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南向政策資訊平臺
週末湧現人潮的小馬尼拉,有幾分東南亞情調。
日光煦暖的早晨,林蔭遮天的中山北路三段,湧現了許多成群結伴的異國臉孔,他們打扮得光潔亮眼,口裡穿插著他加祿語與英語,賣店與攤商兜售著平時不常見的南洋貨品與小吃,氣氛閒適又溫馨。
這裡是「台北小馬尼拉」,主要位於中山北路三段,介於民族東路、農安街與德惠街之間。最著名的,包括聖多福天主堂、菲律賓商城金萬萬名店城,還有EEC、RJ Supermart兩大連鎖超市,總計超過百家的菲律賓商店與餐館在此聚集。
為了一探究竟,我們特地邀請菲律賓新移民黃琦妮帶路。來台生活近16年的她,是社群平台「菲台之音」的創辦人,在台灣的菲律賓社群相當活躍,對小馬尼拉更是熟門熟路。
從圓山站,看見在台菲律賓人為了幫助我們從菲律賓人視角認識小馬尼拉,黃琦妮與我們相約在鄰近的捷運圓山站。她解釋,這一地點,對於來台的菲律賓人有著多重意義。
「在台灣的菲律賓人可以區分為幾大類,有觀光客、移工、白領的專業工作者,也有華僑,或者是與台灣人結婚的菲律賓新移民,以及與菲律賓華僑結婚的菲律賓人等。」她逐一介紹。
捷運圓山站是菲律賓人相偕前往小馬尼拉的集合點,也是來台的菲律賓遊客前往圓山大飯店的轉運站。有著貴氣紅毯、祥龍圖騰的圓山大飯店,曾接待「菲律賓民主之父」艾奎諾二世夫婦,包括Gabbi Garcia、Alex Gonzaga等菲律賓藝人都爭相造訪,是來台的菲律賓旅客造訪的重要景點。
我們一路從捷運站緩緩移步,進入摩肩接踵的花博公園,公園中的美食廣場「Maji集食行樂」,連菲律賓熱炒都曾在此有著一席之地。另一處「舞蝶館」,因2016年時前菲律賓總統杜特蒂曾造訪,在菲律賓社群裡聲名大噪,又因空間開闊、可遮陽避雨,每到假日便聚集了許多在此野餐、練習街舞與走台步的菲律賓人。
黃琦妮指了指舞蝶館旁的海霸王餐廳,「這裡也是許多菲律賓華僑舉辦婚禮、宴客的首選哦!」曾在婚禮上擔任過主持人的她說。
在抵達小馬尼拉以前,這趟短短不過500公尺左右的路程,我們已經接觸到了許多背景迥異的菲律賓人。不過,如何像黃琦妮一樣,一眼就能從人群中辨別出與台灣人同樣屬於亞裔的菲律賓人呢?
黃琦妮說,菲律賓人天生多數是自然捲,在「以稀為貴」的原則下,審美反倒以直髮為尚,所以,菲律賓男性喜歡留著俐落的短髮,女生偏好留長直髮,因此頭髮直直的,又因假期打扮得格外時髦的,往往就是菲律賓朋友囉。
菲律賓天主教徒前往聖多福天主堂,參加他加祿語的彌撒。
我們來到人潮輻輳的中心點──位於大同大學對面的聖多福天主堂。作為在台菲律賓人的信仰中心,「聖多福」稱得上是「名副其實」。怎麼說呢?許多宗教,都有著強調庇佑旅人的神祇,台灣民間信仰中最著名的媽祖即是,天主教則視「聖多福」(St. Christopher)為旅者的守護者。
而天主堂會以「聖多福」為名,與興建的緣由不無關聯。建於1957年的天主堂,原是越戰期間,為了服務來台渡假的美軍做禮拜使用,時空物換星移,美國大兵相繼離開,英語彌撒的傳統卻保留了下來,意外吸引了多數英語流利且信仰天主教的菲律賓人。
「我來『瑪利亞』拜拜!」我們駐足在教堂門口,一名跳下計程車的菲律賓人和電話裡的朋友如此說。「瑪利亞」,毋庸置疑是借聖母之名來代指教堂,至於「拜拜」一詞,可說是經過在地化的用詞,如此接「地氣」的說法,令人聞之莞爾。
