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南向政策資訊平臺

異才‧鄭問 台灣‧原創

卜華志攝影

卜華志攝影

 

他以傳統中國畫筆融為漫畫裡寫意的線條,開創出漫畫的新紀元。

他被日本《朝日新聞》譽為:「20年內無人能出其右之天才、鬼才、異才。」

他曾榮獲「日本漫畫協會優秀賞」,是首位受此榮譽的外國人。

他的足跡遊走台灣、日本、香港、中國,其漫畫風格在漢字文化圈內獨樹一格,並啟發整個世代的創作者。

日本編輯以「亞洲‧原創」為他宣傳。

他是「台灣‧原創」的漫畫大師──鄭問。

 

鄭問是世界第一位進入故宮的漫畫家。(鄭問工作室提供)鄭問是世界第一位進入故宮的漫畫家。(鄭問工作室提供)

去年3月,鄭問猝逝,許多構想中的創作嘎然而止。今年6月,鄭問成為全世界第一位進入故宮的漫畫家。「千年一問」,「一問千年」,何以千年才出現一位如鄭問般的奇才?大俠已遠行,但他筆下的武俠世界卻讓人流連,教人一探再探。

究天人之際,開漫畫之境

1984年,鄭問在《時報周刊》上發表第一篇漫畫作品《戰士黑豹》,開啟漫畫家的生涯。不到兩年的時間,鄭問又以《刺客列傳》驚艷漫畫界的武林。當時台灣坊間的漫畫風格,無論是線條、筆觸、人物設定受日本漫畫影響極深,唯鄭問以東方的水墨線條,立下自己的漫畫語彙。他在《刺客列傳》自序中說,想表達刺客題材,卻發現「用沾水筆太硬,用水彩則像中國樂曲用了交響樂來伴奏的不倫不類。」靈機一動,拿起毛筆描繪起心中的刺客形象。

毛筆略帶隨性而狂放、不受控制的筆觸,意外地貼合只重大義,不計個人死生的刺客氣度,筆刷的自由度讓人物的動勢更顯靈活。《刺客列傳》後,鄭問受邀於新創刊的《星期漫畫》連載《阿鼻劍》,由馬利(現大塊文化董事長郝明義)編劇,鄭問繪圖。編劇的工作委外,鄭問得以專注地思考畫面的處理,在《阿鼻劍》中,鄭問盡情地實驗創作,將寫實與寫意的筆法交錯在同一分格中,或用沾水筆細描、精刻建築物及武功招式,而讓毛筆的重線條在重要場景跳出,讓故事自己說話。例如,在主角于景和史飛虹兩大高手過招156手緊湊的動作分格後,翻頁一見滿版的跨頁留白,鄭問以疏放的線條勾勒兩人的身影,畫史飛虹一劍刺穿于景的心臟和于景中箭後撐張的五指;留白的另一頭是年幼的何勿生目睹了這一切,畫面瞬間靜了下來,像掐住了讀者的呼吸一般,這也是馬利自言最被震懾的一幕。

周星馳的電影《功夫》裡,以手掌在交通燈上打出數個掌形的一幕,借鏡自《阿鼻劍》,也是向鄭問致敬。(大辣出版提供)周星馳的電影《功夫》裡,以手掌在交通燈上打出數個掌形的一幕,借鏡自《阿鼻劍》,也是向鄭問致敬。(大辣出版提供)

1990年,接受日本講談社的邀請,鄭問轉往日本發展,在週刊《モ-ニング》(Morning)發表《東周英雄傳》,繼之在月刊《アフタヌーン》(Afternoon)連載《深邃美麗的亞細亞》,鄭問的弟子鍾孟舜正參與此時期的製作。

鍾孟舜表示,當初講談社向鄭問邀稿,鄭問提出的條件就是不使用沾水筆跟傳統網點,因此在《東周英雄傳》書中,可見鄭問開發許多漫畫的技法,也納入更多的工具創作,《東周英雄傳》秦皇兒時的封面彩頁,背景的兵馬俑是用砂畫出來的;還有用牙刷噴濺、用手掌為畫筆、用火燒、用塑膠袋定型,甚至在顏料裡調入糖,放到垃圾桶裡,讓蟑螂代為完成作品。漫畫家常用網點製造陰影及特殊效果,但鄭問不願依循傳統,他先畫成水墨稿,再送去印刷廠製成特製的網點,呈現特有的暈染效果。

