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南向政策資訊平臺
在東奧賽場上踢擊技術精準而凌厲的羅嘉翎,在場下是個恪守跆拳道精神,性格純真開朗的女孩。「其實我在踢資格賽的時候,比打正式賽的時候更緊張。」她回想起過程,忍不住笑起來。「在學長姐之後,能取得第四張奧運門票,讓我一下台就哭了。到了正式比賽,我已經找到內心的平靜,也放下了得失心。」跆拳道是一項崇禮尚義、講究武德、鍛鍊身心的武術運動,而從小在道館裡長大的羅嘉翎,更是深受影響。
今(2021)年日本東京奧運會(簡稱東奧)跆拳道項目,年僅19歲的羅嘉翎,踢下銅牌,成為台灣自1988年參與奧運跆拳道項目,有史以來最年輕,同時也是身高最高的女子選手。
汗水與淚水交織出夢想訪談在羅家跆拳道場進行,這裡特地不裝空調,而是把四周的窗戶全部打開,讓自然風進來,「每個動作都要靠自己的汗水與忍耐達成。」在羅文祥的道館裡,從沒有「簡單速成」。
羅嘉翎的父親兼啟蒙教練羅文祥,身高190公分,手長腿長的優勢和堅韌的性格,帶著他走上跆拳道國手之路。「我就是當初國軍推行跆拳道為基本武術的時期,在海軍陸戰隊裡受鍛鍊成了國手,退伍後開設道館。」在國手時期,羅文祥結識了當時同為國手的劉聰達,也就是後來訓練羅嘉翎一路到進軍東奧的教練。
「台灣跆拳道實力真的很強,但我當初開設道館的初心,是鍛鍊孩子的品格。」羅文祥指了指道館裡一塊木頭牌匾,由他在軍中的啟蒙教練,自1988年到2008年擔任跆拳道國家隊總教練的侯緯星上校所贈,上面寫著「弘揚武德」。
「許多家長送孩子來學習,不只是為了強身健體,更是透過跆拳道的精神,來磨練孩子的心性,也學習團體生活。」羅文祥在道館裡是極為嚴格的教練。止戈為武,作為一門武術的跆拳道,首重在心態,而尊師重道、吃苦忍耐與同儕友好是他數十年如一日不變的教學原則。
與羅文祥、劉聰達差不多時期的國手逐漸轉型為教練,訓練出一批又一批的跆拳道高手。「培養一個選手,要損失30個學員。」羅文祥一句話道出了教練、選手與家長相互要付出的成本與努力。擔任頭前國中體育教師,並負責三民高中跆拳道訓練課程的劉聰達談起過往,「我自己曾是很不受教、很反骨的少年,直到我開始學跆拳道。」跆拳道扭轉了劉聰達的一生,也讓他深知如何幫助身處困境中的學員調整心態和學習態度。
在羅家道館,羅嘉翎和哥哥羅堉誠都是「學員」,不會受到任何特殊對待;但回到羅家,「爸爸很疼我們,所以我很敢撒嬌。」幼兒時期就在道館滿地滾的羅嘉翎,最初不是學員,當時年幼的她在一旁看著羅文祥指導學員們的動作,「覺得踢擊技術特別帥,特別強,就決定要學跆拳道。」
說到開始學習的理由,羅嘉翎沒有搬出父親給予使命感這類的大道理,「爸爸並沒有強加他的夢想在我和哥哥身上,他給我們很大的自由去做自己。是我跟哥哥想要學,爸爸再三確認後才開始教的。」羅嘉翎補充,「他事先說他會很嚴格,進了道館,他就不是爸爸,而是羅教練。有時候媽媽看了很心疼,但媽媽嫁給爸爸後,練到跆拳道黑帶,知道這是個必經的過程。」
因為腿長,羅嘉翎每逢採訪,都會坐下或劈腿來自動降低高度,展現對每場訪問的尊重態度。「我學跆拳道的第一課,就是對人保持禮儀和尊重,而且要懂得謙虛。」
一步一腳印,定下自己的心上午的陽光灑在羅嘉翎帶著微笑的臉龐上,沒穿著跆拳道服的她,就是一個普通的19歲大學生。然而她因為出國到處參加比賽,錯過畢業旅行,同班同學為了讓她「入鏡」,用羅嘉翎某次比賽得金牌的照片,做了個等比的人型看板,代替她本人出席。但因為國中時期的羅嘉翎就已有180公分高,人型看板只做了上半身。「我還留在道場裡,」惜情的她指了不遠處的那塊看板,「每次看到都覺得很甜蜜,但也覺得滿驚悚的。」她忍不住哈哈大笑。
