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南向政策資訊平臺
無肉市集創辦人張芷睿(左三),帶領志工們,傳遞吃蔬食的感動。
這是一場沒有緊張、沒有叫囂的社會運動,少了一份指責與批判,多了一份歡樂與責任;不用說教與抗爭,而是用「健康、環保、永續」的口號打動人心,這是一場響應世界潮流的「蔬食運動」。
陰鬱的天氣揮之不去,走訪台北松菸誠品的「永續市集」,心情頓時溫暖清朗,從各式有機純素的食材、循環低碳的生活選品,到集結食安、蔬食、食農教育主題的書籍一應俱全,仔細探尋,可以感受讓環境更美好的希望。
場景換到全省各地不定期舉辦的「草獸派對」或是「無肉市集」,各式漢堡、鹹水雞、大腸包小腸、章魚小丸子等台灣小吃,通通變身為素食,讓人看了食指大動。由於人潮擠爆,有耐心,還要有策略地排隊,才能買到素食名攤的產品,無肉市集甚至必須事先自備餐盒,但卻有一群忠實粉絲全省北中南跟隨,市集到哪裡,他們就逛到那裡。
不論是作為國內最大有機蔬食通路里仁與慈心基金會所舉辦的「永續飲食生活節」,或是「草獸派對」、「無肉市集」引爆的素食名攤排隊風,主辦的組織或個人有志一同地推廣蔬食,這場少肉或無肉的飲食潮流,已形成一股風潮,希望以蔬食達到讓你我更好、讓環境更好的目標。
為了健康,也為地球好「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證明蔬食是呼應環境永續、友善動物的關鍵力量。」慈心基金會行銷推廣課課長葉采靈指出,由於新冠肺炎病毒可能源自吃野生動物,從公共衛生流行病學的角度,少吃肉是保護自己的方式之一,選擇蔬食更可大大降低人畜共通傳染病的風險。
慈心基金會早在2004年即開始推廣蔬食,基金會創辦人日常老和尚認為,吃素可以減少殺生、可以護生,本來是佛教徒日常生活的實踐。受到《新世紀飲食》這本書的影響,不只是佛教徒,每一個人少吃一點肉,可以達到健康、愛護動物和為地球好的目標,日常老和尚成立慈心基金會,希望透過有機農業和萬物共榮共存,推廣蔬食也是任務之一。
2010年葉采靈來到慈心基金會的第一份工作,便是配合教育部推廣週一無肉日活動,走進校園告訴孩子們有機蔬食的好。雖然不容易,尤其是吃素那一天小朋友留下的廚餘特別多,但十年下來,仍有30~40所學校參與,實踐週一無肉日。
為了提倡吃蔬食,福智文教基金會旗下的福智青年社在41所大專院校推動「蔬食週」,請吃素食便當,2019年共有超過2,000位同學參加;2020年又在社群網站上發起「特蔬任務」吃蔬食接力賽,鼓勵年輕人吃蔬食。
由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推動、全球已有超過33萬人連署的「蔬食A計畫」,更是訴求吃素不只是基於宗教或健康養生,而是減緩地球暖化、解決糧食危機的行動。以福智佛教基金會響應此項計畫的統計為例,2020年全年共有超過一萬人參加,總計吃了687萬餐蔬食,相當於減少砍伐103萬棵樹木,減少1,032噸碳排放,節省55萬噸水資源,與377萬噸的糧食浪費。
不只倡議蔬食的目標更加深遠,連推廣蔬食的策略,也從以往訴諸道德勸說、罪惡感的強化,轉向更開放、包容的態度。慈心基金會、純素30(現改為台灣友善動物協會)等單位在2018年邀請國際知名純素推廣訓練組織 CEVA(Center for Effective Vegan Advocacy)分享以更務實、高效策略推廣蔬食,影響所及,慈心基金會2020年推出的「蔬食七步攻略」,不特別強調禁用五辛或是不吃蛋奶,偶爾吃一餐肉也無妨等輕鬆的態度來實踐蔬食,最後再內化為對生活、生命態度的改變。
有原本經營黑白切的學員,響應蔬食A計劃,結束家族生意,改開蔬食咖啡廳;也有企業老闆 每月請員工吃一次素便當,並且為醫護人員免費送素便當,葉采靈說:「正因為有很多好人,做很多好的事,台灣也能夠成為疫情之下,很有福報的地方。」
純植物飲食也可以很酷相較於蛋奶蔬食者,為了保護動物權益,採取更嚴格的純植物飲食與生活者(以下稱「Vegan」),常被誤認為是蔬食光譜中最極端的一群。從事英文教學與翻譯工作的徐令軒(以下稱Sidney),被朋友稱為草獸的她,卻可以將宣揚Vegan理念變得又酷又潮。
2015年,Sidney在迪化街的古厝辦了第一屆的草獸派對,六年來總共舉辦了14屆,透過樂團表演、講座、流浪貓的認養,以及食衣住行與生活相關攤位的展示,宣揚Vegan的理念,影響超過二萬的粉絲跟隨,改採蔬食飲食者更是不計其數。2018年聖誕節那場的草獸派對,甚至吸引了70~80個支持Vegan理念的品牌加入,三天之內擁進上萬人共襄盛舉,還有粉絲遠自日本、香港而來。
