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南向政策資訊平臺
嘉南平原過去缺乏灌溉系統,嘉南大圳興建後,才成為台灣糧倉。 (莊坤儒攝)
這趟「分段環島」的旅程,不如平時騎車的優閒,必須帶著幾分決心與熱血,從上下車方式開始,就要調整成正確的姿勢,才能降低身體在漫漫旅程中受傷的風險。除了外在模式的改變,也要開始習慣不用「搜尋引擎」認識世界,因為在地鄉親知道的故事,比網路上的更多、更精彩。
木都嘉義:日式老建築的再生尋找歷史的旅程,從「木都」嘉義開始,以北門驛為起點,彷彿走入台灣在日治時期林業興盛的時光。
提到嘉義市的歷史,尤其是日治時期的老建築,當地的文史工作者都會推薦「玉山旅社」的老闆余國信,來擔任引路人。擁有多年導覽經驗,加上經營的店家就在北門驛對面,余國信隨手拈來就是一段鐵道歷史。
我們將單車停放在玉山旅社外的小公園,轉入這棟屋齡約70年的木造建築,一抬頭就看見白底紅字的古色招牌,以及當初開幕掛上的匾額,彷彿通過門後,就能穿越到過去的時光。「你好你好!久等了!」余國信雙手作揖趕了進來,一開口就用流利的台語與我們打招呼,也提醒店員趕緊送上店內招牌咖啡。
「以前這家店是作『黑』的(性交易),從玻璃門往裡面看,都一片暗,走過的人都對它指指點點。只有我,帶導覽的時候會特別介紹它的故事。本來我只敢在外面看,後來人多壯膽,我就走進去看看。」余國信與店老闆有了交情,一聽到他有意出租店面,心裡那股熱愛人文與舊建築的熱情受到攪動,開始找朋友合夥投資。不過,幾十年的老屋,早已「傷痕累累」,余國信與朋友決定整修房子,以保持原有構造為前提,進行翻新補強的工程。
「建築是一個時代的縮影,這棟房子歷經不同時代,留下了數不清的痕跡。在作『黑』的之前,這家店其實是販仔間(台語:旅社)。過去北門驛一天有四班火車,有人上山砍材,有人從竹崎來市區做生意,老闆就開旅社,賺時機錢。」余國信認為,老房子的感動來自背後的故事。雖然曾經面臨經營危機,但貴人總會及時出現,電視劇「五味八珍的歲月」與電影「黑貓大旅社」租借此地拍攝,便讓玉山旅社渡過瓶頸。
離開前,我們請余國信推薦在地小吃與景點,他立刻回應:「東門雞肉飯」,然後指著牆上掛的「嘉義文化地圖」,點出其他老屋改建的店家。我們記下他的推薦之後,前往享用午餐,緊接下一個景點──嘉義文創園區。
騎行在嘉義市區裡,所見不乏經濟實惠的傳統小吃,但更引人注意的是老屋改建的店家,這股「舊屋新建」的趨勢,似乎正不斷擴大,而近幾年修建完成的嘉義文創園區,其前身正是全台歷史最悠久的酒廠。
在地影像工作室「種種影像」的成員王郁敦向採訪團隊介紹園區內的特色店家。種種影像由剛畢業的年輕人組成,他們透過影像紀錄家鄉嘉義的故事,尤其是那些努力實踐夢想、勇於創新的青年。而園區內的店家,有不少都是他們記錄過的對象,無論是花藝創作、戲劇拍攝、甜點製作,擁有不同理想的人,都在園區裡租下了一個空間,期待更多人看見並參與他們的夢想。
菁寮嫁妝街:地方繁榮再現離開嘉義市區,回到台1線上繼續旅程,經過北回歸線標誌後,進入台灣的熱帶地區。直行一段時間後,右轉進入南84道路,邁向菁寮老街。
俗稱「嫁妝街」的菁寮老街,地上是紅磚鋪成的道路,兩旁是低矮的平房,其中一棟是有250年歷史的「金德興阮家古厝」,從外觀就可以感受到清朝年間的歷史風味。同條街上,還有當年的黃家販仔間,是日治時代嘉義台南兩地商人往來的驛站,旅人常會在此休息一晚,隔天再繼續趕路。雖然旅社約在1950年代結束營業,其第四代子孫黃永全仍在附近經營民宿,並從事文史工作與導覽。
「以前菁寮是『好野人庄』(有錢人村莊),這裡有五、六家酒館。有些老婆會躲在酒館對面的巷子裡,等著酒館裡的老公出來,所以這個小巷叫作『找尪巷』。」黃永全對當地的歷史軼事瞭若指掌,從嫁妝街、台南遠東花布說到木造街屋與當地年邁的匠人。
菁寮社區不大,卻擁有許多歷史悠久的店家,「進成自轉車店」成立於1926年,是黃永全的父親所經營;「豐昌商店」於1929年創建,老闆是第四屆冠軍米得主崑濱伯,也是電影無米樂的主角;「瑞榮鐘錶店」在1946年開幕,店內有百餘件古董鐘表,在整點時會一起鳴響,彷彿無人交響樂團。
黃永全就像村長,帶著我們拜訪各個老商家,一邊熱情地說著店家的故事,一邊關心老技師們的身體狀況。我們好奇地問黃永全,沙啞的聲音是最近導覽太多導致的嗎?他不好意思地回答:「對啊,不講大聲一點,後面的客人聽不到就會抱怨,以後就不來菁寮玩了。」
