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南向政策資訊平臺

農業領軍 綠金生技創新局

農業領軍—綠金生技創新局 (林格立攝)

農業領軍—綠金生技創新局 (林格立攝)

提到農業,它或許不如科技產業的光鮮亮麗,卻是一個國家的根本。台灣擁有世界一流的農業技術,育種改良與病蟲害防治獨步全球;同時,台灣的農業經驗亦曾協助許多國家解決糧食問題。

在今日倡議台灣與東南亞各國的雙向交往,農業更可是門好生意,是從「土地扎根」的新南向。

 

來西亞柔佛州新山市的全宇生技控股有限公司辦公室,順著樓梯而上,依序可以看到三幅畫作,一幅是大象帶著小象在殺戮戰場上,四周黃土飛揚,小象怯生生的藏身在大象的身後。第二幅畫作小象已經成長,在藍天綠地下,併立在大象身旁。第三幅則是已歷經風霜的成象,臉上的皺紋是歲月的勳章,眼神流露著生命的智慧。

彭士豪用這三幅畫作比擬他與父親一同在馬來西亞創業的過程。

 

 

a1
大象帶著小象在殺戮戰場上,四周黃土飛揚,小象怯生生 的藏身在大象的身後。彭士豪以此畫作比擬他與父親一同 在馬來西亞創業的過程。



拿督彭士豪──創造肥料的附加價值

1997年,年僅23歲的彭士豪追隨父親的腳步到了馬來西亞,父親投資的木材加工廠卻經歷金融風暴,讓他體認到原料導向、又是單一客戶的生意,容易受到景氣波及。考量當時台灣的優勢產業:電子業和農業,彭士豪決定在農業領域一較高下。

馬來西亞是農業大國,其農業強在量化管理;台灣農業則因土地面積有限而發展出精緻農業,兩者各有其利弊。彭士豪取其長,避其短,將馬來西亞的大型農作與台灣精緻農業與生物科技結合,開始他的創業之路。

農業經營的六大要素是品種、氣候、土壤、管理、病蟲害控制及肥料。彭士豪從肥料切入,初期藉由台灣農業相關單位的協助,再加上他自己苦讀自修。中研院院士楊秋忠的《土壤與肥料》是他當初入門的聖經,他捧著書,一步一腳印的實際操作。彭士豪苦笑地說:「現在想起來有點可怕,一邊做一邊學,代表著你已經做了才學,就像頭洗下去,沒得回頭了。真是初生之犢不畏虎。」萬事起頭難,再加上彭士豪又從電機工程專業180度地轉到農業領域。在農學專業上,他要補修的學分包括生物科技、土壤學、作物營養學、病蟲害防治等,幾乎等同是一名農學院的學生。他靠著勤勉與努力,一路苦心研究,再加上田間實作的實驗,逐漸將產品從純有機肥料定位修正為結合微生物、化學、有機的功能性肥料。

什麼是功能性肥料?彭士豪以手機作業系統做比喻,肥料就像一個Android系統,把各種細菌、微生物放進去,它們就好比是各類型的app,可以發揮不同的功能;傳統的肥料只有滋養的功能,而彭士豪結合有機質與真菌,把肥料功能化、智慧化。

 

a2
全宇生技控股有限公司是亞洲最大的化學有機肥料工廠。 (全宇生技提供)



「其實我們是把生物科技運用在傳統產業上」,彭士豪解釋道。肥料人人都可以做,但是經過特殊功能的處理,讓肥料功能化,產品的價格自然增值。他比喻說,地上的泥土人們踩了都嫌髒,但當把它捏成碗,就可賣到碗的價錢,裝了黃金就變成聚寶盆。就像他把抗病的微生物放到肥料裡,就可以把肥料當葯品販售。

全宇從2001年創立,到2008年才損益平衡,如今已是亞洲最大的化學有機肥料工廠,在大馬擁有八成以上的市佔率,產品不僅得到馬來西亞政府官方如油棕局、橡膠局、胡椒局等多個單位認證,並外銷到菲律賓、印尼等國。2009年馬來西亞皇室授予彭士豪「拿督」封號(對國家有特殊貢獻者之授銜),並委任他為綠色農業科技顧問。2010年,彭士豪更獲選為中華民國海外華人創業楷模。而當年彭士豪當作教科書的《土壤與肥料》已發行第九版,楊秋忠邀請彭士豪代言,對他來說,更是無比的驕傲。

彭士豪的言談中,隱隱藏著一股傲氣,那是他貨真價實的努力與實力。他創造了功能性肥料的附加價值,也看見產業的未來性。話語間他不經意的透露近期正執行的新計畫,卻又像個小男孩一般賣關子,等我們下回造訪再揭曉,但他的聲音壓抑不住雀躍地說:「我現在的心情就像我當年創業一樣」,更讓人期待他的新版圖。

 

