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南向政策資訊平臺

回味老冰店 麻豆龍泉&旗山常美冰店

回味老冰店(林旻萱攝)

回味老冰店(林旻萱攝)
 

沒有華麗的裝潢,卻有新鮮熬煮的配料;沒有強力的冷氣放送,卻有甜蜜的透心涼。走一趟位於麻豆、旗山鄉間的老冰店,「呷」一碗冰,體驗質樸的古早味、懷舊的人情味,清涼一夏!

 

時間的更迭讓台南麻豆中央市場從繁華轉為蕭條,隱身在市場內的龍泉冰店卻仍吸引著舊雨新知前來吃冰,它歷久不衰的秘訣在那裡?而高雄旗山常美冰店,曾歷經兩次翻新,卻依舊維持老店純樸的味道,走過歲月的洗禮,能夠不被景氣淘汰,是什麼樣的力量,讓老冰店歷久彌新?

七點吃冰當早餐

夏天天亮得早,龍泉冰店第三代的媳婦朱淑美凌晨六點早已開始備料,她雙手握著扁平的長棒,快速又俐落地往大鍋裡「舂」(搗的動作,閩南語讀音為tsing),高溫烹煮的黑糖粉漿,不斷冒著深琥珀色的泡泡,好似小型的火山噴發,這時火候若是拿捏不好,以蕃薯粉為底的粉漿可能結塊或燒焦,冷卻後,就是彈Q綿密的黑糖粉粿。

農忙時節,七點就有客人上門吃冰,因為一早五點就已到田裡,八點工作告一段落,正是烈日當頭,來龍泉吃一碗粉粿愛玉冰,不僅「止喙焦」(閩南語止渴之意),還有飽足感,就像吃早午餐。第二波客人是到市場買菜的家庭主婦,外帶秤斤賣的愛玉、粉粿,回家自製甜湯。

朱淑美一邊不停歇地熬煮紅豆、芋頭,一邊說著:「粉粿中加入黑糖,對烈日下大汗淋漓耕作的農民來說,還有退火的功效。我們的黑糖粉粿,用的是新竹寶山的紅糖,基底蕃薯粉是100%純的地瓜粉,不像坊間還會添加樹薯粉或是食品添加物,這是粉粿軟又Q的秘密。」因為用料實在,客人吃完冰,還會進一步買白糖、黑糖、愛玉子等原料回家。 

老客人上門會說一聲:「加粉。」加粉?原來是要在剉冰或湯圓中加入麵茶粉。這也是龍泉剉冰充滿古早味的特色,剉冰的許多配料都是澱粉製作的,朱淑美解釋:「以前缺衣少食的年代,由於什麼材料都沒有,地瓜最多,用蕃薯粉作成粉粿、粉條,用麵粉作成麵茶,作為剉冰的配料,對從事農作的人來說,吃冰消暑,還可以吃飽。」

棄學業接老店,傳承家業

龍泉已有近百年的歷史,第一代楊井年輕時,用扁擔挑著擔子,跟著野台戲班到各鄉鎮的庄頭賣清冰,結婚後,陸續生了二子六女,於是改推著攤子在麻豆光復路的市場前賣刨冰,冬天兼賣蚵嗲與圓仔湯,客人都叫他「蚵嗲井仔」,或是「賣冰井仔」。

1951年政府興建了麻豆中央市場,楊井把店開在中央市場內,由於他當時住在麻豆龍泉里,因此店名取為「龍泉」。

除了賣冰,楊井還兼做賣糖生意。這是因為台灣光復後,台糖公司為鼓勵農民繼續種植甘蔗,在1946年實施「分糖制度」,農民可以將甘蔗送交糖廠壓榨後,所分得的糖換成「寄存棧單」,到市面轉售成現金。由於麻豆陽光充足,又佔烏山頭水庫與嘉南大圳灌溉的地利之便,源自日治時期明治製糖會社的總爺糖廠,製成的糖晶亮濃郁,遠從豐原、彰化製餅業者皆指定要總爺糖廠的糖,楊井收購棧單買糖後,經常帶著兒子、捆工送糖到中部,生意興隆,直至棧單制度沒落。

1956年楊井想要退休,原來的蚵嗲冰店就由大兒子楊清貴繼承。次子楊清發為了自立門戶,向已成家立業的大哥借了錢,標會在市場內開了另一家冰店。但債務纏身的楊清發,憂悶的躺在床上,對著剛高中畢業的兒子楊海龍嘆氣,手勢比出「五」,要兒子至少在家裡幫忙五年。

