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南向政策資訊平臺

台灣戲劇耀「演」國際 公視打造影視沃土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以微科幻戲劇詮釋尖銳的社會議題,令觀眾耳目一新。(公視提供)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以微科幻戲劇詮釋尖銳的社會議題,令觀眾耳目一新。(公視提供)

 

公視長年關注社會脈動,致力開發台灣戲劇的可能,提供觀眾多元視角,拓展思考視野。公視自製戲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是第一部在國際影音平台Netflix同步上架的台灣戲劇,從今年7月播出至今,國內外迴響不斷。

該劇探究親子關係、教育體制、社會價值觀,以微科幻戲劇包裝紮實的編劇文本,公視在節目製作的用心與躍進,讓國際看見台灣戲劇的優質實力。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在國際影音平台Netflix 同步上架,戲劇好看又有議題的深度,成功吸引國際觀眾的目光。《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在國際影音平台Netflix 同步上架,戲劇好看又有議題的深度,成功吸引國際觀眾的目光。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改編自作家吳曉樂的同名小說,從自身家教經驗出發,書寫因為升學主義至上而逐漸扭曲的家庭關係。2015年公視啟動戲劇的籌備,規劃以家教老師為主軸,連結各個家庭,加入偶像劇必備的愛情元素,試圖以甜美糖衣包裹辛辣苦澀的教育主題。編劇、導演、製作團隊一切準備就位,原預計2016年底上檔,事情卻在導演陳慧翎癌症復發後有了轉折。

以國際市場為目標重新出發

原著在2014年出版時,因為點出台灣社會普遍存在「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價值觀,作品真實地呈現家長如何「以愛之名」,扼殺孩子的夢想與快樂,引發不少討論。若按原本的劇本規劃,或許能將尖銳議題修磨成大眾能接受的版本,但卻失去了原著的力道,彷彿只是點到為止卻搔不到癢處。

陳慧翎在化療期間反覆自問:「如果我只剩下一部片可以拍?我要說怎麼樣的故事?」同時,Netflix在台落地,公視看見了國際平台對類型劇的需求,「我們的戲很好看,是有品質能放到國際平台,放在一堆國際的戲劇旁邊時不會輸,也會有觀眾很渴望想要追劇的。」節目部經理於蓓華表示。於是重新啟動《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的製作,目標就很明確:「希望觸及國際平台,讓全世界都可以看到台灣戲劇。」

在製作團隊的共識下,將劇本砍掉重練,跳脫原本的偶像劇,直接以小孩與父母為核心,加入帶有暗黑色彩的微科幻元素。找來陣容堅強的編劇們:蔣友竹、簡士耕、洪茲盈、夏康真、費工怡、馬千代,製作成〈媽媽的遙控器〉、〈貓的孩子〉、〈茉莉的最後一天〉、〈孔雀〉、〈必須過動〉5個獨立單元共10集的詩選劇。

公視節目部經理於蓓華相信,廣納各種題材,不害怕嘗試任何戲劇類型,引領產業做出優質的台灣戲劇,是公共電視理所當然的責任。(莊坤儒攝)公視節目部經理於蓓華相信,廣納各種題材,不害怕嘗試任何戲劇類型,引領產業做出優質的台灣戲劇,是公共電視理所當然的責任。(莊坤儒攝)

考量國際平台對高品質影音的需求,製作規格從HD提升至4K。為此不只攝影設備提升,劇中每個場景的陳設與配置也都十分講究。5個單元的色調、家庭的裝潢都隨著劇情各別定調,每個科幻元素都力求逼真。

例如〈茉莉的最後一天〉茉莉媽媽來到朋友兒子正在進行腦科學研究的實驗室,坐上手術椅頭戴感知儀器,便能夠窺知死去女兒腦中的記憶。整座實驗室便是美術人員在空屋內從無到有搭建出來。於蓓華舉例,想營造一個高科技的場景,如果頭上戴的儀器變成保麗龍碗或安全帽就會很可笑,令觀眾無法入戲。所以整齣戲雖然有許多虛構的科幻元素,卻因為場景的細節逼真,讓觀眾相信劇中所演是合乎邏輯的,自然能沉溺於看戲的樂趣。

