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大院子的春天 古蹟重生的傳奇
2020-03-12

力麒建設事業群及郭木生基金會董事長郭淑珍(右) 愛藝惜才,與藝術家鄭麗雲(左)情同姐妹。(林旻萱攝)

力麒建設事業群及郭木生基金會董事長郭淑珍(右) 愛藝惜才,與藝術家鄭麗雲(左)情同姐妹。(林旻萱攝)
 

抱持一顆利他的心,所有的善緣自然就來了。身兼力麒建設事業群及郭木生基金會董事長的郭淑珍,用注入生命的熱情,全心投入老屋重建,再現昔日風華。由迪化街的「綻堂」與溥儀御醫黃子正故居改建的「綻堂蒔光」,到修復圓山緩坡上,大稻埕茶商陳朝駿故居「台北故事館」,每一座老房子都全然賦予新生命,展開切合氛圍的營生。

因為新建案而意外投入哲學大師方東美故居的古蹟修復,像是冥冥中有一股力量牽引,郭淑珍一踏入大院子,就被蒙上神秘面紗的台大公共宿舍群徹底震懾,欣喜地看出衰敗中的重重生機,決心讓近百年的頹圮老屋,涅盤重生。讓眾生再次在綠海波濤中自然呼吸,極盡享受懷舊復興的文青優雅。

 

由荒涼到復興

祝融洗禮後的大院子,荒煙蔓草,一片蕭颯。百年老榕樹雜亂的氣根,張牙舞爪的霸占著地盤,在細細碎碎的縫隙間,撒下白駒過隙的耀眼光芒。戴上工程帽的郭淑珍,無視主建物火吻後的寂靜衰敗,一路用手撥開小徑上盤根錯節的枝椏,無畏地向深處探索。沉積多年的落葉,厚厚實實地覆蓋住不明顯的走道,隨著踩下的瞬間,沙沙作響,在寧靜的大院子裡上下迴盪,彷彿輕聲述說著飄渺消逝的前塵滄桑。

「這是ROT的案子,開標過程有些曲折。」郭淑珍坐在側屋原址新建、潔淨寬敞的玻璃屋裡,憐惜的目光,卻注視著屋外的花花草草,叮嚀著員工澆水時,不要遺忘角落裡的每一個盆栽。「這些花草,都是由家裡庭院分株來的。」愛屋及烏的心,不言而喻。位於和平東路一段寧靜的巷弄內,基地面積達1,355坪的大院子,曾經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參天的楓香,常年翠綠的松樹和榕樹,圍繞著1931年日據時期上梁,占地402坪的主建物。2012年台北市政府登錄為歷史建築的「大院子」,前身是日本海軍軍官招待所,後來做為日僑小學,1952年產權歸屬台灣大學,做為教職員宿舍。

從2015年接案開始,歷時四年半,秉持「修舊如舊」原則的郭淑珍,一磚一瓦的嚴格監工。「因為年代久遠,又經過火燒,所以鋼構桁架必須換掉。」拆卸後的原物,仍保留在屋後,供人緬懷憑弔。「由高處俯瞰,主屋的屋頂面積是很寬廣的。」郭淑珍想保持主建物氣度恢宏的原貌。「要找到這麼長的好木頭,真的是愈來愈難。」挑高的屋脊,故意不安裝天花板,讓跨距極大的梁柱架構完全裸露。「我們還保留貓道。」桁架下形似棧道的通道,未來可以方便維修人員行走檢驗。

「幾乎是由地基到屋頂,全面重建。」原本腐朽的地板,處處出現凹陷危機。「做為公共建築,安全是首要考量。」留下原本的石墩,再用鋼筋混凝土強化。為了延長使用年限,改用磨石子鑲嵌銅條的施作工法,保留純樸又平滑的視覺延展。屋瓦也完全依照原來的形式燒製,雖然一般人用肉眼無法察覺,但是龜毛的郭淑珍仍覺得色澤偏白。「就讓歲月來洗刷吧!」由內到外的牆面粉飾,也盡量做到原貌重現。「這些磚,也是依照原來的樣子重做的。」半圓形窗框上,具有台灣大學象徵性的13溝面磚,保留古樸的容顏。

玻璃屋裡,通往VIP室的走道,保留原貌的穹頂造形,彷彿走進時光隧道。推開木頭拉門,室內由地板到屋頂,滿室檜木的香氛,酥柔到讓人全身放鬆。「這些水波玻璃,現在很難看到。」木製櫥櫃上的玻璃拉門,散發著半世紀前的雲彩。「這些洗手台和馬桶都是兒童使用的尺寸。」見證歲月的泛黃水漬,在乾涸多年後,再次喜悅地汨汨流動。

「這些窗框都是檜木的。」郭淑珍愛憐地撫觸著木質細緻的窗櫺,仔細審視。在久遠的年代,已經能夠運用力學原理,讓每一扇上下推動的玻璃窗,都能隨意停置在任何高度。好不容易找到彰化和嘉義技術精良的榫卯工法師傅,精工慢活的用傳統工法復舊。不計成本地運用自家龐大的建築業資源,支援老屋重生,郭淑珍真的是得天獨厚。

「只要是能保留的,我們不會刻意拆除。」故意留下斑駁的外牆,讓綠色植栽恣意攀爬。前院廢棄的古井,竟讓原本生長在山林間的綠蕨青翠欲滴。保留鏽蝕的壁釘,讓它忠貞穩固地守護著老宅。連通主建物與側屋的木質廊道,只修整腐壞的部分。行進其間,憑欄凝思,引發思古的幽情。