這些難得的故事,若不是單車旅行,就難以隨時停下來詢問。騎車速度雖然不快,卻可以更深地看見台灣隱藏的角落。下一個歇腳處──新營糖廠,就在車站附近,我們買了台糖特有的核桃蛋黃鹹冰棒後,結束今天的旅程。
瑞榮鐘錶店營業超過70年,老闆殷瑞祥今年已經93歲,店內的古鐘於整點時會一起鳴響。 (莊坤儒攝)
隔天一早,前往柳營的劉啟祥紀念美術館。途中多是平緩的路段,可以輕鬆地騎車,享受收割季節的農田景觀。遇見奇美醫院後,再騎行約5分鐘,右轉進入南110道路,美術館就在前方。
第一次看見劉啟祥紀念美術館,會被它西式的建築外觀與色彩吸引,氣派的大門與寬廣的庭院,這裡是昔日「府城第一家」劉家的住宅。家庭成員走訪過歐洲與日本,因此這棟建築反映出多元的文化特色,西洋的外觀、日本的元素、台式的構造。
一套米色西裝,加上方框眼鏡,劉啟祥的長子劉耿一說著優美的台語音韻,舉手投足散發著紳士氣質。他指著畫室的一隅,回憶當初的陳設,「小時候我都逃學去抓蟋蟀,過去的田野很美,溪流很乾淨,渴了可以直接捧溪水喝。」柳營的自然美景深刻烙印在劉耿一心裡,如同他的父親總是將田野風光畫進創作裡。
離開畫室,走進頤樓一看,可以發現裡面保留了台灣的廳堂構造,而其他房間則展示了劉啟祥在不同時期的畫作。從日本、法國,最後回到高雄定居,身為台灣第一代留法的學生,劉啟祥不但留下許多聞名國際的畫作,也在晚年開設美術研究所,教導學生繪畫,之後更與友人成立南部美術協會,也就是現在美術界知名的「南部展」。
看著整修後的頤樓,劉耿一眼裡盡是滿足,與父親的回憶也跟著活了起來。「以前那個屋簷有蛇會躲著,我就拿桿子刺,不小心把爸爸的畫刺了一個洞。雖然他說沒關係,但是我看他的表情,知道他心裡很痛。」劉耿一笑著回憶。
有故事,才是真正存在我們加緊腳步,前往善化牛墟,希望趕在市集結束前,喝上一碗道地的牛肉湯。經過一小時多的努力,終於到了目的地,馬路兩旁許多攤販擺著古董、農具、水果,騎了一段距離後,才會看見左方販賣小吃的市場。
258牛肉攤前,已經大排長龍,點餐的喊聲此起彼落,我們趕緊選了個位置坐下,點了一碗熱騰騰的牛肉湯。舀起一匙,裡頭滿滿的肉塊,只要60元。座位一旁,還有販賣新鮮的牛肉,從屠宰場直運過來。
問起258店名的由來,老闆娘說:「我們一個月只有2號、5號、8號營業,開店前天晚上12點就會來備料、熬湯,很多人早上五點半就來排隊了。」身為第三代的老闆母親表示,台灣有三大牛墟市集:北港、鹽水、善化,其中善化的規模最大。雖然近20年來耕耘機取代牛隻耕田,市集已經不再販賣牛隻,但是仍有新鮮的牛肉與料理,吸引許多老饕慕名而來。
填飽肚子後,接著從牛墟外環道離開,沿著178縣道,一直騎到善化啤酒廠,左轉回到台1線,經過一小時左右,右轉進入171縣道,最後抵達烏山頭水庫。
烏山頭水庫與嘉南水圳於日治時期建成,歷時10年。工程鑿穿山壁引水,使灌溉的水田從5千公頃提升至15萬公頃,嘉南平原就此成為台灣的糧倉。
烏山頭水庫是這趟旅程中,坡度最陡的一段。進入園區後,要先騎一段上坡,才會到達水庫旁的堤岸。騎行在堤岸上,一旁是茵藍的湖面,另一旁是翠綠的樹林,四周廣闊。騎車時,強風不斷迎面襲來。再往前進,會看見興建水庫的日本工程師──八田與一的紀念銅像,而妻子外代樹的墓就在後方。當年八田與一前往菲律賓的途中,所搭船隻遭魚雷擊沉,因此身亡,而外代樹於日本戰敗後,不願回到故鄉,選擇在水庫出水口自盡,與丈夫長眠台灣。
偉大的工程,有時讓人感到陌生,但背後的故事,卻能引人景仰。
最後一站,是台南市區的「聚珍台灣」書店,創辦人王子碩認為台灣人普遍不認識自己的歷史,從過去的英雄人物、傑出的藝術家,到產業發展由來,都呈現了記憶斷根的現象,因此決定要用有趣的方式推廣台灣歷史。
店內擺放許多跟台灣歷史相關的書籍,最具特色的應該是「台灣古寫真上色」,透過考察,為黑白照片重新上色,讓現代人更貼近過去生活的樣貌。推出後,在網路上引起廣大迴響。
台灣人對於歷史的好奇,的確讓王子碩感到驚喜,原本以為開書店會「小賠」,但上門買書與線上訂閱的顧客不少,這股認同的力量,支持了聚珍台灣持續下去。
「當人們不認識身旁的事物,就無法產生認同,看見其價值。」王子碩的話,正好是這趟騎訪台灣歷史的註腳。那些古老的商店與遺跡,若不知道其在歷史中的角色與功能,就無法理解它被保存的重要性。
想要更了解台灣的美,就騎車上路吧!騎進台灣鄉鎮的小路裡,騎進人們不常駐足的店裡,騎進台灣歷史的故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