場景逼真、劇情精彩,登上國際平台當然勝券在握,Netflix在看過公視提供的17分鐘片花後,旋即敲定同步上架的合作機會。

帶動話題,國內外迴響不斷

正式播映前,Netflix在臉書粉絲頁放上1支《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3分鐘的預告片,剪輯了劇中媽媽們對孩子學業成績的殷殷叮嚀與強烈期盼:「如果你像我一樣放棄一切,你的自由、你的工作、你的頭銜、你全部的一切……犧牲一切是換來什麼啊?」交雜孩子或哭或喊的反抗:「你以為我想被你生出來喔!你那時候有問過我們嗎?」搭配快節奏的配樂,情節緊湊令觀眾震撼不已。與粉絲頁上其他短片平均約數萬個的點閱數相比,此預告片迄今已有156萬觀看人次。

用科幻元素來處理富有討論空間的教育議題,公視收視群通常都落在40歲左右中產家庭;但是《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以獨特的奇幻色彩成功吸引了年輕觀眾,顛覆他們對公視戲劇總是嚴肅沉重的刻板印象。

網路影音平台的無遠弗屆,讓公視戲劇穿透了同溫層,也穿透國界。截至11月,《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仍是日本Netflix精選熱門劇集裡的第一名,許多網友用「毒親地獄」來形容自己的感同身受。美國《紐約郵報》旗下的娛樂網站「Decider」給予正面肯定,建議觀眾不要錯過。

雖然沒有歐美國家製作影集的高預算,但工作團隊仍拍攝出媲美國際戲劇的好作品。台灣影視產業的軟實力,不容小覷!雖然沒有歐美國家製作影集的高預算,但工作團隊仍拍攝出媲美國際戲劇的好作品。台灣影視產業的軟實力,不容小覷!

公視作為國家的公共媒體,以「重要議題和觀念的分析和解釋」為節目製作目標,深知引導議題的社會責任,立場不能過於偏頗,「需要檢視自己在媒體提出的角度和觀點,檢驗自己的選擇判斷有沒有失準。」於蓓華表示。所以《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從初期規畫到後期宣傳,整個團隊都謹記吳曉樂提醒的「不要妖魔化爸媽」。

戲裡不是只有孩子單方面的承受父母施加的壓力,劇中也呈現外在環境有形無形的壓迫,是如何影響著父母。整齣戲都緊扣著台灣社會對成功的單一標準 ,這樣堅信不移的主流價值如何扭曲了家庭裡的親子關係為主題。「不是爸媽的錯,也不是單一制度的問題。今天大家根深蒂固的價值不改變,制度修得再完善也沒有用;教改改得再不計較分數也沒有用,因為你心裡會計較。」於蓓華說。《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確實反映台灣超過一個世代的共感,大家都深受其苦。

此劇赤裸地將因社會價值觀而扭曲的親子關係,真實且毫不避諱地攤在觀眾面前,因為太痛苦、太真實,許多人看戲後會勾起不快樂的回憶。有鑑於美國曾有影集播出後造成高中生自殺的模仿效應,為此公視在每個單元前加入由劇中飾演小孩的演員講述的溫馨小語。例如「愛是關懷、擁抱、尊重,但不是傷害,你今天說愛了嗎?」、「緊握著雙手並不能控制什麼,記得隨時給對方一個大大的擁抱。」也找來深諳心理學、親子關係等領域的專家在影片後導讀,談夫妻、親子相處、情緒勒索等,提醒觀眾如何在現實生活中化解類似的情境。公視甚至與全台張老師基金會合作,編織一張縝密的安全網,在碰觸議題時做足細緻的準備。

