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南向政策資訊平臺

老後宜居之家 針對高齡者的建築設計

蘭潭靜園設計團隊提供

蘭潭靜園設計團隊提供

 

渴望一間能夠遮風蔽雨、居住到老的住所。除了人之所需,以及自然環境給予的饋贈,建築師如何從設計著手,體貼老後生活?

 

一般衛浴入口多設門檻,無障礙衛浴空間利用截水溝止水,降低通道的高低差。(蘭潭靜園設計團隊提供)一般衛浴入口多設門檻,無障礙衛浴空間利用截水溝止水,降低通道的高低差。(蘭潭靜園設計團隊提供)

古人之言:「人生七十古來稀。」這句話在當代,已不盡然適用。由於醫療科技的進步,以及健康觀念的提升,現代人的平均餘命不斷延長。

擁有3萬名以上百歲人瑞的日本,流行著「百歲人生」之說,「青『春』活力,炎『夏』火拚,涼『秋』收藏,嚴『冬』好過」,人生猶如四季,晚年哀樂,是人生經歷的收束階段,也是心理、生理狀態的總結。

坊間常謂「黃金人口」,指的便是健康老人,退休之後,生活自在無虞,綿密通達的人際網絡與生活圈,為老後生活增色;也有「下流老人」,纏綿病榻,身無分文地漂流在醫院與老人之家間,親友爭相走避,晚景淒涼。

同樣是65歲以上的高齡者,光景不可一概而論。

什麼是老人?

齒搖髮稀,是正常的老化現象,但因個人生活習慣不同,加上疾病等因素交互影響,雖然65歲以上統稱都是「老人」,但老化程度並不一致。

日本厚生勞動省將老化程度分為三級,一級老化佔老年人口的75%,二級老化佔20%,三級老化佔5%。

老人建築的核心,在於深入了解不同等級的老化狀況,並依據不同的身心表現,從空間機能上做出合宜合用的設計。

「雖然《老人福利法》針對無障礙設置標準都有相應的規定,但就建築設計來說,這些規定對於設計來說,只是標準的地板。」操刀多所長照機構的建築師林嘉慧說。

融入溫泉特色的北投老人日間照顧中心,為長輩找到另一個家園。 (林旻萱攝)融入溫泉特色的北投老人日間照顧中心,為長輩找到另一個家園。 (林旻萱攝)

加裝無障礙設施、安全扶手與照明設備,只是跨過最低標準線,如何透過設計,讓使用者感到合用、好用、慣用,才是建築師著墨的重點。

尤其,隨著銀髮族群激增,老人建築,除了開始重視高齡者在不同生命週期的連續性變化,能夠跨越性別、年齡的藩籬,降低一般人與特殊族群(如兒童、孕婦、老人、殘障人士等)限制的「通用設計」原則,也成為多數建築師致力的方向。

長照建築:失智失能照護提案

主要針對失智失能長輩設置的長照中心,由於病患情況特殊,空間需求與一般人的不盡相同。林嘉慧談及,經手這一類的案子,除了建築師基本的專業職責,「同理心」尤其是關鍵。

好比設計時,運用換位思考的方式,同理長輩的生活需求。水龍頭的高度是否合乎坐輪椅的長輩使用?空間格局是否方便空間認知不明的失智長輩辨識?「這些對一般人都是小事,但對他們來說都是重要的小事。」她說。

林嘉慧建築師 (林嘉慧建築師事務所提供)林嘉慧建築師 (林嘉慧建築師事務所提供)

尚離銀髮有一段距離的她,也藉由長期與老人福利組織合作,學習銀髮照護的相關知識,也透過每年定期赴國外參訪相關機構,藉此精進設計能量。

林嘉慧踏入長照建築領域的契機,來自於國內老人建築學先驅、建築師陳政雄的引進,加上個人事件的推波助瀾,由於有一回到安養機構探視親人,繼而發覺台灣多數長照機構硬體設計的粗糙,因此矢志投入相關領域。

林嘉慧說,從事長照建築最有趣的一件事,是可以藉由設計師的影響力,回饋給未來自己的老後。雖然台灣多數的老人福利機構,在同理心上仍有不足,但建築師可以透過空間規劃,帶領業者看見同樣的目標。

「只要能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這件事就會完全不同。」她說。

林嘉慧建築師

「希望能留給台灣一個專門針對長照建築類型的事務所。藉由建築師的設計,提供社會經過正確設計的建築成品。」

林嘉慧建築師事務所負責人。2013年開始踏入長照建築領域,目前執掌的事務所,業務100%都與老人建築與社會福利機構相關,主要包含社區型照顧空間、機構型長照空間、社區型醫療空間等。

案例一:北投老人日間照顧中心

建築中央為電梯、樓梯等公共設施,環狀的空間結構較為破碎。建築師化劣勢為優勢,依照環狀空間設計回型走廊,其餘小家、辦公室等單元空間則設於在最外圍。由於因失智長輩會有遊蕩的情形,回型的走廊有助來回繞走,並便於照顧。

走廊與外圍的單元空間運用置物櫃作分隔,矮櫃的凹槽設計兼具隱形扶手的功能,上層可放置大型教具。

北投老人日間照顧中心 (林旻萱攝)

走廊與外圍的單元空間運用置物櫃作分隔,矮櫃的凹槽設計兼具隱形扶手的功能,上層可放置大型教具。

失智失能長輩容易失禁,因此長照中心均會配置淋浴設備,走入式浴缸便於坐輪椅的長輩梳洗。

北投老人日間照顧中心 (林旻萱攝)