花開富貴 大院子喜氣迎賓

穿透性的墨黑木柵門,掩不住疏影橫斜的詩意美景。走進2019年10月7日重生後開幕的「大院子」,迎面而來的是鄭麗雲亮橘耀眼的首展海報。「現在主建物的空間都是開放通透的,可以做展覽和藝文活動使用。」郭淑珍不只為老屋拉皮美容,更擅長運用無可取代的質樸風韻為藝文加分。      

「2012年,因為一場火,屋頂燒掉了,這裡就是起火點。」郭淑珍站在藝術家鄭麗雲《火》,龐然經典巨作前,驚嘆冥冥中的安排。矗立整面牆,橘紅色的熊熊火焰,彷彿正在燃燒,為古蹟的歷史做了最佳註腳。

「這是20年前在美國獲得紐約文藝聯盟創作獎章的舊作,但是沒有想到,居然和展場的尺寸恰巧相符。」享譽國際的旅美藝術家鄭麗雲應邀為「大院子」作的首展,纖細的雙手,創作出色澤斑斕又大器的多幅畫作,讓浴火重生後的「大院子」華麗生輝。

站在門廳,一幅幅盛開的花朵,迎來富貴吉祥。純熟的繪畫風格,獨特的刮線立體技法,讓每一朵盛開的花卉,栩栩如生地展現出絲絨般的細膩風采。曾獲美國紐約藝術基金會榮譽獎章、義大利佛羅倫斯雙年展米提其大獎的鄭麗雲,作品獲邀於世界各地的美國大使館展出,並任美國文化大使,前往非洲教授現代藝術。大膽又古典的創作,每每讓人驚豔。

站在主屋十字中軸線上,向兩側遙望,一進又一進的起伏空間感,像山脈般無限延伸。一側的底端是深深淺淺的綠,畫的是明池山莊。另一頭是波光粼粼的藍,彷彿聽得到海浪拍擊的聲響。「我覺得她的作品,具有鎮住全場的氣度。」由收藏家到親如姐妹,對色彩敏銳度極高的郭淑珍,十分鍾情於鄭麗雲用礦石特調,恢宏又細膩的巨作。「我爸爸是賣布起家的,從小我就喜歡站在店裡,看著排列在貨架上,色彩繽紛的各色布匹,挑選自己喜歡的布料,請母親為我做衣裳。」

「我和郭董的成長歷程有很多相似之處。」同樣身為長女,在嚴父的教誨下,對事業專注又勤奮。「數年前回來台灣,差點死掉。」蘇迪勒颱風將室內整片玻璃窗吹落,無情地刺傷睡在床上的鄭麗雲。輕撫著至今仍在復原中的上唇和脖子上的數道疤痕,仍然心有餘悸。「也因為這場風暴,讓我和郭董結為鄰居,成為契合的姐妹。」

流連忘返的文青沙龍

徜徉在大院子裡,不僅是視覺饗宴,更是美食天堂。「這座玻璃屋是委請台灣建築美學教父李天鐸建築師設計的。」大師級的眼光和手法,讓建物與整體空間無違的融合,室內每個角落都能借景增色,隨著陰晴風雨的轉換,各具風貌。傳承父親的果斷眼光和母親的圓融百納,郭淑珍有霸氣的一面,也有溫柔的慈祥。經常在餐廳人潮巔峰時,挽袖幫忙洗碗。「我們提供下午茶和簡餐,也供應多種正式套餐。」希望用物超所值,高貴不貴的經營理念,讓遊客留駐在「大院子」。

郭木生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劉文良博士是郭淑珍的夫婿,敬仰岳父勤勉、儉樸、誠信的教誨,身體力行愛物惜物。「很多事都是機緣巧合。」蓊鬱的大樹下,具有巴里島風味的編織休閒椅,玻璃屋內極具質感的餐桌椅,是由一家歇業的餐廳轉手而來,與內外環境十分搭配。

「每次來『大院子』,都會有驚喜。」鄭麗雲欣喜地拿出手機四處捕捉。每一株花草忙不迭地發芽吐蕊,奔放舒展,奼紫嫣紅,相互爭艷。「這裡準備規劃為古南傳佛教藝術美術館,未來可以舉辦佛學、思想講座。」極具文化涵養的郭淑珍,心愛的諸多典藏,終於可以雍容見客,融入重生後的美景,也為台北市增添一處藝術沙龍佳境。

「因為人,讓建築物有了溫度。」郭淑珍深信無形的氣場,會凝聚磁波相同的人,產生頻率共振。敦親睦鄰的郭淑珍和劉文良在「大院子」遇到好多位昔日的住戶,特別重返回憶。「在這裡印證了睹物思情。」前Google台灣香港兩地的總經理張成秀,也曾經是「大院子」的住戶,帶著臥病多年的母親重返「大院子」,老人家興奮地睜開雙眼,泛著淚光四處張望。

雖然付出了難以回收的高昂費用,僅僅取得有年限的使用權,但是郭淑珍認為,只要能讓人幸福,就是值得的。「我覺得有一種使命感,要讓每一座老房子再現生機,重現昔日的風華。」時光靜靜流淌,等待終有盡頭。颯颯的寒風漸行漸遠,暖柔的春風,已悄悄地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