楊海龍最後選擇放棄學業,幫爸爸還債,立下「一定要成功」的志願,勤勞的他一早四點起來幫媽媽洗愛玉、煮粉粿,幫助弟妹念到大學,也讓冰店的生意逐漸上軌道。
 

麻豆中央市場隨時代演進而沒落,但龍泉冰店始終如一的美味冰品,仍吸引著舊雨新知。(林旻萱攝)

麻豆中央市場隨時代演進而沒落,但龍泉冰店始終如一的美味冰品,仍吸引著舊雨新知。(林旻萱攝)
 

古樸的店景,實在的滋味

五年的時光,楊海龍不僅幫忙還清了債務,又在中華電信找到工作,孝順的他一早備好料,七點去上班,下班後再幫媽媽炒麵茶。

他的勤懇也反映在配料的製程與用料上,例如選購阿里山產的愛玉子,雖然成本高,但洗好的愛玉凍品質穩定。對原料的堅持,從湯圓也吃得出來,這幾年來,許多湯圓店為貪便宜或便利,用進口糯米或糯米粉,楊海龍卻仍堅持按照第一代的作法,只用台灣出產的糯米來做湯圓,從洗米、熬成米漿,脫水作成乾粉糰(又稱粿粹),再揉成糯米糰,每年客人都等著國慶日一到,龍泉開賣彈Q的湯圓。

還有麵茶也是慢工細活,一袋十公斤麵粉,一次約炒五公斤左右,必須慢慢放入炒鍋中,炒製四、五個小時。這些配料的製作,十分費工,每一天都要重複瑣碎、繁複的流程,才能熬煮出新鮮、實在的配料。勤懇的堅持,成為老店長青的秘訣。

也因這種樸實無華的味道,吸引電視影集「想見你」借此店場景,拍攝莫俊傑奶奶的古早味冰店。「想見你」火紅後,龍泉冰店成為「觀光景點」,不少追劇粉絲來此打卡、朝聖,在新冠肺炎防疫期間,小鎮卻出現排隊風景。

楊海龍四年前從中華電信退休,冰店也逐漸交班給兒子楊竣翔。「兒子像我們家的衛生股長,在防疫期間,要求客人一定要戴口罩才能點冰。」楊海龍肯定兒子的用心,可以成為老店接班人。

麻豆中央市場歷經二次火災,也讓陳舊的市場更將傾頹,近年來面臨拆遷問題。楊竣翔說:「我們已尋覓好地點,但對許多老客人來說,老店保留了許多回憶;曾經阿公帶著孫子,現在這個孫子又帶著阿孫,一定要坐在昔日的那個老位子,因此希望為老客人開店到真正要拆遷之時再搬。」朱淑美在旁溫柔地支持著兒子的決定,「真材實料,我相信,再一百年都不會被淘汰!」

常美冰店,講法語、義大利話嘛ㄟ通

高雄旗山五保的街上,紅瓦斜屋頂的常美冰店,被炙熱的陽光曬得發亮。印尼的移工陪著雇主來吃冰,第二代老闆郭國格用印尼話與移工聊了起來;美濃的「香蕉與黑膠三合院民宿」特別推薦法國籍的客人騎腳踏車來吃冰,因為不用比手劃腳,會說法文的老闆可以幫忙點冰吃;聖若瑟天主堂的義大利神父也喜歡來串門子,原來第三代女兒義大利話說得溜;當然說英語也沒有問題,常美冰店還拿過行政院「英語服務標章」。這家鄉下冰店,讓老外很驚訝,怎麼這麼國際化!