漫畫是與時間賽跑的創作,截稿壓力極大,鍾孟舜回憶說,在時間壓力下,鄭問對於細節的堅持仍不馬虎,仍堅持要用毛筆完稿。當時的鍾孟舜不懂,但二十多年後,鍾孟舜說他想通了,「對他而言,這是他的藝術,不是漫畫。所以要堅持那種質感,那是他的藝術品。」

鄭問創作首重構圖,他能不靠素描,在腦中完成3D建模,圖為《鄭問之三國志》之〈長坂坡〉。(鄭問工作室提供)鄭問創作首重構圖,他能不靠素描,在腦中完成3D建模,圖為《鄭問之三國志》之〈長坂坡〉。(鄭問工作室提供)

大師之所以為大師

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看門道。初接觸鄭問的作品,一定會被他的畫風震撼。但身為內行人,鍾孟舜說他第一次碰到鄭問,也是問他那些畫「怎麼畫的」?

傳統的美術教育靠著靜物素描來了解人體寫實的樣態,因此在人類體能極限之外的動作無可借鏡。今日藉著電腦3D建模的技術,方可憑空繪出超越極限的動作姿態及奇幻寫實的角色,但鄭問早二十幾年前就能在腦中完成3D建模;鍾孟舜舉電玩遊戲《鄭問之三國志》〈長坂坡〉插圖說明,趙雲抱著劉禪騎在馬上,馬身懸在空中,首朝下,趙雲的身體挺直向上,手中的長槍還高舉著,整幅圖呈倒三角形的構圖,情勢驚險,戲劇效果十足。「他先做出理想的構圖,其他物件再去配合。一切就靠著鄭問在腦中虛擬構圖,再呈現在畫紙上。」

傳統分鏡有近景、遠景、鏡頭高底等變化選項,一種角度就是一種選擇,鄭問則把選項開發得更多元,比如用中西的畫法做對比、搭配,或是前景工筆、後景寫意的組合,還有抽象跟寫實的分鏡。選擇變多了,思考變得更複雜且困難,在截稿的壓力下,鍾孟舜說:「他這樣做其實很自虐。」

但鄭問樂此不疲,他不斷嘗試新的題材和表達方式,享受不斷突破往前衝刺的愉悅感覺。有許多讀者跟鄭問反映哪類型的作品好看,應該繼續創作下去。但鄭問回應:「我無法停下來原地踏步,重複著以前的腳步,我想原因只有一個:堂堂的創作者就該不斷的進步與衝刺,就算跌倒了,也能驕傲的爬起來。」

大辣出版社總編輯黃健和當年曾任鄭問的漫畫編輯,也是鄭問國際版權的重要推手。大辣出版社總編輯黃健和當年曾任鄭問的漫畫編輯,也是鄭問國際版權的重要推手。

身為一位漫畫家,鄭問的生命不斷地追尋創新,想一究天命與人事的分際,看自己的漫畫創作還能到達何種境界。

鍾孟舜則表示,鄭問的創作欲望太強了,催使他不得不一直創新。這樣其實不利於商業發展,這是鄭問的缺點,卻也是他的「不得不」,「所以說他是藝術家,不是漫畫家。」鍾孟舜總結。

亞洲的鄭問

鄭問的足跡走過台灣、日本、香港、北京,作品被翻譯成英、泰、德、韓,義大利、法文等語版也在洽談中。

1990年,鄭問受邀在《モ-ニング》連載作品,與他同期的作品還有川口開治的《沉默的艦隊》和弘兼憲史的《科長島耕作》。他是首位成功打入日本主流漫畫市場的外國漫畫家,1991年,鄭問以《東周英雄傳》獲「日本漫畫協會優秀賞」,更是首位受此榮譽的外國人;日本獲得同級獎項的作品如尾田榮一郎的《海賊王》、浦澤直樹的《20世紀少年》等等,其地位可見一斑。

