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南向政策資訊平臺

「或者」的N種可能 陳添順為新竹引入文藝風

陳添順學的是理工,卻始終情繫文藝,按照人生計畫,早早退休的他,創辦文創公司,回饋故鄉新竹。

陳添順學的是理工,卻始終情繫文藝,按照人生計畫,早早退休的他,創辦文創公司,回饋故鄉新竹。
 

2007年《光華》採訪過「四零四科技」執行長陳添順,彼時一身正裝的他,在商場上叱吒風雲;時間往後推十餘年,他卸下高階主管之職,以父母親之名創辦基金會與文創公司,從科技到人文領域的大轉身,身分、心境截然不同。

 

不論是陳添順,或者他任職的四零四科技,都像一則傳奇。

一名農家子弟,幸運趕上台灣經濟起飛的浪潮,就此鍍了金身。34歲便擔任外商公司總經理,後來晉升到全球副總裁;41歲轉往本土企業「四零四科技」(MOXA),最高曾擔任執行長之職,率領著公司營業額從十億攀升到百億規模。

至於四零四科技,這家被媒體認證的金磚企業,也是作風獨特、堅持不上市櫃的隱形冠軍,除了慷慨與員工分享利潤,也重視員工的健康、家庭與自我成長,公司內規定每周一早上,有一段不能用電腦、不接電話、「不能工作」的閱讀時間;五位主要合夥人還相偕約定,不戀棧權位,55歲準時退休,交出領導權,陳添順便是其中之一。

感性科技人

雖說擁有如此非凡的經歷,但回過頭看,陳添順(公司的夥伴都親切地喊他Ben)並不是典型名校畢業的高材生。他最早念的是技職體系,國中畢業後先進入五專就讀,畢業後先當了兵,之後才到台灣工業技術學院(今台科大)就讀。

出社會後,他的人生路循著多數人的常軌,一階階地往上攀爬,但在年少時期,喜好文藝的他,心中一度夢想成為一名音樂家。也幸而開放的父母親,雖是務農人家,沒有太多經濟餘裕支持他學習才藝,但也從來沒為他設限,求學過程中他玩樂器、參加合唱團,「也因為成長過程中,我一直沒有感受到太多的壓力,才可以率性、任性地投入自己喜歡的領域。」陳添順說。

人生堪稱順遂的陳添順,因著在科技業的耕耘,累積下雄厚的資本與人脈,相當感念父母與社會的他,尚未退休以前便取父母親的名字「鴻梅」創辦基金會,受到在學校教書的兄嫂影響,主要投注在新住民二代的教育議題,稍晚之後轉型為文化藝術領域,並且設立「鴻梅新人獎」,給予年輕藝術家支持。

會開書店、投入文創產事業,是一樁無心插柳的偶然。2015年,他與太太率領著新人獎的年輕藝術家,一同到日本參加越後妻有大地藝術季,旅途上,順道繞了點路,到東京朝聖被譽為「全世界最美的二十家書店」的蔦屋書店。

大太陽底下迷了路的眾人,向路人問路,一個簡單的「Bookstore」單字,就讓當地人心領神會,並願意親自領著他們走達目的地,這一段小小的意外,深深地觸動了陳添順,讓他生出了想在故鄉開一家書店的念頭。

以書業起家

新竹一直是眾所皆知的「科技城」,擁有兩所以理工見長的頂尖大學及科學園區,產業鏈完整,但長久以來,卻也背負著「文化沙漠」的惡名,簡直讓人遺忘了這座百年古城所擁有的豐富文化資源。

但從2017年起,來到新竹的遊人,只要一下高鐵站,到鄰近的新瓦屋客家園區,就能看見在綠草坪上屹立著一棟兩層樓高的「或者書店」,這間俐落敞亮的書店,往往使得旅人發出羨艷的驚嘆。

作為一家獨立書店,「或者」不像多數的獨立書店總是空間侷促;三幢老宅被打通,重新裝設大量的落地窗,添上溫潤的木作家具及裝潢,在這樣的空間裡,除了近萬本的書籍以外,還有貼心設計出許多舒適的閱讀角落,以及一架友善長者與身障者的電梯,可以直抵二樓的蔬食餐廳。

雖說資本規模不小,但「或者」依舊保有獨立書店精準的選書邏輯與鮮明的風格特色,不採菁英取向,也不標榜理念,反倒積極尋求與在地居民雙向溝通的機會,藉由理解居民需求,找到符合當地人喜好與所需的優質商品。

