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南向政策資訊平臺
努瑪工作室進駐屏東潮州的三共社區,為地方帶來許多歡笑。 (林格立攝)
提到藝術,你腦中會浮現什麼?美術館、國家音樂廳?藝術這兩字,對許多人而言常是充滿距離感。然而有位台北女孩樂雅琪,因工作而接觸藝術,從此愛上;另一位則是來自印尼、已在台灣駐村超過十年的藝術家I Wayan Sadera,他走入社區,參與藝術裝置、嘉年華戲偶的製作。理念相近的兩人,共同成立努瑪工作室,進駐屏東,他們相信藝術可以融入生活,為社區注入活力。
場景來到印尼峇里島,一位七歲小男孩來到叔叔跟前,叔叔把雕刻工具交到他手上,沒有任何指導就讓男孩試著刻出一顆雞蛋。「我就是盡力把雞蛋刻圓。」這是藝術家Wayan對自己第一件作品的回憶。豐厚的文化底蘊,造就了峇里島的藝術氣息,而從小浸潤在藝術氛圍裡的Wayan,村子裡的人九成都從事雕刻工作,好似內建的基因,工具一到手,很自然就刻了起來。
長大後的Wayan也以雕刻為生,製作觀光紀念品,然而雕刻對Wayan來說,是工作,是生活,但談不上是夢想。直到夢想社區文教發展基金會邀請Wayan來台駐村,藝術才真正與他的生命有了連結。
在夢想社區孵出夢想位於新北市汐止區的夢想社區文教發展基金會,創辦人是熱愛嘉年華遊行的蔡聰明。體內流著狂放血液的他,參加過世界大大小小的嘉年華,他穿著丁字褲、踩高蹺、全身塗滿顏料,甚至為此學習噴火特技。蔡聰明看到國外居民親手製作道具,踩街時人人臉上充滿自信,那股強大的向心力與活力,讓他十分感動。於是他在2000年成立基金會,2002年舉辦第一屆夢想嘉年華,將歡樂的活動風氣帶回台灣。
就是一股相信藝術自由的精神,基金會邀請了來自各國的藝術家來台駐村,製作遊行花車、大型戲偶等,也以藝術家的創作妝點社區環境。而出生峇里島藝術重鎮烏布的Wayan,在2009年受邀來台,Wayan回憶第一次來台駐村,待了一個月,主要是在基金會裡製作遊行道具。他說,這次的經驗就是工作,並沒有太特別的感受;隔年,基金會再次邀請Wayan來台,並安排他前往基隆壯觀社區指導遊行道具的製作。雖然語言不通,但藝術創作與肢體表達模糊了語言的界線,居民親切地與Wayan互動。看著居民從不會到會,大家認真學習的神情,彼此齊力完成道具製作。那份滿足的成就感,深刻地留在Wayan心裡,讓他覺得好像能留在台灣做些什麼。
走吧!一起南漂就這樣一年又一年,基金會持續邀請Wayan來台,駐村的時間也一次比一次長,不知不覺Wayan已在台灣駐村超過十年了。
除了製作花車道具,Wayan也創作藝術裝置,走在夢想社區裡隨時都能與Wayan的作品相遇。大廳裡以回收廢鐵創作的章魚燈飾,沒點燈時是工業風、帶點粗獷感的大型裝置;點上燈,光線從鏤空的鐵件透出來,映在天花板和牆壁上,像是剪紙的光影,為空間增添魔幻氛圍。電梯口以竹編和鐵件組成一座有著魚外型的置物架,張著嘴表情生動。大樓裡還有整間以馬賽克拼貼裝飾的衛浴間,同樣是出自Wayan之手。原本看似平凡的社區大廈,卻因為有了Wayan和其他藝術家的作品而充滿活力。
Wayan在夢想社區找到自己想用藝術帶給人們歡笑的夢想,也結識了在基金會工作的台北女孩樂雅琪。大學念國貿系的樂雅琪,進了基金會後,成天與藝術家相處、薰陶,加上基金會早期以培植各地社區參加嘉年華遊行為使命,樂雅琪常跟著全台跑透透。和Wayan一樣,樂雅琪也愛上這種人與人之間互動的情感,再加上她欣賞Wayan作品裡頭的真誠,「看了他的作品就會感受到他的生命所在,會打動人。」樂雅琪表示。
兩人想深入台灣鄉村,用藝術為社區帶來活力的理念契合,於是樂雅琪邀請Wayan一起成立努瑪工作室。正在煩惱落腳處的他們,在朋友的牽線下,認識了屏東潮州一間老宅的屋主,彼此一拍即合,屋主大方出借房子給他們進駐,一同為活絡潮州三共社區而努力。
