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南向政策資訊平臺

與疫同行

台灣公民社會成熟,成功守住疫情防線

台灣文學研究者,陳芳明教授。(林格立攝)

台灣文學研究者,陳芳明教授。(林格立攝)
 

陳芳明
台灣文學研究學者、政治大學講座教授,作品以論述、散文為主,兼有詩作,創作逾30載,嘔心瀝血之作《台灣新文學史》,為台灣文學史提出新視野。

爆發疫情以來,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講座教授陳芳明在FB上分享,去年抱在懷裡、愛笑的孫女,如今已蹣跚學步,跨出人生第一步,阿公卻因為國界關閉,只能透過視訊影像想念在加州的孫女。

「疫情還在迷霧中,還不知道終點在哪裡?」陳芳明說。但他也沒閒著,今年是他在政治大學授課最後一年,教學生涯的最後一門課是「台灣文學史」。九月中旬,政治大學中正圖書館內,由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捐贈的「陳芳明書房」開幕,陳芳明把畢生近三萬冊的藏書捐贈出來,裡頭包括整套的黨外雜誌《美麗島》。「不要佔有,才能擁有。」陳芳明說,捐贈圖書館的書能得到妥善的照顧,圖書館員依照編目陳列,讓他查找資料方便,他就是窩在圖書館裡,才完成大部頭的《新台灣文學史》。

研究歷史出身的陳芳明,侃侃說起台灣日治時期的公共衛生系統。台灣原本是瘴癘之地,跟著日本殖民主義帶入的衛生觀念為台灣公衛打下基礎;殖民者當然不是為島國的人民著想,而是為了當權者的利益,台灣卻因之蒙利,「推動台灣新文化運動的賴和、蔣渭水都是醫生,這是上天給我們最好的近代知識份子,他們老早就有防疫的觀念了。」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這次的疫情,「2003年的SARS,台灣付出慘痛的代價,但是,我們記取了那次的教訓。台灣是個公民社會,公民社會最簡單的一個講法是:我要活下去,別人也要活下去,這就是共存、共感的概念。台灣這十數年來推動的民法修正、男女平權、同性婚姻,都是公民社會的體現。」日前,蔡英文總統獲選為美國《Time》雜誌2020百大影響力人物,陳芳明有感而發,在《蘋果日報》投書:「台灣被世界看見,是因為我們有健康的政治環境與社會環境。這不是蔡英文一個人的領導,而是全民都互相領導。蔡英文總統被看見,是因為全民的公民生活被看見。」

台灣的公民社會已經成熟了,從政府的機制到全民自主防疫,我們守住了疫情的防線,是台灣人能自豪之處。

重新發現台灣,詮釋台灣
工頭堅,網路趨勢觀察家,部落客,國際領隊/導遊。(林格立攝)

工頭堅,網路趨勢觀察家,部落客,國際領隊/導遊。(林格立攝)
 

工頭堅
本名吳建誼,網路趨勢觀察家,部落客,國際領隊/導遊。
鍾情啤酒與威士忌,優遊於生活、娛樂與歷史題材。

2020年原定是東京奧運睽違56年再舉辦的日子,旅遊達人工頭堅花了一年的時間在日本布局,在當地開設接待旅行社,摩拳擦掌地準備迎接東京奧運的商機,卻因一場疫情把原初的規畫都打亂了,正所謂「人算不如天算」。

資深部落客出身,36歲由網路界改行旅遊業,工頭堅為大眾所熟識的是他的國際導遊、達人帶路、重度歷史迷等身分。2015年創辦「Pantravel 旅飯」,2017年成立 Rice Tour 米飯旅行社,工頭堅除了深耕國際市場外,仍不忘關注故鄉台灣的地方創生或在地小旅行的動向,並不時發文倡議。原本發展台灣旅行是安置在人生最後一個階段,卻沒想到因為疫情的關係,被早早提前了。

從國外旅遊轉到在地國旅,對工頭堅來說不是難事,和夥伴堅信車庫創業的信念,公司始終維持小量體的規模。而從興趣發展出來的「酒鬼巴士」,是結合個人興趣和主題專長的產品。

工頭堅長年思索著消費者非參加團體旅遊不可的誘因,他擅長的「達人帶路主題旅遊」是其一。近年來,結合小酌的興趣,工頭堅走訪了國內外酒莊,各地的風土釀造不同風味的酒,是取之不絕的特色題材,酒莊多位在郊區,再加上「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要自駕就沒辦法喝酒,這樣就產生了非參團不可的原因了,說到這兒,他樂得哈哈一笑。

早在二月,工頭堅開了一團日本鹿兒島的地酒團,實地出了團,有了手感,市場反應熱烈,讓他有了信心。唯疫情突起,他把酒鬼巴士的模式轉回國內,先從宜蘭開始,「你知道光是宜蘭就有十座酒廠嗎?」從疫情之初,各國國界封鎖,旅遊業者首當其衝,但工頭堅發現在他的臉書動態牆上,許多同業的朋友開始到各地踩線體驗,不時迸出一個個新的行程,這在工頭堅看來很是興奮,「這是大家重新發現台灣的一個機會。」

「長久以來,我們都不知道如何去詮釋台灣的旅遊。」工頭堅語重心長地說,舉例來說,跟周邊東南亞國家比較,我們到底有甚麼特色是讓人家非來不可的呢?「台灣獨一無二的特色在於東岸的山跟海,那是一個歐亞板塊跟太平洋交界的地方,地理特色獨一無二,在歐亞板塊跟太平洋交界上面划獨木舟,去拜訪中央山脈從海裡隆起的第一塊岩石──烏岩角,這是多麼難忘的人生體驗。」