「出版社的角度,當然是希望越多書能上架越好;但站在消費者的角度,所需的並不是應有盡有的選擇,而是對自己最有幫助的那一個。」曾在出版社擔任業務的店長李芮君,過去總是千方百計地想把各種書籍推廣上架,如今位置轉換,格外心有戚戚。

由於書店所在的竹北,以高知識份子以及年輕家庭為主,店內選書的原則,除了合乎「或者」精神的人文書籍,以及悄然呼應著二樓蔬食餐廳的生態、農業、永續相關議題的書,另也根據當地人口屬性,有不少如適合親子共讀的故事繪本等教育教養類書籍。

「讓在地人驕傲,讓旅行者憧憬」,當陽光穿過綠葉與窗櫺灑落在書店的木地板上,在整面的書牆為背景之下,孩童與父母親共同微笑閱讀的風景,在那時刻間可確定,陳添順所願所求的夢,已然成真無疑。
 

老宅經過修復、整理,維持了典雅的氣韻,也重新煥發出生命力。

老宅經過修復、整理,維持了典雅的氣韻,也重新煥發出生命力。
 

企業化經營模式

由於陳添順過去曾為大企業掌舵,加上厚實的財力支持,讓「或者」一出手的格局相當宏大,在經營想法上也更為縝密並有計畫性,「即使是文創產業,也不能總是靠燃燒主事者的熱情理想,甚至犧牲奉獻的胸懷來經營。」陳添順這樣想。雖然公司不以營利為最主要目的,「但我們還是希望能找到一種模式,可以運用有效率的科學管理來經營,甚至是可以自給自足的商業模式,同時仍然可以激發出獨特的創意。」

對於家庭、故鄉總是心懷感念的他,主要鎖定風城作為耕耘地,「倘若像以前住在國外生活,或許會覺得以捐款、贊助的方式就好;但在家鄉,與土地有更深的連結,不管困難、挫折或者孤獨,還是可以支持著我走下去。」曾在美國待了十年的陳添順相當感性地說。

他心中的終極藍圖,是以衣食住行育樂等面向切入,訴諸五感體驗,以「分散式美術館」的形式,瞄準文化消費者作為主要對象,打造出合乎需求的一系列場域,最終目標是達到提升新竹當地的文化美感水平。

會命名為「或者」,「或」象徵可能性,「者」則暗示著以人為核心出發。除了象徵事業體因應機緣發展的有機性,領著六、七十人團隊的陳添順,更期待隨著業務的擴張,能為團隊成員提供一個完整的事業地圖,可依個別的興趣、特長與才能,彈性且靈活地在不同崗位享受斜槓的樂趣。可以說這樣以人為本、以員工為核心的態度,從「四零四」到「或者」,始終如一。

用文化點亮風城

為了達到事業體在營運上的自給自足,經濟規模是必須的。很快的,在起手式的書店後,「或者」在新竹的第二個代表作,舊城區的「工藝櫥窗」接棒開幕。這間在陳添順名下,四層樓高、六十幾年的老宅,過去曾被租賃作為髮廊使用,如今物歸原主,融入成為「或者」的又一片拼圖。

設計團隊特意留下老屋的古樸氣韻,鐵窗花、磨石子的地板與梁柱,還有幾處斑駁牆面,另加裝了檜木窗與台灣杉的屋頂與之呼應。工藝櫥窗的營運主旨是「適切的日常」,在這裡陳列著陳添順與團隊從新竹乃至台灣各地,甚至遠至日本所蒐羅到的工藝品,盼這禁得起時光檢驗的器物,能為人們的生活增添質感,也成為大眾認識工藝的一扇窗。

如今距離書店開業已有四年,「或者」在大新竹地區,除了書店、工藝櫥窗,還有民宿、餐廳,以及在今(2021)年度開幕的影像博物館,以及預計在年底開張的料理美術館等一系列據點。

這一個個美麗所在,除了彼此相互呼應,裡頭的陳設細節,悄然收藏著陳添順一路走來的生命軌跡。好比他自大學時代到好茶部落服務學習,便開始與原住民藝術結下不解之緣,如今在工藝櫥窗裡頭妝點著原住民藝術家伊誕‧巴瓦瓦隆的畫作,便是他多年來的收藏;另距工藝櫥窗不遠的民宿「或者風旅」,小客廳裡擺設的非洲鼓、音箱鼓與黑膠唱片,也是他一路由美國千里迢迢地帶回,盼與入住的房客共享的個人資產……。這些空間,不僅觸動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一旦了解箇中原委,更會為陳添順無私分享的熱忱所打動。俗語所謂事在人為,倘若說如今的新竹正吹起一陣溫柔的文藝風,而其原點,正是由這獨樂不如眾樂的一顆心所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