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一刀一斧‧入木三分 木雕大師陳啟村
2021-04-26

陳啟村源於福州派雕刻技法,充份掌握佛像靈動的神韻。法相莊嚴慈悲的阿彌陀佛,是陳啟村2020年的新作。

陳啟村源於福州派雕刻技法,充份掌握佛像靈動的神韻。法相莊嚴慈悲的阿彌陀佛,是陳啟村2020年的新作。
 

一塊粗獷原木,如何一眼看出隱藏其中的靈魂?陳啟村慧眼獨具,入木三分,巧手牽引璞玉傳神。

得獎無數的陳啟村是台南市無形文化資產的保存者,2020年更是雙喜臨門,獲得第14屆「國家工藝成就獎」暨文化部登錄重要傳統工藝木雕保存者與人間國寶殊榮。師承府城福州派,半世紀來,不拘泥於傳統佛像雕刻工法,積極汲取素描、油畫、雕塑等西方美學養分,中西融會,自成一格。

 

終生志業吞落去

「我偷偷地拿起桌上的小木角放入口中,在吞嚥的剎那,已經下定決心,這是我終身的志業。」最受疼愛的屘囝(讀音為ban-kiánn),卻在命運的安排下,國小畢業典禮當天,就離家拜師為徒。陳啟村回憶起45年前的往事,從喪父到拜師,難以想像的艱辛,至今深印心扉。

「我是鹽工子弟,道地的台南庄腳人。」出生在鹿耳門,剛進小學時,連國語也聽不懂,唯一的樂趣,就是埋首塗鴉。「母親看到我畫的豬,驚喜連連,還把父親叫過來看。」懵懂的年歲,藝術的根苗沒有被壓抑,才能成就今天的陳啟村。「我終身感恩父母對我的鼓勵。」陳啟村說道。

「想學雕刻,那是我們父子間的小秘密。」就讀國小五年級,父親辭世前不久的夜裡,在病榻上,把騎腳踏車摔斷手的陳啟村叫到床前,用微弱的聲音,表達心中對么兒的歉疚。父親雖然是公務員,但是養育七個孩子,再加上孱弱母親的醫療開銷,生活始終是捉襟見肘。升學無望的陳啟村,向父親表達未來的志向,沒想到這個心願,在父親去世後,悄然實現。

磨心才能出師

國小快畢業時,伯父愛憐地看著陳啟村,問他將來要做什麼?懂事的他,小小年紀已經了解家計的重擔,願意學習一技之長。半年後,原本屬於堂侄的機會,因他不想去,就這麼陰錯陽差地降臨在陳啟村身上。「畢業典禮結束後,我就帶著幾件衣物,和伯父去台南拜師。」福州派雕刻店「光華佛像店」是陳啟村學習木雕的啟蒙地。

「福州派要做四年三個月才能出師。」整整三年多的時光,就在打掃、出貨、雜務中消磨殆盡。學不到真本事的焦慮,經常按捺不住地湧上心頭。「其實我也曾經想要放棄。」某天師傅因為誤會而大聲斥責,正值15、6歲血氣方剛的年紀,陳啟村的淚水瞬間奪眶而出,一路飛奔到小小的房間內,所有積壓的委屈排山倒海而來,他情緒失控,掩面痛哭失聲。做學徒的規矩是差一天也不能出師,不但找不到頭路,還會遭人恥笑。「我不能讓父母蒙羞。」陳啟村漸漸沈靜下來,擦乾眼淚,默默下樓,繼續安份工作。「做學徒就是磨心。」

人小志高的陳啟村,言少做多,處處用心,「我總是坐在中間磨砂紙,一邊是師兄在雕刻,一邊是師姐在描粉線,我就左邊看看,右邊瞄瞄,偷偷地學。」忙碌一天的雜務後,陳啟村躺在小小的閣樓上,仰望著天花板,腦海中不斷湧現當天看到的木雕技法,凌空臨摹。「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離出師不到一年的時間,大師兄入伍服役,陳啟村才有機會初試啼聲,讓師傅林依水對他刮目相看,開始親身傳授雕刻技法。在入門四年多後,陳啟村終於學成出師。

「我的第二位恩師,是人樂軒第二代掌門人林利銘。」陳啟村才華初現,幸運地進入府城最高水準的「人樂軒」,在人稱三師傅的林利銘獨排眾議,密集訓練下,不到一年就擔任粗胚頭手(首席木雕師)。譽之所在,謗亦隨之,大家紛紛質疑一個初出茅廬的大孩子,怎麼能擔此重任?陳啟村更加埋頭精進,不負林利銘的所望。

「好像是佛祖的引領。」陳啟村無意間拉開抽屜,像是開啟了一扇智慧之窗,精美的佛像圖片,一張比一張傳神,讓陳啟村驚豔不已。自此陳啟村每到休假時,就騎著機車,北到基隆月眉山靈泉禪寺、南到高雄旗津天后宮,全台走透透,進行另類的禮佛之旅。「為了拍照,好幾次差點被追打到沒命。」因為要了解雕刻紋理和技法,陳啟村在拍照時,必須先將佛像褪衣。這個敏感的舉動,常常讓人誤以為這個小伙子心存歪念,有偷竊佛像金牌的嫌疑。有一次不慎被廟祝當場抓住,投入所有積蓄購買的高檔Nikon單眼相機也被扣留,苦苦哀求解釋,才獲得諒解。「這段南北奔波的經歷,對我日後的工藝,有很大的助益。」
 

