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南向政策資訊平臺

重複、機制、記憶 ── 李浩攝影的實驗創作

《J.J.Y.》

《J.J.Y.》

攝影要如何逃逸出既有陳規並實驗性的運作?觀念攝影家李浩的作品不侷限於攝影紀錄現實的框架,而更多是大量實驗攝影的可能性。在李浩的作品中,我們可以意識「重複」觀念的大量運用,不管是早期作品《重複的機制》或近期的實驗書《R. A./E./O. M.》都是關於公共空間或私人記憶中運作的重複機制。「重複」並非指重複的鞏固某些攝影風格,而更多是透過重複瓦解攝影的紀錄本質,進而敞開攝影跟其他領域共振的未知之域。
 
《重複的機制09》

《重複的機制09》
 

「重複」觀念的關注

一般來說,攝影總是紀錄世界的真實,然而李浩卻瓦解我們對攝影現實再現的既有想像,他的作品雖然大多是用攝影創作,但卻同時引入了其他藝術的概念運動。我們可以這樣假設,攝影從來沒有他自己的本質(紀錄現實等等),「攝影本身」便是動態擴展的概念,他能跟其他領域結合,而不一定要侷限在自己的紀錄特性。

重複的機制04》

《重複的機制04》
 

李浩的作品更多的跟行為、聲音、錄像等等前衛藝術相關。他作品中充滿了我們不習慣的大量重複、碎裂化,以及強烈的不可預期性(這些都是前衛藝術帶出來的神奇感受)。要言之,「重複」一直以來是他作品的主軸,從早期《重複的機制》再到今日的實驗書作品《R. A./E./O. M.》,都能看到「重複」這概念不斷上演。

《重複的機制03》

《重複的機制03》
 

《重複的機制》:公共日常的重複框架

回頭看李浩早期的作品《重複的機制》,我們能看到大量的重曝街景,而強烈美學形式的重疊與空間也不斷衝擊到我們眼前。但是,《重複的機制》並非只是美學形式的展示,更重要的是他拍攝這些照片的「行為過程」。他提到自己的行為有如上班打卡般,「每天在相同時間,回到一樣位置並以相同構圖方式,限制自己只按一次快門,並逐日累積在同一張底片上」。換言之,這些重複與其說是照片的形式,不如說是李浩用自己的身體實踐的過程。

《N次方01》

《N次方01》
 

此外,這些重複影像,大多是關於一些資本主義規劃下的公共設施或消費市場,以及人們不斷在當中上演重複的慣性動作。一直以來,我們都以為自己在城市中有自主選擇;但事實上我們每天都被動的符合這機制的運作框架,在這些「被規劃好」的公共空間中不自覺的不斷重複。不過,李浩並非單方面批判被資本主義規劃好的重複日常,他更多的是「揭露」這個框架的運作機制,使得觀者反思自己每日重複的日常,進而主動創造嶄新差異的新可能。

《微/差分11》

《微/差分11》
 

《R. A./E./O. M.》:記憶的模糊與抽象

上述對於重複的思考,也延伸到他接下來的實驗書《R. A./E./O. M.》。但是,這次關乎的不只是公共機制的重複,而更是我們「記憶運作的模式」。作品中除了包括之前跟公共空間相關的《重複的機制》,李浩也大量使用自己私人的家庭照片,並更具實驗性的操作他們。

《N次方02》

《N次方02》
 

在《R. A./E./O. M.》的私人脈絡中,我們可以看到李浩不斷重複翻印自己的家庭照片,並重複堆疊於書中(照片也逐漸由清晰變模糊)。此外,我們也可以感受到「照片」很強的抽象化過程。恰恰是這種抽象與瓦解的方式,更讓照片脫離了「現實紀錄」的規範,使得觀者意識到這些照片本身的「物質性」,並讓觀者從「他在看影像紀錄的現實」轉化到「他正在看這些影像本身表演」的過程。

《N次方07》

《N次方07》
 

李浩試圖逃逸於攝影紀錄現實的既定成規,並傾心於「重複」概念的啟動。《重複的機制》將我們引入日常公共空間的規範機制;而在實驗書《R. A./E./O.M.》,則是融合了公共與私人記憶。李浩並非將照片作為現實載體,而更是關注這些照片本身的展演,透過「自身的介入」,大量「玩」這些照片素材(大量重複的動作、模糊、刮抹、破壞、碎裂化等)。而我們也在他作品中,意識到攝影觀看習慣的瓦解,進而敞開攝影跟其他領域共振的多元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