鄭問跨足電玩遊戲設計領域,他設計著重人物的神態,並透過造型傳達個性。鄭問跨足電玩遊戲設計領域,他設計著重人物的神態,並透過造型傳達個性。

在香港,鄭問亦擁有極高的知名度。鄭問曾與黃玉郎合作《漫畫大霹靂》;馬榮成邀請鄭問畫《風雲外傳:天下無雙》,鄭問昔日的漫畫編輯黃健和透露這合作案還有段趣聞,他曾請教馬如何與鄭溝通討論,結果居然兩人沒碰上一面,作品就完成了。就像大俠過招,劍不必出鞘,在意念間就定了結局。創作《刀劍笑》的馮志明曾以短篇畫出他期待到台灣與鄭問見面的過程,黃健和曾詢問馮:「鄭問的作品對你而言有何特別?」「在他之前,我不知道漫畫可以這樣畫。」馮志明如此回覆。

不只在漫畫界有鄭問的傳說,在遊戲界也留有他的傳奇。2001年,由鄭問擔任美術總監同時冠名的《鄭問之三國志》PS2遊戲發表,裡面超過兩百位三國人物的肖像皆由他親自操刀;或有西方肖像的寫實筆法,或有東方抽象的寫意形式,有毛筆揮灑的粗獷,亦有工筆雕刻的細琢。看鄭問的人物設定很過癮,從人物的神情、神態一眼就能知道角色的個性設定,人物的豪邁、深沈、威嚴、勇武躍然紙上。2003年,鄭問轉往中國大陸發展,擔任《鐵血三國志》的美術總監,當時的工作室也被稱為培養遊戲人才的基地,今日中國的遊戲美術主管幾乎都從那兒出來。

今年6月,鄭問要進故宮了,是世界漫畫家的第一人。

鄭問過世後,鍾孟舜籌辦老師的後事,他首個願望是鄭問能進故宮辦展。「鄭問的畫是超越人類極限的,這也是他被許多人推崇的原因。」在各界的協助下,「千年一問──鄭問故宮大展」搭上熱門的6月檔期,將展出250幅原畫,鍾孟舜有些著急的想告訴大家,「鄭問何以為鄭問」?

鍾孟舜想藉「千年一問──鄭問故宮大展」, 告訴大家「鄭問何以為鄭問」。鍾孟舜想藉「千年一問──鄭問故宮大展」, 告訴大家「鄭問何以為鄭問」。

鍾孟舜取消隔離觀眾與原畫的紅絨柱,讓民眾近距離親睹鄭問的原畫,看鄭問持放大鏡畫出如指甲般大小的人物,以各種稀奇古怪工具創作出的彩圖,還有鄭問藏在畫裡的「彩蛋」(如百兵衛從形似F1駕駛座的垃圾堆出場、要離的成名之路,將上吊的繩子結成一個「名」),看人類繪畫創作能達到何種極限與境地。

當前五、六年級的青壯世代,他們的青春歲月都曾有個鄭問,有個拿棍子、掃帚當劍的武俠夢。當年,在出租店中,或在課堂上偷偷看著鄭問漫畫的孩童長大,成了社會的中堅。

小說家吳明益寫下:「身為一個讀者,我深感有幸能與他在同一個時空相遇。」陳克華和阮光民也字字句句寫下對鄭問的思念,五月天的阿信為鄭問展量身創作,霹靂的人偶也會到場向鄭問致敬,知名設計大師馮宇義不容辭地扛下海報的設計,牽猴子整合行銷的王師、王婉柔出力拍攝鄭問的紀錄片,諸多文化人都貢獻專才。「這不只是鄭問的展而已,是鄭問×霹靂×阿信×故宮,是台灣最重要的文化大集合。」鍾孟舜說。這也是難得的機會,讓各界正視在地的文化力、展現台灣的文化自信。

鄭問生前是個寡言不愛交際的創作者,他曾說:「我想說的,都畫在漫畫裡了。」而鍾孟舜想說的,也都在展覽裡了。世界第一位進入故宮的漫畫家,其生命軌跡,不容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