 

a3
全宇的化學有機肥料除在大馬擁有八成的市佔率,也外銷東協多國。



拿督黃耀佳──生產好食物

從建築承包商到經營吉隆坡最高的旋轉餐廳,華裔企業家黃耀佳近年又有一個嶄新的投入──農業。

踏入各產業的機緣,黃耀佳都說是一種福報。小時家裡貧困,9歲在餐廳工作,讓他對餐飲業略有所知,怎知40年後讓他有機會取得吉隆坡塔旋轉餐廳的經營權。「人生是被準備好的」,他又強調一次,因為承包養殖中心的工程,讓他踏入生態養殖的領域。

「除了獲利之外,我覺得最重要的是提供好的食品給更多人,這也是未來所有人都應該去參與的事情。」於是黃耀佳捲起褲管,穿起雨鞋,開始投入生態養殖的行列。利用循環水養殖魚苗,不僅確保水質,同時減少耗水;培植菌跟藻類做為魚苗的食物,他說這樣雖然增加繁複的工序,但卻較環保且健康。他準備了400英畝的地打造海洋生態產業園,以養殖食用魚,如金目鱸、吳郭魚等為主,計畫今年就可以啟動落實了。

黃耀佳跟台灣的機緣則起因於他的農田果園。馬來西亞雖是農業大國,但大多種植如油棕樹、橡膠等經濟作物,食品則大量依賴國外進口。因此,他想從糧食作物著手,種植地瓜跟鳳梨。原本到台灣尋求合作夥伴,沒找到,卻從台灣帶回社會企業的概念。

 

a4
拿督黃耀佳攝於他經營的吉隆坡旋轉餐廳, 窗外可一窺國油雙峰塔與吉隆坡市。



和台灣一樣,大馬也面臨了農村人口外移,勞動力不足的問題。為此,黃耀佳的一方田地打算用契作的方式運作,除了可協助當地馬來人就業,也吸引年輕人回鄉。再結合台灣的食品加工與品牌經營專業,他還要把新加坡納進來,透過新加坡在國際貿易的優勢,結合多方的實力,把產品賣到全世界。

「誰不想吃好的東西?所以市場一定有。」黃耀佳肯定的說。但再細究他務農背後的原因,「看著農作物或魚苗長大,會讓人很開心,這是農業很吸引人的地方。」但這份原始的快樂卻讓太多的外務與社會壓力剝奪了。他想讓更多人從農業裡找到新的生活方式,從過程中生產好的食物,提供給更多的人,黃耀佳充滿希望的表示。

黃耀佳還有自己的農業理論,他號召五種人來參與農業:有影響力的人(如政府,提出農業政策)、有錢的人(如企業家)、年輕有熱忱的人(才能做得長久)、有知識的人(才得做得好)和有需要的人。雖然許多人都認為農業是個高風險的產業,但黃耀佳認為台灣的精緻農業再加上大馬環境的優勢,整合資源、創造多贏局面,正是時機。

 



 

a5
黃耀佳從漁場的基地建設、技術引進、到現場養殖和市場推廣,皆親力親為不假人手。(黃耀佳提供)









農業新南向

糧食議題是人類面臨的巨大考驗,台灣農業多年積累的專業技術與經驗能為世界做些什麼?台灣農業如何於國際市場維持競爭力?在全球經濟區域化的下一階段,台灣農業如何再發揮所長,開創新局?「新南向政策」著眼於與東南亞各國資源共享與深化雙邊合作,創造互惠雙贏,或許可為此提供新的思考方向。

黃耀佳表示,馬來西亞的天然資源與台灣的精緻農業技術可以合作互補,極有發展潛能。彭士豪說,台灣政府一直惦記著在國外發展的台僑,大家都記在心裡,所以新南向絕對是一個對的方向。彭士豪也說:「台灣現在有很好的技術,但未在國外市場磨合過,尚未切合國際市場需求。」黃耀佳數次造訪台灣,他發現台灣的小農礙於資金及人力等因素,走出台灣有一定的困難;同時過多同質性的商品,使得台灣農業不易找到具代表性的品牌。

因此,黃耀佳建議台灣業者可先從一個小項目開始,與東南亞真誠合作,在過程中互助學習,成就雙贏。台灣與大馬具有合作潛力,肯定也是好夥伴。

 

a6
配合微生物菌養殖長大的金目鱸魚苗 ——超級金瓜仔肉的成色。(黃耀佳提供)



彭士豪期勉台灣人把自己當作國際居民,而不是地方居民。戰場不一定要在台灣,但走到哪都是台灣人。他說,許多台商在國外多年的努力已在當地卡位成功,取得先機;他樂意協助台灣的農業、生技企業到大馬合作,結成夥伴關係。

回顧歷史,台灣不僅以農立國,更是一個海洋國家。海洋居民本當面向海洋,以國際為市場,向世界遠颺,這是本份,也是天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