成為一名職業運動員非常艱辛,高度自律外還犧牲許多。「有人羨慕我能周遊列國,但其實到了比賽國家,從來沒有機會遊玩。只有訓練、對練和比賽。」羅嘉翎青少年時期就接連奪獎,成為國手,而肩負奪獎期望的背後,是一位錯過許多美好時光的女孩。「會覺得遺憾,畢竟人生很多事就只有一次,但我做出了選擇。」
羅文祥在道場上是嚴格訓練的教練,回到家後成為寵愛女兒的父親,這讓羅嘉翎在成長過程中學習到「分界」的概念,同時也養成她在跆拳道訓練中堅韌不屈的品格,「我知道回到家,還是爸媽疼愛的女兒。我在面對訓練和比賽時能這麼『獨立』,是因為有家人堅強的依靠。」
台灣跆拳道的歷史上,羅嘉翎是首位在世界青少年跆拳道錦標賽中,完成兩屆冠軍連霸的女選手。帶著傲人成績,在18歲成為國立體育大學技擊系新生的羅嘉翎,其實早在17歲時,就為了亞運的培訓,正式轉型成人組,進入位於左營的國家訓練中心(簡稱左訓)。面對截然不同的國家隊進階訓練強度,以及除她之外都是20多歲、對戰經驗豐富,技巧熟練的大學學長姐,她的成績一落千丈。青少年組跆拳道常勝軍的羅嘉翎坦言,當時才高中生的她很難放下得失心,飽受煎熬,感到迷惘,時常落淚,真的曾經想過要放棄。
「那是我目前為止遇到最大的坎,想著自己到底適不適合走這條路?我要選擇去還是留,真的很徬徨。爸媽說,沒關係,那就回來吧。」家人的無條件接納,帶給羅嘉翎繼續練下去的力量。而教練劉聰達,受羅文祥請託,動身南下到左訓,接下幫助羅嘉翎度過難關的任務,後來為了東奧賽訓練,劉聰達更是攜妻帶子搬去左營。
體育運動發展促進基金會(SDPF)記錄了羅嘉翎去(2020)年為東奧所做的訓練數據是「練跑距離700公里,控制體重飢餓1,000小時,踢擊10萬次;參加正規賽事超過50場、對戰場次250組、1,820小時的競賽時間」。這樣艱苦的訓練中,包括了羅嘉翎對自我的高標準要求,「我在不斷的落敗與爬起來再戰的過程中,逐漸學習面對得失心。想著那就再做些調整,下次會更好吧。」羅嘉翎樂觀單純的性格成了她最大的助力,克服了許多運動員最難跨越的自我壓力。
歲月、天賦和運氣都是運動員的天敵,而鍛鍊、勤懇與自我調適則是運動員生涯的解答。
東奧不是起點,不是終點,只是個過程奧運是專業運動員的最高殿堂,能在這裡證明自己付出的血汗淚水沒有白費,是無上的肯定。「其實能踢到奧運的資格,對我來說已經實現現階段的夢想了。」羅嘉翎帶著靦腆的笑,「不管教練、家人、我自己,甚至可能還有每個看現場直播的人,都沒想過我會在一天之內踢進八強、四強,然後踢下銅牌。」
羅嘉翎將每次站在東奧場上的比賽,都當作是能與世界級選手對練的機會,不給自己奪牌壓力的心態,讓她更能冷靜地抓住每次得分機會,判斷如何打亂對手的節奏。「得知獲勝時,我心裡非常爽快,就像找回了自己一樣。」被譽為黑馬的羅嘉翎,在東奧場上專注地享受著與自己的對戰。最後,經過一場與金牌錯身而過的落敗,以及一次奪下銅牌的殿堂級決勝,羅嘉翎走下賽場的那一刻,又成長了數倍。
接下來還要面對無數國內外大賽,三年後還有機會再戰巴黎奧運。羅嘉翎收起東奧銅牌,回歸初心,繼續踢擊沙袋強化腿部肌耐力,與拿著檔板的陪練員哥哥練習攻防技術,「我想在還是跆拳道職業運動員的時候拚盡全力,不要後悔。」對未來想得很清楚的羅嘉翎,明白職業運動員的生涯有限,「當必須離開這份職業,我一定會選擇一個跟跆拳道完全無關的工作。」羅嘉翎俏皮地大笑。
「人生中不管選擇走哪條路,都很辛苦。每當很累、很想放棄的時候,再試著推自己一把。之後回頭看,會發現那些過去以為過不了的坎,才是突破自我,進步最快的時候。」對羅嘉翎來說,跆拳道帶來的不僅是比賽成果和掛在牆上的無數獎牌,更有意義的是刻在骨子裡的崇禮尚義,以及無關勝敗的堅毅力。
更多照片請至《放下輸贏,找回自己 東奧跆拳道銅牌──羅嘉翎》
《台灣的驕傲 東京奧運特輯(Ⅰ)》
《台灣英雄凱旋派對 東京奧運特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