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南向政策資訊平臺

一碗甜品,兩種滋味 苦盡甘來的甜美註解

一碗甜品 兩種滋味:苦盡甘來的甜美註解

一碗甜品 兩種滋味:苦盡甘來的甜美註解

 

分別從泰國、印尼遠嫁而來的孫莉安、李愛珍,就像無數在台灣落地生根的東南亞移民,歷經種種生活磨難,她們從飽受歧視的外籍新娘,逐漸找回身分認同,成為台灣的「新住民」。日久他鄉變故鄉,曾經被嫌棄的家鄉味,也逐漸成為家庭餐桌上的佳餚,甚至獲得家人追捧,而大人小孩都愛吃的南洋甜點,更是她們在台灣生活多年後,苦盡甘來的最佳註解。

 

西米露在東南亞各國發展出不同風味, 以泰式西米露為例,南瓜是常用的配料之一。西米露在東南亞各國發展出不同風味, 以泰式西米露為例,南瓜是常用的配料之一。

孫莉安和一雙子女孫詠晏、孫詠珊感情好, 他們週休二日陪媽媽到泰國語文體驗營幫忙。孫莉安和一雙子女孫詠晏、孫詠珊感情好, 他們週休二日陪媽媽到泰國語文體驗營幫忙。

小朋友們在「泰國語文體驗營」,藉由遊戲、美食、 唱歌等活動體驗泰國文化。 (林旻萱攝)小朋友們在「泰國語文體驗營」,藉由遊戲、美食、 唱歌等活動體驗泰國文化。 (林旻萱攝)

夏末的週末接近中午時分,桃園同安國小的教室內好不熱鬧,聚集四十多位新住民第二代的小朋友,這天參加泰國語言體驗營隊,47歲的孫莉安和一夥泰國及台灣姐妹正在備料,準備給小朋友煮甜點,做的正是泰式南瓜西米露。孫莉安笑說,西米露其實就是摩摩喳喳(burburchacha),這是最容易做的甜點,「小孩子最愛吃了!」

以前被歧視,現在換我們教他做菜!

孫莉安來自泰國,專科畢業的她24歲就來台灣依親,原本想在台灣念大學,「我還帶一本很厚的英文字典!」以為會說英文就可以暢行無阻,沒想到事與願違,一句中文都不懂的她,開始邊打工、邊念補校學中文。怎麼認識現在的老公?她開玩笑說:「因為老公死纏爛打!」她笑說,他們是經由朋友介紹認識,認識一年多,她想「算了,反正他那麼愛我」就嫁給他了!兩人育有一雙兒女。

婚姻生活濃情蜜意,但是一開始並不容易。孫莉安說,婆婆會數落她:「兒子是我生的,媳婦不是。」還處處防她怕她偷錢、怕她逃走,但她生性樂觀,她說:「我不知道別人會傷心多久,但是我傷心一天哭一哭就過了!只希望明天會更好。」日久見人心,孫莉安的忍讓獲得回報。她回憶,有一次婆婆生病住院,竟然把存摺交給她保管,她知道婆婆終於放下心防,接納她了。

 不過,最初十幾年,孫莉安在台灣的生活很孤寂,她乖乖聽家人的話,不是待在家裡照顧家人,就是在工廠打工賺錢,生活就是在這兩地奔波,沒有私生活,也很少交朋友。直到9年前,她接觸到由桃園中壢區立信社區發展協會趙佩玉老師發起、從事新住民服務的「蕙質蘭心」,孫莉安開始參加活動,與人群接觸,還獲得國語演講比賽第2名,讓她信心大增!孫莉安說,趙佩玉教她很多:「我的生命不要再默默為家裡付出而失去自己!」

她體認到,照顧家裡也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開始上很多課程,對美容很有興趣的她笑說:「我的叛逆期40歲才來!」那時她不顧家人反對去保養品上班,她對公司讚不絕口,「公司會培養新人,我得到很多獎賞,收入不錯,家人才開始刮目相看。」一旁的趙佩玉補充:「她曾獲得全台銷售第1名,光是泰國朋友的生意就做不完了!」

經濟獲得獨立,孩子教育的話語權也有了。孫莉安說,孩子小時候覺得母語不重要,但這幾年心態改變了,因為政府在校園推廣母語,他們發覺多會一種語言,也是多一個優勢,兒子大學念觀光系,更覺母語的重要性,她笑說現在兒子很大方:「他都會說自己是混血兒!」現在兩個孩子會吵著要學泰文,在家還主動和她講泰國話。事實上,這次營隊活動,兩個小孩都有來幫忙。

生活不如意時,她曾想:「沒來台灣我應該會過得更好吧!」現在家庭美滿、孩子平安長大,她還有機會「做自己」,沒想到會這麼幸福。孫莉安表示,在台灣一路走來,從被歧視、勉強被接受、到現在被尊重,並承認是台灣的一份子,她覺得心滿意足。

她會在家煮泰國的家鄉味,她笑說家人喜歡她做的打拋豬、綠咖哩,還有飯後甜點西米露,她笑說:「他們都很愛吃。」因為她的好廚藝,老公從原本的80幾公斤胖到100公斤。回首過去,她說:「我感覺現在是沒有分你我了,當我說我是泰國人,台灣人很樂意接受我們,有時候也會請我教她們做菜,這個比以前反轉很大了!」

家鄉的香料與石缽,終於派上用場!