失智失能長輩容易失禁,因此長照中心均會配置淋浴設備,走入式浴缸便於坐輪椅的長輩梳洗。

失智長輩容易產生幻想、妄想,並想逃跑,因此日照中心多採取隱蔽式大門。北投溫泉風情的格柵擋住真正的玻璃大門,藉此降低狀況。

北投老人日間照顧中心 (林旻萱攝)

失智長輩容易產生幻想、妄想,並想逃跑,因此日照中心多採取隱蔽式大門。北投溫泉風情的格柵擋住真正的玻璃大門,藉此降低狀況。

案例二:柴埕日間照顧中心

日照中心首要講究穿透式空間格局,便於工作人員隨時掌握長輩情況。新店柴埕日照中心將辦公空間設立於建築中央,其餘單元空間亦能一眼看盡。

柴埕日間照顧中心 (林旻萱攝)

日照中心首要講究穿透式空間格局,便於工作人員隨時掌握長輩情況。新店柴埕日照中心將辦公空間設立於建築中央,其餘單元空間亦能一眼看盡。

為了營造出長輩的熟悉感,室內設計師運用花格磚與仿復古紅磚的文化石材,創造出懷舊氛圍,鏤空的花格磚亦便於照護管理。

柴埕日間照顧中心 (林旻萱攝)

為了營造出長輩的熟悉感,室內設計師運用花格磚與仿復古紅磚的文化石材,創造出懷舊氛圍,鏤空的花格磚亦便於照護管理。

老人眼睛逐漸退化,無法清楚辨識顏色,失智症患者則有認知空間不明的情況,故不同空間會在材質、顏色上大幅度轉換,藉此營造空間的立體感。

柴埕日間照顧中心 (林旻萱攝)

老人眼睛逐漸退化,無法清楚辨識顏色,失智症患者則有認知空間不明的情況,故不同空間會在材質、顏色上大幅度轉換,藉此營造空間的立體感。

人像倒影容易刺激失智症患者發生幻覺,長照中心一律避免使用鏡面、容易造成反射的水晶門板等材料,包含廁所也不裝鏡子。

柴埕日間照顧中心 (林旻萱攝)

人像倒影容易刺激失智症患者發生幻覺,長照中心一律避免使用鏡面、容易造成反射的水晶門板等材料,包含廁所也不裝鏡子。

蘭潭靜園:相伴到老的終身住宅蘭潭靜園設計團隊提供

蘭潭靜園:相伴到老的終身住宅

每一幢建築在誕生初始,都懷著永久屹立於大地的企圖心,然而,可以永久存續的,終究不多。

陳政雄受結識超過卅年的朋友、化工企業鉅子孫靜源委託,在阿里山山麓上興建私人宅邸,這所宅邸,除了供個人退休後居住,也希望傳給後代子子孫孫,成為永世留存的家族基地。

陳政雄主要考量老化三階段針對空間居住所需的彈性變化,並運用智慧建築、綠建築工法,成為符合全齡使用,並且與環境共好,可以終身居住的永續家園。

尤其,台灣社會對於老人多抱有久病臥床、需人照顧的負面成見。陳政雄引日本厚生勞動省數據,強調多數老人都是健康的狀態,尤其才剛邁入高齡社會的台灣,健康老人更高達78%。這所建築,他以企業家充實的老後生活作為思考主軸,並運用空間設計與之回應,也標榜出建築師對「活力老化」、「老而有為」的追求。

陳政雄建築師陳政雄建築師

陳政雄建築師

「設計老人建築,最重要的就是要認識什麼是老人。不是所有的老人都是弱者!」
陳政雄建築師事務所負責人,台灣老人建築研究權威。曾任教於中原大學、台北科技大學等,經手過無數老人建築作品。如今年近八十,仍四處授課、演講、撰文,貢獻一生專業,身體力行活出健康老人的實質。

終身住宅之祕!
隨身心狀況彈性變化的空間設計

依山而建的蘭潭靜園,地下1樓隱密性最高,特意留給業主作為私人空間使用。建築師考量不同時期的需求,安排所需的單元空間。

(1)健康期

重視長輩的個人興趣與身體健康,給予健康生活充分支援。除了書房、起居室,另設置收藏書畫藝品的典藏室與健身房。

(2)障礙期

該時期需乘坐輪椅,故以無障礙空間作為重點。所有通道在建設時均已預留輪椅所需空間,包含浴室、陽台都無門檻,可以自行移動。健身房在此時期由於身體障礙,已不適用,改建成附衛浴的照顧者套房,方便就近照顧。

(3)臥床期

強調臥床照護上的需求。由於長期臥床,行走不便,可於天花板裝設吊車軌道,病人就可自行如廁、沐浴,減低照顧者壓力。毗鄰的書房因長期臥床,已不適用,可改成第二臥室。

綠建築

蘭潭靜園設計團隊提供

綠建築

室內的環形樓梯兼具浮力通風塔之功能,引導室內熱空氣集中,再經由上方氣窗排出。

生態建築

蘭潭靜園設計團隊提供

生態建築

由於基地座落於強震帶上,雖是私人宅邸,仍重金加裝隔震設備。建築主體與最底層基礎構造之間裝設有隔震器,也由於隔震縫的深溝,阻隔野外的蛇進入室內,一舉數得。

開放建築

蘭潭靜園設計團隊提供

開放建築

建物不採傳統建築工法,而以「開放式建築」的方式作設計。除了結構體可保百年屹立不搖,室內的隔間,可運用「模矩格子」作變換,包含窗戶、樓板、陽台結構,都可以因應使用者的需求、品味自由裝卸、改變,空間佈局的高度彈性,合乎業主希望將建築留給後代子孫的永續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