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南向政策資訊平臺
我們與山林、海洋共存,也與各種生物為鄰。(林格立攝)
「由於人類的活動,地球正在經歷一場危險的自然衰退。」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一段話,是現今生物多樣性面臨困境的縮影。
若是仔細審視第10屆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所訂下的《愛知生物多樣性目標》,更會看到20項標準的達標率不到三成。
生物多樣性沉默消失
「生物多樣性」一詞,意指生存於地球上物種的多樣性和差異性,其中,差異性主要可依據基因、物種及生態系三項層面來審視。不過,生物多樣性的複雜度可不只有三層次,猶如一張編織縝密的網,生態系和物種隨著各地氣候、地形種種因素有所不同,小至水和空氣,大至動植物,每個單位都是這張網不可或缺的元素。
越複雜的網,有越高的穩定性;反之,則可能因為其中一個元素的改變,而產生不可挽回的後果。聯合國跨政府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服務平台(IPBES)2019年曾提出報告,指出全球約有100萬種物種已瀕臨滅絕,對人類糧食安全、經濟等等都帶來威脅,這樣的趨勢,直至現在都沒有明顯好轉。
因此,於去(2022)年年底召開的第15屆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COP15),最終達成的「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下稱「GBF」)」協議,明確定義23項行動目標,其中包含2030年前保護30%陸、海域的自然資源。
對於非聯合國的一員的台灣,共同參與生物多樣性也是我們的義務和使命。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保育管理組科長石芝菁表示,在《文資法》、《森林法》等法律規定下,台灣其實有35%陸域面積已獲得保護,因此除了重新檢視既有保護區和國有林,也將列入過往較不受關注的淺山地區,以期擴大生物多樣性的保育規模。
不只陸地,台灣島所處海域更在全球海洋生物多樣性排名前5%。為減緩物種消失危機,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署長黃向文指出,海保署與政府、民間各組織單位通力合作,藉由調查海洋生態物種數量、劃定相關保護區等方式,力求在2030年前達到30%的海域保護目標。
近年林業署將淺山地區也納入保護範圍。(外交部資料)
此外,GBF還提及了政府之外的另一角色──企業。
世界經濟論壇2020年《新自然經濟報告》顯示,全球將近半數經濟產值,都是仰賴自然生態提供的服務和功能;世界自然基金會《2020年地球生命力報告》也指出,生物多樣性每年創造高達150兆美元的經濟價值,足見企業與生物多樣性的關係早是密不可分。
而過去16年來,每年都會舉辦「台灣企業永續獎」的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於去年12月底COP15落幕後,便宣布隔年五月將舉辦「第一屆台灣生物多樣性獎」,希望拋磚引玉,在台灣帶起企業共同維護生物多樣性的風氣。
生物多樣性獎評審召集人林聰賢指出,評審們一致以國際既有「自然相關財務揭露(TNFD)」、「自然科學基礎目標(SBTN)」等倡議作為標準,再透過各家企業消耗自然資源的程度,搭配第三方驗證完成的數據,評估企業是否對於台灣生物多樣性有實際貢獻。
首屆生物多樣性獎得獎單位,包括推動生態監測研究的石化業者;調查業務足跡、擬訂環境保護活動的半導體業者;更有獨創金融產品、服務與生態保育的金控業者,以及串聯產地與消費者、共同復育生態的零售業者,產業別涵蓋範圍廣闊。
林聰賢指出,政府在政策驅動上是被動的角色,因此來自社會的主動力量相當重要,舉辦獎項的目的在於鼓勵企業繼續參與、支持生物多樣性,同時也讓民眾看見企業在盈利之外的其他面向,使消費者願意花錢購買對環境、生態友善的產品,進而成為「善的循環」。
用「吃」幫助對全聯集團來說,這樣的循環便是催生一系列友善生態產品的最大動力,而這其中,「老鷹紅豆」的成功可謂全聯投入其他生物復育的定心丸。
來自董事長林敏雄的提議,讓全聯生鮮、採購團隊透過屏東科技大學鳥類生態研究員牽線,實際走入產地,部分的求快速收成使用落葉劑,卻也讓有毒物質透過食物鏈,間接造成猛禽類喪命。
但,要說服農夫不使用農藥,除了全聯的收購意願,消費者是否買單也是計畫能否長久的關鍵之一。
身為台灣最大零售業者的全聯,深知產地收購價高於一般價格兩倍的老鷹紅豆,正式售價極可能讓消費者卻步。且對於一般民眾而言,購買紅豆多半是為了煮紅豆湯,若是單賣原豆,經濟效益有限。因此全聯團隊決定研發相關產品、重新製作包裝,並透過媒體宣傳方式,積極與民眾傳遞老鷹紅豆背後的故事,讓商品與生態保育產生連結。
「其實我們當初滿擔心的。」全聯經理欒美雲這麼說,不過首批少量商品銷量卻出乎意料地好,給足全聯團隊信心,決定長久發展這項計畫。至今,老鷹紅豆系列已研發出25種以上品項,總銷售額也從一開始的新台幣十萬元,來到2022年的近新台幣五億元。
對於全聯來說,直至生物多樣性獎的出現前,他們都沒有意識到,原來團隊在生態保育上已經做出這麼多成果,因此對於能在首屆生物多樣性獎中拔得頭籌,欒美雲表示:「團隊其實相當驚訝,原來過去幾年的付出是有做對到某個程度的。未來全聯也將持續深化生物多樣性領域的努力。」
全聯將紅豆製成各式產品,讓保育生態的故事能與民眾產生更多互動與連結。
獲頒創新獎的光林智能科技公司,也表示此次得獎是水到渠成的結果。
戶外照明技術燈具系統業者光林智能,在台灣擁有廣大市佔率,全球30多國也都能看見它的產品。近年除了致力研發以人為出發點的環保綠能LED路燈具及交通燈,更將AI導入光學技術,希望打造更加環保、智慧城市照明系統。
LED燈雖然相對環保,但其衍生的藍光問題也不少。2014年,美國佛羅里達州魚類和野生動物研究協會建議,州政府應立法管制設置於海岸的戶外燈具改用無藍光的橘紅光,以避免藍光誤導小海龜走向城市。
光林智能研發中心產品管理部資深經理彭耀祈指出,他們注意到該法案後,開始研究如何作出符合人類用路安全需求同時有助生態保育的環保燈具。最終誕生出「全生態智能照明系統」,並於2019年在台灣取得專利。
這項技術,讓原先只有白光和黃光的戶外燈具,可依照生物視角及當地生物特性,加裝相對應的光學濾波光罩,達到引導或驅離等效果,同時也不影響用路人對於路燈亮度的要求。
以高雄六龜琉璃蟻案例為例,當地從市區一路延伸到山區的LED戶外燈,把原本應該棲息在山區的琉璃蟻引到住宅區,為居民生活帶來困擾;改用濾波光罩、濾掉藍光後,不僅有效減少90%以上的琉璃蟻危害,也能滿足居民出入照明需求。
光林智能團隊透露,全生態照明技術未來將響應林業署國土生態綠網計畫,針對生物多樣性失能熱區進行光學領域開發。另外,該計畫也將持續與學者合作,希望能同時開拓學界對於生物與光之間的研究視角。
這場挽救生物多樣性的行動,結合產官學民的力量,共同為地球付出一份心力,將你我最熟悉的環境一點一滴恢復回最美的模樣。
更多照片請至《生物多樣性危機 官學民守護寶島生態行動》