十年前Sidney開始吃素是因為她的貓。當時人在美國舊金山念書的她,從小養到大的「小豹」腎衰竭,她向上天祈願如果等到她回家陪牠最後一程,就吃素一年,這項願望實現之後,Sidney不只吃素,也逐漸從蛋奶素改為純植物飲食。
高中畢業即開始教英文的Sidney笑著說:「我從小就喜歡教別人。」為了告訴大家,Vegan不是宗教素、五辛素,而是為了保育環境與愛護動物,因此不吃、也不使用動物性產品,包括蛋奶、鵝肝醬、蜂蜜,以及皮草、蠶絲等,也不參與傷害動物的消費行為,例如逛動物園與觀看馬戲團。
「Vegan更是一種生活方式,」Sidney在2020年6月與戀愛長跑多年的張御庭(Tyler)舉行零廢棄婚禮,落實身為Vegan,也訴求環保愛地球的理念。身為音樂人的張御庭,定義「草獸派對」同時也是生活節的概念,他邀請唱遊詩人克里夫、小松(江松霖)等音樂創作者表演,成為草獸派對的亮點;在派對裡,眾人聊起各自吃素的緣由,就可以成為好朋友。
草獸派對網羅了支持Vegan 理念的同好,從受歡迎的素食名攤,到實踐純植物生活的用品,例如不用化學色素,採用天然礦物粉末、植物油的「有機」口紅;不用皮革,而是使用回收廢鞋、保特瓶製成的環保鞋,不只落實綠色循環理念,更有不讓動物受苦的用心。Vegan的飲食與生活打動人心的是,每天過好生活的每一刻,可以活得健康、活得清新,可以實現社會正義,可以減緩地球暖化。
無肉市集,人潮擠爆這二年來,在全省各地舉辦六場的「無肉市集」,場場均吸引爆滿的人潮參加。位於南投草屯、新竹將軍村等鄉鎮的無肉市集,甚至吸引許多台北、高雄人專程南下北上來參加,而且大多數是葷食者跟風。
其中,2020年8月30日在新北市板橋舉辦的無肉市集3.0,集結上百家的素食品牌,是難得一見大規模的純素市集,所有想的到鹹食甜點都現身其中,當日預估超過四萬人擠爆板橋體育場。來自高雄的植福餅,推出三杯基總匯、珍珠卡士達的車輪餅,口味令人驚豔;來自台南老爹蔬食 X 拾叁珈琲的大腸包小腸,傳承第二代的樹巢香椿餅,淋上米醬有著傳統口味的「善良肉」圓,均大排長龍。
發起「無肉市集」的創辦人張芷睿,卻是一位專心帶小孩的全職媽媽,不為宗教,不為獲利,只想讓女兒Evelyn有更好的環境。
張芷睿說,她20歲還在上夜店喝酒的年紀,有天心血來潮就與當時男朋友、現在的先生約定吃一天素,從此吃了16年至今,原本有大腸激躁症、過敏性鼻炎,加上蕁麻疹,常常到醫院掛點滴的她,因為吃純素,十多年來沒有再發作過。
曾為連鎖餐飲愛家Loving Hut集團在中國大陸廈門推廣素食,張芷睿四年多前以女兒為名,書寫「Evelyn’s Vegan Life」部落格,推薦好吃的蔬食餐廳,2019年8月她受邀在豐原一處工地舉行第一次的無肉市集,邀請20多個素食品牌擺攤,兩天各湧入3,000多人。
傳遞吃蔬食的感動不過,辦完市集後卻產生許多垃圾,「實在與環保的理念抵觸,」因此張芷睿在新竹將軍村舉辦的無肉市集2.0,即標榜「裸賣裸買」,透過部落客分享,在無肉市集FB舉辦免排隊快速通關、食物卷的抽獎,加強宣導,並且做好租借餐具以及洗滌設施等配套。「沒有想到實施『裸賣裸買』,第一次就成功,單天擁入7,000多人,沒有人抱怨或是抗議不方便。自己一點點小小的麻煩,卻不會給地球造成負擔。」張芷睿說,還有客人帶著行李箱,裡面全是餐具與餐盒,計劃要把各攤全部買完一輪。
然而,這些來參加無肉市集的品牌,均需經過張芷睿親自「面試」審核,基本條件要好吃,商品與攤位要有美感與質感。攤商來擺攤,張芷睿只收費600元,一頂帳棚就要支出900元,在不為營利的情形下,能夠到無肉市集擺攤,最重要的是「理念」。
「我希望攤商能夠明白傳達,蔬食讓人吃了感動的力量,透過吃好吃的蔬食,影響更多人喜歡蔬食,感受到吃素的好處,可以不讓地球造成更多負擔」。說話又急又快的張芷睿說:「許多幾乎沒有吃素經驗的民眾來逛無肉市集,可以感受到一股『愛力』,彼此感染心中的愛與信念,可以交到有共鳴的好朋友,傳遞無肉的文化。」
電影《消失的情人節》女主角演員李霈瑜(大霈),受到張芷睿的影響,當天決定吃素,還有許多攤商由葷轉素,例如「初衷義式披薩」原本只是兼賣素食披薩,後來決定改賣全素食,重新命名為「波洛卡」披薩,老闆陳致榮甚至穿著印有「無肉市集」的T恤去參加IRONMAN鐵人三項70.3的比賽,宣揚蔬食飲食也可以從事強調速度與力量的運動。
強調「全然付出就能帶來快樂」的張芷睿,計劃今(2021)年還要舉辦無肉音樂祭、無肉馬拉松,讓吃蔬食的感動繼續傳遞下去。正如國際蔬食倡議先驅威爾.塔托博士所言:「一日三餐都能讓我們重新思考自身與外界的關連,每一餐都是一個儀式,我們吃進的不只是食物,更是選擇與萬物連結或是失聯的儀式。」新的一年,何妨從一餐無肉,或是一日無肉開始,愛自己,也愛地球。
更多照片請至《「蔬」醒人心 台灣蔬食運動正時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