原來第二代的老闆郭國格是文化大學法文系畢業,18年前自中華航空退休,接下老店。但他在華航時,派駐過印尼,到過最熱的沙烏地阿拉伯、最冷的阿拉斯加,人生閱歷豐富;會說義大利話的是曾到米蘭學過設計、郭國格的女兒郭怡伶。

促使郭國格54歲時提前退休,是因為父親過世時,當時派駐在地球之極安克拉治,有著來不及回來看父親最後一面的遺憾。休假回鄉時,又心疼媽媽與妹妹辛苦守著老冰店,「錢賺再多也沒有用」的反省,決定返鄉幫忙。

但是從派駐國外,有司機、坐著雪弗蘭轎車上班的經理,到穿著膠鞋,靠體力勞動煮紅豆湯、做冰棒的冰店老闆,郭國格說:「就是做什麼工作就像什麼。」他回憶當初在第二次波灣戰爭期間,派駐沙烏地阿拉伯,身處戰地,戰機整天在上空盤旋,街上都是美軍,座位後方還放著預防化學武器的防毒面具,他也一樣捨命陪公司,駐守戰地,「賣冰算不了什麼!」
 

旗山常美冰店第二代傳人郭國格、第三代郭人豪(右),用心維持老店純樸的味道。(林旻萱攝)

旗山常美冰店第二代傳人郭國格、第三代郭人豪(右),用心維持老店純樸的味道。(林旻萱攝)
 

開店還債,三代傳承

郭國格透露,他原先是想回家幫忙,卻是媽媽反過來幫他,每天總是提前備好料、熬好紅豆、芋頭,來讓他賣冰。

94歲的郭李常美聽到兒子的話,搖著手說:「兒子回來幫了很多忙。」彼此體貼的心溢於言表。事實上,郭家小孩是從小幫到大,尤其是大女兒郭素雲,從念夜校下課,到財團法人香蕉研究所工作下班後,店裡都有她端著冰碗的身影;連現在退休了,還是在分店幫著忙。這家位於美濃,有著庭園造景的分店,是郭李常美86歲時所開,還新增加了杏仁豆腐、豆漿口味的冰淇淋等新產品。

老阿嬤有著驚人的生意頭腦與動力,她笑著解釋說:「之前想說要退休、去旅遊,但哪有一年365天都在旅遊的!」還是賣冰比較實在。

其實,常美冰店與史料記載台灣最早發明枝仔冰的「旗山枝仔城」有血緣關係。旗山枝仔冰創辦人鄭城,與郭李常美的丈夫郭正輝是同母異父的兄弟。郭正輝成年自立後,與親友在旗山街上開了麻油廠,由於早期生活清貧,太太郭李常美為了貼補家用,1945年就在家裡開了雜貨店,賣金紙、麻油、味噌,連帶也賣紅茶、冬瓜茶等涼水。

不料郭正輝為友人作保,受到連累欠了債,郭家房子被貼上封條,郭李常美為了還債賣起枝仔冰,還在房子後面養豬,增加收入。1966年兒子要去念大學,還得賣豬籌措學費,想起先前艱苦的日子,老人家努力止住眼中的淚水。

漸漸地還完債,累積了積蓄,1982年郭李常美大膽投資數十萬元,購買冰淇淋機,善於創新的她還開發冰棒口味多達16種,現在冰店牆上琳瑯滿目30多種的冰品,都是她開發的。經常一群實踐大學的學生衝到店裡吃冰,剛好香蕉清冰賣完了,郭李常美閃進冰店後方,旋即做好清冰出來。有次她用冰杓挖出一球五顏六色、綜合口味的冰淇淋,加上一球清冰、紅豆芋頭等配料,讓學生誇讚她,好像是變魔術一樣,「魔法阿嬤」名聲也不脛而走。

老店的續航力

常美冰店2003年獲得統一超商設立的好鄰居文教基金會青睞,加入「老店大翻新」計畫,翻修老店,在媒體報導的曝光下,為老店帶來全國的知名度。

反倒是「走遍世界」的第二代郭國格,守著母親的配方、做法,沒有改變,只是隨著科技的進步,將製作冰棒的機器改為半自動,例如現在可由機器代勞充填、拔冰。郭國格說:「過去我的母親都用雙手來搬動冰桶,多年來,出力的食指、大姆指都已變形。兒子郭人豪想出在冰桶上加一個提手,簡單的設計,省力又好操作。」

郭人豪2009年自台南藝大畢業那年,旗山因八八風災,水淹及膝。學紀錄片出身的他回憶說:「第一件事不是先救災,而是拿起相機作紀錄。」由於位於旗山郵局對面的分店被淹掉,家裡需要幫忙,郭人豪因而留在旗山接班。

郭人豪與姐姐郭怡伶運用阿嬤剷冰的意象,加入設計元素,重新裝修老店。坐在老店,吃著甜蜜細緻的清冰,感受悠閒的鄉間風情,時間也在此定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