劇組在空屋搭建出〈茉莉的最後一天〉裡充滿科技感的腦科學研究室,每個細節都能看到導演陳慧翎對美術的要求。劇組在空屋搭建出〈茉莉的最後一天〉裡充滿科技感的腦科學研究室,每個細節都能看到導演陳慧翎對美術的要求。

培養多元的台灣戲劇

放眼國際影劇的多元,台灣戲劇大多限縮在家庭倫理劇與偶像劇。當戲劇類型趨向單一,觀眾的文化素養就無法提升,節目題材越多元,大眾就有更多的思考空間。商業電視台有太多被左右的因素,揹著承重包袱就難有開創性的嘗試,公視除卻了商業考量,自然能嘗試更多戲劇的可能。

例如2019年2月即將推出的《魂囚西門》,是公視第一部心理驚悚劇。改編自台灣作家九色夫的同名小說,由歌手蕭敬騰飾演一名幫鬼魂諮商的心理治療師,治療對象千奇百怪,有分不清是雙重人格還是被流氓附身的美女,有被困在鏡子裡宣稱死於30年後的女高中生等。透過心理層面的深入探討,刻劃人性對幸福與安全感的追求、對摯愛無怨無悔的陪伴與守候……等。隨著諮商一位又一位的個案,原本陷入人生低潮的主角也逐漸解開自己的心結,重拾人生的自信與主導權,呼應了九色夫所寫:「人心即鬼神!除心魔即是渡化人,但要渡人就得先渡己。」

公視提供影視人才更多元的創作空間,藉由一次次的經驗累積,如驚心動魄的警匪槍戰、恐怖駭人的殭屍鬼怪等,都難不倒台灣戲劇。公視提供影視人才更多元的創作空間,藉由一次次的經驗累積,如驚心動魄的警匪槍戰、恐怖駭人的殭屍鬼怪等,都難不倒台灣戲劇。

而另一部作品《我們與惡的距離》則從無差別殺人事件出發,探究加害者和被害者家屬的內心狀態,其中牽扯出媒體的反思、人權法律的掙扎等各種社會的樣貌,也是公視明年的精彩作品之一。

培養孕育影視人才的沃土,公視已經二十多年的節目「人生劇展」,許多新銳導演的第一支長片都在此得到實踐。多年下來,敘事方式都以寫實為主。為了提供產業更具開創性的嘗試,公視在2017年開始了「新創電影」的節目製作,歡迎各種天馬行空的徵案,警匪、恐怖、驚悚、科幻、喜劇等類型不拘,讓創作者有更多說故事的空間。

如此開放性的徵案一開,果然吸引了許多有創意的企劃,像是帶有奇幻色彩的靈異片《無界限》,描述西元2020年全人類無預警陷入昏迷,49秒後人們醒來,大家都可以看到鬼,當人鬼活在同一個世界,會是何種令人意想不到的光景!

《完美正義》就是台灣少見的警匪片,想要製作吸引人的警匪片,槍戰場面、子彈特效都必須到位,至於恐怖片裡的特殊化妝又是另一門學問。這些影視背後所必須具備的能力,都需要透過一次次經驗累積,才能讓影視產業更加精進。

公視推出「新創電影」節目,並將作品帶進戲院,致力開發台灣戲劇的各種可能。公視推出「新創電影」節目,並將作品帶進戲院,致力開發台灣戲劇的各種可能。

公視以電影規格製作電視節目,並與戲院合作舉辦影展,提供大眾不一樣的觀影經驗。除了在頻道播放,公視還將這些優質的戲劇送往國際影展參展,也都屢屢獲得佳績,例如入圍蒙特婁世界電影節的《濁流》,入圍釜山國際影展的《最後的詩句》。

先在國內把戲劇做好,培養觀眾,促進影視產業良好的循環。在網路影音平台興起的現代,觀眾超越了國籍,唯有不斷提升戲劇的品質,才能吸引國際目光。期待公視所帶來的養分,為台灣戲劇帶來更多的可能性,讓世界看見台灣文化與影視產業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