在這裡,黃琦妮稍作「岔題」,與我們談起常見的菲律賓名字「瑪利亞」的來由。因為移工之故,瑪利亞曾是台灣人最熟悉的菲律賓名字,但菲律賓為什麼如此多瑪利亞?黃琦妮解釋,菲律賓人超過九成都是一出生即受洗的天主教徒,教會在受洗時,會為孩子取聖名,源自耶穌母親之名的「瑪利亞」,自然成為熱門選項。瑪利亞,寄託了眾人對於新生兒的祝福與愛,「對於我們來說,這是一個美麗的名字哦。」黃琦妮說。
旅行者的心靈歸宿綜觀台灣各地的天主堂,只有聖多福天主堂會舉行如此多場次的彌撒。週日從早上九點開始,直到晚上六點,每隔一個半小時就有一場,教堂裡有10位神父駐在,包括了來自菲律賓、越南、印尼的神父,因此,除了英語,也提供他加祿語(Tagalog,菲律賓的主要語言之一)、越南語等不同語種的彌撒。
這也使得週日的天主堂人流整日絡繹不斷,除了菲律賓人以外,也有不少西方面孔。聖多福天主堂堂區秘書黃姬瑪說:「因為彌撒的場次多,對於時間寶貴的移工或遊客來說,非常方便。」據統計,週日一整天,教堂送往迎來超過3,000人次,「尤其剛發薪水的第一、二週,人數最多,因為許多移工得來這邊的商店匯兌,同時順便上教堂,就算不是天主教徒,也會陪朋友一起。」黃姬瑪觀察。
即便不參加彌撒,設置在室外的神龕,也是24小時開放的,信徒可以自由取用神龕下的蠟燭,點亮後進行默想祈福。
除了宗教服務以外,天主堂也開放廚房、教室等空間供信徒運用。黃姬瑪介紹,信徒依工廠工人、看護、新住民、華僑,甚至是越南人等背景,劃分為17個團體,拾級上到禮拜堂以上的二樓,可以看到不同的團體在不同的空間上課,或為朋友舉辦慶生派對等。無庸置疑,聖多福天主堂提供了這些「外出人」從心靈到物質層面的完整照顧。
金萬萬名店城裡頭的髮廊,經營者與顧客都是菲律賓人。
離開聖多福天主堂,沿著中山北路往南,會路過兩家知名的東南亞連鎖商店:EEC與RJ Supermart。裡頭販售著菲律賓人熟悉的東南亞食品雜貨,或者熱門的大份量伴手禮,因著品項齊全,店裡的人潮總是川流不息。
至於就夾雜在住家與商辦大樓間的金萬萬名店城,是被黃琦妮稱作「就像回到家一樣」的奇特所在。興建於1970年代,曾以販售進口舶來品聞名的金萬萬名店城,在商機衰退、人去樓空後,最早被菲律賓華僑相準,開始進駐做起小生意。
踏入兩層樓的日字型商圈,商品陳列得密密實實,由平面到立體。一樓主要販售手機通訊用品、服飾,甚至是金飾,「菲律賓人普遍相信金子保值,所以也會購買。」黃琦妮解釋。二樓則常見供應菲律賓家常菜的自助餐店,也夾雜著販售熟食、食品、服飾、玩具的雜貨店,美髮、美甲沙龍的數量也不少。
趣味的是,因著這裡的店家販售的品項雷同度相當高,乍看之下著實大同小異,踏入了金萬萬,就像走入一小型迷宮。但來到這裡的菲律賓人,會依據各自人際網絡的連結與親友的介紹,有著習慣消費的店家,他們總是熟門熟路地鑽往要去的地點,除了掏錢消費,更多是與同鄉閒話家常,使得整個空間散發出活絡又溫馨的氣息,於此,來到金萬萬「像回家一樣」的自在、暖心,黃琦妮的話,我們瞬間懂了。
更多照片請至《哈囉哈囉! 台北小馬尼拉 推開一扇通往菲律賓的任意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