李愛珍也是「蕙質蘭心」的成員之一,42歲的她來自印尼,是天主教徒,丈夫篤信一貫道,17年前嫁來台灣純屬意外。當年她在雅加達租房,經由朋友介紹,認識來宣教的丈夫,他一年來印尼2~3次,某次他帶著一家人到印尼,未來婆婆表示想要認識她爸媽,她心想太快了,於是提出3個條件,希望他們知難而退。

這3個條件一是不改信教,二是未來生小孩,孩子可以接觸天主教,三是要未來先生到天主教堂上課3個月,最重要的是,「結婚就不離婚,他接受我就答應。」結果對方通通答應!這下換她擔心了,睡也睡不好,要怎麼拒絕才好?

桃園市政府勞動局日前舉辦「VIPT 四國婚禮文化展」,李愛珍(中)身穿印尼傳統服飾。(李愛珍提供)桃園市政府勞動局日前舉辦「VIPT 四國婚禮文化展」,李愛珍(中)身穿印尼傳統服飾。(李愛珍提供)

珍多冰是印尼家喻戶曉的甜品,綠色的粉條是由班蘭葉及綠豆粉磨製而成。珍多冰是印尼家喻戶曉的甜品,綠色的粉條是由班蘭葉及綠豆粉磨製而成。

因為騎虎難下,他們一行人千里迢迢搭快船8小時,回到李愛珍的家鄉:蘇門答臘的邦加島。那時她在國中從事輔導工作,心想:「為什麼我大學畢業,有穩定工作,卻要和台灣人結婚?」那時印尼排華正烈,雖然媽媽眼眶泛紅明顯不捨,但爸爸認為也是個機會,千叮萬囑,要女婿好好照顧她,她就這樣嫁到台灣。

印尼是香料大國,許多料理會用到香料,愛下廚的李愛珍,剛來台灣時行李就裝了一大堆香料,包括香茅、黃薑、胡椒等,她還搬一個很重的石缽到台灣,用來磨香料、沾食材,她準備一桌印尼菜,豈料家人吃不慣,「台灣食物很簡單,一個砧板,切一切就好了。」於是她入境隨俗,跟著家人包水餃、做客家素肉粽、麻糬等食物。她笑說:「後來做飯就完全和台灣人一樣了。」家鄉的味道暫時被封印了起來。

雖然她是華僑,但只會講客家話、不會講中文,來台後她去補校學中文,笑說:「和很多歐巴桑學ㄅㄆㄇ。」幾年下來,他的生活圈除了自己家,就是婆婆家,要照顧一家老小,她笑說自己只認識老人家,每天打掃做家事,「我想工作,想看看外面的生活如何。」雖然丈夫不支持,但也不反對,她心意已決,便騎著摩托車到工業區找工作,也順利在電子企業日月光找到工作,但好景不常,可能因為辛勞日積月累,工作幾年後她脊椎受傷,嚴重到無法走路,她復健快兩年才能再次行走。

康復後不久她接觸到「蕙質蘭心」,負責人趙佩玉問她:「要學中文嗎?」於是她開始參加協會「蕙質蘭心」舉辦的許多活動,包括到小學當志工教母語,「我教他們印尼話,他們當我的小老師教我中文。」重回校園讓她信心大增,她開始趴趴走教母語,目前在中壢社區大學教授印尼語,很久沒講母語的兒子,也開始跟她講印尼話。

因為勤跑「蕙質蘭心」活動,她拿手的印尼菜又有機會登場!交流活動上,她大秀廚藝,久沒用的石缽也重出江湖,家人也漸漸接受她的家鄉味,很喜歡吃她做的巴東燴牛肉、印尼咖哩,她開心說:「以前一鍋自己吃,好孤單,現在好奇怪,大家搶著吃!我老公說肚子好像垃圾桶,他什麼都吃!」

她在夏天會做甜點給家人吃,「珍多冰」(cendol)在印尼是舉國知名的甜點,做法簡單,她在台灣也會做珍多冰,她笑說:「小朋友都很喜歡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