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南向政策資訊平臺
呂淑珍憑藉毅力打造出屬於台灣的品牌y拖,成功秘訣在於願意傾聽跑者心聲,不斷改良鞋款,讓y拖成為台灣跑界的愛鞋。
台灣超馬好手羅維銘挑戰「地表最長公路認證賽」,刷新亞洲紀錄,世界各國選手不只震懾於他的專注,也對他腳上那雙「y拖」大感興趣,「竟然有人穿拖鞋跑馬拉松」,成功在國外掀起話題。大氣電漿公司使用AI人工智慧與極光設備,用「空氣」做鞋子,整合技術已輸出國外,讓製鞋業擺脫環境污染惡名,環境永續製鞋。
「超馬鐵彈子」羅維銘去(2021)年9月挑戰素有「超馬界珠穆朗瑪峰」的「超越自我3,100英里跑挑戰賽」,以過人的意志力奪得銀牌,成為賽事舉辦25年來,亞洲第一位完成賽事的華人選手。
馬拉松選手嚮往的經典賽事「超越自我3,100英里跑挑戰賽」是世界上最長的公路認證賽,全長近5,000公里,相當於紐約到洛杉磯的距離。選手必須在52天內完成賽事,以紐約皇后區來說,每天要在半英里長的街區跑超過100圈,全部賽程總計得跑5,649圈,對選手來說是體力、耐力與意志力的極限挑戰。截至2020年為止,僅有不到50人完成賽事。
為了參加比賽,陸軍特種部隊出身的羅維銘,比賽前兩個多月跑了3,000多公里,每天跑上七星山練習,「體力方面我對自己很有信心,最大的障礙還是心理的層面。」這場比賽選手必須在市區中不斷繞圈子,羅維銘途中遭遇到氣候、飲食等各種挑戰,跑到一半想上廁所,「甚至跑得很順時,一堆人突然下班、下課又會擋到你。」最嚴重的障礙還是自我內心的小惡魔,「有時跑不太下去,因為你心裡面不想跑了。」羅維銘跑步中發現這場比賽真的很難,「不是應該要享受跑步的樂趣嗎?怎麼會一直在數圈子?」內心不斷跟自我對話,是這場最長馬拉松必須克服的障礙。
成功挑戰世界最長跑賽的羅維銘,腳上穿著的卻是一雙y拖。竟有人穿拖鞋跑馬拉松?各國征戰選手看了相當傻眼。比賽到後半段,腳痛起水泡的國外選手看到羅維銘仍穿著y拖輕鬆紀律跑步,紛紛學起他穿y拖,成為這場賽事中的奇特插曲,也成功打開MIT(Made in Taiwan,台灣製造)路跑y拖在國外的知名度。
大氣電漿創辦人張加強博士思慮快速,涉略廣博,曾經獲得美國的百大科技獎與華爾街日報的傑出創新獎。
在台灣超馬界,穿著路跑y拖參加比賽的勇腳大有其人。台灣產業用紡織品協會秘書長黃博雄,以及擁有「48H超馬賽台灣國家紀錄保持人」李俊昌醫生等人,都是路跑y拖的愛好者。究竟MIT的台灣路跑y拖有什麼神奇的魅力,讓這些超馬選手趨之若鶩,紛紛踩著y拖,奔馳在馬拉松的賽道上?這就要談起這些y拖背後的幕後功臣──德成鞋業集團,以及台塑集團的神奇抗菌殼粉。
台灣每年產生約16萬噸的廢棄牡蠣殼,被棄置在沿海地區,造成環境污染。為了符合循環經濟的理念,台塑企業將廢棄牡蠣殼經過高溫煅燒,以特殊設備研磨,將牡蠣殼粉粒徑微米化。牡蠣殼粉的主要成份為碳酸鈣,經過處理後呈鹼性及產生活性氧,正好能夠破壞細菌的細胞膜壁,順勢成為相當好的抗菌材料。
去年台塑公司董事長林健男參觀台北國際超級馬拉松比賽,看見李俊昌醫師腳下踩著德成鞋業的「母子鱷魚」y拖,意識到穿y拖跑馬拉松是一股潮流,便指示研發團隊進行抗菌殼粉與聚乙烯醋酸乙烯酯(EVA)的結合研發,因而找上了長年的合作夥伴德成鞋業。
y拖製程揭秘,竟如爆「爆米花」?德成鞋業位於豐原的代工廠裡忙碌不已,工作人員忙著把迷你尺寸的娃娃鞋放入機台後,6~12分鐘就「蹦」出成人尺寸的氣墊鞋,讓人嘖嘖稱奇。在超馬界人稱「大呂」的總經理呂淑珍笑著說,這個製作過程就好像是在爆「爆米花」,把兩種不同比例配方的材料放入機台加熱後,就能合為一體,讓鞋體下面的材質硬一點,上層接觸人體腳底的部分材質則更軟Q,堪稱是台灣目前新穎的製鞋技術。
多年前,呂淑珍接下家中製鞋事業,心想傳統鞋業製程必須與時俱進,因此改良研發了符合台灣人腳板型的y拖,把鞋子的楦頭做大,也強調材質與氣墊的舒適度。早年鞋廠做拖鞋不太講究,現在突然要每個步驟翻新革命,引來父親與老師傅的反對。「不過就是做個拖鞋嘛!怎麼這麼麻煩?」但是呂淑珍獨排眾議,堅持做出MIT的y拖,好不容易辛苦做出第一版y拖,第一個月才賣出100多雙,業績慘淡。隨後呂淑珍發現有不少人穿著這雙y拖跑步,因此大量聽取跑者的建議,不斷進行版型與材質的改良,「跑者講出來都是優點,但是我想聽的是缺點,我希望跑者們告訴我它的問題在哪裡。」
