在民的制度下,務必要永遠交好,才能協力為太平洋地域的和平與繁榮做出貢獻。
 

處長官邸音樂會不分國籍、語言,以音樂同樂。右5為基隆礦工醫院院長兼聲樂家劉立仁。 (莊坤儒攝)

處長官邸音樂會不分國籍、語言,以音樂同樂。右5為基隆礦工醫院院長兼聲樂家劉立仁。 (莊坤儒攝)
 

互惠互利創新機

九州的面積約是日本的十分之一,經濟規模也是全國的十分之一,故九州經濟圈又有「十分之一經濟圈」之稱,主要產業包含汽車、鋼鐵、生技及半導體等。福岡台灣貿易中心所長駱慧娟表示,台灣是九州經濟圈第四大出口市場,而九州是台灣第八大進口市場,根據2017年統計資料,台灣出口九州地區的產品65%以上都與半導體相關。半導體產業尤與台灣關係密切,彼此互補。台灣從九州進口相關設備及原料,再加工成半成品出口到日本,因為不是最終產品一般民眾不易感受得到,但其實兩地進出口的往來熱絡,從數字即可看出。

另一方面,跨國的創業交流也在進行中。2017年甫在福岡成立的Golface是台灣的新創業者。創辦人廖聰哲從高爾夫球興趣中找到事業的藍海。傳統高爾夫球場科技化程度低,極度耗費人力成本,廖聰哲運用科技輔助球場管理,並利用收集的大數據進行分析,協助球場行銷與獲利,可謂是高爾夫球市場完整的解決方案。

看好日本是亞洲最大的高爾夫球市場,要進軍國際,一定得先到日本投石問路。然而在日本創業並不容易,他先透過創業競賽,在日本取得能見度,並吸引九州民營鐵路巨頭西鐵集團的興趣來洽談合作。

選擇福岡,廖聰哲直言主因是福岡與台灣的步調相近,再者在福岡創業的成本較東京、大阪低;雖然也不免會遭遇文化差異,「比如日本人重視程序,循序漸進,客戶拜訪一定要透過引薦等等。」但福岡市府釋出善意,提供「創業簽證」(STARTUP VISA)制度及一站式的諮詢服務,專業到位,幫助很大,廖聰哲這樣表示。
 

跨海被牽起的「台九線」,希望台日情誼能永遠傳遞。 圖為今年剛修復完成­­的JR門司港驛。 (莊坤儒攝)

跨海被牽起的「台九線」,希望台日情誼能永遠傳遞。 圖為今年剛修復完成­­的JR門司港驛。 (莊坤儒攝)
 

展望新世代

抵達福岡當晚,剛好趕上參加駐福岡辦事處處長官邸音樂會。

見到九州台日文化交流會會長本郷啟成(吳啟成),才知曉當晚的音樂表演全由他一手籌備,邀約剛接任基隆礦工醫院院長兼聲樂家的劉立仁、旅日的聲樂家吉川千巧(林千巧)及福岡歡喜合唱團表演。當晚還有大島組株式會社大島英二會長一家及報社記者共襄盛舉。一整夜的音樂饗宴,日文、中文、閩南語、義大利文等多語種,最後一起大合唱台灣的鄧麗君、日本的美空雲雀都演唱過的名曲「時の流れに身をまかせ」(中文版歌名:我只在乎你)。

本郷啟成出身台中,家族多是牙科醫師。30多年前移民日本,落腳福岡,夫人本郷綠也是牙醫師,兩人一起在早良區開業。早年在日本接觸「預防齒科」的專業,讓他重視預防勝於治療的概念,從女性懷孕開始,本郷啟成就開始宣導患者牙齒的衛教。「懷孕4~8周時,乳牙開始發展,4個月恆齒的根基生成,把母體調適到最佳狀態,孩子的牙齒一生受用。」作為街坊的家庭牙醫師,許多日本家庭一戶四代的牙齒都是他在守護,用自己的專業,在日本敦親睦鄰,本郷啟成可說是典範。

音樂是他另一門愛好,本郷啟成在鄉下的別墅,是佔地百坪的日式老屋,陳列他與太太收藏多年的古董,他大方無私地提供空間供台日交流活動使用。音樂無國界,藉由音樂來做台日文化交流,他也編輯刊物《台日草の根》,為活動留下紀錄,讓台灣更了解日本,也讓日本更認識台灣,成為中介台日的橋梁。

「台日有這麼好的互動關係,絕大多數是建立在老一輩的身上。」戎義俊略帶感概地說。他觀察到日本的年輕人對台灣不夠了解,而在國立九州大學成立「台灣研究講座」,透過各個專業學者介紹台灣的故事,讓日本的年輕世代有機會更認識台灣。

陳忠正繼任駐福岡辦事處處長後,也持續戮力加強新世代對台灣的印象與互動。近年,日本高中生海外修學旅行的目的地,台灣已超越美國的序位,居各國之冠。陳忠正指出,2017年,日本全國的統計數字,有325間學校,約54,000名學生到台灣修學旅行。駐福岡辦事處早早發覺攀升的趨勢,積極籌辦赴台灣修學旅行說明會。今年在熊本舉辦的說明會已是第五屆,李杰宏祕書解釋,希望更多日本年輕世代來台灣觀光,在他們青春的日子能有屬於台灣的記憶。

台日是歷史結起的緣分,但在患難中更見真情交流。還記得2016年熊本地震時,台灣伸出援手,陪日本度過難關;2018年418花蓮地震的隔天,駱慧娟就收到同棟辦公室的日本友人詢問地震的狀況,到哪邊捐款?距離311東日本大地震已經八年了,至今台灣還是不停的被日本人感謝,都覺得不好意思了。誠如採訪中,本郷啟成所言:「你伸出一隻手,對方會用雙手回握。」這樣的情誼,希望台日能夠永遠傳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