國姓爺鄭成功像,集精氣神為一體的威武氣韻,技法爐火純青。

國姓爺鄭成功像,集精氣神為一體的威武氣韻,技法爐火純青。
 

視野決定成就

陳啟村從不拘泥於窠臼,勇於挑戰。「我有很強的求知慾。」當時佛像店對面,是相當於現在社教館的公會堂,經常舉行美展和書展,陳啟村每每利用午休時間,造訪充電。「我花了65元買到《米開朗基羅作品集》。」在資訊流通不易的年代,陳啟村如獲至寶,立即刻了一方印章,蓋在書上。書中的素描、寫生及對雕刻技法的詮釋,讓陳啟村眼界再次提升,體悟到西方美學中,有許多值得學習的藝術精髓。「今天的創新,就是明日的傳統。」由於認知的轉換,自此陳啟村走出傳統,融入現代,達到形、意、靈的結合。

「成功不是單靠天份,而是要一步一腳印,不斷的努力, 慢慢累積而來的。」他1988年在台灣南美展獲得第一名「南美獎」,隔年又得到第一屆奇美藝術獎,1995年第一屆台南市美展「府城獎」,1999年在府城傳統民間工藝展木刻版畫類獲得第一名,2019年獲得台灣木雕薪傳成就獎,同年揚名海外,獲得第一屆義大利時尚媒體藝術獎。腳踏實地的陳啟村,以參賽作為催促自我提升的原動力。「每年春節,她帶著孩子回娘家,我就沒日沒夜地埋頭創作。」陳啟村的妻子蘇珠雀總是默默在身後支持他,把家庭和子女照顧好,讓他沒有後顧之憂,專心創作。

顯現細膩靈性

陳啟村22歲那年,新婚的他,在工作上遭受到很大的挫折。那時台灣出現打磨機,雕刻技藝門檻最高的粗胚打製,頓時被機械所取代,首席木雕師的光環,一下子失去光彩。危機就是轉機,陳啟村求新求變,隔年自立門戶,成立「啟村雕塑工作室」,出於傳統,勝過傳統,走出一條木雕新路。「如果不能感動自己,又怎麼能去感動別人。」陳啟村的作品,由早期的佛像到取材自生活面的多元創作,最讓人愛不釋手的就是神韻,展現出和生命連結的力量。

被日本平戶市松浦史料博物館、台南市美術館收藏的國姓爺鄭成功像,集精氣神為一體的威武氣韻,爐火純青的技法,真是無人能出其右。「我想要為天蓬大元帥平反。」1999年陳啟村以嫻熟的傳統雕刻技法,用台灣牛樟木雕刻的天蓬大元帥,在道教裡是紫微大帝的四大護衛之首。陳啟村縝密考據佐證,雕刻出天篷大元帥豬臉人身,三頭六臂,一手斧鉞,一手金戟,正氣浩然的神威,完全顛覆《西遊記》裡豬八戒色瞇瞇的刻板印象。

巴沽拉尊者塑像,陳啟村打破神格典型,以人面為雛型,慈善慧能的神韻,親切無距離。以牛樟木雕塑,法相莊嚴慈悲的阿彌陀佛,是陳啟村2020年的新作。穿透載體的慈悲神韻,彷彿穿越千古來到今生,淡泊從容的氣度,簡潔流暢的線條,充分展現木雕溫潤的質感,不僅入木三分,而且入相三分。「雕像的臉和您好像喔!」陳啟村面對觀眾的稱譽,不禁含笑頷首。

由1995年的〈窗〉,到1997年〈新衣〉、2004年的〈勞動者〉,陳啟村展現出西方美學的功力。生活就是最動人的題材,陳啟村抓住心靈霎那間的悸動,留駐永恆。無論是孩童緊貼櫥窗,滿懷渴望的眼神,還是稚女嬌羞靦腆的笑容,陳啟村都能精準掌握。童年最熟悉的身影,打赤膊身著短褲,拿著鐵鍬剷鹽的男子,堅實的肌理線條,展現陽剛之美,微微上揚的面龐,透顯著知足祥和,不卑不亢的自尊。

堅持不忘初心

「以我的年紀,獲得人間國寶和工藝獎的肯定,真的是太幸運了,我要更加努力回饋。」要讓木雕產業綿延流長,必須向下扎根。本於不吝分享的襟懷,陳啟村用心傳承。不僅擔任多項相關協會理事長,發揮產業火車頭的功能,同時熱心投入社會公益及服務,參與台南市政府文化資產管理處、國立成功大學博物館、南臺科技大學、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及文化部文化資產管理局等公私立單位所舉辦的木雕傳習、推廣活動。

頂著「福州派粧佛具」代表性匠師的稱號,作品遍及高雄文武城隍廟、左營城隍廟、台南樹子脚寶安宮、土城鹿耳門聖母廟、左鎮噶瑪噶居寺、屏東五台山靈隱寺等。陳啟村認為大量製造的工藝品和純手工的藝術品必然是有區隔性的。「唯有一刀一斧的雕琢,作品才會有靈魂。」獲得總統府、奇美博物館、三義木雕博物館、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南市立文化中心典藏。陳啟村也在第14屆「國家工藝成就獎」頒獎典禮上,宣布將八尊銅雕作品〈順天神降〉捐給工藝中心典藏。「台灣有最好的傳統工藝,我們要珍惜,要發揚。」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要做到木中有話,像中有靈,絶不是一蹴而成,是長年功力的累積。「我就是專心做雕刻。」終身堅持以「工藝」為志業,並且用心藝傳承,陳啟村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一步一腳印,走出康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