路跑y拖成功後,台塑的抗菌殼粉合作案卻讓呂淑珍吃盡苦頭。「原先以為做這款y拖就跟做珍珠奶茶一樣,只要把抗菌殼粉加入,抐一抐(閩南語,意為攪拌一下)就好,不料加入殼粉後改變了原有配方的物性。」物性一不對,機台爆出來的「爆米花」得全部打掉,台塑再調整殼粉品質,如此來回重複改良,前後竟花了兩年。
「殼粉具鹼性性質,加入EVA發泡去做鞋子的確遇到問題,會讓發泡的系統倍率發生變化。」台塑研發人員表示,殼粉畢竟是廢棄物,如何轉換成標準化的材料,在粒徑跟色相的穩定性上,台塑為此花了不少資源投入改良。
如今超馬選手羅維銘穿著「台灣製造」的抗菌「蚵技神速y拖」在紐約奔馳,成功挑戰自我,也算一圓長久的夢想:「我想讓台灣跑出去,讓MIT產品能夠走出去。」也為台灣鞋業的技術突破作出最佳的見證。
超馬好手羅維銘成功挑戰「世界上最長公路認證賽」,成為蔡總統英文2022年元旦首位接見的賓客。(總統府提供)
位於台中,標榜「用空氣做鞋子」的大氣電漿公司,則是另一間擁有卓越製鞋技術的台灣新創公司。創辦人張加強博士站在中科智慧機器人自造基地的展示間,把手伸向一台機台。「來,你們用手摸摸看。」機台底部配備著一台「極光噴頭」,形狀宛如火箭尾巴的離子推進器。開關打開後,立刻噴射出一圈火焰,張加強的手在火焰中移來移去,一點也不害怕。
「這個噴出來的火焰就是人造極光,使用這項技術可將不同的材質黏合,取代傳統的膠水。」頂著一頭愛因斯坦式的捲髮,張加強的來頭可不小,在工研院服務14年,曾經獲得美國的百大科技獎與華爾街日報的傑出創新獎,他所研發出來的「3D空氣極光設備」(ATM-3),利用空氣搭配AI人工智慧,噴射出的極光可用於鞋底表面的粘合,取代傳統製程中的打粗工序和有毒膠水。這項創新發明平均可讓一雙鞋在原黏合打粗的製造時間,從一分鐘減少到10秒,且完全不需使用有毒化學製劑,因而獲得「2020全球能源獎」。
所謂的「極光」屬於大氣中典型的電漿狀態,外加磁力作用所形成,而電漿普遍存在於大自然當中,像是閃電、太陽風,甚至大氣層以上的電離層都是電漿,因此被稱為「物質的第四態」。
「電漿是能量很強的東西,它又不是火焰,是空氣解離之後的離子束。」副總經理林經智帶領採訪團隊來到ATM-3設備前,機器手臂正在生產線上高速移動,把極光噴射到每雙鞋底的表面。令人訝異的是,產線上的每雙鞋底形狀、顏色都不同,極光噴頭才花不到幾秒時間,作業範圍已將整雙鞋面覆蓋。
「這個動作可將複合材料的分子鍵打斷,讓兩種不同材質結合在一起,變成『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從此不需擔心鞋底脫落。」林經智解釋其中原理,傳統製鞋業的製程中,會將鞋底用磨砂輪打粗,再將膠水塗滿鞋面來進行黏合,大氣電漿則直接以極光技術取代「傳統打粗」、化學藥劑、酸鹼洗、上處理劑等工序,把這些繁複工序精簡成一秒,過程中不會製造污染,只使用「空氣」作為原料,讓人見識到智慧製造的威力。
AI發展後的產業解決之道傳統鞋業產量龐大,訂單少量多樣化,屬於勞力密集與污染嚴重的產業,大氣電漿的ATM-3直接解決製程中的污染環節,協助企業邁向ESG目標,而其中除了極光設備外,使用AI演算與深度學習技術的視覺掃描判讀,最終決定噴塗路徑,並結合在地鞋廠的製造經驗等,都是讓大氣電漿能超越同業的優勢。
如今此套技術已輸出到東南亞,正式加入品牌製鞋大廠的製程當中;更有知名電子大廠青睞極光噴頭設備,大手筆跟大氣電漿下單。張加強觀察未來趨勢,若AI技術不斷向上發展,將會有許多剩餘人力,產業勢必要面臨轉型,而這套ATM-3所挾帶的技術,或許能夠移轉到許多中小企業,甚至進入到一般家戶之中。「或許未來家家戶戶的客廳角落都會有一支機器手臂,變成新的『家庭即工廠』。」
為了全球的環境永續,台灣製鞋產業從技術面上不斷研發提升,努力尋求人類與環境永生共存之道,改善製鞋產業的製造技術面,希望為我們的子孫,保留住美麗的家園。
更多照片請至《台灣製鞋業先進領航 抗菌牡蠣殼粉做鞋》
相關新聞《總統:持續支持體育運動各項發展 給選手更好的照顧及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