點亮鄉村,讓社區發光位於三共社區的吳家老宅,主建物保存完整,但五、六十年沒人居住,內部還是荒涼的讓人不敢靠近。努瑪工作室進駐後,將屋內重新粉刷,利用居民提供的竹材、老宅的木門,在Wayan巧手下,變成獨一無二的吧台,天花板則用彩染的布匹裝飾,營造溫馨舒適的感覺。
樂雅琪笑說:「努瑪剛進駐時,居民不太認識我們,又很好奇,常常在外面探頭探腦。」樂雅琪見狀,都會主動招呼居民進來坐坐聊天。在一次次的互動中,居民慢慢了解他們,樂雅琪也聽聞許多三共的故事。於是她邀請當地社區共同製作了《戲說三共》的戲劇節目,劇本、台詞、道具、演員,通通從無到有。Wayan為戲劇製作許多神情生動的面具和戲偶,樂雅琪則帶著居民們排練。樂雅琪笑說,起初選角時,大家都有點害羞,不斷推辭;結果第一次排練後,長輩們各個興致高昂,紛紛詢問還有沒有角色可以演。
樂雅琪表示,這座老宅曾是附近孩童的遊樂場,而老宅羊舍過去生產的羊乳,滋養了當地居民。雖然傍晚時分大家聚在一起聊天、小孩一旁玩耍的場景已不復見,但這些點滴都能透過戲劇呈現,讓年輕人了解在地的故事,串起世代的記憶。戲劇開演當天,居民齊聚努瑪工作室,每個人都笑容滿面,社區因為這件盛事,活絡了起來。
先了解當地的故事,了解居民眼中的社區,再進行靈感的發想,是Wayan習慣的創作方式。Wayan說:「透過作品能幫助村莊變美,充滿藝術氣息,更重要的是,讓年輕人知道創作的概念,作品和自己社區的淵源是什麼。」
樂雅琪進一步指出,社區規劃最重要的是要怎麼向人家介紹自己的社區。「都市裡因為人與人的關係疏遠,所以別人不會在意你住的社區有什麼;但在南部,重視的是你這個社區有什麼,而我們可以透過藝術裝置,讓大家發現社區的特色。」
就像努瑪工作室為屏東鹽埔的新二社區製作的森巴阿嬤,居民認為社區是因為森巴鼓隊而有了名氣,再加上鹽埔鄉盛產花卉,所以Wayan設計了一尊穿著森巴服的可愛阿嬤,並以當地花卉作為造型靈感。當遊客來到鹽埔,被笑咪咪的森巴阿嬤裝置吸引,居民就可以自信地向人介紹自己的社區。
有努瑪的地方就有笑聲努瑪工作室雖然進駐在屏東,但服務的範圍是全台跑透透。今年冬天他們回到Wayan第一次下鄉的基隆壯觀社區,指導居民製作遊行道具。從2010年第一次到訪,如今已與社區結識十年,Wayan叫的出工作坊裡每位大哥大姐的名字;大家看到他們也都熱情的招呼、擁抱。壯觀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蔡秋霖指著牆上的歷年活動照片,細數Wayan指導過的作品,海馬花車、鯊妖、老鷹等等,盛讚Wayan的用心,總是一個步驟一個步驟教得仔細。先竹編骨架,再一層層糊上牛皮紙、漆上防水漆,晾乾後再上色,「Wayan的作品很細緻,表情活靈活現。」蔡秋霖表示,去年Wayan帶大家做了一隻大老鷹,一片片的黏上羽毛,作工精細。翅膀完成時,因為太漂亮了,讓大家都童心大起,忍不住邊穿邊玩呢!
就是這種像家人一樣的情感,讓Wayan和樂雅琪為社區的活力深深著迷。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嚴峻,努瑪工作室沒有案子可接,居民擔心他們餓肚子,三不五時就帶著米啊菜啊來串門子。這陣子他們離開潮州北上工作,三共的居民還會一直問他們什麼時候回去,早已把他們當成社區的一份子。Wayan說他來台灣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次在台灣過冬,不曾經歷冬天的他直說「冷到不敢相信,怎麼會那麼冷!」而當時,朋友帶他去吃了薑母鴨,心裡頭的那份溫暖,他到現在都還記得。就是這些人與人之間相處的點滴滋潤了Wayan和樂雅琪,讓他們想用自己的力量,透過藝術讓地方的故事繼續傳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