「所以在疫情時代,咱們出不去,那就重新來發現台灣,重新詮釋台灣吧!」工頭堅堅定地說。

在疫情中,與百工百業共存
番紅花,親子教養作家,家庭料理研究者。(林格立攝)

番紅花,親子教養作家,家庭料理研究者。(林格立攝)
 

番紅花
親子教養作家,家庭料理研究者。推動青少年《菜市場的文學課》、《漁港的文學課》。

2003年SARS肆虐之際,番紅花還是個新手媽媽,身兼職業婦女,每天送孩子去幼稚園,心中的惦念與壓力著實逼人。今年的COVID-19,她反是擔心家中的長者,因為聽聞長者較不易抵抗這波病毒的侵虐。不過,「在台灣還算是正面積極樂觀,我們是很謹慎,可是沒有瀰漫那種悲觀死城的氣息。」番紅花說。

這次的疫情,台灣人的生活大致如常,番紅花還是如常的閱讀、寫作、上市集,也帶市集導覽的行程。近日在市場遇到一位原住民友人,建議她一定要交一個原住民朋友,就不用擔心在疫情時代沒有東西吃,「原住民在山上可以活半年都餓不死,可以靠野菜、打獵過活,而且光野菜就有200種類。」番紅花轉述原民朋友半玩笑的邀約,也讓她想到,是呀!在極端氣候,地球不知會發生什麼情況下,具備認識野地植物的能力;在未來,這樣的能力應該是很重要也很基本的,又能為生活帶來不同的趣味。

因為疫情嚴峻,政府呼籲要減少大眾接觸,人們外出社交、用餐的機率銳減,在家吃飯一時間形成風潮,許多人自己在家洗手作羹湯,或是叫外送。市場裡熟識的攤販告訴她,自煮的人變多了,買菜結帳都要排隊呢!對此番紅花很高興,「開始做菜這件事情,對台灣本土的農漁畜牧業就有幫助,是一件很棒的事情。」

但是,老實說,做飯絕不是件輕鬆的事情。從買菜、整理、備料、烹煮、洗碗善後,這一套都做完才叫煮飯,至少要三個小時;但是,在家吃飯的意願提高了,讓番紅花思考善用自己的專長,試著利用在地小農生產的食材開發調理包,「這種方式能夠鼓勵大家在家吃飯,讓自煮也能輕鬆實現。」

「在疫情應對上,我很謹慎,但保持樂觀。」番紅花說。「一旦大家都害怕、不敢出門,抑制消費行為,我們就會一起失業;所以我會努力在日常生活裡建立與經濟活動的連結,希望商家的損失降到最低,我們更能挺過去。」

與疫同行,番紅花想的是如何和百工百業一起共存。「我們已經活下來了,接下來如何一起維持生活日常,這很重要。」

好好把握當下,因為這樣的平常可能明天就會變成異常
賴佩霞,歌手、主持人、畫家、身心靈成長導師。(林格立攝)

賴佩霞,歌手、主持人、畫家、身心靈成長導師。(林格立攝)
 

賴佩霞
歌手、主持人、畫家、身心靈成長導師。多年來投入身心靈研究,出版的自傳《回家》、《我想跟你好好說話》,生命是一場跟自己和解的過程,她樂於將多年來的生命經驗與人分享。

走進位在台北市中山區明水路綺麗廣場B1的「好好說話工作室」,寬廣的白色空間,是讓人能卸下防備的環境。賴佩霞一身簡單的白衣牛仔褲,她先把手機音樂連接上喇叭,讓空氣的分子充滿音符,才好整以暇地坐下來聊天。

回顧2020年,COVID-19疫情肆虐,許多人的日常接近停擺,但身兼資深媒體人、音樂人、藝術家、身心靈導師的賴佩霞,今年卻是馬不停蹄,拿到了博士學位,出版了《我想跟你好好說話》一書,開設了自己的YouTube頻道,「好好說話工作室」也開張了,創立了好好說話學會,修習完成美國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菁英領導的課程,「原本我每年只許願完成一件稀奇的事情,但是我發現今年我做的還真不少。」賴佩霞回想著。日前身邊親人離世,再加上疫情的無常,「我倒不是焦慮,反而會把我們敲醒,思考我們要留給這個世界什麼,該做的事情要趕緊去做。」

疫情爆發之初,賴佩霞正好埋首博士論文的整理撰寫,與文字相伴了很長一段時間。因為減少與朋友的社交,跟家人有更多獨處的時間,以往周末和朋友聚會居多,如今多了與先生的兩人時光;對她而言是享受的光景,但對許多以工作逃避親密關係的人來說,過密的相處可能是一面照妖鏡,疫情引出了另一面的真實。

「疫情剛好是個機會,這一段時間給我們機會往內看,好好打理自己的人生,為自己負起全然的責任,重新去整理什麼才是最重要的事。」

研讀國際關係的賴佩霞,博士論文以「台灣人的美國觀」為題,讓她不得不專注台美兩地的新聞時事,但疫情以來,國際間漫天流竄的新聞、假新聞、謾罵、指責、攻擊,面對諸多惡意的訊息、對立的溝通,賴佩霞還是不忘提醒,「好好說話,結善緣吧!如此會有更多的人來支持我們的夢想,當我們也去支持別人的夢想,這種善的循環到最終,有一天我要離開的時候才不會覺得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